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藥管理論文:醫藥業智力資本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苑中青、馬愛霞 單位: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
過去在工業社會的經濟體制下,企業主要是利用原材料的有形資產來創造價值。根據1982年Brookings機構的研究顯示,當時有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約占工業組織市場價值的62%,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這個比率已經降到38%,而更近的研究則指出,20世紀末有形資產僅占市場價值的15%。很顯然,企業的價值已經從有形資產轉變為無形資產。企業的無形資產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
我國經濟增長長期由物質資本驅動的,或者說是粗放經濟增長方式,使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十分迫切。粗放經濟增長方式,有以下幾個劣勢:(1)投資重復性高、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不合理,作為新興產業的第三產業無論是比重還是水平都偏低。(2)創新能力不夠,缺乏核心技術以及應用能力,簡而言之,就是無法把適合的科學和技術創新轉化到產品中去。(3)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不協調、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的比重偏高,又使環境污染加重,直接影響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而這些很大部分可以歸結為企業的智力資本的缺失以及不足。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與智力資本的投入有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影響國家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兩類:一是要素投入,二是綜合要素生產率。投入應該包括物質資本投入和智力資本投入,過去我國只在實物資本上投入很多,而忽視了智力資本,現在要充分認識到實物資本和智力資本的有機性,不能忽視通過智力資本的投入形成的內在效應帶來的高勞動生產率的巨大貢獻。
其次,經濟投資過程中包含著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如果技術進步的速度跟不上新技術的應用,那么投資就無法得到應有的效果,同時,新技術也很難實現增長。而我們知道,國家經濟增長轉型的最終目標是進入“創新推動”的集約型增長階段,這就需要對智力資本的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高附加值的生產方式成為現實,社會產品和財富的增值更多的被智力資本所體現。在許多企業,尤其是美國的大型企業,其市場價值比其賬面價值要高出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9倍,這些都是智力資本所帶來的價值。大多數經濟增長因素的研究中,在各種要素水平相當的條件下,仍有很大的余差,代表著無法用賬面數據給予解釋的收益,這部分顯示的主要就是企業智力資本的收益。
醫藥企業管理研究新興的方向———智力資本研究展望
筆者認為,智力資本是一種企業的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一種能夠創造價值或者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識相互融合給企業帶來利益的資本。這個時代企業生存的關鍵技能已經成為了管理以知識為基礎的智力資本的能力。Quinn(1992)指出,企業的長遠生存與發展越來越依靠智力資源的開發和部署,而不依靠物質資產管理:“當一個公司越來越關心它自身以及供應商的內部知識和服務技能時,它會發現其管理中心在偏離對財務和物質資產的監督和部署,而傾向于對人的技能和知識基礎的管理,傾向對公司內和供應商的智力的管理。”
首先,對于智力資本的定義與界定應加強研究。國外學者對于智力資本的定義與結構進行了不同層次的研究,但仍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而國內關于智力資本的研究還處于翻譯國外研究文獻、借鑒外國的階段,大都是對于國外研究成果的照搬,論其實質并沒有考慮到我國企業與國家的實際情況。因此,對于基礎理論研究的匱乏迫切要求我們要加強對智力資本定義以及結構的研究和探索。
其次,對國外智力資本進行驗證,提出適合于中國文化的智力資本相關理論。國外智力資本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歐美文化背景來開展的,考慮到我國實際情況和文化背景與歐美相差許多,不能直接把國外理論直接運用于國內,要對其理論與相關因素關系進行驗證后才能進行改善和應用。同時,也有必要對現有的部分研究成果進行重復檢驗,因其會因文化背景、具體情境或被試公司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更應積極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
最后,加強智力資本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企業的發展是國家經濟的發展的基礎。對于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一方面是為了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國家經濟的騰飛。而關于這個問題,目前西方學者尚未得出一致的結論,智力資本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影響兩者的因素有哪些,兩者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有什么樣的關系以及相互作用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無論是醫藥企業還是國家,研究智力資本不僅要看到人的作用,也要看到顧客資本以及企業的結構資本的作用。簡而言之,智力資本能使作為基礎的企業快速健康的發展,進而使國家經濟能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