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應用題的啟蒙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低年級應用題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適時滲透。老師正確引導,突破難點,鞏固重點,加強基礎訓練,做好應用題的啟蒙教學。
關鍵詞:動手動口;感性認識;基本結構;對比練習
應用題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特的作用。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凸顯學生主體性,老師正確引導,突破難點,鞏固重點、加強基礎訓練,做好應用題的啟蒙教育,有其重要意義。結合實例談談個人的做法。
一、重視動手,動口相結合,加強感性認識,突破教學難點
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上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說一說,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既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和任職規律,又是學生構建新知識和發展思維的有效途徑。例:課題《圖形表示的應用題》我的設想是:為學生創設一個操作環境,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啟迪思維,培養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通過觀察,說想法———同桌說、個別說、集體說。在加強說的訓練中,學生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移,從而達到知識的內化。1.擺一擺(1)請學生從學具盒中拿出4個△放在桌面的左邊,拿2個放在右邊,老師同時在黑板上示意,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幫助。(2)數一數一共擺幾個△?(3)在讓學生把左邊的去掉,放回學具盒,老師把黑板左邊的用虛線圈起來。2.說一說(1)說過程:個體嘗試說不夠連貫互相說補充、個體再嘗試老師評判并復述(桌上有6個△,去掉4個△,還剩幾個△)。(2)說想法:因為是去掉了4個,所以用減法計算,是從6個里面去掉的,所以算式是:6-4=2。3.算出得數后,看桌面上是否還有2個△,最后口答。
二、鞏固重點,加強基礎訓練
1.基本結構訓練通過增加條件或問題把班題目補充完整,再解答。如給出:“學校有24個籃球、8個排球,?”經相互討論、思考后會提出:“籃球和排球一共有幾個”“籃球比排球多幾個?”“排球比籃球少幾個?”這樣的練習既豐富了學生的數學語言,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再如:“小明有,藍鉛筆比紅鉛筆多4支,紅鉛筆有多少支?”這時學生判斷藍紅兩種鉛筆,填哪種鉛筆合適呢?如果填紅鉛筆,所添條件就是所求問題,這道題就沒有實際意義,因此,必須填“藍鉛筆”的支數。填什么數合適呢?這就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一步,去思考反敘題的關鍵句:藍鉛筆比紅鉛筆多10支。由于藍比紅多,藍鉛筆一定多于10支。通過補充必要條件,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題中的數量關系,在分析和思考過程中選擇正確的解題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2.新舊知識對比訓練在新授時,老師進行新舊知識的對比,讓學生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如:(1)一年級有84人,二年級比一年級多9人,二年級有多少人?(2)一年級有84人,比二年級多9人,二年級有多少人?對比后找到相同點:“一年級有84人”“二年級有多少人?”不同點:“比”字句的敘述順序不同,用加法計算{84-9=75(人)}第二題是新學內容,是反敘題,用減法計算{84-9=75(人)}。這樣的對比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掌握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量關系,又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3.語言和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幫助學生能夠正確分析,解答應用題的必要手段之一。我設計這樣一道應用題:(1)口述圖意(2)分析后列式解答引導學生分析線段圖中的數量關系,并講述出:“男生有120人,比女生多35人,求女生有多少人?”這樣用線段分析思考,通過說的訓練,既可打破應用題的分類界限,又可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再如,看算式編題訓練。用“80-57”編一道應用題,不但要編出來“求剩余”“求兩數差”類的應用題,同時還應編出“求一個加數”“求比一數少幾”“求比一個數多幾”和“反敘的”“求比一個數多幾”的多種應用題。解決問題教學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背景,題材選擇更加開放,信息資源更加豐富,表達形式更加生動活潑。解決問題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鞏固數學知識及技能,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綜上所述,低年級應用題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適時滲透。通過學習,使其初步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些方法。與此同時,還應重視學習心理的基本啟蒙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王飛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窯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