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法律意識和人文教育對醫患糾紛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醫患糾紛是近20年來的社會熱點話題,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法制不健全。法律的漏洞和法制意識的缺乏,讓“好事者”有恃無恐,執法機關左右為難,受害者惶惶恐恐,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隨著“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的開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實施以及《民法典》的頒布,醫鬧得到了有效遏制,醫患糾紛的表現形式也發生了改變。有必要回顧現階段醫患糾紛處理所取得的成就,探討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
自2018年1月實施掃黑除惡專項整治行動以來,許多職業醫鬧者都銷聲匿跡,一些有組織的醫鬧方式,如侵犯醫療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在醫療場所舉辦喪葬活動、破壞醫療場所設施、在醫療場所滯留等發生率大幅度下降。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得到了較好的保障。
盡管如此,因小部分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態度惡劣,醫學教育中法律及人文教導的匱乏,造成醫患糾紛仍時有發生。就過往的醫療糾紛而言,患方更多選擇通過暴力或擾亂秩序的方式進行維權。面對這種維權方式,醫院管理者為避免糾紛擴大,多采取“花錢買平安”的方式,致使醫療糾紛逐漸成為惡性循環。造成的結果常常是“雙輸”:一方面,醫生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影響工作的專注度與熱情。另一方面,患者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同時,這也暴露出眾多的醫院管理人員法治觀念缺乏,法律意識淡薄,不懂或不敢通過法律的途徑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才是應對醫患糾紛與醫鬧的良藥。在處理醫患糾紛和醫鬧問題上,醫院和相關執法部門應當加強聯系。醫院可以配備更多專業法律人士,對于醫療糾紛的相關問題,幫助醫務人員進行維權和處理。對于無理取鬧之人,醫院更要依法辦事,重拳出擊。對于重大醫療糾紛,醫院要主動上報,拿起法律武器,敢于出庭作證,而不是像以往一樣息事寧人。
執法部門同樣要積極處理相關醫療糾紛和醫鬧問題。要針對在執法和判定過程中的漏洞和不足,及時進行總結,并與相關人士積極開展座談,加強法律的實施,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從而達到全民守法。
相關部門也要著力改善醫院就診環境,完善醫學生臨床教學機制。目前,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培養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上,常常忽略了法律和道德教育,一不要求,二不考核,導致醫學生的法律和醫學人文素養不高。為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臨床教育評價體制,進一步提升醫生及醫學生的法制意識和人文素養。
在臨床診療中,醫務人員要牢記法律的精神和內涵,懂得“可為和不可為”,心存敬畏之心,掌握應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的能力,與此同時,注重與患者的溝通,營造溫馨的就診環境,給予患者真誠的幫助,關注患者感受,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從根本上避免醫患糾紛和醫鬧的發生。
作者:宋子程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