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弟子規在護生人文素養教育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弟子規》在中職護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學習習慣養成、人文素養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開展《弟子規》國學經典教育,以期提高中職護生人文素養,將其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關鍵詞:《弟子規》;中職護生;人文素養
1《弟子規》在護生人文素養教育中運用的重要性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其內容以《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5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的行為規范,深入淺出又朗朗上口,通俗押韻易于誦讀,內容較為全面又貼近實際生活。《弟子規》的平等、兼愛、謹慎等思想與護理工作者所要具備的關愛患者、有責任心、慎獨等人文素養相吻合。中職護生入學成績普遍較差,專業技能和知識匱乏,處于青春期,心理敏感,對自身價值認識不足。而隨著科技和通信事業的發展,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許多護生過度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和父母、教師關系疏遠,社會責任心不強,對護理工作沒有熱愛之情,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等欠缺。運用《弟子規》開展人文素養教育,培養護生醫學職業精神,讓護生懂得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與人和諧相處,如何關心人、愛護人,有助于護生更深層次理解“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
2運用《弟子規》對護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
2.1引入《弟子規》,弘揚經典文化
在護生入學教育中引入《弟子規》,護生人手一本進行學習。在教學中,采用“教讀—吟誦—講解—感悟”的模式,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天利用早讀課的5分鐘時間,組織護生大聲誦讀,也可以將護生分組,一組誦讀,另一組傾聽,比賽哪一組讀得更好,學期末計入操行分數。有了競爭機制,護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不斷提高誦讀水平,到學期末,很多護生自然而然就能背誦,取得良好實效。從網上下載《弟子規》相關視頻資料上傳班級QQ群,比如“百家講壇錢文忠解讀《弟子規》”視頻,讓護生聽大師講解,能進一步感悟其中的內涵。第二學期,筆者有計劃地利用周三班會課,圍繞《弟子規》開展諸如演說比賽、接龍比賽、征文比賽、小講課、情景劇等,例如由護生自己策劃表演情景劇,以5~6人為一組,節選《弟子規》中的部分內容進行編排,發揮想象力進行角色扮演,詮釋經典,并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這些生動有趣的教育形式,突出護生的主體地位,避免“填鴨式”的灌輸模式,重視護生心理需求,大大激發了護生對《弟子規》的學習熱情。
2.2踐行《弟子規》,提升人文素養
2.2.1促進《弟子規》教育與日常生活有機融合
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護生重視自己的言行,將日常小事和《弟子規》的內容結合起來,把《弟子規》的教育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家庭的穩定和諧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一個家庭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對護生具有重要影響。筆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現,護生的許多問題都與其原生家庭有著直接的關聯。利用《弟子規》教導護生心中要有愛,要孝敬父母,如要求護生早上起床主動向父母問好,尊重父母,盡可能幫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周末為父母做早餐、洗碗等。讓護生記得一些特殊的日子,如父母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等,在節日里為父母送上祝福。很多護生不是不愛父母,而是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此外,要求護生對他人心懷恭敬之心,學會換位思考,不以自我為中心,在自習課不說話、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注意個人衛生、不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樂于助人。例如,以學雷鋒月為契機,培養護生奉獻精神,通過開展社會實踐、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組織護生到養老院、幼兒園等開展與專業知識和技能相結合的志愿幫扶活動等,培養護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建立護生在校期間的操行檔案,記錄其日常行為表現和社會服務等情況,有效引導護生將《弟子規》傳統文化思想內化于心,使護生學會愛護家人、尊重同學,懂得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提升人文素養。
2.2.2促進《弟子規》教育與專業學習有機融合
《弟子規》講“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在做到孝、悌、謹、信、愛眾、親仁之后,才可以學習技能、知識。“學文”并不僅是學習課本知識,還要涉及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博采眾長,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在學習中要“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加以應用,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上課立下規矩,如上課遲到必須朗誦“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以“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來教導護生,糾正其不良學習習慣;“冠必正,紐必結”,要求護生進入護理實訓室前注意自己的著裝;“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要求護生護理操作時注意與患者的溝通;“步從容,立端正”,要求護生注意操作的正確姿勢。總之,時刻引導護生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職業價值觀,提升人文素養。無論在學校、醫院,只要長期堅持學習《弟子規》,護患關系將變得和諧[4]。有研究提倡護生學習《弟子規》,以培養護生對人的恭敬之心,視患者為親人,這樣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就能與患者保持良好的相處狀態[3]。
2.2.3促進《弟子規》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融合
在進行《弟子規》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求護生在學校規范自己的言行,還要求護生在家庭中能夠對自己進行合理約束。班主任要多與護生家長溝通,要求護生家長積極配合,讓護生家長充分認識到進行《弟子規》教育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護生家長對護生道德養成的促進作用。
3結語
畢業時對護生進行的問卷調查表明,96%的護生認為學習《弟子規》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有很大的幫助作用,95%的護生認為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融洽,96%的護生認為實習期間促進了護患溝通,98%的護生家長贊成學校對護生進行《弟子規》教育,94%的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弟子規》后會主動承擔家務、更加關心父母。通過《弟子規》的學習,不僅能夠使傳統文化得到全面發展和弘揚,還能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的銜接[5],讓傳統文化精髓深入護生內心,使護生自覺提升人文素養,真正成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的優秀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文珍,張乃正,房兆,等.陜西省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培養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26(10):90-93.
[2]葛明生,顧加棟.2000年—2012年醫學人文領域傳統文化研究狀況文獻計量學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4(3):90-92.
[3]黃戈冰.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2.
作者:劉娟 單位:汕頭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