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同人文學的價值論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作者:陸靜怡 單位:河北大學
一、同人文學
1、定義
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也有人認為來自中國。原指有著相同志向的人們、同好。作為ACG文化的用詞,所指的是,由漫畫、動畫、游戲、小說、影視等作品甚至現實里已知的人物、設定衍生出來的文章及其他如圖片影音游戲等等,或“自主”的創作。所以同人文學就是根據對這些人物的二次創造產生出來的文章,同人文學的創作者一般都是原作或者現實人物的追隨者,而非原作者。受原作的流行程度和主人公身份的影響,同人文學也只在小眾范圍內傳播。
2、特點
同人文學是網絡文學的一個小支流,與傳統作家相比,同人文學具備網絡文學的基本特征;但是與主流網絡文學相比較,它自身又顯示出獨特的一面。
首先,創作者群體特點??傮w上看,創作者具有網絡文學創作者的廣義特征:青春性,主要在16到30歲之間;寫作目的以樂趣為主,追求個性,富有幻想和夢想;業余性、即非職業化寫作。具體來說,同人文學創作者的年齡更加偏低,20歲以下占極大比重,也就是說,學生群體為同人文學的主要創作者;如果說網絡文學創作者經過千錘百煉,還能夠得以殺出重圍、修成正果,如《鬼吹燈》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兒》系列的作者“天下霸唱”和“當年明月”,在07年作家富豪榜上分別以280萬和225萬的版稅收入位居第19位和22位,超過了劉心武、石鐘山等知名作家,那么同人文學創作者將是幾乎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無名小卒,而得以投身職業作家,躋身上榜富豪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其寫作目的更加單純,完全是依據個人心情和好惡;網絡文學創作者的性別劃分主要以作品題材區別,如武俠玄幻歷史題材主要為男性,女性則以言情題材為主;而同人文學則以女性為主要創作群體,特別是涉及耽美題材。
其次,作品的商業價值。個別網絡文學作家作品得以修成正果是賴其蘊含的商業價值:網站依靠其影響力能夠獲得點擊率,作品出版甚至盜版能夠獲得利潤,與作品相關的游戲、影視、音樂開發也具有潛在的巨大價值,如由蕭鼎代表作《誅仙》不僅有數以千萬計的點擊率,由它開發的同名游戲也日進斗金。與如此景氣的網絡文學商業價值相比較,同人文學倍顯凄慘。具體的同人文學作品的受眾是非常單一的,如動畫片《犬夜叉》的同人小說《夕顏》是以殺生丸和玲兩個人物的感情為主線,而這篇文章的讀者首先要觀賞或了解這部動畫片,其次要喜歡殺玲配對,再次需要關注,至少不排斥同人作品,經過層層篩選,還要除去不合胃口的讀者。所以個性化、精神化、非商業化在這里展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第三,原創性和受限性。網絡文學標榜原創,人物塑造、情節安排主張獨立完成,盡管部分武俠、言情作品無論從風格、人物還是情節套路都與當代名家,如金庸、古龍、張愛玲諸位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這些情感和思維的巧合基本不會影響到人們對流行網絡文學原創程度的認同。與此相對,顯而易見,同人文學是植根于動漫、影視等媒介的土壤所開出來的文學之花,創作者可以盡情隨性來衍生劇情、插入自創人物、混合人物、設定異時空和惡搞,但是好的同人作品還是會要求與人物與原作性格相符合,所以從語言動作到情節發展都要考慮得當,這樣才能夠使讀者投入并且加深對人物的情感。同人文學的這種受限性為“低齡”創作者的飛舞戴上了枷鎖。
二、同人文學所體現的反傳統性
德國劇作家波托爾特•布萊希特說藝術從來都不是無的放矢的,同人文學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世界的特定表象。同人文學沒有走上網絡文學高度商業化的模式,也不會像傳統文學一般為權威附上神圣的光環。平等自由、志同道合是它的平臺,這使得同人文學得以更加開放、個性和純粹。從不同的角度闡釋同人文學,可以解讀出作品中對現實價值的重估與個體情感的張揚。
1、理性的體現同人作品體現創作者與接受者的身份重合。通過同人作品,可以看出觀眾與動漫、影視劇,或者說同其創作者的關系是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創作。如對《名偵探柯南》中作者為吸引觀眾而設定了新一、小蘭和小哀的三角關系,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配對,而面對作者一拖再拖、幽深隱晦的情節進程,觀眾不再被動挨打,而是主動出擊,創作出新蘭、柯哀各種同人文,以供安撫。觀眾既作為接受者,為人物關系、情節結構所羈絆,又作為創造者,續寫或者改寫人物命運,主動迎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期待,不再僅僅是任人擺布地為他人布下的結局所喜所憂,而是要積極地推翻陷阱、依據個人意志完成心愿。接受美學認為作品只有經過讀者的閱讀和闡釋才算最終完成。羅蘭•巴特也提出文本開放的理念,文本在接受讀者閱讀過程中并不是靜態的,而是需要讀者去創造。而同人文學的出現和發展,就是這種完成最外化的體現。后現代元小說能夠讓讀者認清小說的虛構性質,也引導讀者看到貌似逼真的世界里,卻充滿了幻覺和荒謬。同人文學在虛構之上所進行的虛構,看似感性,實含理性。與其癡癡地被他人所設置的迷幻所欺騙,不如自主創造所期望的世界,即使不可能完全擺脫控制,也不至于完全為虛構世界所奴役。
2、對傳統道德的消解道德觀念的樹立能夠幫助意識形態更牢靠的對人們進行控制和操縱。威嚴肅穆的傳統道德會隨著時間的前進而被瓦解、取代,進而黯然退場。在歷史上,各種正值壯年的道德都有被視為大逆不道的機會。在人們對捉摸不定的宏大敘事感到疲憊的后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能夠把握的個體情感體驗投入了更多的關懷。
(1)同性戀一提到同人小說,最普遍的誤解應該是關于同性戀的作品。的確,讀者對同人文學中的同性戀題材已經習以為常,耽美類作品在同人文學中占有較大比重。許多后現代作品中,一直處在主流文化邊緣、一直被忽視的非主流文化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文化的多元性得以更加立體。同性戀便是其中的幸運兒,盡管有很多人還不能對同性戀張開懷抱,可是在同人的世界里,單純美好的同性戀情早已得到認可。在女性為主要群體的同人文學世界中,對男男的愛戴可以理解為女性欣賞男性的心理體驗,是對社會倫理的挑戰,體現了女性自主意識抬頭,不甘心做一個被觀看甚至被欲望的性別,企圖擺脫傳統女性“被觀看”的命運。這不僅是對性取向自由選擇的伸張,也體現了女性對傳統道德束縛的輕視。
(2)反傳統性H文和清水文是對同人文學的一種簡單分類。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帶有直白的性描寫或者黃色信息,而后者連小孩子都能夠閱讀。不管是具有淫邪目的,還是抒發人性的美,涉及大尺度性描寫的作品已經屢見不鮮,但創作主體卻是仍然以成人為主。而同人作品的創作者大部分為低齡女性,她們對性的抒寫尺度極為跨越,年輕的閱讀者們對H文充滿期待,不論是創作者還是接受者都顯示出了落落大方的姿態與平靜坦然的心態。這與傳統觀念中的兒童形象相差甚遠。在傳統教育中,“尤其是在女子教育中,傳統道德更是竭力使她們對性欲無知并且視為最可怕的恥辱,而結婚卻閃電似地把她們投入性生活之中,兩相沖突,在她們心理上造成病態的癥結。這是一般女子比男子更懦弱順從的重要原因。”這樣看來,低齡女性的創作既是對傳統道德觀念的反抗,也體現了新時代中,人們對自我的認可。
三、辯證看待同人文學
同人文學作為網絡文學的一種,也被人看到了顯著的缺陷。創作的隨意性,使得同人作品汗牛充棟,卻良莠不齊;愛情幾乎是所有同人文的主題,顯得題材單一;缺少思想性、文學性,少深度。而且過于自由的形式,難免產生嘩眾取寵、趣味低下的內容。但是在這個平等、自由的平臺之上,粗制濫造的文章很容易就埋沒在了同人文大軍之下。所以同人文學自主發展,也在自我調節。同人文學從內容到形式的自由,為她們提供了滿足自我的空間。文學即人學,同人文學作為業余的文學也是對人和社會的反應,同人文學從創作者、接受者和文本自身,都是對時代的產物,并且反射時代。
四、結語
同人文學的改編可以是不著邊際的“胡作非為”,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可以棄所謂的道德、倫理、科學和各種意識形態于不顧。它不僅解構了原作品,還顛覆了各種社會價值;它看似大逆不道,罪該萬死,實為童言無忌,返璞歸真;它是最不刻意的反抗,又是最單純、最原始的情感流露。在自我失落、信仰缺失、人們沉迷世俗的時代,同人文學微弱的展現著個性與理想。同人文學不一定會被很多人接受,甚至得不到大眾的青睞,但是傾聽“異己”聲音、包容多元價值,才是體現文化和社會的進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