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會展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為響應商務部創新會展服務模式的號召,解決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構建了“內融合、外延展”的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并從“會展+”專業群設置、項目化教學法、開放的創業氛圍等方面提出了建議,以期能夠培養出緊跟會展行業發展趨勢的復合型創新創業技能人才。
關鍵詞: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會展專業
2020年1月,會展業因外部經營環境巨變按下了暫停鍵,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讓全國會展業幾乎處于停擺狀態。2020年4月,商務部辦公廳了《創新展會服務模式、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的通知》,再一次強調創新在會展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互聯網、大數據、虛擬仿真技術日漸成熟的背景下,會展業創新已經迫在眉睫。因此,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尤其是在我國第一大展———廣交會6月成功舉辦了云上展會的情形下,會展業正式開啟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行業巨變必然引起教育改革。高職院校作為會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想要緊跟行業發展、推動會展教育改革,就必須響應商務部關于創新會展服務模式的號召,充分對接數字化、智能化會展企業的人才需求,描繪出會展業創新創業人才的特征,進而通過調整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教學實施方案、組建創新型師資團隊等方面的改革和努力,提升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會展業創新服務模式以及“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下,構建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會展專業的教育改革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在創業教育方面,國外比較注重教育實踐和經驗總結。美國高校普遍主張“實踐線性、理論支撐”的理念,倡導“以行動為導向、以經驗引導體驗”的教學模式,總結了由創業基礎理論課程與專業結合的創業課程、創業實踐課程組成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各界的創新創業競賽,并為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孵化指導服務。德國采用“雙元制”教育理念,注重企業與學校的聯合。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課程體系,包括創新創業法律法規、企業創業管理等課程;同時,與行業企業共同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在實踐中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體驗式教育在日本受到了較高的關注。為了推動創新創業,日本高校依托創新創業社團,采用講座與短課程相結合、實習制度和產學官聯合教育的模式,實現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創業教育正在由注重個人創業能力的培養轉向為公司企業、社會等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二)國內研究現狀我國教育工作者對創新創業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集中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法途徑、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構建等方面,而具體到高職會展專業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相對較少。楊潔提出了基于產教融合的“6D”人才培養模式,其實質是雙基支持、雙師指導、雙線課堂、雙創并行、雙證齊驅、雙能并進等六個方面的統一[1];馬華斌基于CDIO理念構思了雙創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并設計了三位一體教學方案,實現學生基礎技能、綜合能力和研究創新三方面的提升[2];雷若欣、吳萍則將PICC-CDIO相結合,嘗試構建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市場需求為基礎,設計構思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并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專業競賽、實習實訓等加以實施運作[3]。回顧以上文獻,前人對會展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已有一定的研究,但針對高職會展專業的較少,且針對“互聯網+”背景下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更少。加上線上展會、云上展會已成為會展業發展趨勢,對會展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構建符合會展行業發展趨勢的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尤為重要。
二、高職會展專業雙創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會展專業人才較為匱乏,會展市場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在未來3年內將達到600萬人,但目前全國會展從業人員總共才100多萬,缺口高達500萬[4],而且高校會展教育培養的學生在質量和數量上無法滿足行業需求。為此,筆者對廣東省部分高職院校會展專業以及會展企業進行了調查,發現目前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培養目標及定位模糊且與教學實施脫節我國共有116所本科院校、200所高職院校開設了會展專業[5],本科、高職同屬于我國高等教育,但是在培養目標和定位上有很大區別。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會展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會展服務、接待、策劃與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職會展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很多是仿照本科教育“厚基礎、寬口徑”的設計,這就導致課程目標不明確、內容多而不專、理論知識多等問題,無法實現高職會展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慢且雙創教育融合度低通過對廣東省7所高職院校會展專業的調查,發現教學內容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材,自備講義的教師占比不足10%。現階段,會展專業教材數量上雖然較多,但內容較為陳舊、相似度高,工作手冊式及活頁式等新型教材尚未使用。同時,在創新創業的熱潮中,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創新創業類課程,但是這些課程自成體系,與會展專業課程融合度較低,不能做到相互交融,這就導致學生很難將創新創業知識、技巧等運用到專業實踐中。
(三)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方法方面,專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等傳統教學方法,但是從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來看,項目教學法的滿意度(83.6%)最高,尤其是對校外項目的訴求最高。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大一、大二主要是以校內教師課堂授課為主,傳統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對實踐的訴求,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大三則直接進入企業實習,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都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
(四)教師隊伍專業構成單一且企業實踐少根據對廣東省7所高職院校會展專業的調查,教師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54.3%)和企業管理(28.1%),集中度較高。由于會展業的行業交叉性較強,尤其是現在處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階段,對學生綜合各專業知識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會展專業教師團隊結構更加多樣化。會展專業教師的平均年齡約為37歲,教齡超過8年的占比72.4%,有連續1年以上會展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占比8.7%,有非連續1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教師占比15.2%。會展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少,且缺乏完整的會展項目運作經驗。
(五)校外資源利用率低且合作方式簡單會展項目一般規模較大、需要在專業場地舉行,因此,很多實踐教學環節必須依賴校外資源。現階段,由于缺少政、校、企三方共同參與的平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這就導致各院校校外資源利用率均不高,且合作方式較為簡單,主要是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專業人士到校授課等,不能形成教學閉環,也不能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三、高職會展專業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在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會展類專業明確指出學生應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加上會展服務模式創新步伐加快,這些都決定了創新能力培養應作為高職會展專業教育的基礎要求。因此,在會展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扎實學生的基礎能力素養;同時,會展項目具有行業依賴性高的特點,為適應會展業發展需求,構建了“內融合、外延展”的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
(一)內融合內融合是指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即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創新意識和創新技法相融合,體現了創新性對會展專業培養的重要性。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內容,創新意識是學生培養的重要目標,創新技法可以通過教師講授習得基本方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意識、技法不是相互平行的兩條線,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在實際教學中,大一開設專業基礎課(如會展概論、管理學基礎、市場營銷等)和創新創業基礎課(創業基礎、創新思維訓練、中小企業管理等),在專業基礎課的實訓中融合創意技法,同時,以會展業及會展項目為背景講授創新創業基礎課;大二開設專業核心課程(如會展項目管理、會展策劃、會展服務、會展文案等),加深專業知識理解,在專項技能訓練和綜合實訓中,運用加強創意技法,提升創新意識;大三設置畢業展任務及實習任務,通過畢業展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技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完成創新意識向創新行為的轉變。通過企業實習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運用、檢驗專業知識技能,同時,教育學生著眼于工作內容與流程,有意識地改善工作步驟及工作方式,培養其持續改進、精益求精的創新意識。
(二)外延展外延展是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行業知識面(知識延展)、提升學生專業相關技能(技能延展)、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素質延展)以及建立積極的創新創業心理(心理延展)。會展業較高的行業依賴性決定了其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寬廣的行業知識面,即有會展行業知識,也要有會展項目所涉及行業的專業知識,因此,知識延展是會展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必要部分;會展活動的項目化運作方式,且會展管理人員人數較少,這就決定了會展人要有一定的延展技能,不僅會策劃、組織與服務,還需要掌握營銷、傳播、展示設計、商貿等多方面的技能;素質延展是在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快速學習、多問題處理以及行業適應性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滿足了會展行業項目化運作、團隊管理以及快速發展的需求;心理延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經常被忽略,但是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學生身份認同、努力拼搏的內在動力,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理是開展創新型會展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大一入學、大三畢業學生要面對身份的轉變,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學生要克服各種困難、承受各項考驗,心理疏導是非常必要的。
四、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措施
(一)明確一專多能的創新型會展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會展專業要明確自身培養目標,即培養從事會展服務、接待、策劃與管理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不同于本科會展專業的人才培養,高職會展教育要把技術技能培養作為出發點,設計出實踐性更強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基于創新創業的教學理念及會展業的特點,需要緊跟行業發展,將會展業發展前沿及企業用人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具體而言,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分解為三個部分:一是技術技能培養目標,包括會展活動策劃、組織、接待服務等能力。二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目標。該目標不能與技術技能目標完全割裂,要與專業技能相結合,體現在會展活動策劃能力、展示設計能力以及參展安排等方面。三是適應行業需求的發展目標。這一目標是前兩個目標在行業內的綜合體現,學生要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公司、不同的工作崗位、不同的行業范疇和不同的服務模式,只有一專多能的會展創新型技能人才才能夠在日新月異的會展行業中扎得下根。
(二)建設“會展+”專業群在一專多能的創新型會展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指引下,一專要夯實會展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在專業內就能夠實現,但多能的方向各不相同,就需要借助專業群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會展活動工作內容龐雜、涉及行業眾多,會展業發展速度迅猛,高職會展專業只有結合本校的專業情況和專業優勢,打造特色鮮明的“會展+”專業群,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培養出符合會展行業需求的人才。“會展+”專業群以會展專業為核心,與市場營銷專業、數字藝術專業、財經貿易專業、外語專業、廣告傳播專業、工程造價專業等組成課程互通、資源共享、學分互認的專業群,實現會展+營銷、會展+傳播、會展+設計、會展+外貿、會展+工程等不同方向的會展人才培養目標。
(三)構建“實訓、實習、競賽、創業”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必須以專業教育為依托,在專業教育中尋找創新創業教育的切入點和契合點。結合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會展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改革,重構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創新創業型實踐教學體系———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見圖2)。在教學實踐上,基于微任務設計理念,以“四位一體”為突破口,形成高職會展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方案。該方案理念由認知到操作、由專項到綜合、由常規到創新的轉變,設計了“專項技能—綜合訓練—仿真實操”的實訓模塊、“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的遞進式實習模塊、“活動策劃+展示設計+參展安排”的專業競賽模塊和“會展協會—活動工作室—會展企業”的創業孵化模塊。四大模塊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提升創新創業意識。
(四)項目化教學融通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化教學是對常規課堂教學的一種創新和突破。在會展業中,會展活動均是以項目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化管理和運作,因此,項目化教學對于高職會展專業教育尤為適合。現階段,大部分高職會展專業的核心專業課設置是按照學科體系劃分的,如會展項目管理、會展營銷、會展接待與服務、會展文案寫作等,課程內容重疊且功能割裂,雖然涵蓋了每項職能和任務,但是卻不能給學生提供會展項目的整體性視角。項目化教學可以設置在某一門課程教學中,也可以設置為專業課程學習后的綜合實訓、畢業實訓等。項目化教學以一個真實項目為依托,營造真實的任務情境,與會展項目工作流程相一致,讓學生在真實任務中完成會展項目策劃、組織實施、接待服務等工作任務。項目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實現創新想法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會展項目任務完成過程中,實現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的雙提升。
(五)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點,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職人才培養和會展行業發展的需求,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體現在“引進來、走出去”。“引進來”主要是將會展行業專業人士、企業項目和行業最新實踐引入學校,學生結交企業人士、參與企業實際任務、接觸行業最新發展,能加深行業認知、提升專業技能、開拓行業視野;“走出去”主要是讓教師、學生和創業項目走出校園,教師提升了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學生深入參與了企業會展項目運作,創業項目能夠直接接受市場檢驗。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打破學校與行業之間的界限,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高職院校輸出行業所需人才,真正做到工學深圖結合、校企多合作。
(六)強化成果輸出以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氛圍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激勵—保健理論),滿意因素(激勵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滿足和激勵的因素,不滿意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容易產生意見和消極行為的因素,這兩種因素是影響員工績效的主要因素。具體到學生培養方面,學生成果輸出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自豪感,屬于激勵因素,創新創業氛圍包含了學校對創新創業的傾向性、師生關系、獎懲制度以及創新創業條件等,屬于保健因素。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強化成果輸出(激勵因素)、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氛圍(保健因素)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行業巨變促使會展職業教育改革,其中,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這場變革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只有將創新創業融入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才能為創新驅動模式下的會展業提供更適合的人力資源儲備,才有可能創新會展服務模式,推動會展業“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給會展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打造新引擎。
參考文獻:
[1]楊潔.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6D”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為例[J].重慶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5-9.
[2]馬華斌.“后G20前亞運”背景下會展專業“雙創融合”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A].荊楚學術[C].武漢:武漢創讀時代出版策劃有限公司,2020:48.
[3]雷若欣,吳萍.基于PCCC-CDIO理念的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安徽C學院為例[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59-63,68.
[4]朱茜.2018年會展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會展經濟持續升溫,人才缺口、場館利用率成發展障礙[EB/OL].(2019-01-18)[2020-09-01].
[5]張穎,王爾捷.基于會展發展需求的高職會展人才培養模式[J].現代教育管理,2019(2):203-205.
作者:張靜 單位:廣東青年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