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育人功能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旨在認真研究石油化工事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聯性,研究石油化工企業文化育人與“新發展理念”教育機制著力點的一致性,積極倡導運用新發展理念內涵引領大學生思想和行為教育工作,結合新發展理念,運用石油化工企業文化育人鑄魂,培育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育人體系。
【關鍵詞】企業文化;新發展理念;文化育人;高校育人
一、石油化工類高校在運用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育人中存在的問題
1.石油化工類高校忽略了行業特色企業文化在校園中的建設。目前許多石油化工類高校的關注點主要在于師資隊伍、科研項目和擴大學校規模等方面,很少有將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納入高校校園文化總體發展規劃中的。現如今,經濟發展的潮流、教育教學模式的單調、生源的復雜等原因導致石油化工高校校園文化趨向單一性。石油化工類高校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型大學為辦學目的,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培養和技能的提升卻忽略了自身的作為行業特點鮮明高校的獨特性和行業文化在校園發展的必要性。2.石油化工類高校與石油化工行業企業合作機制不健全、合作不深入。企業與高校兩者之間應當相互依存、共同進步。但目前在不少的活動中,石化校企之間沒有建立根本聯系和有保障的紙質合約,合作中,任意一方中止合作則整個活動便終止。石油化工類高校學生缺乏與石化企業交流的機會、缺乏交流機會,絕大部分石化專業學生是在面臨畢業的時候才真正了解到本專業的工作環境。校企在人才培養、學生管理和教學內容上缺乏溝通,相互影響小,高校無法透徹的了解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便無法全方面實現其文化育人功能。
二、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在石油化工類高校育人中的作用與意義
在新時期,石油化工類高校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將石化行業企業文化融合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新思路中,從而引領高校文化建設發展,這是當前乃至以后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1.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是石油化工類高校的精神內核。石油化工類高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石油化工行業后備人才。只有將行業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重點的規劃中,才能培養出社會型、穩健性的人才,才能使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真正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的發展下去。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作為石油化工類高校發展的催化劑,會影響著全校師生的教學工作、學習甚至是生活態度,并潛移默化地發揮其育人功能。中國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將中國石油化工行業與石油化工類高校牢牢的系在一起,是行業的靈魂,是石油化工類高校育人鑄魂的精神內核。
2.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育人功能——價值導向功能。中國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是中國石油人們幾十年里風雨兼程的建設發展過程中逐漸沉淀下來的精神文明和行業發展的精神內核。無論對于行業來說,還是對于高校來說,價值導向功能都是中國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育人的核心功能。它堅持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牢牢扣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正確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為石油化工類高校指引了正確的發展方向,使高校和學生們與行業保持著緊密聯系。行業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無形中對其精神、觀念和行為進行了塑造。
三、構建石油化工行業企業文化對高校育人的科學體系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的發展新理念是高校文化建設的行動導向標,必須將石油化工事業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僅僅結合在一起,認真研究石油化工企業文化育人與“新發展理念”,運用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引領大學生思想和行為教育工作。
1.創新發展,加強高校制度管理與鼓勵學生創新發展。曾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作為理工科人才培育基地,石油化工類特色高校要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高水平綜合型理工科高校建設。第一,完善有效的制度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教職工和學生的行為規范化、制度化,保證學校各項工作運行在科學規范的軌道,確保高效辦學效率。第二,在有了規范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在制定學生課程教學方案中,高校創新性將科研創新規劃入必修與選修課程教學中,引導大學生在石油化工行業中創新發展。第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加強學生文體、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活動的文化建設,鼓勵大學生投身科學研究項目和實驗、實踐中,組織大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各樣的創新創業比賽。學生通過科研實踐和跟進實驗課題熟悉科研過程,提高資料搜集和整合能力,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協調發展,做到管理、教學、創新協調同步。曾指出:“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科學方法論。”在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的各個階段中,石化企業堅定不移地跟黨走,統籌兼顧企業在學習、管理和科研三個維度上的發展,不斷創新并完善石油文化在企業中的建設。高校應結合用石油化工行業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順應行業發展潮流,做到管理、教學、創新協調發展促進石油化工行業發展進步。教學上和科研上打造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例如: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創新創業課程和實驗實習安排,綜合提升石油化工專業學生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管理上,以打造應用型學科專業為主,建設特色石油化工大學校園文化,經、文、理等專業協調發展;統籌高校各大機構管理部門的協調發展與學生社團的協調發展;統籌校園社會服務、校院關系、教職工關系、師生關系等的協調發展,做到管理、教學、科研創新有機結合、同步發展。
3.綠色發展,切實提升高校學子綠色發展意識。黨的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也明確了學校“以綠色發展引領教育風尚”的校園理念。石油化工企業緊跟黨的步伐,以人為本,以培養員工綠色生態意識和建設“花園式企業”為目標建設生態文明;高校作為一個企業人才教育轉型基地,綠色發展任重而道遠。對于石油化工類實驗多、理工科特色濃烈的高校,從小事做起,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綠色意識,推動社會綠色發展。高校開設綠色項目研究課題,如:農村固態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城市垃圾分類等等項目,鼓勵大學生回歸生態環境,在綠色發展上尋找創新實踐機會,在綠色發展項目上下功夫找突破,為綠色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共建綠色校園,共享生態文明。
4.開放發展,加強高校與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石油化工類工科學校行業特色鮮明,應謀求自身個性發展,抓好教育教學質量,結合市場導向和企業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適應社會和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優質人才。高校應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思想,加強校企合作,通過企業的反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例如,第一,高校邀請擁有豐富經驗的企業管理者和專家學者到校開辦石化知識講座或進行授課;邀請優秀畢業生返校與學生們分享交流心得經驗,在無形中激發大學生熱愛中國石油化工、勇于為油奉獻的熱忱。第二,高校與企業加強人才對接,開放交流。高校定期組織大學生深入石油化工企業進行企業參觀、課題調研等活動,同時與企業簽訂“大學生實習合約”,使學生們得到有保障的、穩定的實習機會,使學生切身融入石油化工行業、感受中國石油化工的獨特魅力。此外,校企深入合作并不局限于人才對接上的簡單交流,更是將合作擴大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例如,第一,校企合作共建綠色實驗室,企業將部分產品設計、開發等以科研項目形式發放到實驗室,通過科研項目合作創新實驗室,挑戰新的目標,是行業能持續不斷的發展。第二,高校充分了解行業前沿和企業需求,聯系實際情況,邀請石油化工企業專家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等。校企合作共同弘揚為國奉獻的石油人精神,營造了良好的成長氛圍,有利于高校學子形成正確的職業觀,達到了高校、企業“互利共贏”的效果。
5.共享發展,增進石油化工類高校之間的交流。各地經濟情況和地域等因素使各地石油化工企業文化和石油化工類高校管理模式、教學方式等各不相同。適當的交流溝通有利于高校提高其整體水平,例如搭建教師間的學習平臺以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1]劉偉.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新發展理念的體會[J].管理世界,2017(12):1-7.
作者:李旭姍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