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繪本藝術對兒童的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兒童通過觀看圖畫,慢慢認識到各類知識并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這是一個立體、綜合、復雜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對孩子的教育作用主要通過兩個階段過程實現:第一階段,從感性的好奇到理性的認知;第二階段,從理性的認知到感性的體驗和思考。
1.從感性的好奇到理性的認知
兒童作為生活經驗有限的閱讀人群,閱讀并理解繪本相對容易。圖畫將繽紛的世界呈現在他們眼前,動物、植物、顏色、材料……大到宇宙行星,小到顯微鏡下的細菌,滿足他們認識世界的好奇心,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1)幫助兒童認識世界
1~3歲的兒童完全需要父母或教師的引導完成“共閱”的過程。針對這一時期兒童的繪本要求畫面內容簡單,色彩對比強烈。很多沒有育兒經驗的成人看到這樣的圖書會覺得無聊或者沒有價值。但如果對嬰幼兒早教有些了解的人,尤其是對西方開放性、引導性教育有所認識的人應該都知道,正是這種話語簡潔、有所重復,故事內容簡單簡短,圖畫簡潔明了的書才最適合這一時期的兒童。因為兒童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很有限,連成人都不愛總看那些文字繁多、內容晦澀的書,更何況兒童?這一時期的兒童在閱讀繪本時,家長最好能夠在書本內容的基礎上用生動而簡潔的語言進行講述。在閱讀時,文字只是引導父母進行導讀的工具,而不是給兒童看的。這時家長只要按照文字進行閱讀,聲音會幫助兒童對畫面進行記憶。隨著對同一本繪本閱讀次數的增加,兒童可以將畫面內容和提示性語言結合起來,這樣兒童的記憶會更加清晰。這時家長可以問兒童畫面中比較明顯的物品在哪或某些動物的習性,如看到一些小動物的畫面時,家長可以問問兒童:小貓怎么叫?小狗怎么叫?小魚怎么游?一邊游戲一邊學習可以增加兒童閱讀的樂趣,也可以幫助兒童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中國人口出版社的《天才小孩啟蒙系列叢書》為例,這套繪本由4個部分構成:《常識》《數學》《自然》《語言》。《常識》中的一個小故事通過敘述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讓兒童理解先后的順序,并且認識了青蛙及其生活環境。《數學》中講述了母雞一家的生活,雞媽媽下了10個蛋,10個蛋里孵出了10只不同顏色的小雞,通過圖畫讓兒童認識這些顏色,也通過畫面中小雞的數量來認識從0到10的數字。《自然》中通過一顆種子生長的故事,讓兒童領略了季節的變化和植物的成長。《語言》中的農場生活充滿了趣味,各種小動物發出各種聲音,經過幾次閱讀之后,兒童會很快把聲音和圖上的動物對應起來,并能夠通過外形和顏色分辨這些動物。
(2)幫助兒童進行日常生活管理
繪本可以幫助兒童認識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有益的,會帶來什么好處;不正確的行為會帶來哪些影響,這些影響是什么。當一個兒童隨著時間慢慢成長,在從一個嬰兒成長到具有一定溝通表達能力的兒童的過程中已經慢慢積累了一些生活常識。他認識了媽媽和爸爸;了解了這個餅干很好吃,那個積木很硬,不能吃;知道了花朵有不同的顏色;甚至知道不同的動物及分辨它們的外形,能夠模仿一些動物的叫聲;等等。這個時候,兒童不但在認知能力上比嬰兒時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行動上也更自由了,能通過爬行或步行在周圍的環境中肆意探索,尋找任何引起他們好奇心的東西。但這種自由伴隨著一定的潛在危險因素。鋒利的小刀、裸露的電源插口、不穩固的茶幾,這些對成人來說非常普通的家庭用品可能會給兒童帶來巨大的傷害。在教授兒童認知事物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有目的地通過認知引導他們的行為,如這個球可以玩,那個盒子不能拿,等等,并引導兒童進行自我管理和約束,如訓練便尿,餐飲、睡眠的定點,等等。在這一時期,父母需要不斷糾正、提醒并控制兒童的行為來進行教授和訓練。而兒童繪本中的一些故事就是針對兒童需要學習各種行為進行展示的。家長將畫面展示給兒童時,首先是給他們虛擬了一種類似的情境,這將非常有利于兒童對不同知識的累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連環畫出版社的《小熊寶寶繪本系列》為例,這一繪本系列共有15冊,分別是《你好》《拉巴巴》《午飯》《睡覺》《大聲回答“哎”》等。畫面人物非常簡單,內容主要是圍繞小熊發生的各個故事。這些故事從兒童身邊最熟悉的行為或事件選材,能給兒童帶來安全感,具有親和力。這些行為或事件往往是家長最頭痛的,這時這些繪本就成了家長的好幫手,能夠快速有效地對兒童進行行為教育和管理,如洗澡、刷牙、整理玩具等,這些事情在繪本中都變得非常有趣。家長可以和兒童一起閱讀故事,先讓兒童認知一種行為,然后家長給兒童點撥,對兒童實際生活中的行為進行引導。兒童也會對照書中某個與自己行為相似的小動物。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時,他們會回想起繪本里的場景,受到很大影響。如果這時大人給予兒童鼓勵和引導,就能幫助兒童很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從理性的認知到感性的體驗和思考
(1)幫助兒童體會情感
當兒童積累了一些對事物的認識,他們也會在與他人的相處中體會到情感的變化,但是他們無法準確地認知和描述各種情感。這時繪本可以幫助兒童進行情感體驗,使其能夠準確地辨別和描述各種情感,進而學習抒發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以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我媽媽》為例。講述母子親情的書籍多種多樣,但《我媽媽》這樣的角度和方式確實很新穎。繪本中文字內容為:我媽媽是一個棒極了的廚師;她是一個偉大的化妝師;她是全世界最強壯的人;她還是一個奇異的園藝師,可以讓任何植物生長;她是一個仙女,在我沮喪的時候她總是有辦法讓我開心起來;她的歌可以唱得像天使一樣好;她吼起來像一頭獅子;我的媽媽像蝴蝶一樣漂亮,又舒適得像一個扶手沙發;她常常逗我大笑;等等。每一幅畫面代表母親的一種行為以及兒童對這種行為的認知和理解,深情地描繪了兒童對于母親的熱愛和崇拜。那些展現母親行為的有趣畫面配合精心設計的排比句式以有力而新穎的方式展示了母親的日常辛勞。兒童看到這里會聯想起平時自己媽媽的行為和表情,從而對母親的理解和熱愛也會更加深刻。
(2)邏輯推理和想象力的發展
隨著知識的積累和情感體驗的豐富,兒童的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也日益增長,跳躍性思維能力也更強。繪本中的內容一點一滴地陪伴兒童成長、生活、學習,滋潤他們幼小的心靈,使他們不斷用積極的心態認識并經歷種種人生命題。以河北教育出版社《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為例,故事講述一只倒霉的小鼴鼠尋找到底是哪個壞蛋在他頭上“嗯嗯”(大便)的過程。小鼴鼠路上遇見了小鳥、馬、兔子等動物,動物們都說不是它們干的,并分別展示了他們的大便。書名讓人覺得又好奇又好笑,但是對生性快樂的兒童來說,這本書不但有趣,還具有教育的效果。透過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兒童認識了各種動物及它們的大小便,滿足了好奇心。繪本幫助兒童健康地面對大小便的正確常識,讓兒童在哈哈大笑之余也學到生物學的相關常識,可謂趣味性及知識性兼備。如果家長進一步引導兒童體會鼴鼠的感受和心情,仔細觀察圖畫上鼴鼠的表情,再開展角色替換的游戲,讓兒童假設自己是那只鼴鼠,很快就能讓兒童體會到生氣和尷尬的心情,也能教會他們樂觀地對待尷尬或惹人生氣的事情,并引導他們根據線索進行思考和推理。
繪本對兒童具有非凡的教育意義。圖畫是繪本的靈魂,在欣賞繪本的過程中,兒童通過畫面認識世界,體會情感,豐富知識,逐步樹立起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繪本欣賞過程中,兒童在潛移默化中體會繪本中的藝術元素,如色彩、構圖、線條、比例、透視、光影關系等,從繪本中認識世界,認識藝術,欣賞美,體會美,滋養心靈,陶冶情操,豐富藝術感覺,這對兒童的藝術氣質、審美能力和感性思維起著良好的培養作用。擁有繪本閱讀經歷的兒童往往擁有很高的情商,并且有很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他們不斷成長,漸漸體現出良好的個性和社交能力,以及較強的感染力和工作能力。(本文作者:劉陽、張慨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