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辦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普通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必須根據高校應用型轉變下軟件工程行業技術標準和相關企業用人標準,以校企合作為支撐點,通過企業標準、企業元素和企業的新技能與新工藝等相關內容引入到高校的課堂教學,實施“校企合作雙導師制”和“項目驅動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詞:軟件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改革
1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開發實用性強的軟件呈現爆炸式的增長趨勢,軟件人才的培養需求在不斷增加,傳統的軟件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過于強調對計算機科學知識體系和計算機領域理論的要求,對于人才技能的培養是否能更好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的用人需求的分析研究不夠。高等院校必須打破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常規模式,按照應用型軟件人才的知識需求、學習需求、實踐需求、個人能力發展需求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優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高等院校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滿足企業生產的需求,通過對學生實踐應用技能的培養和提升,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按照“企業環境、雙導師制、工學結合、創新項目驅動”為主要原則,構建將學校學習與企業生產實踐融為一體、將學生的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融為一體、將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專業融為一體、將教育專業培訓和學生職業培訓融為一體的產教有機融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要以區域性社會經濟發展為主,以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學校與政府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以高等院校的專業為單元體,實現學校與社會相應企業之間的無縫對接。高等院校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安排、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方案的擬定、教學計劃的擬定及其實施等工作都要廣泛征求合作辦學企業的意見和建議。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和企業的優勢資源,不斷拓展人才的服務能力,將校企合作育人的科技成果轉化為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的支持和保障,積極拓展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專業實踐平臺,為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優質條件。
2高等院校應用型軟件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1優化應用型軟件工程課程體系
2.1.1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高等院校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可以采用“3+1”的形式,這種培養模式是學生前三年在學校進行文化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最后一年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如何進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如何在學校、企業、政府與培訓機構之間架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如何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都是高等院校需要解決的問題。高等院校的軟件工程專業本身就是以廣泛應用于工程建設為主要特征的專業,要想把實踐教學滲透到課程體系的每一個模塊中,必須讓每門專業課程都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行服務?;谶@個原則,高等院??梢葬槍φn程體系建設進行優化調整,第一學年的第一個學期可以開設專業的引導課,第二學期可以開設基礎性專業課程;第二學年的第一個學期開設強化型專業課程,第二學期開設基礎性工程課程;第三學年開設專業核心課及專業方向課程;第四學年安排學生進行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將學生學習的四個學年度根據發展的需求進行合理調整,將課程設計、軟件項目開發、校內及校外的專業技能實習實訓、綜合技能訓練、深入企業實訓等內容都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必須要將企業的文化、生產等內容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如第一學年可以開設職業教育課、企業文化課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2.1.2課程資源的開發高等院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通過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教學質量等方面綜合反映出來的。高等院校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必須要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課程體系建設的優化與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是民辦高等教育學校實現應用型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很多民辦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視課程體系的轉型建設,但是效果并不明顯。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是課程體系轉型發展建設的關鍵要素,它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需要,同時還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課程資源的開發不能局限在教科書的編寫上,更不能局限在學校內部資源的開發上,課程資源的開發建設必須包括基本資源和拓展性資源兩個方面,它是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涉及對學生成長有利的一切課程實施內容,以促進教育目的的達成。課程資源的形成是課程及教學內容最直接的素材,其包括課程的教學思路、課程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教學過程所需要的基本資源等。民辦高等院校的課程資源開發必須著力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在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必須要以優化工作過程為體系的應用型課程資源開發為切入點,將軟件工程作為專業課程的核心重點,建立并完善課程資源的項目開發標準,不斷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創新考核評價方式,通過示范、引領作用全面助推課程體系的轉型建設,構建科學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打造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2.2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創新
高等院校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評價體系必須要建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方法,將期末的一次性考核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多次評價,實行分段教學、多次考核、多樣考核的課程評價體系,確保課程評價體系更加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可將學生的分組研討、實習實訓、技能考核、實戰演練等學習、實踐過程納入學生日常學習考核中,綜合每一階段的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學年或年度該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成績,盡可能減少理論性的試卷考試,尤其是理論性的閉卷考試科目,將閉卷考試與開卷考試相結合,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技能操作相結合,重點考核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
2.3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
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原有的多門類軟件理論課程進行教學資源的重組,將系統化、工程化的制作案例作為教學的主體思路。重點強調各科目理論課程的有效銜接,將理論知識教學融入到工程的開發與實踐中,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相協調發展。軟件工程的課程設計、軟件項目的開發、校內及校外的專業技能訓練、學生的綜合技能實習訓練等科目內容要作為學生學習課程的主線,通過深入分析課程教學項目的實際需求,進行創新設計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并能在實踐操作中深化理解理論知識,更好地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素養間的協調發展。
3結語
為了促進民辦高等院校的辦學質量和品質,保證民辦高等院校能夠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民辦學校的軟件工程專業必須緊緊把握專業自身的創新發展優勢,根據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創新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建立專業的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體系,充分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切實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和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健.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中專業建設的難點與路徑選擇[J].天中學刊,2016,(02):132-135.
[2]佟玉軍,周軍,謝文閣.軟件工程專業創新教育平臺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77-79.
作者:邵雪航 王春明 趙佳華 楊迎 羅曉 單位:黑龍江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