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經濟下企業財稅風險及預警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經濟時代,各種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帶給企業財稅更多的沖擊。為了更加有效地進行財稅風險預警,就需要結合新技術,識別新經濟時代下的各種財稅風險,分析財稅風險預警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文章就如何構建新經濟時代財稅風險預警問題提出對策,即在完善預警管理機制強化風險意識的同時,進行財稅風險預警信息的過程完善,利用新技術構建預警指標體系,利用預警模型評估分析并反饋預警效果,從而形成較為有效的財稅風險預警體系。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企業;財稅風險預警;預警指標;預警模型
人類進入新經濟時代,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催生了各種各樣的企業及競爭模式,使得企業不得不面對不同經營模式帶來的收入、盈利的變化,企業的財稅風險也有了新的變化。新經濟時代具有網絡化、全球化、知識化及高新技術化的特征,而此時企業財稅管理則由于會計轉型、數字化資產等出現了內控重心轉移、績效評價標準革新等新變化[1],這也就導致財稅風險將發生變化進而引起企業一系列管理創新。因此,及時有效處理好新經濟時代的財稅風險問題,有效進行預警防控,將成為企業迎接新的市場挑戰的一個關鍵點。
一、新經濟時代下的財稅風險
企業的財稅風險是由于財務管理不當引起的稅務風險,主要指在企業經營或會計核算過程中出現問題,沒有遵守國家或行業相關法規政策,使得財務管理失誤或稅款繳納未按要求進行,從而導致企業經濟利益受損[2]。新經濟時代的企業財稅風險在傳統財稅風險的基礎上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稅信息真實性風險
新經濟時代,由于國家一系列財稅準則細則的實施并嚴格化,以及高效的財稅信息處理方式,財稅信息的真實性風險[3]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數據安全方面。借助于網絡傳輸,企業的財稅信息面臨泄露和丟失的問題,也存在著被人為篡改的風險,或者由于信息共享,海量的信息為黑客提供了投機的機會,從而導致財稅信息與原始數據不一致,誤導信息使用者。
(二)財稅技術性風險
企業在不斷適應市場競爭過程中,財稅業務也在適應著大智移云所帶來的方便與不方便,財稅風險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日益復雜化。財稅業務數據流化,數據倉庫、數據有效共享等都要求財稅人員具有與業務本身相匹配的技術水平,但能夠完全適應的財稅人員在企業并不多:比如勝任使用新技術有效防范風險等,這也導致技術層面上的企業財稅風險的形成。
(三)財稅政策性風險
近些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國家財稅要求日益規范化,財稅政策也在不斷地調整進而適應新經濟的發展。比如一些企業對最新財稅政策了解不夠,導致企業稅負率過高或過低,從而引起各項財稅風險。尤其涉及發票方面,企業一定要慎重對待,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財稅風險。
二、新經濟時代下的財稅風險預警現狀分析
(一)企業經營者財稅知識更新慢,財稅預警缺少時代特征
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帶來的影響,要求企業經營者能夠迅速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并做出應對。但實際上,企業經營者未能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下快速形成大數據思維和意識,不能及時擴充知識體系,導致信息滯后。企業的財稅專業人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尤其是近些年,國家相關財稅政策也在逐步適應著新技術新手段,但財稅專業人員相關的專業培訓不一定全員到位,導致新環境下的財稅人員財稅知識更新慢,對財稅風險預警的機制、理論體系、處理方法認識不夠,缺乏利用新技術進行財稅風險預警的綜合分析能力。新的環境導致原有的財稅預警體系發生變化,新的技術手段需要滲透到財稅預警體系的各個方面,如果財稅人員知識缺乏能力不到位,那么實際工作中的財報數據或是稅務信息的錯誤率將提升,給企業帶來損失不說,財稅風險預警的難度也將增加[4]。
(二)財稅風險預警缺乏數據積累,風險控制較弱
新經濟時代下,財稅風險預警需要更多的數據積累才能更加有效地體現出企業財稅預警體系的優勢。企業財稅風險預警體系無論是引入財務指標還是非財務指標,利用大數據等新的技術手段可能會使財稅預警更有效,但前提是有更多的數據支撐。但實際工作中,企業所掌握的和經營核算直接相關的數據嚴重匱乏,比如沒有數字化的存儲方式,即使有也存在著存儲數據格式不標準等問題,這也使得新時代下的財稅風險預警仍然只能和原有的一樣,造成空有新技術新手段而不能使用的情況,致使預警結果不盡如人意,達不到預期。也因此,很多企業的財稅預警體系只有空架子,無法有效預警,整個財稅風險的控制也就不敢期望[5]。
(三)企業內部缺乏信息資源框架,財稅管理的信息共享性不強
新經濟時代,大數據處理信息的能力不斷提升,財稅信息的處理也日益信息化和一體化。但從實際情況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內部各個部門是各自獨立的個體,缺乏溝通或溝通不及時,很少建立統一的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只有在需要財稅管理時才匯集在財稅部門。這將會導致一方面某部門想要獲得非本部門信息,需要搜集并耗時溝通,信息的流動性差;另一方面,財稅部門在缺乏信息資源框架的情況下,收集、處理共享信息的時間大大延長,信息共享速度較低,不利于后續工作的開展[6]。
三、構建新經濟時代下的財稅風險預警防控體系
新經濟時代,財稅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需要企業自上而下的全員參與,同時通過識別財稅風險來源,收集財稅風險數據進而確定財稅風險指標體系,設計風險預警模型[7],評估財務風險并做出應對。
(一)完善企業財稅風險預警管理體制,強化財稅風險管理意識
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已納入國家宏觀規劃,企業正經歷著全新稅制政策環境、全新大數據監管環境,以及財稅新舊格局變換接繼的大變化環境。因此,只有更好地做好財稅工作,識別政策風向、經營風險,方能跟上時代洪流不斷前行,并結合財稅風險來源確立企業財稅風險預警防控管理機制。財稅環境的變化改變了財稅風險預警的方式和方法,構建新經濟時代下的財稅風險預警防控體系,需要在更新和完善財稅風險預警系統的基礎上,重視每一個財稅風險預警環節,即從企業管理層到每一位員工都要高度重視財稅風險預警,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財稅風險,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1.結合時代環境強化自身財稅信息安全管理意識。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安全狀況并不樂觀,病毒、黑客、木馬等攻擊手段層出不窮,必須高度重視企業財稅信息的安全性,才能更加有效預防控制財稅風險。2.結合最新財稅政策強化財稅信息的更新學習意識。當前,稅制改革頻繁,企業對舊的規定還未全面了解掌握,新的規定已經出臺,更不用說稅制變化給企業財稅業務帶來的影響或困局。因此,相關財稅信息的管理使用者增強對財稅知識的更新學習也是有效進行財稅風險預警的關鍵。3.結合新技術的發展強化對新技術應用意識。大量的財稅信息高度集中是新經濟時代財稅信息的特點,隨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企業想要快速、有條理地對各項財稅數據進行管理與分析,就需要通過新技術構建有效統一的財稅信息管理平臺[7],而企業自上而下合理使用新技術也是進行財稅風險防控的有效手段。4.結合制度體系強化企業財稅風險防控創新意識。新的經濟環境要求企業在進行財稅風險防控過程中要有自身獨有的制度體系,形成風險制度保障,才能應對大數據環境下的市場競爭,更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企業在內部控制以及各部門制度規劃方面做到有效統一和協調,通過部門之間的積極配合、溝通、交流,通過試運行,改進財稅風險防控的不足,并在整改中創新應用。
(二)形成財稅信息“收集———傳導———監測”的過程完善機制
新環境新階段下財稅風險防控,需要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因此,企業應從發展和變化的視角解析財務掌控的各類數據,透過企業經營的過去,把握變化中的未來。這就需要企業不斷完善財稅信息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從而更有效地預警財稅風險。1.財稅信息的收集強調其全面性和準確性。大數據應用的普及使得財稅信息的收集更全面和復雜,因此,有效進行財稅風險預警,企業考慮財稅問題時應從數據的來源和本質出發,跳出財務思維,不僅要考慮財務信息還要考慮非財務信息。新經濟時代,一些非財務信息往往被認為是了解企業面臨重大機會和風險的重要依據。而大數據有密度低但價值高的特性,在海量的數據中提取有用的數據是工作必然,這導致進行財稅風險預警的工作量和難度增加,因此在考慮財稅信息在收集強調全面性時也要考慮其價值性。同時財稅風險預警很大程度是依據數據測算,強調的是數據的準確性,在收集財稅信息過程中要注重數據要符合財稅法規要求。2.財稅信息的傳導強調其及時性和完整性。信息的傳導最忌失真,財稅信息的嚴謹性要求在傳遞過程中不能出現失誤,因此需要保證財稅信息的完整性。業財信息一體化技術的使用使得業務發生的同時財稅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到達相應部門,更有利于財稅信息的有效使用。但在信息處理過程中,需要避免主觀或客觀上的失誤,保證信息的完整性,一方面需要新技術的支持,另一方面還需要完善信息傳導機制。3.財稅信息的監測是動態的。隨著信息技術在財稅管理中的應用更加普及,財稅監控從傳統的依靠單據、賬簿檢查核對發現問題,發展到依靠電子數據信息就能更及時、更準確、更快捷、更細化發現問題的動態監管時代。這樣準確性更高的、更細致的財稅風險預警實現就成為可能。
(三)構建企業新經濟時代下的財稅預警指標體系
要進行財稅風險預警,離不開財稅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在新經濟時代下,企業從生產到管理、計劃到考核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及時收集準確、量大、價值大的財稅信息,這些都是影響財稅風險的要素,而針對企業不同的經濟狀況、企業文化,需要不同的風險預警指標,因此需要立足企業特性,創新性地構建財稅預警指標體系[5]。1.指標體系要簡便靈活易理解。企業通過建立財稅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能夠借助于各項指標隨時看到財稅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問題,一旦問題出現,能夠及時處理以避免或減輕企業的損失,從而幫助企業提高效益。當前的財稅預警指標各種各樣,包含了企業盈利、償債、發展、稅務等各個方面,計算方法多樣。隨著大數據、財稅智能的發展,設計好指標計算模式,計算并不復雜,但關鍵是如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企業規模、生產運營等設計好適用的財稅預警指標。并不是所有指標都適合企業,也并不是指標越多越好,能夠靈活反映企業財稅風險情況、對企業運營影響較大并被使用且都容易接受的指標就是最適用的[8]。2.指標體系要科學系統。企業在設計財稅風險指標體系時,要反映出企業真實的財稅活動,就需要保證指標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并合乎邏輯。另外,結合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特征,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考慮非財務指標并將其量化。指標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指標體系各指標之間層次分明、界限清晰且不重復,另一方面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各項指標具有相關性和符合科學性,指標的選取要以能夠影響財稅風險為目標[9]。3.指標體系要考慮預警模型建立需求。大多數企業的財稅風險預警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基礎,采用各項財務指標,運用數學模型分析,找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時發出警示并做出應對。因此,財稅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考慮企業是否構建財稅預警模型,并結合預警模型的各項指標要求進行。尤其是新經濟時代,利用新技術實時、動態監測企業財稅風險已成為必然,而原來的各項數據模型局限于數據量、計算難度等問題已不再是問題。通過預警模型預測風險成為企業的選擇,企業一方面要構建財稅預警指標體系,另一方面還要在此基礎上構建預警模型并保障兩者的統一協調。
(四)形成財稅風險“評估———分析———改進”的傳導反饋機制
1.評估與分析。在新經濟時代,財稅風險預警模型的實用性更強,因此,有效的財稅風險預警可以采用適當的財稅風險評估模型。而且由于大數據技術的使用,企業可以收集更豐富的資源和信息,建立適用相輔的多個預警模型更有效用。比如簡單預警和多層次預警的結合,短期預警和長期預警的結合等,一方面風險的評估更為準確,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預警分析更好預測未來發展趨勢。2.傳導與反饋。新經濟時代,企業財稅風險預警系統最終的形成,需要由較為完善的傳導反饋機制作為保證。只有收集到的各種風險信息及時準確傳到企業財稅風險預警系統,對財稅風險正確分類評估,才能有效完成風險管理的指令控制,形成預警結果。在進一步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分析并及時將預警效果反饋到風險預警系統中去。結合經濟環境變化不斷完善改進,最終形成較為有效的財稅風險預警系統。3.質量提升。財稅風險預警的效果評價和反饋的數據可以提高整個風險預警體系的穩定性及準確度。通過風險預警模型的預警效果評價對模型要素進行調整,便于控制預警敏感程度的同時還可以滿足企業對于不同風險預警的需求。從另一角度來看,根據環境變化修正預警函數,在提高風險影響因子適應性的同時,也保障了財稅風險的預警質量[10]。新經濟時代的財稅風險預警,需要應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及時更新量化指標,一方面使企業高層管理者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相關信息,另一方面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可以使預警分析變得更加精準。同時,財稅風險預警中用到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涉及到了企業內外部復雜的環境構造,為保證信息的客觀性要注意整個財稅風險預警系統構建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作者:鐘鈴 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