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水準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群眾文化音樂發展與推廣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隨著各種文化藝術形態的產生,群眾文化音樂的社會功能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視,亟待有效改善與長遠發展。并且長期以來群眾文化音樂發展也面臨基礎設施缺陷等諸多問題。如何推動群眾文化音樂發展與推廣成為重要問題,這也引發了筆者關于構建高水準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的思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音樂;平臺;構建
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新時期發揮出更重要的文化作為。而音樂藝術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其不僅適合群眾廣泛參與,對構建營造地方群眾文化氛圍也有著重要推動作用。新時期如何構建高水準的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推動群眾文化音樂工作開展,值得深入思考與研究。
一、群眾文化音樂的社會功能
群眾文化是群眾廣泛參與、自我創造的文化類型。近年來,我國群眾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群眾文化需求日漸增長,文化獲得感也不斷提升。群眾文化音樂在其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首先,群眾文化音樂利于抒發情感,利用音樂元素增強群眾情感體驗,舒緩身心,以音樂為載體加強美育,引導廣大群眾在群眾文化音樂中抒發情感、宣泄情緒,讓群眾業余生活更為豐富,提升道德素養與藝術情操,這是提升群眾綜合素養,推進群眾文化建設步伐的重要內容。其次,群眾文化中的音樂藝術多取材于現實生活,將群眾生活中的道德情感以音樂形式展現出來,不僅可以為群眾提供情感抒發的平臺,滿足其精神需求,也可更真實地反映出藝術與道德觀念,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1]此外,音樂兼具交流與文化輻射功能,群眾音樂文化多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魅力,通過多種形式的群眾音樂文化活動開展,不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也更為頻繁,還可對地方非遺進行有效保護與傳承,這對于促進地方文化互動、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無疑也有著重要推動力。
二、高水準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構建的緊迫性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需求不斷增長,文化欣賞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商業化、多元文化背景的藝術形式,群眾文化開展也更具組織性與多元化,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廣大群眾對接地氣、講述生活的群眾文化的追求。同時,隨著群眾文化建設不斷深入,群眾參與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例如群眾的自我娛樂、自我表演需求更為強烈,越來越多的群眾不只滿足于在臺下、在電視前看別人表演,而是希望獲得登臺演出的機會。群眾文化音樂發展面臨諸多新機遇與新挑戰。與此同時,就現狀來看,群眾文化音樂發展推廣也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首先,群眾文化音樂的形式與內容較為單一,仍然采用傳統模式,沒有針對新時期群眾需求與文化發展特色展開創新。例如在群眾音樂創作上,盲目照抄、缺乏創新的現象較為常見,由于無法創作出取自群眾、融入群眾的音樂,導致群眾逐漸對音樂文化失去興趣。同時,音樂活動開展的形式與內容也亟待升級,一些群眾文化音樂活動開展流于形式,參與度有限,難以有效調動群眾,一些群眾參與也只是簡單地“湊熱鬧”,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群眾難以長期保持活動參與積極性。其次,隨著群眾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公共硬件設施問題也日漸凸顯。如文化活動中心容納能力不足、場館規模小、基層活動場所缺乏等問題,都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群眾文化音樂互動的開展與推廣。[2]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受限于基礎設施、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缺乏,音樂活動匱乏,群眾文化音樂推廣面臨較大障礙。此外,針對群眾文化音樂活動推廣缺乏力度,社會力量參與群眾音樂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除了文化演出活動,在其他文化惠民工程與相關業務推廣上缺乏足夠重視,這也導致一些群眾文化音樂品牌發展缺乏可持續性,許多滿足群眾需求的音樂活動周期短暫,非常不利于音樂文化的進一步推廣。整體來看,面臨新機遇、新挑戰與老問題,如何構建起高水準的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顯得更為重要。高水準音樂展示平臺的構建,可進一步以音樂平臺為基礎,提升廣大群眾參與積極性,激發音樂文化潛能,促進音樂文化融入群眾生活,引領音樂文化成為群眾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三、構建高水準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的對策
(一)加強音樂基地建設
首先,針對城市文化音樂平臺的構建,應充分利用城市劇院、文化宮等設施空間,加強文化項目運營;構建完善音樂街區、音樂館等文化設施,充分整合音樂公園、音樂廣場等資源,以此為基礎組織高水準音樂會等文化項目。針對基層音樂基地建設,應加強基層群眾音樂文化基地建設,使廣大群眾更便捷地享受到更多音樂文化服務。如可在縣、鄉鎮等基層構建文化站、文化禮堂、大舞臺等基礎設施,有效整合地域民俗特色,進行合理規劃設計與運營,打造特色鮮明、文化氛圍濃厚的基層音樂文化展示傳播平臺。其次,構建基層音樂文化聯盟,實現不同區域群眾文化共建共享與互聯互通,建立城鄉文化聯動體系,創立地方音樂團、音樂館等聯盟,加強對基層尤其是農村音樂文化的支持力度;支持與引導群眾創新音樂文化,鼓勵基層自辦音樂文化,培育群眾文化音樂特色品牌;構建互聯互通的群眾音樂服務互聯網管理平臺,提升平臺服務效率。
(二)搭建草根文化平臺
首先,基于群眾文化音樂基地,應進一步搭建草根文化平臺,開展音樂藝術進基層等活動,將藝術精品送到基層。具體應按照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的原則,積極搭建草根文化平臺,如“大型群眾文藝會演”“民歌大傳唱”等接地氣的文化平臺,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例如搭建“民歌大傳唱”舞臺,引導群眾不分年齡大小與水平高低,只要愿意就能夠登上舞臺,展示自身音樂才藝,這無疑對群眾音樂活動參與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其次,基于草根文化平臺的完善,在音樂形式與內容上做到更“接地氣”,更貼近群眾,正如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所說:“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因此形式上須積極通過設施升級、流動音樂文化服務、數字音樂服務等時代性、新穎性活動,吸引群眾參與,提升音樂文化滲透力度;內容上須立足地方,尋找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與內容,使群眾文化音樂貼近廣大群眾生活,滿足不同群體的音樂需求與欣賞水平,汲取本土、民族、大眾化的文化內容,合理挖掘地域文化與本土文化,實現對廣大群眾“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感染。[3]
(三)開展音樂推廣活動
基于平臺構建,須進一步加強音樂文化活動推廣。首先,以活動促推廣。文化部門機構應深入群眾,掌握群眾音樂文化需求,有效挖掘地方特色音樂文化作品,組織力量深入基層,基于地方特色文化作品進行藝術提煉與創新,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元素,以群眾“口味”為依托創新音樂活動形式與內容;同時,常年舉辦音樂藝術講座、培訓、展覽等活動,開展音樂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等活動,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出發點,策劃組織各類音樂文化活動,將群眾文化音樂產品服務送到群眾家,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多種形式的精神食糧。其次,有效依托互聯網,征集與傳播優秀群眾音樂作品,并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交流互動,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音樂文化活動的熱情;搭建群眾文化音樂互聯網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實現推廣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音樂文化需求。積極利用互聯網,通過建立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微博、開發app等方式,加強群眾文化音樂宣傳與藝術普及。此外,應在群眾音樂文化品牌建設方面下更多功夫,通過音樂活動整體質量的提升,盡量延長品牌活動開展周期,提升可持續性,使其深入人心,最大限度構建音樂文化品牌影響力,提升文化凝聚力,同時加強推廣宣傳,推動音樂文化品牌活動在廣大基層群眾當中生根發芽。
(四)延伸音樂服務內容
首先,音樂藝術活動本身具有多樣性特征,群眾所喜愛的音樂活動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為進一步發揮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的引領作用,應有效延伸音樂服務內容,為群眾帶來更多接觸音樂文化、自我表現的機會,例如融入音樂劇、歌伴舞模式,使傳統音樂類文化活動得到有效延伸,為群眾創造更多表現機會。[4]其次,加強與文化事業單位、企業以及社會團體等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延伸服務內容。例如,針對群眾文化音樂活動開展設施缺乏問題,可以與圖書館等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其資源、場地等優勢,開展“讀者聯歡會”等活動,引導更多人參與活動,提升群眾文化音樂活動社會效益;擴大參與范圍,將校園、文化機構等音樂活動轉移到公眾領域,提升音樂文化活動影響力。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不斷發展,以及群眾對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加強群眾文化音樂建設,構建高水準的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無疑成為當務之急。新形勢下,必須構建起高水準群眾文化音樂展示平臺,并以此為基礎推動群眾文化音樂活動開展與推廣,進而全面發揮群眾文化音樂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文化作為。
[參考文獻]
[1]吳黃麗.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及發展探討[J].文藝生活,2016(10).
[2]文婷.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淺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0).
[3]李英華.新時代如何開展群眾文化音樂工作[J].劇作家,2016(04).
[4]金星州.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工作[J].大眾文藝,2018(03).
作者:陳健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