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和諧企業文化創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潮流
在當今的國內企業界,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潮流。這一潮流的涌現,蘊含著兩個方面的客觀必然性:一方面,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階段,它將直接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來自市場主體的思想保證與精神動力;另一方面,進入21世紀,世界企業之間的競爭潮流已然從以往的產品競爭、技術競爭層面變遷演進到文化競爭的更高層面,企業文化被認知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柱之一。因此,無論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要求,還是企業應對競爭的微觀要求,都促使我們作為市場主體傾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沒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如果沒有精神和文化,則不打自倒。面對飛速變化的時代,一個企業必須與時俱進,她的企業文化也必須與時俱進。當我們開始“再造新企業”之時,“重塑新文化”乃是勢所必然。如同一個社會只有在和諧狀態中才能順利進步,一個企業也必須在和諧狀態中才能持續發展。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入以完善為主題的新階段,在當代世界企業匯入以“競爭中合作”為特征的新潮流,追求并實現企業內外部和諧狀態,就必然地成為企業重要的核心理念。我們只能以誠信為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以開放兼容的胸懷汲取各方資源,構建企業內外部和諧關系,從而達到所有利益相關主體共創共贏的目標。
二、企業文化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做好新時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從內容、形式、手段、途徑、方式方法和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而企業文化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它拓展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域和空間,把職工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組織紀律觀念、愛國敬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增強了對廣大員工的吸引力、滲透力和影響力。企業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粘合劑”,可以把企業發展與人的發展高度統一起來,有效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的有機結合,防止“兩張皮“的現象。企業文化建設強調以人為本,以文化管理為紐帶,融思想教育、制度約束和激勵機制于一體,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服務于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的切入點和重要載體。把先進企業文化所具有的時代魅力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結合起來,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必然會愈來愈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也必然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為之一新。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幫助和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通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培養教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我們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從點滴抓起,做長期的努力。注重員工素質的提升和人的全面發展,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用先進的文化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通過提煉、升華、灌輸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和價值觀念,創造出一種團結和凝聚職工的文化力量,培育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增強職工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開拓創新意識。
三、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
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企業即人、企業為人、企業靠人的人本理念,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導向、激勵和轉化等功能,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機制激勵人,用環境培育人。對內挖掘員工資質和潛能,提升員工的思想境界,提高員工忠誠度、歸屬感和自律能力,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團隊精神,實現員工價值升華與企業蓬勃發展的有機統一,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員工全面發展的有機統一。對外提供優質商品和優質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贏得社會的信任,實現奉獻祖國、報效社會、回報股東和關愛員工的和諧一致,為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貢獻。要重在建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企業文化建設方案,選擇好突破口,借助必要的載體和抓手,把企業精神、價值觀、經營理念變成具體的規章制度,建立規范的內部管控體系和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用符合文化理念的管理機制引導、規范企業和員工行為。要突出特色,個性特色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生命力。
四、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把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結合起來
由于企業形成歷史、所屬產業、規模特點、構成素質、所處環境和地位作用不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從本企業的實際出發,把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很好地結合起來,總結出自己的優良傳統和經營風格,在企業精神提煉、經營理念概括和視覺形象設計上體現出鮮明的個性,形成富有行業特點和獨具魅力的企業文化。要務求實效,企業文化建設要立足企業實際,符合企業定位,將企業文化建設與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與生產經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按客觀規律辦事,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使企業文化建設經得起實踐和群眾的檢驗。要提倡化繁為簡、實用易記的企業文化設計,防止盲目模仿或照搬外國模式,避免將企業文化表面化、玄虛化、庸俗化的形式主義作風。要按照系統化、科學化、實用化的要求創建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建設體系,使企業文化建設真正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形神統一,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五、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有機結合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管理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概括、總結、提煉而成的精神產品,屬意識形態,本身不具備可操作性。但它確實存在于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影響甚至左右管理的效果,又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企業管理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創建優秀企業文化的一種強有力的載體和手段。只有通過管理和多項制度才能將企業的核心理念、人本思想和價值觀充分體現出來,使之成為規范,進而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物質和精神的和諧統一。當今時代,企業管理模式已從經驗型的管理向文化力的管理層面飛躍。從過去的生產現場組織到以人為本、以文化力推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最終推動企業的發展,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潮流。因此,我們要強化企業文化力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發揮企業文化的滲透作用,促進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戰略、市場營銷和專業管理有機結合,與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實現制度與文化理念的對接,使員工既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規范,內化與固化結合,文化與管理一體,隱性與顯性相融,剛性約束與柔性導向優勢互補,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和諧企業”,才能全力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在企業內部要積極構建“經濟效益更加顯著,民主管理更加健全,員工培育更加扎實,企業文化更加深厚,內外氛圍更加和諧,員工收入更加殷實”的“和諧企業”。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突出以人為本,關愛員工:依法治企,堅持用制度來管人、管事;加強管理者、員工隊伍的思想道德和廉政建設;實現分配機制和績效管理有所突破;營造和諧的內外部良好氛圍;完善員工職業培訓體系;建立健全處理內部矛盾工作機制;有效發揮黨、工、團作用;確保企業內部穩定和安定。以此統一員工的思想與行動,努力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良好內部氛圍與和諧的外部環境,實現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