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校媒合作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媒合作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校媒合作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思考

        摘要:在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劃的過程中,賀州電視臺從實際出發,探索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途徑。他們采取校媒合作的方式聯合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并將創新教育與新聞傳播專業教育相結合,著力推進新聞傳播教學改革,提高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瀟賀往事》;紀錄片創作

        2018年6月25日,《瀟賀往事之紅色記憶》在賀州電視臺播出,開創了廣西高校學生以班為單位批量制作、媒體批量播出的先河。該片的播出是賀州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是賀州學院與賀州市廣播電視臺“共同選題、統一風格、統一時長、學生制作、教師指導、達標播出”,校媒深度合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一、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優勢互補

        抓住業界轉型的契機,創新校媒合作教學模式。賀州學院從實際出發,及時組建“卓越新聞培養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加大實踐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比重,培養學生的新聞及紀錄片內容生產能力。

        (一)新聞教學與新聞實踐嚴重脫節長期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導致理論與實踐分離,學習與實用脫節。雖說學校對學生畢業前都會安排幾個月的實習,但一般來說媒體大多不愿意接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僅有理論知識,很少或沒有實踐,面對攝影攝像設備器材一問三不知,更談不上編輯、制作和設備的使用了。而此項實習科目又是學校必走的程序,如果媒體方面過多地接收實習生,不僅幫不上忙,有時還會添亂,成為媒體的一種負擔。正因如此,學校為了完成學生的實習任務,有的甚至只好給媒體一大筆實習費用才能勉強安排學生實習。

        (二)共同簽訂合作協議,培養實踐型新聞傳播人才一方面,學校想培養應用型、實踐型的新聞人才,離不開業界媒體,就必須有體驗性、實踐性的平臺;另一方面,媒體所需的應用型、實踐型新聞人才又離不開學校;雙方的共同需求,迎來了合作的春天。2016年12月,賀州市廣播電視臺等媒體與賀州學院簽訂了“共同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劃”協議。這次合作一改過去那種實習三五個月簡單的放羊式的舊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程跟蹤指導和服務。廣播電臺、電視臺不僅要派出經驗豐富且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參與教學,還要全程參與和指導學生實習實訓以及對新聞作業作品、專題作品和紀錄片作品進行指導和把關,從學生進入“卓越新聞培養班”開始直到畢業。這種形式達到了互補的效果,建立了校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機制。

        二、整合資源優勢,聯合定向培養

        針對本科高校系統和專業過于分散的局面,賀州學院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定向培養。該校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文秘專業的大一學生中挑選一些高考分數高、表現好、綜合素質強的學生組成“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班”,單獨編班進行培養。從2014年開始,賀州學院文傳院每年都通過筆試從100多名報名的學生中挑選20至30名進入“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班”學習。

        (一)共同組建教學團隊,為聯合培養卓越人才奠定基礎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新聞傳播教師隊伍成為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辦好新聞傳播教育的關鍵。一是高校選派專業教師到新聞單位掛職鍛煉。為了增加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從2017年開始,賀州學院先后選派新聞系教師袁君煊、陶俊偉、劉安經等到賀州電視臺掛職,以掛職的方式學習鍛煉,提升其新聞采訪、寫作、編輯、制作等新聞業務能力,使其積累新聞工作經驗。通過學習鍛煉,新聞傳播專業教師能夠迅速提高執教能力,更好地勝任教書育人的工作。二是新聞單位選派編輯記者到高校授課。新聞單位的編輯記者長期從事新聞傳播工作,擁有新聞業務技能和新聞采編經驗,是不容忽視的業界師資力量。為了提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先后聘請了賀州市廣播電視臺的隆群良、義慶峰、唐春蘭和賀州日報社的郭勇娟等4名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師作為“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班”的任課教師,每個學期都至少承擔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與專任教師相比,業界教師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并且掌握著行業最新的動態,能夠加深學生對行業的了解。

        (二)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打造高效卓越團隊科學有效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項目組為學生量身定制了“111511”專業培養方案,即閱讀100部與新聞傳播相關的文化書籍(其中精讀20部),背誦100篇(首、段)經典作品(其中熟背15篇新聞經典作品),觀看100部(集、期)紀實類影視作品,寫作50篇千字文,在主流媒體發表1萬字新聞報道等作品,創作1部15分鐘達到市級以上主流電視媒體播出要求的紀錄片。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案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實踐互動,把畢業論文改為創作一部時長15分鐘并在市級以上主流電視媒體播出的紀錄片,方能達到畢業的要求。

        (三)共同搭建實踐平臺,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實訓實習是學生必走的程序,也是讓學生掌握更多技能和提高實踐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幾年來,電視臺每次都把不同人員安排在新聞部、專題部、融媒部等部門實訓實習,采取“一帶一”“手把手教”的辦法,即寫作、拍攝、編輯等都由一個老記者實行責任包干,直到讓學生們熟練掌握為止,真正讓他們成為名符其實的記者。而同學們則可以在每天的學習和鍛煉中零距離地隨時隨地咨詢和請教,這樣“一帶一”“手把手教”的培養方法,也確實讓他們提高很快。無論是從文稿寫作、圖像拍攝到文稿圖像的編輯,還是從設備器材的不知到能熟練使用,整個實訓實習下來,學生基本掌握了一名電視記者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三、產教融合,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

        賀州市廣播電視臺從2016年開始以實習實訓為途徑,以項目合作為載體,與賀州學院傳媒與文化中心共建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劃。

        (一)產品轉換成播出作品,加強對卓越人才能力的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班最顯著的特點是實踐互動性強。該班學生要寫幾千字的文稿,攝錄上百分鐘的圖像以及同期聲,還要加以配音、文字疊加、剪輯和編輯制作等程序,一時感到很迷茫,無從下手。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電視臺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新聞和專題作業給學生們練習,盡量讓他們的產品轉換成播出作品,而學生們也很樂意地把做好的新聞和專題作業送給廣播電視臺播出。2016年12月30日,電視臺編輯為2014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班修改審定《醉美賀院》電視散文,并安排在賀州市廣播電視臺《今日報道》欄目播出,首開該班學生作品在地市級電視臺播出的先河。嘗到甜頭后,該班學生也拉開了百花爭艷、井噴式發表作品的帷幕。僅2014級大三的下學期,電視臺就先后為學生修改審定了《五一勞動節特輯:勞動是最美的綻放》《鄧愛珍:不忘初心不止于行》《潮起英家:記英家起義七十周年》《創業者李國香:堅定夢想路在腳下》等一批電視新聞片和專題片,并相繼安排在賀州市廣播電視臺《賀州新聞》《今日報道》等欄目播出,受到學生們的好評。正如2018年12月湖南工業大學文化與新聞學院教授鄭堅在賀州學院舉辦的新時代紀錄片教育與創作研討會上所說,在硬件方面,賀州學院比不上211和一流平臺高校,但在應用型人才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特別是與媒體的“深度合作,達標播出”,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學生的作品得到批量制作,并在市級電視臺的批量播出,對大學生來說是少見的,特別是國內的大部分本科生、研究生都沒有做到這一點。二是應用人才培養,高校為地方服務。賀州學院與賀州市廣播電視臺通過校媒合作項目,在賀州市廣播電視臺播出了39集大型歷史紀錄片。此外,還在《賀州發現》等欄目播出了人文紀錄片5部,實現了從課堂到媒體、從閱讀到動手,高效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社會服務的目標,實現了紀錄片教育與創作全流程、全方位的人才鍛造。

        (二)注重細節,讓作品“活”起來細節決定成敗。一篇好的作品,除了導向一定要正確,還需要細節的真實,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好作品。面對學生送來的片子,雖說整體向好,但難免有一些提法不夠正確及其他細節方面的差錯或不夠真實。面對許多作業作品,編輯不喊一聲苦,不叫一聲累,對不夠完善的作業作品,盡最大可能進行完善提升。編輯在審閱《長壽老人的幸福生活》時,發現這部片子的題材和圖像都很不錯,就是標題和結尾有些欠缺,就對此做了些修改和潤色,把標題改為《解密百歲老人長壽密碼》,并在結尾加了一段與之對應主題,真正讓作品“活”起來。

        (三)達標播出,成果豐碩2017年4月,雙方商定以《瀟賀往事》為故事選題,一年創作一個系列,由賀州廣播電視臺抽調采編骨干力量,通過傳幫帶示范指導賀州學院“卓越新聞人才培養班”,按照“統一選題、統一標準、統一制作、集中審片、達標播出”的方式合作完成。幾年來,電視臺與賀州學院傳媒與文化中心創新合作項目,實行定向培養紀錄片拍攝制作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從《瀟賀往事之紅色記憶》《瀟賀往事之創業歲月》《瀟賀往事之扶貧路上》系列的執行情況來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劃學生制作的39集(部)講述式紀錄片,都較好地把握了節目的導向和內容的真實,達到了賀州電視臺播出的質量要求。紀錄片一經推出,社會各界反響強烈,2020年播出的《瀟賀往事之扶貧路上》系列片全部被“央視頻”采用,有的則被“學習強國”采用。《瀟賀往事之紅色記憶》《瀟賀往事之創業歲月》《瀟賀往事之扶貧路上》的創作開播,對賀州市廣電媒體創新宣傳思路、講好賀州故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為賀州學院緊扣社會應用和需求培養新聞人才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更為深化臺校共建工作和校媒項目合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幾年來,賀州市廣播電視臺共為賀州學院審稿及安排播出紀錄片39部(集),專題及新聞110多條(集),有的節目還獲得了各種獎項,有的學生直接被單位挖走,進入新聞媒體工作,真正實現了定向培養、批量就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寶順.中央電視臺優秀論文集:首屆專業論文評選獲獎作品集[C].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作者:隆群良 單位:賀州市廣播電視臺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 又黄又爽又色无遮挡国产 |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男女Av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