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政府將電子商務的發展確立為國家發展戰略的背景下,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興的復合型專業也快速發展起來。市場人才需求逐步向專業性更強、素養更高的方向發展。產教融合正是適應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實現應用型本科學校自我發展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需求。本文通過分析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必要性,提出構建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方案,通過改革課程體系、實現工學對接,建立長效機制,共建實踐教學平臺,推進師資共育、共建產研平臺等路徑構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進一步推動和完善校內產教融合全面實施,為建設校外產教融合基地打下基礎。
關鍵詞:電子商務;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進入了信息化加速提升的時代,隨之而來,電子商務行業對此類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實踐型人才匱乏的情況出現。發展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電子商務專業不僅是該類院校自身發展的需求,而且更是電子商務教學發展的主流。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正是適應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趨勢,培養符合時展要求的實踐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深入探討如何構建產教融合模式下的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更多適應時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1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1.1各高校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類型
很多高校根據地方電商企業發展情況,提出了各類適應當地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需求的、具有各自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各高校在應用型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中,主要總結出以下幾種模式。(1)分學期、分時段培養模式。將每一學年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分為不同時段。比如,在“雙11”、“6.18”等特殊時段安排實踐課程等,將理論課與實踐課有序融合,或者將每個學期分為兩個部分,大部分教學時間為理論教學,三到四周的時間進入企業實踐。以上時段均為大三、大四學年實行。(2)校企互換式。高校與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委員會,學校提供教師和場地為企業員工培訓電子商務前沿理論知識,企業為學校建立實訓基地或提供實踐教學時段,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大四階段,企業通過對學生各個時段的培養與考察在企業內部或外部進行預分配,由學校和企業對學生共同開展教學和實習管理。(3)“理論+實踐+畢業設計”模式。學生在校前三年主要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只有課程實驗課,沒有崗位實踐,大四上半年進入校外電子商務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第8學期回校進行畢業設計。
1.2應用型本科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大多數學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偏于理論知識,電子商務運營實踐操作類課程較少,很多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網店運營操作都不會,無法達到企業的用人需求。(2)很多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沒有地方深入合作的企業,有真實長期校企合作的院校僅占二成左右。這說明,目前我國實際只有極少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深化實戰型的培養,大多停留在理論教學或表面層次的校企合作層次上。(3)缺乏有效的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是應用型人才培養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電子商務專業尤其重要。但是目前各地方院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遠遠落后于人才培養的需要,一個方面數量不足,另一個方面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2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必要性
2.1產教融合促進地方電商企業的蓬勃發展
以黑龍江省電商企業發展為例,黑龍江省電商企業數量少,且發展規模小,因此,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產教融合培養優秀的電商人才,也是促進地方電商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首先,地方電商企業通過參與高校電商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構建人才模式、企業專家參與課程體系建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等形式,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可以大大節約企業人才培養成本。其次,產教融合可以實現企業與高校共享高校教育資源,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為電商企業員工開展職業素質、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培訓,共同分享知識成果,實現雙方共贏的格局。
2.2產教融合是解決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高校電商專業根據地方電商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通過引入企業的師資、資金、項目等有效資源,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同時利用企業掌握行業前沿發展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實習實訓可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也可以提升實戰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大力發展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的適應地方電商企業需求的電商人才,無論對于地方電商企業還是高校,均是實現快速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3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方案
3.1加強產學合作,構建實用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依托企業電子商務實踐基地,結合高校優質的教學資源,共同設計和打造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的可持續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體系。(1)課程設置。根據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崗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分專業進行教學,大一、大二建設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全面覆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依據電子商務專業特點,建立“三進階”的核心課程,大一學習市場營銷學、網絡營銷學,大二學習網店運營與管理,并將網頁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網上銀行與電子支付、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課程作為考試課重點學習,大三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專業方向。例如,我校將電子商務專業分為電子商務運營與管理、新媒體運營與管理、商務數據應用與管理三個方向,依據三個專業方向分別建設若干門課程,辦出具有電子商務專業特色的課程。(2)實踐課程設計。實踐課程設計依托電子商務仿真軟件、校內實踐基地等進行課程設計,包括崗位認知課程設計、網頁設計課程設計、網絡營銷課程設計等。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尤其是大三、大四學年適當增加實踐課時所占比重,并根據行業發展及前沿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開設的課程,使學生畢業后即能夠適應崗位需求,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3)項目實戰。大三、大四學年設置企業項目實戰課程,集中進行三到四周左右,具體操作上可采用兩種形式:一是項目實戰形式,通過合作企業引入淘寶寶貝詳情頁設計、新媒體短視頻設計等真實項目,讓學生在學校即可真正參與到企業實際工作中;二是橫向課題項目形式,主要由企業與教師進行橫向課題的聯合申請,組建學生團隊參與到課題的完成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積累實戰經驗,同時還可以增強學校及企業的科研能力。(4)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在校園內建立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電子商務創業實踐條件和環境。可以建立眾創空間、SOVO等,邀請校外電商創業團隊進校或企業的創業項目入校,為學生提供在團隊中工作的機會,也可以通過校內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挑選可行的電商創業項目進行孵化,對優秀學生項目進行指導。
3.2校企共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
在產教融合培養電商人才的過程中,課程是基本保證,很多高校針對電商行業人才需求的現狀,全面開展了積極有效的課程體系設計,尤其在與企業的深入合作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首先,采用多種方式吸引更多的電商企業與高校進行深入合作。由于黑龍江省地方經濟發展一般,電商企業的規模及數量都有限,因此,電商企業參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在這個過程中,更應發揮積極性、主動性,以課程為載體,與企業共同推進產教融合,為企業提供更多的電商人才。其次,提升校企合作中電商企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的作用。高校與電商企業共同制定電商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電商企業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及前沿技術發展需要,提出課程建設方案,與高校教師共同編寫適合企業需求的教材,在授課過程中引入企業行業領域的新標準、新技能。電商企業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可全程參與課程建設過程,包括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計劃制定、課程設置和調整、課程大綱編制、教材編寫、實習實踐指導等所有課程建設工作。3.3校企共建產教融合長效合作機制學校和企業通過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平臺,健全產教融合的長效機制,即可以在企業內為學生預留實習輪崗的崗位,學校將教學執行計劃與企業充分溝通,保證企業用人時能夠確保人員充足,降低企業用工成本。也可以共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將實訓基地建立在學校,由學校提供實訓場地,投入相應設備耗材,企業投入部分運營資金,并提供相應的管理制度。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要以培養高素質應用研究型人才為目標,建立學校、企業共同發展的長效運作機制,基地的所有實驗實訓項目由學校教師或企業講師共同承擔。
3.4校企共育師資,搭建產教研一體化平臺
通過深入的產教融合,學校和企業共建“雙師雙能型”教師,提升教師的電商運營實踐能力,以及教學和科研水平,從而間接提升學生的培養質量。首先,學校可以定期從合作企業中聘任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電商運營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實踐類課程的授課任務,并通過短期的教育教學培訓,使企業專家同時具備教學能力,實現實操與教學的有效融合。其次,學校可以根據教師承擔的不同專業方向或課程教學計劃,安排青年教師到電商企業承擔電商運營實際工作,或聘請電商企業的專家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具體工作崗位指導青年教師,強化訓練教師的電商運營實踐操作能力。最后,共建校企科研機構,同享學校和企業的共有資源。通過構建校企合作科研機構,可使高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充分合作,將企業須解決的科研難題或應用型項目“移植”到學校中,由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完成,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也可以通過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將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發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投入到企業的實際運營中,為電商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3.5建立產教課程評價與監督制度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校企雙方可共同建立較為完善的產教課程評價與監督制度。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第一,在課程評價方面,高校與企業可以共同作為學生實踐工作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踐環節進行過程評價,同時,采用學校理論等級評分標準與企業員工考核標準相結合,給予學生最終成績。第二在監督指導方面,可以成立校企合作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學生實踐環節進行全面指導監督,及時指正問題并提出合理指導意見,以促進產教課程順利進行。
4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電子商務行業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對電商人才的需求巨大,同時對人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科同時具有復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體系具有復雜性,需要社會、高校、企業和學生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要想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改革。本文通過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方案設計,做好學科、專業、課程建設,提升實踐教學的標準,積極提升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構建符合應用型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培養合格的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付敏.應用型本科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初探——以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為例[J].商業經濟,2020(10):195-196.
[2]吳清燕.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商場現代化,2018(18):1-3.
[3]黃玲玲.民辦高職院校實訓教學信息化的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07):71-73.
[4]劉盈豐,金明.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智庫時代,2017(11):243-244.
[5]李國輝.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研究——以南昌工學院為例[J].鋒繪,2018(03):144-145.
作者:楊智慧 單位: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