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用砂石類礦產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中國建筑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筑所需原材料的開發利用已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其對于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益、推動中國建筑行業的集約化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在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礦產出讓價值不斷攀升、砂石材料歷年持續走高的背景下,文章基于穩定工程行業發展、穩定建筑行業工程價格的需要,對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和優化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開發利用現狀;建筑材料
1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開發利用
1.1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概念界定
砂石因其良好的硬度和穩定的化學性質,常常作為優質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原料被廣泛應用于房屋、公路、鐵路等領域。由于砂石具有基礎建設用量大、材質特性基礎且不可替代的特點,因此砂石類礦產規劃也日益突出,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資源是非金屬礦石資源中的一種,其分為天然砂、機制砂和人工砂三種,是建設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材料。粒徑在0.16~5mm的骨料方可稱其為建筑用砂,按照砂粒的密度、顆粒級配、含泥量、有害物質含量等劃分為I類、II類和III類建筑用砂。
1.2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開發利用現狀
(1)市場規模大,從業人員數量多。基于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不可替代性,中國建筑市場對砂石類礦產開發利用的腳步始終沒有停下。從2007—2016年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分析,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市場規模大,并且有效帶動了當地的勞動力就業和經濟發展,目前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持證類礦山數量約3.3萬個,有超過48萬名從業人員。據2017年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數據顯示,2016年年底,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工業總產值為432億元,中央和地方稅金28.85億元,礦業權使用和資源補償費共計3.4億元。隨著脫貧工作的深入推進,為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國家加大對基礎配套設施方面的投入,砂石骨料的市場需求很旺盛,預計到2020年砂石產品國內需求量達160億t,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2)區域發展差異大,產業集約程度受經濟發展影響。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開發利用情況和資源的分布配置情況有重要的關系,并且在經濟發展的影響下,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市場的開發利用也呈現出地域差異,云貴、湖南、甘肅等七省的砂石類礦山企業最多,占全國總量的51.66%,礦石產量以東部沿海如廣東、山東、遼寧,西中東部地區如廣西、貴州、湖南等地為最高,砂石產量居全國的50.5%。以廣東為例,廣東省在礦產企業數量和礦產資源配置方面并不位于全國前列,但是由于經濟發展集約化和中大型礦山較多的發展現狀,其在礦山礦石產量上居于全國前列,與之相類似的還有遼寧和山東。因此,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開發利用的結構特點呈現出區域化差異:東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集約化程度東部(占比19.21%)更是西部(占比3.96%)的4.8倍。(3)行業整合發展,生產效率穩步提升。基礎建筑的發展強度在“十二五”前期達到峰值,并且經過多年的整合發展,很多小礦山企業逐漸被吞并整合,從21世紀前期的60451座開采礦山減少到3300多座,行業的整合發展也令中國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開發利用效率更高,人均礦產量從1174t/人上升至3310t/人,生產效率提升了3倍左右。在整合發展的背景下,很多不符合開采規模的小型礦山停止開發、“整礦零采”“大礦小采”的現象也逐漸改善。
2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集約化開發利用對策
2.1嚴格礦業權管理,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政府需要加強對礦業開采的管理,嚴格行業準入,提升砂石企業的入駐門檻,并依靠大中企業的集約化生產帶動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集約化開發和利用。精準投放采礦權,實行礦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如果歷年的生產經營中,礦業企業涉及負面清單,那么原則上為規避對生態的負面影響,對該企業的生產經營申請不予批準。此外,還要不斷控制行業內部企業數量,加強對礦業權總量的精準調控。對新的準入企業提升準入門檻,規定企業必須符合開采的最低標準和最低儲量規模,方可進行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開發。
2.2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有效推動綠色礦山建設,以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實現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的開發與升級。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堅持節能減排和礦產開發的健康安全發展,以綠色環保技術實現礦山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當前,很多企業家非常看好砂石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商機,已開始涉足和布局砂石骨料行業。一批有實力、高水平、規范化管理的大、中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將陸續興建和投產運營。這些社會資本和技術人才的投入,將會激發礦山資源的綠色發展動力,并以此形成有效的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資源投資,打造礦區環境生態保護新常態,加快和諧礦區、綠色礦區建設。
2.3優化砂石骨料生產線,提升生產設備性能
在資源合理配置、礦產管理制度完善、綠色礦山市場形成趨勢的大背景下,礦山企業的管理人員應當緊跟市場步伐,不斷提升制砂工藝,實現生產效率和生態效益的雙重提升,以目前砂石骨料生產中使用的干法作業和濕法作業為例,其要想提升產品品質,目前的技術可能會出現粉塵污染和水污染,這些污染問題也是政府嚴厲打擊和制止的,因此,選擇有質量保證的環保產品非常有必要。按照砂石產品的國家標準,必須提升機制砂石生產技術水平,要使主要的碎石設備和整機裝備水平接近或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行綠色生產方式,邊開采、邊復綠,使砂石行業成為造地和綠化的主力,通過推動綠色礦山建設與發展,實現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環保化、資源利用集約化、企業管理規范化,落實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3結束語
總之,隨著砂石骨料在建筑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家對砂石行業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未來砂石礦產開發行業將向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許多砂石企業都需要轉型。因此,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益,推動中國礦產開發行業的集約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探索價值。
參考文獻:
[1]梁靈鵬,黑錚.浙江省普通建筑用砂石類礦產開發利用現狀及保障前景分析[J].浙江國土資源,2019(5):18-20.
作者:任雯 單位: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