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師面部情緒管理對中學生影響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師面部表情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不僅在日常教學以及師生關系上起著重要的輔助性作用,還對教師自身的情緒調節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教師面部情緒對中學生學習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從多個方面提出教師面部情緒的調控策略,以此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提高師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教學(學習)任務的高效完成。
關鍵詞:面部情緒;調控策略;師生關系
情緒識別是指從他人面部表情、言語聲調及肢體動作等線索中推斷出情緒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種重要的心理能力,也是個體進行社會交往的必要前提[1]。面部情緒識別是指識別面部表情的能力。通過面部表情的識別,人們可以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和意圖,并指導自己的行為決策。中學生群體正處于人生中的斷乳期,面臨著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個體情緒調節能力不斷提高和優化,對面部情緒表達的敏感性增強。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和師生互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們通過觀察教師的面部表情線索,進而揣摩教師的心理變化、當下的意圖及所持的態度。為了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教師有必要了解情緒表達與交流的主要載體——面孔,并掌握情緒調控策略。
一、面部情緒概述
人們會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面部情緒,也就是面部表情,是情緒最直接的體現,是最容易表現出來并能夠被迅速察覺到的情緒載體。面部表情在情緒識別中起主導作用[2],它不僅能傳遞表達者的情感和意圖,也展現了這些情感的強烈程度[3]。面部情緒并不是靜止呈現的,面部情緒的改變可稱之為動態表情,相對于靜態表情,動態表情所傳遞出來的情緒更容易被識別,且準確率更高。此外,這些動態信息還會持續影響個體對他人印象的形成,對面孔情緒的評價依賴于人們對這些表情線索的快速感知、提取、整合,從而做出趨近或是回避的判斷。
二、教師面部情緒對學生的影響
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變化的時期,情緒情感上具有敏感的特性,面孔情緒識別能力也迅速發展。有時他人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都能使他們情緒飛揚、心潮澎湃,進而產生持續的情緒體驗,如果這種情緒體驗是消極的,那么便可能引發抑郁等癥狀,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中學生情緒有較大影響的除了巨大的身心變化及陡然增加的學業壓力,還有人際關系,除同學關系外,師生關系對學生的情感情緒狀態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喜歡哪位老師,與哪位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就喜歡上哪門課,這門課的成績就會好一些;而與哪位老師的關系比較緊張、不和諧,甚至是有沖突、矛盾,就會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教學(學習)任務的完成,還有利于穩定學生的情緒,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關于情緒一致性的研究表明,在相應的情感環境中,當學生處于憤怒或恐懼的情緒中時,對教師傳達出來的負性情緒線索會更加敏感。教師所管理的班級中,如果有學生面臨受挫,如正處于考試失利、近期學業成績不理想、布置的任務未完成、同伴交往不順利及親子關系緊張等情感環境中時,對教師的面孔情緒感知則會更加敏感,甚至過度加工,在課堂上更容易識別到教師不明原因的負性情緒,可能會啟動防御機制,造成注意力分散,思維受到束縛和壓抑,破壞課堂互動,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護者,需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情緒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情緒管理技能,提升其情緒自我激勵能力[4],還需要對自身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與調控,特別是面部情緒的表達。
三、教師面部情緒管理與調控策略
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恩(AlbertMelabian)于1968年提出一個公式:人際交流的結果=7%的言語+38%的聲調+55%的面部表情。這告訴我們,在傳遞個體間的信息、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中,面部表情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交流載體。此外,面部情緒還會影響第一印象的形成,人們對他人信任的判斷來源于第一印象[5]或長期交往后的經驗積累[6]。對于新入職的教師來說,面對的是嶄新的班級環境和初次見面的學生,如果面部情緒表達不當,學生對教師很容易產生偏見,形成刻板印象,造成師生關系的鴻溝,甚至對一個人的印象會隨著他的面部表情而改變[7],情緒化的面孔會持續調節我們對信任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師如果能進行有效的、恰當的面部表情管理,進而讓學生對自己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不僅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還有利于課堂任務的有序開展以及課程學習的順利進行。面部情緒對我們的內隱情緒有著重要影響。有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采用行為控制范式,讓實驗參與者用牙齒咬筆做出微笑表情,用嘴唇銜筆做出抑制微笑的表情[8]。實驗結果發現,微笑組比不微笑組對卡通圖片的幽默評分更高,所以面部表情可以調控我們的內隱情緒,通過面部表情的調節與控制,使內隱情緒更積極。德國心理學家的一項實驗研究顯示,調動面部肌肉模仿微笑,實際上改變了大腦中關于情緒內容的神經處理,并得出結論:當我們微笑時,我們大腦內部的正性情緒被激活[6]。所以受到負性情緒干擾時假裝微笑,會讓大腦誤以為你正變得快樂,可能會真的改善當下糟糕的情緒。微笑表情不僅有利于增加學生對教師信任度的感知,而且教師的情緒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加快消極情緒的消化,促進積極情緒的產生。面部表情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傳遞與交流信息的認知功能、與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共振”的情感功能,以及在教學組織管理中有著監控功能[8]。那么教師如何對面孔情緒進行管理,有哪些有效的調控方法呢?
(一)合理掌握并運用、表達對教學具有啟發
性的面部情緒面孔雖然只占身體的一小部分區域,但是在評定他人意圖和心理傾向的初始階段中起著關鍵作用,在短暫的時間內,我們可以通過其動態的變化來了解個體內在的心理狀態。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要注視對方,正視對方的眼區,以柔和的目光表情達意,學生答錯問題或有其他疑惑時,不要馬上轉移視線,要繼續用柔和、理解的目光注視對方,表示鼓勵與支持;應盡量使雙眉平展,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與學生交流;盡量避免表示厭惡與輕蔑的撇嘴動作,微笑時微露牙齒,雙眼瞇起,同時調動眼部肌肉,形成讓學生感知到真誠的“杜氏微笑”。
(二)正確調整面部肌肉,增強面部表現力
面部肌肉如同一部照相機,會記錄下來長期使用的面部表情,其重復多次之后,肌肉會形成程序化記憶,比如經常皺眉,就會形成“川字眉”。我們可以利用面部肌肉改善面部輪廓、線條及面孔立體度,提升顏值。提高對面孔情緒的認知水平,日常生活中可進行一些適當的訓練,如面部保健操、面部刮痧,對面部表情肌肉進行按摩,使之放松;同時注意避免長期用一側咀嚼食物,使咬肌發達,導致面部不對稱性,阻礙豐富表情的形成。此外,有研究表明,戴眼鏡對人們感知到溫暖和能力有積極影響,所以教師可以佩戴眼鏡,提升自身的溫暖度與親和力;還可以適當改變發型、維持皮膚的良好狀態、改善皮膚的光澤度,提升面部的情緒表達能力。
(三)重視內在情緒
內在的情緒會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也就是表情。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需要更多的情緒參與,所以教師要學會調節內在情緒,掌握情緒調節策略。在日常教學中應盡量保持穩定平和的心態,多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出現負性情緒時及時宣泄,如開展有氧運動、慢節奏的深呼吸、進行類似瑜伽冥想的想象性的放松等。
四、總結
教育家馬卡連珂認為,沒有面部表情,不能賦予自己的面部必要的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教師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護者,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還要學會自我情緒調節,充分利用好面部情緒的傳遞優勢,同時與語言、肢體動作相輔相成;要“以情動人”,以自己飽滿熱情的情緒情感打動學生、感染學生,隨時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調整面部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魏鵬霏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