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心素養下幼兒園品德啟蒙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在早期智力開發上,大多數家庭恨不得把所有培訓班都讓孩子上一遍,卻將孩子的品德啟蒙教育棄之不顧。然而,品德啟蒙是《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明確的辦園關鍵指標之一,《幼兒園教育規程》中也提出“幼兒道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占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強幼兒的品德啟蒙教育意義重大。
一、品德啟蒙教育的實施現狀
1.幼兒主體地位未明確
核心素養教育是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幼兒的品德啟蒙教育也開始彰顯出其重要性。但幼兒園在開展品德啟蒙教育活動中,往往因為幼兒的主體地位不明確,品德啟蒙教育還是以灌輸的方式進行,要求幼兒記憶背誦相關條例,所以幼兒的興趣不高、參與度很低,不能真正理解相關內容,致使幼兒品德啟蒙教育效果收效甚微。
2.家庭品德啟蒙缺失錯位
幼兒的品德啟蒙教育既是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工作之一,又是每個家庭的重要工作。許多家庭對教育的理解就是開發幼兒智力,讓幼兒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希望幼兒什么都會、什么都強。與此同時,對幼兒的品德啟蒙教育關注度很低,不管幼兒的行為、要求是否得當,家長都會想辦法滿足,導致幼兒從小缺乏正確的道德觀,甚至會想方設法用各種不良行為達到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如動手搶、打等具有攻擊性的行為。而很多幼兒園沒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得幼兒品德啟蒙教育工作效率低,家庭品德啟蒙工作缺失錯位,影響了幼兒的品德啟蒙教育質量。
3.幼兒園品德啟蒙流于形式
幼兒良好的品德建立是通過實踐活動完成的,是幼兒與環境不斷交互的產物,是教學活動的成果,而且在實踐活動中能調動幼兒的熱情,讓其更主動地投入到品德啟蒙教育活動中。但目前看來,許多幼兒園利用游戲和平時的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品德啟蒙的效果不佳——游戲往往由教師指導完成,幼兒被動參與,制約了兒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影響了品德啟蒙的效果;有的教學活動也僅僅限于教學,局限于完成任務;教學計劃中的品德培養目標浮于紙面、流于形式,沒有在實踐中扎實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品德啟蒙教育的實施意義
1.助力幼兒德育智育平衡發展
幼兒的全面發展既有德育方面,又有智育方面的發展。品德啟蒙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在思維、觀察、認知等多個方面處于活躍狀態,能培養幼兒承受挫折、抗壓的能力,助力幼兒的德育、智育平衡發展,達到“兩手都硬”的目的。
2.助力幼兒道德水平發展
品德啟蒙教育是幼兒園日常教育的重要部分,對幼兒良好道德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的發展正處于萌芽階段,缺乏對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正確認知,明辨是非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及人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結合教育內容、聯系現實生活,貫徹品德啟蒙教育,助力幼兒道德素養的提高以及道德水平的發展。
3.助力幼兒主人翁意識生成
我國當前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長,品德教育是反映人才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園開展品德啟蒙教育工作,讓幼兒認識到自己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培養幼兒以愛國奉獻為榮的情感,助力幼兒主人翁意識的生成。
三、品德啟蒙教育的實施途徑
1.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品德啟蒙教育
從點滴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幼兒的心理入手,抓住幼兒的思想變化,讓幼兒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風細雨地貫徹幼兒品德啟蒙教育。幼兒園一日常規教育便是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具備常規化、多樣化、生活化的優勢。例如,通過品德啟蒙教育嘗試讓幼兒入園時和老師交流、打招呼;離園時和大家道別、說再見。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幼兒學會人際交往的方法,又能促使幼兒講文明、懂禮貌;又如,在飯前洗手的過程中,有的幼兒會不排隊一哄而上,這樣做不但會浪費時間,還可能引起幼兒之間的沖突,當班教師如果能因勢利導,讓幼兒記住人多時應該排隊,并把這個品德拓展到生活中,組織幼兒探討除了洗手要排隊外,還有什么時候也要排隊。教師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貫徹品德啟蒙教育,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
2.在游戲活動中貫徹品德啟蒙教育
游戲活動貫穿于一日生活。將品德啟蒙教育有機融合在游戲活動中效果更好。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產生身體和心理的輕松愉悅感,從而利用游戲進行品德啟蒙教育收到的教育成效會更好。游戲活動并不是讓幼兒“放羊式”隨心所欲按自己的想法去玩,教師應結合品德啟蒙與《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從本園的實際出發,從宏觀上統籌規劃、設計各年齡階段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從游戲中獲得知識、提升品德。例如,在玩“搬輪胎”游戲時,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想法,讓幼兒的不同想法得到充分體現,讓他們親自體驗自己和他人想法的不同在哪里,同時還要引導幼兒互相幫助、互相協作完成難度較大的“搬運任務”,讓幼兒感受到團結、互助、友愛的優良品德。
3.在教育活動中貫徹品德啟蒙教育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好習慣一經養成會讓人受益終身。幼兒在園獲得品德啟蒙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教育活動,教師要借助各種時機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品德啟蒙。如,文化墻的布置、教室的美化可以加入品德啟蒙的元素——在自然角放置“保護花草,人人有責”的宣傳牌,既能愉悅幼兒的心情,又能從不同角度加強幼兒的品德啟蒙;在閱讀圖書、聽講故事、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通過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做法,幫助幼兒辨別行為的對與錯,分清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如繪本故事《助人為樂的貓頭鷹》中,將小貓頭鷹幫助小兔子、小松鼠、小猴子刻畫得栩栩如生,讓幼兒通過視聽了解主人公助人為樂的過程,教師及時抓住時機進行品德啟蒙,借助各種資源進行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4.借助信息化技術貫徹品德啟蒙教育
信息設備越來越普及,教育信息化程度也逐步提高,教師應學會在教學活動中借助信息化技術貫徹品德啟蒙教育。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篩選一些有教育意義、可以拓寬幼兒視野、對幼兒品德啟蒙教育有幫助的內容——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有關“百里負米”“孔融讓梨”的動畫視頻,在幼兒觀看動畫視頻的過程中,給幼兒講述孝敬父母、懂得謙讓、文明禮貌的傳統美德,幫助幼兒形成道德素養認知,促進幼兒道德素養提升。
四、品德啟蒙教育
需家園共建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是幼兒最早的學習、模仿的榜樣。幼兒品德啟蒙教育需要家庭的付出和配合,如果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孩子就會感到迷茫,品德標準難以正確樹立。例如,我們經常見到孩子挑食,看到菜里沒有魚肉蛋或不合口味就不肯吃飯。幼兒園老師會對孩子講“挑食不好,多吃蔬菜壯身體”的道理,回到家媽媽卻說:“菜不好吃,我給你買個肯德基。”結果就會有疼愛孫輩的爺爺奶奶忙著出去買“好東西”,遷就幼兒的不合理要求。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遷就,抵消了幼兒園的正確引導,孩子挑食的毛病遲遲得不到糾正,而且會愈演愈烈。品德啟蒙要收到成效,幼兒園與家庭就要攜手共建、齊心協力、加強溝通、步調一致,做好幼兒的品德啟蒙教育,助力幼兒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基于核心素養的幼兒品德啟蒙教育的開展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幼兒園教師要從解決現實問題入手,注重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質,做好榜樣,將品德啟蒙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利用游戲開展品德啟蒙教育主題活動,深化幼兒德育觀念。同時,還要促進家園共建,獲得家長的助力,共同開展幼兒品德啟蒙教育。
作者:沈蓓蓓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