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與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以學校本位教育與企業技能訓練緊密結合為典型特征的新型學徒制度。它的誕生以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為重要標志,雙元制職業教育被視為二戰后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培養主體為了實現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和一定的培養制度保障下設計的,由若干要素構成的具有系統性、目的性、中介性、開放性、多樣性與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關人才培養過程的運作模式與組織樣式。它主要由人才培養理念、專業設置模式、課程設置方式、教學制度體系、教學組織形式、隱性課程形式、教學管理模式與教育評價方式八大要素構成[1]。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德國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典型,它是德國將傳統的學徒制與具有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的培養方式相結合,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雙元制”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理論學習加上在企業的實習鍛煉,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起來,是一種主要以專業技術工人為培養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胡秀錦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2]。
2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類型
2.1國外現代學徒制的現狀與分析。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學徒制根據人才培養模式和實施路徑的差異,可以概括為5種典型模式。一是德國的雙元育人模式。學校和企業是育人的雙主體,學校和企業是利益不同的雙元,學生的兩種身份即學生和學徒也是雙元,學校以理論教學為主,企業以工作技能教學為主,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交叉進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也采用以學校和行業為主的雙元模式。二是英國的“三明治”模式。英國在1993年制定了現代學徒制計劃,1995年在全國54個行業中推廣普及。該模式下各學校自行制訂教學計劃,通過學生“學習—實踐—學習”的模式,以工學交替的方式實施教學計劃。學生首先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一段時間后到工廠實習,學習工作技能,然后再回學校學習,工學交替完成人才培養任務。三是澳大利亞模式。政府統一制定規范的教學標準或培訓標準,企業或行業依據自身的特點增設教學內容,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國家有統一標準,企業有自身要求,該模式達成了國家、行業和企業標準的有機統一,突破了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企業本位現象。課程設置注重專業性和實用性,學員80%的時間在工作現場進行工作本位學習,20%的時間在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進行學校本位學習。四是瑞士的“三元制”,即由企業、職業學校和行業培訓中心共同培訓學徒。行業與學校按照企業的要求制定標準,學校、企業共同實施教學,行業監督人才培養質量。學生每周1~2天在職業學校接受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教育;每周3~4天在企業學習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為彌補企業實踐和職業學校學習內容的不足,學生每學期還需在行業培訓中心學習1~2周的跨行業課程。與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相比,行業作為其中的一元也參與了人才的培養,培養的力量更加多元化,學徒的知識和技能更寬廣,就業從單一的企業面向全行業,學徒的就業選擇更多。五是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該模式從職業工作崗位需要的技能出發,確定能力目標,將能力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子目標,由行業內若干個能力較強的企業承擔教學任務,把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生產性的工作經驗學習結合起來。學徒可以來自不同的企業,學徒根據不同的子能力目標,選擇到能完成該子能力目標的行業企業學習。該模式具有校企雙元育人和學徒雙重身份的現代學徒制的典型特征,學徒有更寬廣的學習范圍與從業選擇。在這種模式中,學徒、學校和企業之間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參與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責任[3]。現代學徒制是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主導模式,其工學結合的實現途徑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但其核心遵循德國現代學徒制的校企“雙元”育人、學生“雙重”身份以及產教融合路徑,以培養學生職業工作崗位技能為目的。因此,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持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以產教融合為手段,促使行業、企業融入職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2國內現代學徒制的現狀與分析。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日益重視,出臺了較多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文件。國內高職院校也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如廣東省清遠職業技術學院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正在積極探索與實踐以現代學徒制為主導的雙元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松散型、合作型向緊密型深化。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專業特點、企業需求、招生生源和招生方式的差異,分別與現代服務產業、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等三類企業深度合作,采用三種合作方式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即與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采取在崗交互培養方式,與高新技術企業合作采取互滲交互培養方式,以及行業通用型交互培養方式。其中現代服務業的在崗交互培養模式,即校企雙方根據企業崗位標準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職業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按照崗位任務、工作內容開發教學內容;共同委派教師采用交互訓教的方式授課,實施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根本的師帶徒方式教學,學徒在不脫離工作崗位的情況下,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完成學業;融合學校和企業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方式,把企業考核與學校考核相結合評價學徒的學業,實施剛柔相濟的教學管理制度[3]。另外,還有湖南省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培養滿足軍隊航空修理工廠需要的兼具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校與空軍航空修理系統從業人員資格考核認證中心以及空軍維修工廠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2015年10月,飛行器維修技術、飛機電子設備維修兩個專業首屆82名現代學徒制學員班正式開班,配備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開展雙導師教學,實行工學交替、分段培養,探索“學院+企業+行業”的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基于“三元制”的“3482”(三方、四證、八段、雙導師)人才培養模式。從上述內容可見,西方各個國家之間、國內各個高職院校之間,采取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有所不同,是依據國情差異、專業的不同,分別采用了不同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但共同點是:雙元或三元育人;校企協作,分階段培養;雙導師制,學校承擔理論教學,企業承擔實踐技能的教學;學生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崗位成才。
3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選擇的依據、實現方式與路徑
李富認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要適應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世界各國產業結構和發展水平上的差異決定了各國的職業教育模式也存在差異,但存在也呈現一些共同特點,反映出21世紀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4]。現代學徒制是當前西方發達國家主流的職業教育模式,我國職業教育也在積極探索和實踐現代學徒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產教融合的核心是要讓行業企業成為重要辦學主體,是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既涉及宏觀的教育布局和結構,又涉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還事關教育組織形態和服務供給多元化,是完善現代辦學體制和教育治理體系的一項制度創新。重點聚焦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形成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協同參與的格局,著力構建產教融合一攬子政策體系。因此,結合行業特點,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實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重要的實現方式和途徑。
我國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畢業生目前就業的主要工作崗位分布于美容化妝品行業,如化妝品市場營銷、美容師、美容咨詢師等工作崗位,目前尚不具備從醫資質,只能在生活美容領域就業。這些職業崗位對工作技能的要求較高,同時又需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每個行業企業對學生工作技能的要求都有所區別。在美容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適合采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校企雙方基于各自優勢開展工作,即學校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企業培養學生行業知識和工作技能。校企雙方根據企業崗位標準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職業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按照崗位任務、工作內容開發教學內容;共同委派教師采用交互訓教的方式授課,實施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根本的師帶徒方式教學,學徒在不脫離工作崗位的情況下,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完成學業;融合企業崗位考核標準與方式和學校考核辦法評價學徒的學業,結合企業和學院管理標準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實施校企共同參與的教學管理制度。
5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5.1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理念指培養主體關于人才培養的本質特征、目標價值、職能任務和活動原則等方面的理性認識,以及對人才培養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各種具體的教育觀念。從操作層面上講,旨在指導人才培養過程,包括培養的程序與環節等的設計與構想。人才培養理念對人才培養模式其他要素的選擇與確定都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1]。按照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理念是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備較高綜合素質、掌握醫學美容技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較高行業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5.2專業設置模式。專業主要是按照學科來劃分的,按照教育部規定,醫學美容技術專業面向生活美容領域,從事生活美容領域內的職業工作,如美容師、化妝師、美容導師、美容咨詢師等,畢業生不具有從事醫學工作的資質。5.3課程設置方式。課程設置是指學校所選定的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在各年級的安排順序和學時分配,以及對各類各科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的簡要規定。基于校企合作育人的原則,按照現代學徒制的要求,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開發了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如公共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包括美容師職業工作崗位模塊、美容導師職業工作崗位模塊、美容咨詢師職業工作崗位模塊、化妝師職業工作崗位模塊、文繡師職業工作崗位模塊、美容院經營管理模塊、行業知識與技能等模塊,校企雙方基于各自優勢承擔各模塊相應課程的教學工作[5]。在此基礎上構建“三證合一”的能力遞進課程體系,對接我國美容化妝行業職業資格和企業崗位資格標準,解構課程內容,將畢業證、職業資格證、企業崗位資格證相互融合,重構“公共基礎+準入資格+崗位資格”的課程模塊,構建“職業資格證(行業考核)+崗位資格證(企業考核)+畢業證(學校考核)”三證合一的課程體系,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資格、崗位資格的有效對接。5.4教學制度體系。教學制度體系是與人才培養的微觀過程緊密相關的各種規章制度及其實施的體系。其核心內容有學分、學位、導師、實習、分流、日常教學管理等制度。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目前采用學分制,修完168學分即可獲得畢業證書。學分包括在校理論知識學習獲得的學分,也包括在企業學習培訓、頂崗實習獲得的學分,即采取雙導師制培養學生。在校的前兩年,在校學習和到企業見習交替進行,以培養基礎理論知識、行業知識、企業文化和行業基礎技能為主。在學校配備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都較高的雙師型教師,在企業每名學生配備一名高技能的企業專家導師,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工作技能。從第三學年開始,學生以學徒身份到企業頂崗實習,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享受企業正式員工的待遇。經過半年時間的崗位培訓和企業導師帶教合格后,學徒需獨立開展職業工作,并獲得一定的工作業績,才能達到崗位成才的目的。5.5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組織方式及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安排方式。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第一學年采取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培養行業基本技能。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構建基于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機制,引入校企雙方利益重合點較多的項目,做到市場化經營,持續盈利,調動校企雙方合作積極性。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承擔著實踐教學、產品生產、技術開發、創業教育和社會服務職能,是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6]。第二學年采取在校學習和在企業進行技能培訓的交替方式,時間各占50%,學校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學分互認。在學校通過行業職業資格證的考試,在企業通過企業崗位資格的認證。第三學年學生以學徒身份在企業頂崗實習,以學習崗位知識和培養職業技能為主,學生(學徒)必須能夠獨立完成職業工作并取得足夠的業績,通過校企雙方的考核,完成崗位成才的目標,成為企業正式員工。5.6教學管理模式。教學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管理理論指導下對教學過程進行組織管理的手段與方法。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可牽頭聯合企業共同制(修)訂《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管理辦法》《校企合作管理辦法》《培訓師及師帶徒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建立校企成本分擔機制,明確學院、企業雙方的責任,出臺《學分制教學管理辦法》和《現代學徒制質量監控實施方案》,明確學生(學徒)學校學習、企業學習、崗位作業的學分計算辦法,實行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的監控保證體系,保證教學順利實施。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修訂《專任教師企業頂崗實踐鍛煉管理辦法》,制訂《企業兼職教師聘任管理暫行辦法》,加大學校與企業之間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的力度。5.7隱性課程形式。隱性課程是指在學校中除正規課程之外所學習的一切東西,是學校經驗中隱含的、無意識的或未被完全認可的那部分經驗[7]。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融入現代學徒制的“工匠精神”教育,從思想意識、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各方面提倡工匠精神,鼓勵學生做好每一件事情,腳踏實地,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掌握精湛的工作技能。5.8教學評價方式。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人才培養過程及其質量與效益做出客觀的判斷與評價。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應由校企雙方合作制定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以學校為主制定理論知識考核評價標準,以行業企業為主制定職業技能考核評價標準,將職業認證考核標準與崗位晉升等級考核標準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探索課程考核與崗位資格考核的對接,理論學習成績、工作業績考核與導師評價的互認,建立以行業企業為主導,以崗位成才為目標的學校、企業、行業三方評價機制。探索高職現代學徒制學生與企業培訓員工技能水平評價的互認互通,推進以職業工作能力為核心的評價模式。構建“工學交替、崗位成才”的學徒自我評價、導師評價、校企評價和行業評價的質量管理體系,使現代學徒制學徒考核評價從以前學校單獨評價過渡到以學校、企業、行業并重的方式,并逐步制度化、規范化。
6結語
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模式應按照現代學徒制的特點和要求,通過產教融合的途徑,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八個核心內容方面做出相應改革,使之符合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要求,最終實現“三元參與、工學交替、崗位成才”的目標,培養學生成為符合企業需求、具有較強“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董澤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與要素解析[J].成才之路,2015(15):19-21.
[2]胡秀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3):97-103.
[3]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38-44.
[4]李富.不同產業結構國家職業教育的模式選擇———兼論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J].教育學術月刊,2010(3):74-76.
[5]萬忠保,李正標.基于合作育人的高職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以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1):129-131.
[6]李正標,萬忠保.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1):17-19.
[7]江山野.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作者:何萍 朱玉 李正標 單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