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以德育為先的幼兒啟蒙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幼兒道德教育現狀
前邊我們說了,幼兒啟蒙階段的道德教育將影響到人生的全過程。所以,在這一階段對幼兒實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更是當務之急。首先,家長重養重智而輕德。很多家長對兒童營養、衛生及智力開發等較為重視,而忽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其次,社會負面影響無孔不入。兒童心理發展理論普遍認為,學前兒童性格形成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其個性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存在變化的可能性。而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如“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想,又如網上的暴力、恐怖、色情等負面信息,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十分不利。加之社會公眾場合中一些不文明行為對幼兒的耳濡目染,必將影響他們以后的道德行為。第三,幼兒教育漠視德育。利益驅動、短期效益致使很大一部分幼兒園正如我實習的幼兒園一樣,關注生源、安全和家長“看得見”的“學有所得”。第四,教育方式存在誤區。兒童發展的科學理論提示,早期兒童的品質培養應體現幼兒主體意識覺醒,但目前幼兒園還存在這樣的誤區:實施的是那種簡單、粗暴、說教式的所謂道德教育,就像我實習的幼兒園,使用禁止、命令式的一句“別吵了”將道德教育變成了一種外在要求,而不是從幼兒的內在動機出發,讓幼兒體驗到內在需要的滿足。第五,應試教育低齡化趨勢,使部分家長盲目攀比和期望值過高等,導致從家長到幼兒園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輕德”心理。
二、幼兒道德教育的策略
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對幼兒德育的方法與途徑作以探討,為此,我參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結合個人的一些粗淺的幼教工作“經驗”,對幼兒道德教育有了較系統的理解。我認為,幼兒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應是“思想教育潛移默化,德育滲透不露痕跡”。(一)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幼兒的社會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著幼兒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他們通過模仿好的、正確的道德行為形成道德認知。所以,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必須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在生活中處處做孩子的榜樣,注重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滲透性的道德啟蒙教育。(二)幼兒園教育是基礎幼兒在2~3歲時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已經基本接近成人,因此這段時間是幼兒道德教育的基礎時期,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若出現問題,對幼兒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幼兒園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塑造孩子陽光、健康的情感,增進小朋友間的交往,讓幼兒在集體的游戲中體會到快樂;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使之從游戲中得到快樂;同時,要特別重視孩子在物質上、精神上的需要,以發展健康情感。其次,在性格方面,為了能使幼兒的行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幼兒教師要利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學會“與人分享”,激發幼兒的分享意識,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不管是物質分享還是精神分享,只要發現孩子有分享行為時,老師就要通過目光、語言、表情、動作等來給予贊許和肯定,借以激發和強化他們的分享行為,使之在愉快、自尊、滿足中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化為幼兒自身的意識,把能與小伙伴分享當作美德。再次,要注意幼兒的自理能力及獨立性的培養,只要孩子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完成,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會在群體中表現出色,自信心也會增強。最后,要教幼兒學會一些基本文明禮貌常識及禮貌用語和遵守課堂紀律等一些基本要求。(三)社會教育更是關鍵幼兒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因素就是其成長的社會環境。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以及與集體的關系,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關系等,尤其是幼兒園的整體氛圍,都屬于社會環境范疇。從幼兒心理學的角度看,愛模仿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更是關鍵,讓幼兒遠離一切消極的因素,讓他們在相對比較“潔凈”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且充滿誘惑,幼兒還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幼兒啟蒙教育期的“社會活動”,應在家長和幼兒教師“可控”范圍內。作為幼兒園,除了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外,還應注重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我們的幼教工作人員時時處處要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單就幼兒教師來說,一要有愛心,充滿感情地去愛每個幼兒尤其是能力較弱、膽小懦弱的幼兒;二是師生共同參與活動,以教師的積極性、興趣性誘發幼兒的愉快情緒,創設有平等師生關系的環境,使之活潑、開朗、積極上進;三是凡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做幼兒的表率。
作者:耿樂然 單位:綏化學院 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