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的開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化的發展與社會發展階段有著重要關系,人民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也在不斷的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做好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必要性,重點探討了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路徑,期望能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開展;研究
1做好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必要性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有助于滿足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促進物質文化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逐漸從對物質需求轉向對文化的追求。這就需要政府、社區等相關部門順應時展,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展多元的文化活動。黨中央頒布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現的意見》中指出,將“人民群眾基礎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納入到2020年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此外,在報告中還明確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發展群眾文化特別是基層群眾文化,有助于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由此可以看出群眾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路徑
2.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群眾文化常態化發展,需要政府機構進行主導,全社會參與。首先,政府主導能夠科學合理的引導群眾文化發展,把控群眾文化發展方向,防止群眾文化的發展影響國家社會和諧。其次,組織開展群眾文化,需要一定的資金、政策支持,推動群眾文化加速發展。近年來政府在資金上逐年提升財政投入,政策上給予支持,加強了對群眾文化的重視程度。近年來,廣場舞活動在國內興起,參加人數和規模十分龐大,屬于典型的群眾文化,廣場舞表現形式靈活,門檻低,受體群眾廣泛,盡管由于噪音問題,導致個別群眾活動減少,但是人民群眾對于廣場舞的熱情依舊十分高漲。針對噪音問題,需要政府進行干預,根據各小區地理位置,主導建立居民廣場舞活動地點,避免噪音影響居民的生活,促進廣場舞活動的發展。此外,經常性的開展廣場舞比賽,激發群眾參加廣場舞活動的激情。去年,我們縣、鄉在廣場舞協會的牽頭下,舉辦了3次廣場舞大賽,共有幾千人參加。群眾參加廣場舞健身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
2.2樹立文化自信
群眾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優勢,樹立文化自信,建立良好社會風氣。借鑒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組織群眾文化活動,促進群體文化常態化發展。此外,要樹立文化自信還要根據群眾需求,利用科技手段,開展多元化群眾活動。通過社區平臺,增加街坊鄰居之間的交流,消除城鄉居民間的陌生感。在形式上不再局限于唱歌、跳舞、戲劇表演等,可以將群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到歌曲、舞蹈中去,讓節目得以升華。信息化時代,人民對于抖音、快手等小視頻十分熱衷,平日會將生活中的小妙招、各種糗事以及日常生活拍攝成視頻分享給他人,為他人提供便利,為他人帶來歡樂,有助于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提升,促進和諧社會健康發展。
2.3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不再只是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漸上升。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要根據人群差異性,分析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找到文化發展中的問題,利用現有資源,最大限度的提升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滿意度。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群眾文化在城鄉之間的差距較大,在群眾文化開展過程中,要予以區分。盡管改革開發加快了農村建設的步伐,但是守舊思想仍然存在,在開展群眾活動時,要注意農民忌諱的事宜,要多以內容積極向上、有助于提升幸福指數的活動為主。例如:農村老人多喜愛戲劇、相聲等傳統文化藝術,可以邀請當地戲曲社團、相聲演員來給人民表演,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學習戲曲、相聲、小品等,讓群眾參與到活動中去。對于條件艱苦的地區,可以采用定時播放戲曲、音樂的方式,調劑人民生活,促進文化傳播。對于學生而言,平日處于艱苦學習的狀態,僅有的周末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城市中有的家長還會安排興趣班或者補習班課程,豐富學生文化知識。而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周末完成作業后就是看電視或玩電腦,不利于學生學習群眾文化。基層文化工作者可以定期組織學校學生開展烈士陵園掃墓、五四青年活動等,開展愛國主義文化學習,讓學生牢記科技強軍報國的使命。我們縣有多個鄉鎮開展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校園活動,愛園的剪紙、裴圩的蓮湘、高渡的跑驢、花船等非遺項目,每逢周末,組織傳承人進校園教學。每年春節縣里組織的民俗展演,參演的蓮湘、花船、跑驢屢屢獲獎。
2.4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受到國外經濟、文化的影響,中國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群眾文化。在今后的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策略,基層文化工作者要積極參加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尤其是相鄰地區組織的文化交流活動。畢竟相鄰地區的民風民情具有諸多相似之處,一些成功的經驗可以互相借鑒。近年來,我鎮在對獲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項目“跑驢”、“花船”節目,先后到周邊裴圩、盧集、新袁、李口等鄉鎮交流演出,覆蓋群眾十幾萬人,讓眾多群眾產生想學會這一節目的濃厚興趣,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項目得以發揚光大。此外,對于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可以邀請國內或國際文化專家學者來本地進行文化交流,亦或者出國學習、參加文化研討會等交流學習方式,拓寬視野,提升站位,加深群眾文化交流深度。
2.5以人為本,激勵為先
群眾文化工作,主要是有專業的技術型人才擔任。近年來,隨著科技手段的提升,大批的群眾參與到基礎群眾文化活動中來。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導致大批的優秀人才流失。這就需要各部門共同分析和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辦法,加快人才骨干培養,為群眾文化工作提供人員基礎。此外,還有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對優秀的文藝團隊和優秀的作品予以表彰,提高他們工作積極性。再者,群眾文化工作者,還有要積極組織和協助培訓場所的支持,建立群眾文化班底,滿足群眾的文化訴求。注重培育發展壯大團隊實力,普及提高文化技能,道德素養等。
3結語
文化的發展與社會發展階段有著重要關系,人民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也在不斷的發展。新時代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科學選擇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健全基層文化工作者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基層文化工作者投入到服務群眾的工作中來。基層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借助科學技術深入分析群眾文化需求,發現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問題,通過與社區人員和其它地區工作者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學習和完善先進技術,通過現代化治理方式,組織群眾參加文化活動,樹立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謝輝.如何開展好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智庫時代,2020(04):252-253.
[2]孔艷瓊.鄉鎮文化站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9(10):65-66.
作者:顏杰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高渡鎮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