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下的科技期刊編輯轉型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媒體融合的發展,新聞出版行業在資金扶持、政策導向等推動下,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同時,國內也進行了許多關于融媒體時代下期刊發展的研究,但通過關鍵詞檢索能夠發現,當前更多研究目光放在了記者群體的轉變路徑方面,關于編輯群體的轉型研究較為缺乏,特別是科技期刊編輯。鑒于此,文章以融媒體時代為視角,重點探索了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路徑,旨在豐富該領域研究。
關鍵詞: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發展契機;轉型路徑;融媒體;角色定位導語
科技期刊是在校師生、科技工作者及科研人員獲取專業信息的重要平臺,為科研創新提供著支撐服務,其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及科技信息傳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涌現了許多新興的數字化媒體形式,比如移動端媒體、數字報章雜志等。在當前,立足網絡的多媒體融合已成為一種實現科技期刊創新的重要路徑。科技期刊在此背景下,為了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應嘗試由傳統出版轉為數字出版,逐步過渡到媒體融合。而為了使此過程更為順遂,就離不開高素質編輯人員的支持,因此,進一步探索融媒體下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之路,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融媒體視域下科技期刊的發展契機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面臨新的發展契機。第一,個性化定制與海量化保存。以往紙媒在傳播信息資源時,主要依托紙質的形式,這一定程度限制了信息內容的豐富性。而在融媒體背景下,紙媒傳播空間的限制被打破,信息保存不再受到限制,能夠實現生活、科技等諸多信息的良好結合。同時,融媒體背景下進一步拓寬了信息廣度,受眾能夠結合自身興趣及喜好,選擇更體現個性化的信息服務,以使自身的發展、生活及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在上述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擁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可使服務更個性化,提高了科技期刊的實效性與針對性,為受眾節約了時間。[2]第二,時效性增強、受眾面擴寬。在當前智能移動設備十分普及,人們開始習慣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工具來獲取或是信息,這使媒體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廣大受眾既是信息傳播的客體又是信息傳播的主體。在此情況下,科技期刊信息的傳播與利用方式改變,依托融媒體理念,科技期刊的內容能夠實現實時傳遞給受眾,使信息更具時效性,更多體現出期刊具有的價值。第三,增多了表現形式。在融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內容不再局限于圖片和文字,其能夠綜合使用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使受眾的感官體驗得以很大程度提升。科技期刊有著較強的專業性,紙媒傳播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而在融媒體理念下,科技期刊提供給受眾的信息資源能夠實現立體化、多元化,有助于受眾的接受與理解。
2.融媒體視域下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路徑
筆者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即轉變媒體、轉變職能定位、轉變知識結構。
2.1轉變媒體,加快適應融合媒體
就實際而言,當前仍有不少科技期刊編輯在面對眾多數字媒體時感到無從下手,因此,必須加快適應融合媒體。
2.1.1立足現有期刊網站,同步更新業務技能在融媒體影響下,很多科技期刊都著手自身官網的建立,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期刊的良性發展。而編輯也應立足這一優勢,不斷更新自身業務技能。比如,在進行采編業務的時候,應借助網站平臺的優勢,采用在線編校系統、在線采編系統等方式優化業務流程,強化宣傳組稿,注重作者良好投稿習慣的養成,實現編校與審稿效率地提升。[3]還應樹立大數據思維,依托系統輔助統計功能,更科學有效地分析投稿訪問量的變化及投稿的動態趨勢,進而對作者與讀者的群體特征有更全面地掌握,以使相關活動的開展更具針對性,同時提供選題策劃方面的建議。
2.1.2積極合作數據服務商,延伸信息傳播當前,許多學術期刊都會合作一些數據庫平臺,如龍源期刊網、維普數據庫及中國知網等,依托數據平臺,幫助讀者在線閱讀、下載或檢索期刊論文,通過增強出版、優先出版等方式,使信息傳播更具效率。依托于數據服務商的合作,使期刊論文獲取更為便捷,增強期刊影響力,延伸信息傳播。對此,期刊編輯在實際工作中,應強化自身的合作意識,積極拓寬合作范圍,與多方數據服務商建立合作;借助數據平臺的綜合服務功能,重點關注論文的引用、下載及瀏覽等情況,以此輔助期刊發展路線地規劃和調整。
2.1.3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提升互動的靈活性自微信上線以來,其用戶量不斷增長,微信公眾號作為其衍生產品自上線到現在,也積累了大量用戶,成為機構或個人宣傳推廣的一項重要工具。其所具有的互動靈活、信息傳播迅速、用戶使用便捷等諸多優勢,使之為科技期刊網絡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融媒體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應具有廣告思維,在紙刊封面或期刊官網醒目處放置公眾號二維碼,依托微信群吸引粉絲,或是借助參加學術會議、培訓及交流等機會,進行公眾號的推廣。上述方法旨在利用微信公眾號,更好地推廣和宣傳期刊,特別是專題策劃,可借助公眾號推文,以吸引更多的讀者與作者。同時,通過分析作者和讀者的評論反饋,實現對用戶意見的及時掌握,進而對選題重點與方向進行合理調整。在一定周期內,編輯要總結已刊發的論文和往期選題,采用諸多方式優選論文,如專家邀評、編輯部集中評選等,再次借助公眾平臺進行推送,以起到留住作者群的作用。
2.2轉變職能定位,逐步轉為多功能服務者
編輯在傳統采編業務流程中,以稿件為主線進行著幕后工作。而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應相應改變編輯的職能定位。
2.2.1內容“把關人”角色的轉變很早之前編輯便被新聞出版行業賦予了一項學術設定,即內容“把關人”,然而,“把關人”所強調的是一種涉及價值篩選、內容過濾的工作機制,而“編輯”是對一種職業身份的認可,能夠形成一定的體制化效應。[4]在“機制—角色”的辯證關系中,可供科技期刊編輯轉型的過渡地帶有許多,內容把關是一項最為外化的特征。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僅扮演好傳統“把關人”的角色,顯然難以實現期刊的長遠發展。故此,筆者認為編輯在把關內容的前提下,應注重編輯加工方式的創新。例如,編輯應圍繞新媒體“中央廚房”的理念,集成多種信息來源,結合各種數字媒體的特點展開加工創新,以實現不同文化產品針對不同媒體的輸出。如根據微博平臺傳播迅速的特點,應搶先發送科研新動態、學界新思維,編輯參加學術論壇、研討會、年會時,在現場搶先取得視頻、圖片等第一手直觀資料,并及時編輯上傳于網絡;根據微信平臺的用戶習慣,經常編輯發送一些亮點突出、簡短的推文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通過合作其他數據服務商,因具備集中、穩定的特點,編輯可匯總歸納往期論文,或推出某一熱點專題年度合集、季度合集將之在網站,均能夠很好的再次利用本刊資源,促進期刊的良性發展。通過適當拆分內容、突出重點、合理配圖等加工創新使文化產品擁有更為鮮明的特色以適應不同的輸出模式。
2.2.2學者鏈接角色的轉變科技期刊編輯的職業定位使之具有鏈接學者群體的功能。這一功能注重編輯與作者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更要求科技期刊編輯須立足學術,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職業素養等,從而能形成“編輯-作者”相互勾連、循環互動的學術有機體。然而在融媒體的不斷影響下,多元的互聯網平臺逐步“分流”了學者們新穎的研究內容和原創學術觀點,如此則使得編輯要想成為優質內容的首要閱讀者,難度變得更大,科技期刊不再是內容的首發陣地,進而降低了科技期刊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所以,要進一步轉變編輯的角色,在鏈接角色中加入“孵化”性質,從而更好地契合學者的目標,增強期刊的吸引力。具體而言,科技期刊編輯在接觸作者群體的時候,應憑借自身過硬的職業素養吸引作者并合理引導作者,促使其論文學術方向把控能力的增強,進一步“孵化”其觀點或內容,使之呈現的論文能與期刊定位完美契合,實現準入性的顯著提升;編輯要借助合作平臺網站、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手段,推送學科動態、專題活動、新選題等內容,將相關領域作者群吸引過來,通過彼此間的交流溝通,“孵化”出作者更多的新穎觀點;編輯憑借自身對相關領域的經驗和了解,“孵化”優質的青年學者,進而構建學術共同體,使科技期刊和學者間的良好互動得以長期延續。現如今,很多科技期刊都著手開辟了“青年學者扶持計劃”“博士生論壇”“青年學者專欄”,這些做法都屬于是一種轉型,在青年學者情感鏈接進而“孵化”創新思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2.3文化記錄角色的轉變科技期刊不只是對科研成果進行報道,也是各個時代既定文化的“檔案記錄”。然而在融媒體背景下,眾多的信息獲取渠道分散了人們在期刊上投入的注意力,導致許多曾經被期刊承載的經典文本、觀點一下子被多元信息所掩蓋,導致廣大受眾對期刊的記憶漸漸模糊。并且,近年來,在諸多因素地影響下,許多期刊和報紙都宣布停刊,這一方面說明了在技術更新中存儲有大量文化信息的紙媒數據庫被取代,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由于紙媒平臺的消失,一代人賴以獲取、存儲知識的工具在記憶中被漸漸抹去,一部分信息開始流失而且速度逐漸加快。[5]在此種情況下,若編輯仍局限于以往文化記錄的角色,即仍以鑒別、選擇、優化等基本手段記錄文化的發展變化,則難以減緩信息流失的速度和提高受眾對期刊的關注度。對此,科技期刊編輯應轉變職能由文化喚起漸漸替代以往的文化記錄。編輯應喚起讀者對期刊曾經刊載的獨有內容及觀點的回憶,不斷提高讀者對期刊的關注和認可;同時也要將作者群體的感情認知成功喚起,加強對共同學術文化的認同,并轉為對期刊的認同及感情。要想做到這兩點,需要編輯在當前大背景下對微信、微博等融媒體平臺進行有效運用,采用多種方法實現期刊品牌的再樹立,進而將受眾對期刊的記憶成功喚起,提高受眾對期刊的關注度,編輯隨之成為駕馭多元平臺的活躍分子,而不僅僅局限于文化記錄角色。
2.3轉變知識結構,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交叉融合
曾經科技期刊關于編輯的知識要求,主要體現在編輯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這兩方面。而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要想使期刊得到更為長遠的發展,以往的知識結構則稍顯不足,需要編輯不斷轉變、更新知識結構。
2.3.1增強法律知識,熟練把控政策法規科技期刊過去刊載的論文中,政治思想方面內容出現的幾率較小,但在融媒體浪潮下,由于網絡中存在有復雜紛繁的各類信息,這就需要編輯在加工的時候加強信息甄別,特別是要良好把控一些重大政治問題,如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同時,為避免版權糾紛,編輯須足夠了解出版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比如《著作權法》等,并能利用這些法律使期刊與自身權利不受損害。
2.3.2融合跨學科專業知識,不斷增強學術素養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也不斷豐富更新著學科知識,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專業、跨學科研究,并由理論逐步走向實踐。故此,不斷豐富跨學科專業知識,是融媒體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所必須留意的一點,其會給期刊質量的好壞造成直接影響。因為科技期刊的欄目設置與編輯自身定位不盡相同,不同專業的編輯應合理配置。比如,農學、生物學等有著較強的兼容性、較廣的涉及面,能夠勝任許多欄目論文的編輯工作;其他一些專業的針對性較強,其專長需要在特定欄目論文的編輯工作中才能得以發揮;不論編輯是哪一專業,除了要對本專業知識進行深入鉆研以外,也應積極汲取其他專業的內容,以使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完善。[6]總之,編輯再度創作來稿的時候,除了自身的語言文字能力要強之外,還須深入了解相關專業的前沿動態和發展情況,竭力使自身知識結構做到精、深、博、廣,不斷加強自身的學術修養。
2.3.3逐步細化編輯類型,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的帶動下,不斷涌現出新的媒體類型,為應對媒體形式的數字化,編輯在著手加工的過程中,應對不同媒體類型進行區分,采用合適的技術手段。紙媒時代的美術編輯和文字編輯等,正在逐步細化向多種編輯類型進行轉變,如視頻編輯、動漫編輯、網站編輯等。不同類型編輯的工作內容具有相同性,又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科技期刊編輯既要做到基礎編輯知識的良好掌握,又要能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合理運用。比如,對于微信公眾號的編輯,要采用秀米編輯器、135編輯器等工具進行制作;對于網站編輯,要掌握多種圖形處理和網頁制作軟件,如Photoshop、Adobe、Dreamweaver等;文稿編輯,則要對圖表繪制軟件Excel、Origin等,及文字處理軟件AdobeAcrobat、Office等做到熟練掌握。另外,編輯在全媒體出版中,還會涉及網絡安全技術、互聯網銷售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及UI設計等新知識,這就需要編輯不斷補充、更新及深入鉆研相關知識內容。結語總之,在媒體融合理念的倡導下,科技期刊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此形勢下,為了使科技期刊從容應對挑戰,緊緊抓住發展機遇,需要科技期刊編輯注重自身的轉型。本文從媒體、知識結構、職業定位三個方面,論述了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路徑,希望能夠借此豐富該領域研究,促使科技期刊更好地發揮自身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及科技信息傳播等方面的作用,從而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珊珊.增強“四力”:融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編輯的轉型之路[J].中國編輯,2020(9):98-99.
[2]許秀靜.融媒體時代期刊轉型初探[J].新聞前哨,2019,307(12):113-113.
[3]金鈴.傳統學術期刊的融媒體轉型策略[J].新媒體研究,2020,006(005):73-74.
[4]辛亮,黃雅意,黃鋒.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思維轉型[J].編輯學報,2019,31(02):43-45.
[5]侯琰婕.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運營策略——以《未來科學家》為例[J].出版廣角,2019,353(23):54-56.
[6]趙慧君,孫明,謝艷麗.融媒體時代行業科技期刊的創新路徑——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探索與實踐[J].出版廣角,2019(2):34-35.
作者:孫向軍 單位:天津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