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民國的期刊類型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國的期刊類型特點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民國的期刊類型特點

        一、貴州民國期刊的發展特點

        民國之前,貴州即有期刊出版,最早的是1906年9月15日由貴州學務公所創辦的《貴州教育公報》,主要刊載朝廷有關教育的圣諭、奏議,以及教育部門的文牘、法規、章程、教案、學術論說及雜錄等內容,屬官辦期刊。該時期貴州共出版期刊4種,其中3種為官辦,內容以政令為主。民國時期貴州期刊數量頗豐,據《貴州省志•出版志》《貴州版史研究》綜合統計,約有353種。如果以創刊(復刊)時間為標準,民國初至抗戰前有63種,約占貴州民國期刊總數的18%;抗戰時期期刊有188種,約占貴州民國期刊總數的53%;抗戰結束至新中國建立前有102種,約占貴州民國期刊總數的29%。顯然,抗戰之際是貴州期刊創辦發行最為繁榮的時期。貴州民國期刊就其內容而言,包羅萬象,有以政治為主,有以經濟為主,有以文化為主,有以社會為主,有以自然科學為主,但更多的是綜合了上述內容的刊物,不易細致劃分。就主辦者身份而言,主要有官辦、民辦和學校辦3類期刊,此類刊物容易識別,故本文以主辦者身份為標準劃分期刊類型并分析其特點。

        (一)民國初至抗戰前貴州期刊特點

        民國初至抗戰前貴州共有63種期刊,較之于清末4種期刊而言,該階段期刊數量有大幅度增加。官辦期刊有《貴州政治公報》《貴州政報》《貴州教育會季刊》《貴州省政府公報》《貴州財政月刊》《貴州農礦公報》等31種,約占該時期期刊總數的49%;民辦期刊有《貴州實業雜志》《貴陽文誼》《流波》《新青月刊》等15種,約占該時期期刊總數的24%;學校辦期刊有《南明雜志》《達德周刊》《黔人之聲》《黔人之聲二周年紀念特刊》等17種,約占該時期期刊總數的27%。顯而易見,民國初年至抗戰前夕,貴州官辦、民辦、學校辦期刊共存,但仍以官辦期刊為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民國建立后,倡導民主自由,鼓勵實業發展,民間進步團體不斷出現,故而民間刊物逐漸創辦;民主共和思想與新文化運動興起,反帝反封建斗爭此起彼伏,學生關心國事家鄉事,通過發行刊物表達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因此學校辦刊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此外,貴州政治經濟文化逐漸發展,急需政府管理、引導,因而又出現了大量的官辦期刊。還要說明的是,該時期貴州當局對新聞出版業管理較為薄弱,給期刊出版發行提供了良好的時機。就期刊發行的地域看,除貴陽外,遵義縣(所辦刊物為《新民月刊》)、赤水縣(所辦刊物為《少年大眾》《寒夜之華》《流波》《新青月刊》)、安順縣(所辦刊物為《曉雞聲》《安順民教》)、鎮寧縣(所辦刊物為《鎮寧自治》)均有刊物被創辦。遵義縣和赤水縣今屬遵義市,安順縣和鎮寧縣今屬安順市,因此,如果按今天的行政區劃,民國初年至抗戰前夕貴州創辦發行的期刊主要分布在今貴陽、遵義、安順3市。貴陽明代以來即是貴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遵義是黔北重鎮,既有“黔北糧倉”之稱又是川鹽入黔的必經之路,同時還是“沙灘文化”的發祥地,自古商貿文化發達;安順晚清時商業就有“佳于黔疆”之美譽,民國又形成了“四大商號”商業集團,業務往來于江南、華南各省的大中城市[5]。由此看來,無論貴陽、遵義還是安順,區域經濟文化都相當發達,而刊物的出版發行恰好集中在上述地區,這說明貴州民國初年至抗戰前夕的期刊出版發行與地域經濟文化關系密切。

        (二)抗戰時期貴州期刊特點

        抗戰時期,貴州期刊有188種,較之于抗戰前的63種增加了125種,增幅近2倍。盡管增幅不小,但與鄰近的桂林抗戰時期即創辦了近300種期刊相比[6],貴州仍較為落后。在這些期刊中,官辦52種,約占該時期期刊總數的28%;民辦72種,約占該時期期刊總數的38%;學校辦期刊64種,約占該時期期刊總數的34%。與前一階段相比,官辦期刊在該時期總刊數中所占比例由49%到28%,下降了21個百分點。相反,民辦期刊與前一階段相比,在該時期總刊數中所占比例從24%上升到38%,增長了14個百分點;學校辦期刊由27%升至34%,增加了7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抗戰時期貴州期刊數量總體增加,其中民辦期刊數量增幅最大,學校辦期刊位居其次,而官辦期刊數量的增幅卻有所下降。

        二、貴州民國期刊內容

        貴州民國期刊所載內容相當豐富,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

        (一)傳播知識

        貴州民國期刊內容繁多,但不同期刊傳播知識的側重點不同,如《國立浙江大學工程季刊》《礦冶園地》《機械工程》《土木通訊》《浙大園藝》《航工通訊》等突出的是對工科知識的傳播,《步兵雜志》《防空》《防空軍人》則凸顯的是軍事學知識,《衛育》《軍醫通訊》《軍醫雜志》凸出的是醫學問題,《藥學季刊》突出了藥學內容,《衛生指導》《衛生勤務》《健康教育》強化的是衛生學知識,《獸醫月刊》《獸醫畜牧雜志》則強調獸醫學問題。當然,大多數期刊的內容傳播的是社會科學的知識。不管突出或強調的何種知識和問題,貴州民國期刊都為知識的傳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關注時政

        貴州民國期刊此類內容很多。《貴州民意》所刊文章最有代表性,如孫健平《搶救國民道德》(第6卷第6期)、李良侗《貴州新聞事業的趨勢》(第7卷第1、2期)、趙發智《貴州農業建設展望》(第7卷第1、2期)、丁道謙《略評“貴州五年建設計劃”》(第3卷第4期)、梁聚五《貴州需要團結不要分化》(第3卷第4期)、馬培中《談中學會考》(第3卷第4期)、馬硯云《女權與競選》(第3卷第4期)、平剛《論硬性提名選舉之利弊》(第3卷第5期)、楊克敬《理想中之中學校》(第6卷第5期)。這些文章由標題即能洞察其所關注的是時政問題。除此之外,伍伯禧《我國戰后輸出貿易與合作事業》(《代營通訊》第5卷第1期)、張家駒《中國耕地重劃之研究》(《浙大學生》創刊號)也頗為典型。

        (三)關注民生

        佚名《抗議食鹽再漲價》(《貴州民意》第3卷第5期)、梁聚五《幾個急待解決的貴州農村問題》(內容涉及耕地問題、田租問題、災荒問題、借貸問題,《貴州民意》第3卷第5期)、龍之田《實行民主政治應注意改善農民生活》(《貴州民意》第3卷第5期)、梅國華《解決貴陽房荒的建議》(《貴州民意》第6卷第6期)、學芝《論米荒與農村合作問題》(《代營通訊》第2卷第6、7、8期合刊)、魯鎮湘《農民節感言》(《代營通訊》第4卷第2期)、沈德庸《糟蛋的制法》(《中國農村生活》創刊號)、袁岳齡《小兒營養》(《文訊》第三卷第4期)等,對民眾生活大到耕地、田租,小到食鹽、營養、糟蛋等都有細致論述,顯示了期刊對民生的高度關注。

        (四)宣傳抗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即已開始,貴州許多期刊便投入宣傳抗日的活動中,最早的是1932年在赤水縣編印的《流波》《新青月刊》,以及在貴陽出版的《救國旬刊》《心坪》,此后《曉雞聲》《安順三日刊》《貴陽文誼》《抗敵》等相繼創辦,它們發表進步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宣傳抗日。全面抗戰后,宣傳抗日的期刊似雨后春筍,如《抗敵畫刊》《貴州學聯》《郎岱民先隊報》《鐘聲》《精忠月刊》《烽火》《喋血》《抗日救國》等。這些期刊登載大量文章,如《戰時中國職業婦女》(《婦女工作》第3、4、5期合刊)《實行抗戰建國綱領》(《精忠月刊》第4、5期合刊)《抗戰時期我國鋼鐵事業之發展》(《國立浙江大學工程季刊》第2卷第2期)《希特勒的恐怖生活》(《時代導報》第10、11期合刊)《東北的抗敵斗爭》(《浙大學生》創刊號)等,或為抗戰鼓與呼,或為抗戰獻計獻策,有力地推動了貴州乃至全國的抗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片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大全 | 亚洲成色在线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