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幼兒感恩啟蒙教育方法綜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經典誦讀法
經典誦讀對幼兒人格塑造、傳統美德的形成、禮儀情操的陶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培養孩子今后做胸懷壯志的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將中國古代的童蒙經典作為我園幼兒經典誦讀的教材。從小班開始教幼兒誦讀經典,借助經典中的格言警句,讓幼兒開始記憶和積累做人的正確道理和行為法則,初步培養幼兒愛祖國、愛人民、愛護環境等社會責任感和正直、無私的品格。主要做法如下:1.形成誦讀常規我園從2006年9月開始,在全園各班開展經典誦讀教學,并初步形成經典誦讀教學常規。我園經典誦讀的教學進度主要是尊重各班老師,讓其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自行安排。2.舉辦親子讀書節為了引起家長對幼兒經典誦讀的足夠重視,從2009年開始,我園將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后半個月時間作為我園的“親子讀書節”。親子讀書節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和家長參與經典誦讀活動,其中效果最好的、已經成為常規的活動項目有:“書香家庭”評選、經典誦讀展示會、親子晨讀會“、學圣賢”小標兵評選等。
二、音樂熏陶法
音樂熏陶法主要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孝經》中“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原理,借助音樂對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所產生的作用,選擇含有感恩主題的、積極向上的音樂和歌曲,采取課堂教學、大型集體活動等各種形式,讓幼兒及家長經常得到美樂熏陶,從而幫助幼兒養成積極、仁愛的情感和態度。除了有意識地為幼兒選擇有關孝敬、感恩內容的歌曲和兒歌,將美好音樂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以外,我園從2008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大型親子活動———“禮樂伴我行”感恩親子音樂會。通過音樂會強化全體師生和家長的禮儀培訓,讓大家在特定環境下共同接受美好音樂的熏陶。本活動受到全體師生和家長的熱情歡迎,并且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幼兒,都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勞動實踐法
勞動實踐法是安排幼兒在園參加集體的、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踐活動,每周1次以上,并且每周評量幼兒在家勞動情況。家園合作,使幼兒勞動實踐常規化,讓幼兒通過一定的勞動實踐親身感受勞動的艱辛,培養勞動的習慣和能力,從而促進幼兒感恩意識的養成。
四、隨機引導法
幼兒園和各班級會結合一天生活各環節的安排,利用幼兒園晨會、班會或小組會隨機對幼兒進行指導和教育,及時宣傳好人好事,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幼兒園善于抓住社會突發事件的教育契機,充分挖掘事件的教育內在價值,適時適度地對幼兒進行感同身受的教育。在發生汶川、玉樹大地震后,及時對幼兒進行簡單的生命教育,讓幼兒初步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知道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還組織向災區同胞獻愛心活動,讓幼兒以實際行動盡自己的一份力,從小培養對社會的感恩之心。
五、家長培訓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思路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方向。培訓家長法重點在于喚醒家長自身的感恩意識,激發家長對幼兒展開感恩啟蒙教育的緊迫感,引導家長在家庭中以身作則,為孩子作榜樣,幫助孩子糾正自私自利等不良習性。我園每學期舉辦家長培訓2~3次,組織家長一起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并向家長發放《弟子規》讀本、講座光盤和園本家長教材等。
六、集體親子活動法
親子互動是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幼兒在活生生的具體事件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從而在幼兒幼小的心靈里產生共鳴。我園除了親子音樂會和親子讀書節以外,每學期還舉辦1~2次全體師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以“感恩”為主題的集體活動。有中華傳統文化作指引,我園的每一次大型活動都開展得特別圓滿和成功,家長和孩子們都能充分感受到心懷感恩得到的溫馨和快樂。
作者:周淑貞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