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審美啟蒙教育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指的是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對美進行感受和追求,能夠對學生們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幫助學生們陶冶情操、開闊思路、將個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在本文中針對小學的審美教育進行介紹,目的是幫助小學生將審美觀點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們審美水平以及創造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教育創造能力
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們對美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對兒童們來說,學習主要的動力就是好奇心和興趣,通過實踐表明,如果想讓孩子們對一件事情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需要將孩子們對這件事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往往都是由于好奇引起的,想要產生興趣最重要的是將孩子們的好奇心引發出來,當孩子們對一件事有了濃厚的興趣之后,就會有更大的激情去參與其中。在課堂中,為了將課堂的氛圍變得積極活躍,需要教師對學生們的興趣進行積極地引導。心理學表明:對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進行強行灌輸,應該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通過興趣指引孩子們能夠獨立自主的去解決問題。在進行《中國畫寫意蔬果》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第一次對中國畫作有了認識,如果老師運用傳統的方式對學生們進行知識的灌輸,孩子們很難理解,當采用適當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時,會使得學生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生們的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烙印。所以在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從而將學生們對美術的興趣提升上來。比如:在老師向學生們介紹中國畫的特點———落墨不可更改的過程中可以講一個相關的有趣故事。這是由于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們能夠對這個很陌生的知識有一個很好的啟蒙和思考,接著產生出濃厚的興趣,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產生出學習的動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任務是對小學生的觀察生活能力和習慣進行培養和提升,藝術源于生活,美學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反映,通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找出現實中的各種美。如,在教學《染色圖案》一課時,如果照搬教科書中的方法,教師只需教給學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這是美麗的手帕就可以了,但這樣教學效果一般。在經過反復的思考和探索之后進行對課程進行設計,針對染紙圖案這一中國傳統藝術,為了將其所具有的花紋自然色彩對比強烈的獨特美感形式表現出來,染制了各種小作品作為備用,如:小花傘、小領結、小手帕等。為了幫助學生們對黑板上的兩幅作品范例進行更深入的欣賞和理解,首要的工作是老師要進行講解,接著在引導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合理的看法。具體的提問如下:(1)在生活中有類似的圖案出現過嗎?在哪里見到的?學生們的好奇心回答是一定的。(2)根據你們對這些圖案的理解能不能自己動手設計出一些服飾。由于圖案是染在正方形的紙上的,因此學生們在進行聯想時很容易想到的是手帕和圍巾等。在學生們說出手帕時,老師應該將之前準備好的手帕經過三次折疊放在自己的上衣口袋中。在經過這種實際操作之后,能夠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這個過程首先幫助孩子們讀懂,接著進行相關的聯想。通過這種問答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們對生活的觀察過程中轉變到對聯想設計的興趣,拓寬他們的想象力。對一個國家來講,創造力是民族進步的源泉,能夠幫助國家不斷的向前發展。在新的教學改革中對教學有了全新的要求,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培養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教師的教學工作完成的好壞能夠通過學生是否具有創造能力來進行檢驗。
參考文獻:
[1]朱曉磊.小學生審美啟蒙教育和創造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科學,2018,9(08):150-151.
[2]李偉.小學審美啟蒙教育和創造能力的有效培養[J].中華少年,2016(13):21
作者:王青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雙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