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途徑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企業文化滲透到職業教育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要搭建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平臺,全面提高學生和職工的道德素質;以企業文化與校園建設為切入點,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現代化管理理念;加強職業指導,規劃職業生涯,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機制,提升學生對社會和企業的適應性;通過“校企合作”,促進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的滲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改變辦學理念,深入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的滲透。
關鍵詞:企業文化;職業教育;滲透
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專業文化的定位以及社會價值的定位,不能適應新時期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現代化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企業文化還沒有完全滲透到職業教育中,近年來,職業教育在不斷探討將企業文化引導到職業教育中,這種企業文化的滲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
一、搭建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平臺,全面提高學生和職工的道德素質
要將企業文化滲透到職業教育中,首先要搭建一個企業文化滲透的平臺,也就是企業文化滲透的環境和條件。職業教育要主動面向企業,服務企業,融入企業,在這個平臺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敬業思想,倡導誠實守信,確定共同的目標,形成校企合作共建的模式,形成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有了這個平臺,企業文化體現的一目了然,也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把熱愛職業、服從管理、愛崗敬業、規范行為等作為平臺共建內容,使企業文化和職業教育在這個平臺上相互滲透,資源共享,形成符合職業教育和企業文化綜合發展的新模式,達到信息上的交流,思想上的溝通,協調一致,也有助于檢驗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效果。
二、以企業文化與校園建設為切入點,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現代化管理理念
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而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也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載體,企業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主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行為,而校園文化的滲透性和傳承性,有效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方式;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靈活簡潔,方便掌握,通俗易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并靈活的掌握和了解了企業文化。找準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切入點,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折疊提升素質、折疊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折疊營造文化氛圍有積極的意義。
三、加強職業指導,規劃職業生涯,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職業學校要加強職業指導工作,開展創業教育,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小城鎮、農村就業或自主創業”。因此,對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要及時開展職業指導工作,規劃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要充分利用企業文化的相關內容,幫助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正確引導學生認知企業,認知自己,給予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就業形勢與當前就業狀況,了解企業人才需求和有關人事與勞動政策法規,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與個性特點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判斷適應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在學習指導的過程中,積極發揮學生的職業才能,提升創業能力,用積極的心態去適應社會、適應企業。
四、建立和完善機制,提升學生對社會和企業的適應性
機制是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要建立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的滲透機制,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措施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要研究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內在原因及其規律;企業文化的作用方式;企業文化對事物變化的影響;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表現形態。健全企業文化滲透的內容、標準、方法、措施等。要針對學校的專業特點,形成特色模式,構建滲透體系,通過標準和要求,準確引入企業文化,尋求企業文化和職業教育的滲透融合點,將其貫穿在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豐富和發展教學內容,建立健全條件保障機制、考核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創新機制等,保障企業文化在職業教育中的滲透,要提高對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認識,提升學生對社會和企業的適應性,保證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滲透的可持續發展,要量力而行,發揮優勢,要有科學的預期性和控制性,否則就會陷入困境,不能達到滲透的目的。
五、通過“校企合作”,促進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的滲透
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做到了學校與企業信息、資源共享,學校利用企業提供設備,企業也不必為培養人才擔心場地問題,實現了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節約了教育與企業成本。探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使企業文化真正滲透到職業教育中。傳統的頂崗實習,還未能真正地將企業文化滲透到職業教育中,要把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合作的過程中,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去了解和掌握企業文化。新型學徒制、工學交替、訂單式培養、校企聯合辦學等模式,有效增強了企業文化的滲透職業教育的內容,實訓車間工廠化、任課教師師傅化、上課學習工作化、生產過程規范化、生產產品標準化、實訓環境文化化等,使企業文化真正滲透職業教育全過程,促進企業文化和職業教育的共同發展。通過新型的校企合作使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得到技能,學校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
六、改革教學模式,全面提高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的滲透力
傳統的以學科為體系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信息化與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更難以滿足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的現代企業的需要,因此,在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同時,就必須創新教學觀念,調整培養目標,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把企業文化教育作為職業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展示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成為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將工作體驗到的企業文化應用到課堂學習中,優化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通過改革教學模式,用企業文化的需要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識,用企業文化約束自己的職業行為,取得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滲透的效果,體現企業文化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中不斷完善,全面提高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的滲透。
七、改革教學內容,設置適應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滲透的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是學校給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培養的習慣和行為等的總和。要是企業文化真正融合到職業教育中,要改革教學內容,首先要完善教學目標,學校在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的基礎上,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協商,以企業崗位需要為目的,改革教學內容,構建新的課程標準,形成特色的專業體系,把企業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和高科技前沿的現代知識和技能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把相關企業文化的內容融入到相關的課程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入淺出,既學到相關專業知識,又達到了企業的要求。要選擇適宜貼切得企業文化內容,組織內容時要把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心理順序相結合。教學內容的改革,要符合教學規律的需要,要有科學性、規范性和前沿性,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八、改變辦學理念,深入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的滲透
職業教育要改變教學理念,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辦學理念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國家在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要看到目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轉變工作作風,克服困難。職業院校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對職業教育滲透的重要性。將企業文化滲透到職業教育中,有助于豐富學校的校園文化,借助企業力量,有利于職業學校專業的發展,新型的校企合作,有助于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有助于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建立健全企業文化滲透職業教育的體系和機制,能增強職業教育內在的活力,有助于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育管理的改革和提高。要不斷繼承與創新,借鑒先進的辦學經驗,體現現代化辦學時代精神,形成獨具的個性和特色的需要現代職業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劉瑞.企業文化在職業教育教學滲透的有效路徑——以上海市浦東新區為例[J].職業教育旬刊,2014,(3):48-52.
作者:高小好 楊貞靜 單位: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