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維度構成
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聯系,強調采取引導的教育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為集關心、關注、關愛與關切相統一的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需要從實施方法、教育環境和綜合效應維度全面考量,構建有效的融合方式。1.實施方法維度。新型的師生關系倡導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良性互動,教學相長。學生的情感狀態及心理需求直接作用于教育的質量,融入人文關懷要求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創造精神,承認并尊重人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對研究生群體中的個體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其充分認識自我,挖掘個人潛能,深化自我教育,最終實現個人價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運用要采取恰當的方法,改傳統的剛性灌輸為柔性引導,幫助研究生群體疏通和分析現實問題,合理規劃階段目標。現階段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理性知識的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對涉及情感趨向、心理變化、個性特點等貼近于生活問題的引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加快創新教學方式,實施個性化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以實現人文關懷的目標。推進欣賞型教育方法,把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對優秀榜樣、先進典型的欣賞過程,在過程中達到對理論知識水平的提升并且提高對自我的認識。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的普及,是各種新媒體中介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實施的載體,豐富了教育形式,但并不能取代人文關懷的價值。需要在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更大程度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更加重視受教育者的自我價值,以此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2.教育環境維度。個人的成長與經驗的獲得離不開一定的客觀環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的校園環境下展開,校園環境包括外在環境和內在環境兩大部分。外在環境包括校園建筑、設備設施、娛樂場所等,內在環境包括校園的學習氛圍、校園風氣、人文理念等。營造具有人文關懷氛圍的校園環境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成效意義重大。完善的外在環境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基礎,是彼此交流溝通的實在場所,缺少物質環境,思想政治教育難以繼續開展。充實的內在環境能讓研究生群體體會到他人對自身的情感關懷和個體關照的環境,輕松愉悅、活潑向上的內在環境能夠使研究生釋放緊張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專心于科研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于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也是人文關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3.綜合效應維度。人文關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在教育全過程中始終關懷人文,不斷營造人文氛圍、發揚人文精神、彰顯人文價值、培養人文素質,最終升華為人文境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上,堅持以人為本的和諧氛圍,通過對人的尊重和關愛,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導師、學生與學校的和諧氛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引領研究生關注社會文化現象,提升文化品位,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實現個人在社會中人文價值的追求。同時,切實提高研究生人文素養,樹立牢固的主流思想意識框架內的理想信念和價值信仰,豐富人生意義和生活價值,培育社會責任感,充分展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追求和實踐價值。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價值分析
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理論上可以豐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實踐中能夠促進研究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和人文素質的提升,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價值在發展中得到充分實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得到落實。1.關注學生心理,完善健康人格。高校研究生的培養方案相對于其他階段的學生有所不同,研究生對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在大學階段已基本完成,培養模式更傾向于科研及成果創造。研究生群體是受教育水平較高的知識群體,心智發展和思維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學習和實踐能力較強,但研究生群體大多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面臨人際關系、情感、經濟、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使人文關懷貫徹教育的過程之中顯得更加重要。同時,研究生群體大多對社會現實有自我感知,現實的狀態與預想目標可能存在的差距,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變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要關注研究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傾向,幫助他們積極面對社會競爭,調整自身狀態,緩解矛盾和壓力,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和勇于進取的精神面貌。2.追求高尚品格,提升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強調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高尚品格的塑造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內心的道德素養,提升人文素質,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對研究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作用直接且效果顯著。研究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著眼于提升研究生的思想境界、審美藝術與情操,追求高尚的品格及實現人生價值和意義,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關懷的融合不僅僅是一種倫理美德和思想觀念,更是一種實踐能力與價值傾向,其對于個體素質的關注和高尚品格的造就具有重要意義。把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實踐活動當中,注重培養積極熱情的參與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及創造創新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學會承擔責任,塑造崇高的人格品質,提高自身的人文綜合素質。3.順應時代要求,增強適應能力。新時代是知識信息高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競爭與機遇并存的時期,增強研究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僅在于提高自身的知識理論水平,還必須具備人文氣質與素養。面對日新月異的國內外環境,研究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和技能水平等綜合素質需盡快提升以適應社會需求。不僅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更要注重塑造適應時展的精神品質,建設強大的心理防線以應對機遇和挑戰。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引導研究生在社會環境中主動調整自己的心態,更好地接納自己和社會,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4.把握人文關懷,落實教育實效。作為人文關懷,就是能夠為處于特定的歷史境遇中現實的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和規劃具體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各方面促進社會發展就需要保持張力,激勵社會中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任何教育目標、手段以及內容都應當以符合研究生受教育群體的發展需要。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教師對學生單方面的理論灌輸,更加側重于把一定的理論概念內化為研究生受教育者的理念認同,而人文關懷的融入開闊了一種新的思路,增加了人文色彩和價值關懷的內涵,使教育的實效性更加凸顯。把握人文關懷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豐富和創新,有利于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現路徑
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要求探索新路徑,貫徹以人為本、加強心理疏導、倡導實踐參與、強化導師的引領作用。1.貫徹以人為本原則,構建人文關懷基礎。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開創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專業教育相比更加具有靈魂引領作用,要構筑人文關懷的基礎,首先,需要把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學習相結合,以專業為骨骼,思想為血肉,打造特色的教學體系。其次,學校教育要把以人為本原則貫徹育人始終,把人的存在和發展作為培養的重中之重,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始終秉承育人為上的教學理念,實現學校各部門各環節的全方位育人,形成人文關懷的氛圍基礎。堅持以研究生學生為本就要關注研究生群體面臨的各項問題,包括科研成果、心理動態、精神面貌、就業環境等與研究生切身利益相關的重點問題,并及時給予分析和指導,增強他們的抗壓和耐挫能力。2.加強心理疏導,深化人文關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人類順利開展實踐活動的關鍵,心理疏導的具體方式就是思想和心靈的交流。深化研究生教育的人文關懷,要在學校和學生、導師和研究生的具體教育活動雙方之間建立民主、平等、互敬互信的關系,形成交流的前提和基礎。新形勢下,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擇業壓力以及激烈的社會競爭帶給研究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就迫切要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首先學校需要注重研究生心理輔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定期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發現問題所在,及時解決研究生困惑。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建立一批資料共享的網站、論壇,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獲取信息,建立教師在網絡平臺的輪值機制,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實際需求,對研究生進行針對性的溝通教育,通過疏通和引導,幫助研究生解決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支持個體的自我調適,改善自我狀態。3.倡導實踐參與,優化人文關懷氛圍。人文關懷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研究生階段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培養方式更要注重實踐環節的參與,加強對學生的就業輔導、實踐工作指導,以此提高研究生在擇業時的自信心。首先,學校要充分利用相關資源,聘請知名專家、教授作專題講座,拓寬研究生的研究視野,通過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激發研究生的創造力,培養專業基礎理論扎實、政治思想覺悟較高的現代化人才。其次,導師要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到自身的科研課題當中,促進與學生的合作,了解學生的就業方向,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再次,學校可通過與企事業單位合作的機會,組織研究生到基層去參加實踐歷練,了解單位的工作環境、招聘政策及未來的發展機會,廣泛地收集企業相關信息,真切地感受就業形勢和市場行情,提高自身的實干能力,同時,學校要吸引接受更多優秀的企業來校園舉行宣講會,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和了解就業動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應該采用多種途徑和方式,多維度體現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融入實踐更有助于達到培養人的目的。4.強化導師引領,凸顯人文關懷。高校對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實行導師責任制,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和導師研究方向進行雙向選擇,為研究生的學習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便于導師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資源和提升空間。導師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態和情感傾向等信息掌握得最全面的人,導師的指導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是需要擴展到研究生的生活、情感和實踐活動的方方面面,建立定時、定點的一對一溝通和全方位輔導,在此基礎上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征、行為習慣、思想狀況,建立研究生個人成長檔案,追蹤研究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軌跡,給予其正確引導。對于家庭狀況有困難的學生,學校可以組織導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心志愿者、愛心幫扶活動,同時學院可以定期召集導師總結對學生的培養進度,針對研究生個體建立更加完善的培養計劃。導師在研究生專業學習和心理引導階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全方位發揮導師的引領作用,才能保障人文關懷的全面實現。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具有成員結構多元、生活方式穩定、思想觀念多樣、人格相對獨立的特點。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結合現今研究生的思想特點和需求狀況,切實融入人文關懷以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氛圍的營造,要采取雙向互動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實踐,通過有效的溝通認識并解決研究生遇到的各種困難,引導其正確對待自身成長與發展的矛盾,實現自我認知與發展,在實踐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鄭永廷.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及其特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1,(Z1).
作者:楊愛杰 薛鴿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