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報表的企業發展戰略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商業的實質即是在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開展競爭,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競爭方式,但是不同的時代或多或少地都通過“戰略”來降低在不競爭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戰略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遠景目標和行動綱領。在萬千企業中如何快速準確找到該企業的戰略?本文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通過分析看看在財務報表中能夠捕捉到哪些戰略信息。
關鍵詞:財務報表;發展戰略;探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為了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戰略。企業戰略是企業為了實現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在綜合分析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做出的一系列帶有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謀劃。這些或多或少的都通過財務報表有所體現,在枯燥的財務數據中往往反映著企業的戰略。
一、企業行業選擇與市場定位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企業為了實現盈利目標,首先選擇一個或多個行業,作為企業盈利目標實現渠道。對于不同企業而言,行業選擇決定了其資產的基本結構。例如:酒店業的固定資產占資產總額的比重較高;鋼鐵企業要有大量的固定資產和存貨;工業生產企業的固定資產和存貨在資產結構中的占比較大,部分現代服務業的固定資產和存貨占比叫相對較低。另外,從財務信息中還可以看出企業的定位,企業在行業中的定位決定了它的規模,主要指的是營業收入的規模。營業收入的規模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企業在市場上的份額。營業收入要靠資產規模來推動,因此,資產總規模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業的市場位置。這對企業認清自己,定位好自己有了一面鏡子。
二、財務報表中所反映的盈利模式
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被稱為盈利,是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目的。企業在實際發展期間,盈利是各個層面都關注的問題。如果企業在短時間內的利潤率比較高,那么企業的盈利能力就越強。盈利能力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體現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效能和業績,能夠不斷完善員工的福利待遇,所以在財務分析期間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分析盈利能力。銷售毛利率,總資產凈利率等指標都能夠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此僅從資產結構與利潤結構的關聯角度來,分析企業的盈利模式。在資產總額中資產區分為經營資產和投資資產兩類,要分析這兩種資產在資產總額中的占比。這兩種資產在資產總額中的比重不同,對企業的利潤貢獻方式也就不同。哪些是資產中的投資資產,如何確定其規模?首先,在資產負債表中,投資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這些數據在資產負債表的列示,表示是企業在投資上直接占用的資源。其次,有控股關系的企業集團,母公司往往通過“其他應收款”科目向子公司提供資源。這個資源規模大約是母公司“其他應收款”減去合并財報中“其他應收款”的差額部分。最后,企業也可能將其間接提供給子公司的資源以“預付款項”的形式表現在報表上。母子公司通過關聯交易,通過合同約定等形式為子公司提供財務支持。通過對資產負債表資產規模的區分與分析,我們對一個企業資源的分布和結構,有了一個大致了解。企業的利潤從何而來?利潤在資產中形成,利潤散落在各項資產中。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對資產進行區分,就是要找出利潤的驅動力,為分析企業戰略提供數據支撐。
三、財務報表中體現的增長戰略
在財務報表分析當中基礎性內容就是戰略分析,企業為了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需要加強戰略分析和財務分析之間的關聯性。盡管行業的經濟特征對企業制定競爭戰略產生限制因素,然而企業為了確保自身可持續競爭優勢,需要按照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適宜的發展戰略,并且確保不被其他企業模仿和借鑒。為了達到以上發展目標,企業財務分析人員需要全面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并且需要熟悉競爭者的發展戰略,這樣可以確保財務報表分析的實效性,并且全面發揮財務數據的實際意義。對于外部投資人員,分析企業生產經營戰略需要的核心內容在于明確企業的利潤情況以及潛在的安全風險等問題,還需要有效評估企業的應力潛力。企業實現增長或擴張途徑有兩個:1、是經營擴張。2、是對外控制性投資。經營擴張是通過自身的經營結余加上企業股東入資、銀行借款、供應商能提供的賒賬,這些對經營擴張的規模有較大的限制,往往擴張的速度也很慢。如果考慮控制性投資,將會改變企業擴張規模和速度。企業在自己不直接融資的條件下,可以與他人組建一個子公司。如果這個項目盈利前景很好,找一個志同道合的投資人應該是很容易的,這樣公司在有限的資源下,通過對外控制性投資,就撬動一個大于自身投資能力的項目。雖然公司對于子公司沒有全部權益,但能夠控制子公司。在公司不直接融資的情況下,對外投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迅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方式。這種擴張方式的規模有多大,控制性投資撬動的效應有多大?現截取一上市公司數據來說明首先,“長期股權投資“項目中母公司金額與合并報表金額的差額部分就是控制性投資的基本規模。其次,母公司通過”其他應收賬款“向子公司提供資源。這在前面講過,母公司的其他應收款金額減去合并報表中的其他應收款金額的差額就是母公司給子公司提供的資金,這部分資金也是母公司的控制性投資部分。上述表格數據在本期末控制性投資規模為60.61億元+11.55億元=72.16億元。在總資產中,合并數與母公司報表數的差額為80.33億元。也就是說控制性投資72.16億元撬動了80.33億元的資源。這也就是說企業的擴張戰略是成功的。利用合并資產負債表和母公司資產負債表對應項目之間的差額,可以分析出控制性投資所占用的資產規模,以及資產總額之差來確定企業對外控制性投資的撬動效應。
四、控股股東的服務方向
在分析財務報表所含的戰略信息時,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不是所有控股股東都是為全體股東服務的。從全體股東立場和控股股東立場分析,有時會有不同的結論。站在全體股東立場看戰略,就要求企業資產機構全面優化,避免不良資產的長期大量存在和占用,資產的變化方向應該是以盈利為導向,向利潤增長的方向發展。站在控股股東的立場看,如果與全體股東方向一致,沒有問題。如果方向不一致,而是以自身利益或是戰略為導向,將會出現控股股東利用自身的控股地位調整企業戰略而與其他股東利益相沖突,以傷害其他股東的利益來成就控股股東的大股東戰略。這在財務報表中主要體現在部分關聯交易中,控股股東利用企業的控制權占用公司優質資源,如通過企業對外貸款,再把貸款借走用于控股股東其他企業,長期掛賬形成不良資產。不考慮企業發展階段缺乏充分論證的大搞在建工程,大興土木,極易形成不良資產,而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這些在財務報表中都會以不同的形式體現出來,需要投資人對財務報表的深刻剖析,找出數字后面的真相,避免草率投資引起的損失。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討分析公司財務報表中所隱含的企業發展戰略,從企業行業選擇與定位、財務報表中反映的盈利模式、財務報表中的增長戰略、控股股東的服務方向這幾個方面分析財務報表中所含企業戰略,特別是對企業增長戰略中的控制性投資規模和控制性投資撬動效應分析,讓財務報表的使用者能從這個角度窺探企業戰略意圖,辨別出優質的企業。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高級會計實物案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2]張新民.從報表看企業——數字背后的秘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高頓財經研究院編著.財務報告、規劃、績效與控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6.
作者:潘鋒 單位:陜西建工第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