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情緒管理干預對卵巢患者療效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情緒管理干預在卵巢癌患者術后的療效,為臨床護理提供數據支持和應用推廣經驗。方法:選取本院98例卵巢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觀察組采用情緒管理干預手段。相同時間點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評定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采用癌癥疲乏量表(CFS)和生活質量評估量表(WHO-QOL-100)評價兩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質量。結果:入院干預6個月后的觀察組患者在相同時間點SAS、SDS及CFS的綜合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情緒管理干預護理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極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卵巢癌;情緒管理干預;負性情緒;療效
卵巢癌是女性婦科常見的一種腫瘤,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也有了巨大的改變,卵巢疾病如卵巢早衰等逐漸增多[1],卵巢癌逐漸成為婦女常見的十大腫瘤之一,居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之首[2]。卵巢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由于卵巢生理結構極為復雜,導致卵巢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患者也沒有異樣的生理感受,因此卵巢癌早期診斷可謂是非常困難[3],在發現的時候往往已到Ⅲ期或Ⅳ期[4],因此病死率較高[5]。手術切除治療目前是治療卵巢癌的主要手段,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即使如此,總的五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6]。卵巢作為女性的性腺,被喻為“女人的生命之源”。由于病灶位置特殊,在術后放化療等治療過程中,往往會使女性心理變得非常敏感,治療效果不盡人意還會引起患者的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還會誘導一系列并發癥[7]。因此隨著治療理念的更新,新型的治療管理模式勢在必行,臨床上除了基本的生理護理外,逐漸重視患者的情緒管理在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近年來,本院對卵巢癌術后患者逐漸開展情緒管理干預,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8例卵巢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3~65歲,平均(41.21士7.38)歲;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33例,專科及以上35例;婚姻狀況:已婚55例,未婚43例;病情分型Ⅲ期67例,Ⅳ期32例。根據隨機字母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1.2納入標準
(1)經影像學和病理切片確診為卵巢癌患者,并進行第1次手術化療前;(2)病灶允許,預期生存期2年以上;(3)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無意識障礙和精神病史者;(5)讀寫閱讀能力良好,可正常與醫護人員進行正常溝通交流。
1.3護理方法
本研究在給予兩組患者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和飲食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情緒管理干預(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和行為護理),并隨時接受患者的咨詢,解答術后各種疑慮,并在干預后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1.3.1對照組。(1)飲食護理:提醒并控制患者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蛋、奶、蔬菜水果等,忌辛辣油膩等刺激的食物。(2)用藥護理:針對患者術后的疼痛反應,醫護人員在化療或術后2d內采取預防性的藥物護理。該用藥是通過靜脈自控鎮痛泵(PCA)給藥,患者可根據自身疼痛的感覺隨時按壓控制開關將藥物注入體內,以幫助自身順利度過疼痛期。針對患者化療后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及焦慮失眠等),給予睡前加服安定的藥物護理。1.3.2觀察組。(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即進行健康教育,包括發放健康手冊,視頻及面談等方式提前告知患者術后及化療后的不良反應、止痛方法和藥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項,保證充足的睡眠,定期體檢。除此之外,向患者介紹以往術后恢復良好的病例,介紹目前醫療技術的升級,緩解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增強其治療的信心,使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態。(2)心理護理:由于目前人們對疾病了解的途徑廣泛,使患者看到太多的消極負面的新聞,會加重卵巢癌患者的恐懼心理,因此醫護人員和家人的鼓勵與呵護對于患者來說具有重大意義。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應該及時耐心細心地解答患者對疾病的疑問,盡可能通過與家人合作提升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并戰勝疾病。同時對家庭人員進行健康教育,讓家人了解到親情陪伴的重要性,并且讓家人隨時監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緒狀態,便于及時舒緩患者的消極狀態。(3)行為護理:化療期間,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包括深呼吸、靜坐靜臥、瑜伽、跳舞等,另外進行看電視、聽音樂、聽電臺等放松身心的活動以緩解內心的恐懼不安與焦慮抑郁的情緒。
1.4觀察指標
1.4.1負性情緒。相同時間點用焦慮自評量表(SAS)[8]和抑郁自評量表(SDS)[9]分別評定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于情緒管理干預前、后6個月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焦慮和抑郁情緒的評估。評估方法[4]:兩種自評量表均包含了20項題目,該量表結果采用4級評分的方法,從“沒有”至“全部時間”依次計分,按照不同的分值等級評估患者癥狀嚴重程度。1.4.2癌因性疲乏采用癌癥疲乏量表(CFS)[10]于情緒管理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癌因性疲乏改善程度與所得分數呈負相關。1.4.3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生活質量評估量表(WHO-QOL-100)于情緒管理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患者生活質量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1.5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負性情緒評估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負性情緒評估在情緒管理干預6個月后有明顯的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癌因性疲乏
觀察組在情緒管理干預6個月后,和對照組相比較,癌因性疲乏有明顯的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生活質量
觀察組在情緒管理干預6個月后,和對照組相比較,生活質量有明顯的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卵巢癌是婦科惡性腫瘤之首,且病死率居第一位[11]。由于早期診斷困難,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12-13],近年來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加重家庭負擔[14],因此受到廣泛關注。患者由于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內心往往感到十分焦慮和恐懼,化療或術后身體的疼痛也使患者漸漸失去治療和康復的信心,給醫護人員的救治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因此醫護人員必須改變臨床護理觀念,在醫療技術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對患者的情緒心理狀態越加重視,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情緒管理干預6個月后,SAS、SDS、CFS測評的分值均有效降低,表明情緒管理干預有效改善了卵巢癌術后患者的情緒狀態;WHO-QOL-100測評的分值明顯升高,表明情緒管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上說明,醫護人員對患者細心的關懷和服務,能夠有效消除或改善患者緊張不安、焦慮恐懼、絕望等心理,能夠有效地調控患者的心理彈性,預防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所以本研究對于癌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綜上所述,合理利用情緒管理干預的手段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和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具有積極的護理療效,值得臨床護理借鑒和推廣應用。
作者:劉姣 單位:汝南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