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期刊編輯隊伍素養提升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科技期刊應充分利用“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帶來的資源,提高期刊的辦刊質量和核心競爭力,促進高校學科建設以及科技發展。結合高校辦刊實際情況,從體制機制、編輯自身、社會環境等層面提出了高校科技期刊編輯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新時代高校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編輯素養。從國家政策層面、高校制度層面、編輯部建設層面以及編輯自身發展層面,以“導師制”培養編輯素養、加強繼續教育培訓體制建設、提倡編輯“走出去”、建立和完善高校科技期刊編輯考核和激勵機制等途徑提升高校科技期刊編輯素養。
關鍵詞:“雙一流”;“雙高計劃”;高校科技期刊;編輯素養
高校科技期刊作為高校教學與科研成果展示的平臺,是進行國內外學術交流、共享最新科研成果、傳承優秀文化、傳播學校文化的主要媒介和重要載體,是展示高校重要科研成果、高校學術水平、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窗口,也是國家科技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辦刊水平和知名度可用于衡量一所高校的教育發展和學科建設水平。某種程度上,高校科技期刊建設與“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的總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兩者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高校期刊辦得好可以提高學校的學術影響力和知名度,對“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的開展具有推進作用。相對的,“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的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加大學科建設,以學術論文為載體的科研成果必然會帶動高校科技期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方案的提出給高校科技期刊的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高校科技期刊發展也推動了“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方案的實施[1][2]。而高校期刊辦刊水平的提高離不開一支優秀的編輯隊伍,“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方案的實施必然對高校科技期刊的編輯隊伍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校科技期刊編輯隊伍存在的問題
與校外普通期刊相比,由于辦刊性質的限制,高校科技期刊編輯隊伍往往存在一些自身獨有的問題。第一,各高校普遍存在優質稿件不足的現象,甚至本校的教師也不愿意投本校期刊,更多的教師首先考慮校外的核心期刊、C刊,以至于大多數情況下編輯陷于坐等來稿的窘境。第二,高校期刊基本上屬于非盈利性機構,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期刊編輯人員辦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編輯人員缺乏主動約稿的積極性、追蹤前沿科研成果的熱情以及特色組稿的創新性。第三,由于學校體制的限制,高校期刊的編輯部往往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難以受到重視,大多數的編輯人員待遇并不高,難以吸引高學歷、高專業技能的人才,因此,編輯隊伍缺乏高質量的人員補充,持證上崗的比例更是不高。第四,由 于高校普遍實行領導輪崗制,導致期刊負責人在辦刊方面苦心經營多年,就要輪崗到其他崗位,這使得高校期刊辦刊政策的連續性、管理機能、人員溝通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3]。第五,受網絡化出版的影響,編輯對數字化出版、新媒體傳播等新技術缺少了解,長期依賴傳統的辦刊模式,缺乏創新性和持續學習新知識的熱情。第六,編輯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制不健全,高校期刊人員技能培訓普遍以完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必須進行72學時的培訓時長為目標,而不進行額外的技能培訓,學校層面往往也缺乏相應的培訓機制。第七,目前高校科技期刊缺乏專業型編輯,大多青年編輯并非科班出身,對期刊行業標準、編輯出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編輯校對知識也了解不多,缺乏實際經驗。
2高校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編輯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編輯隊伍的質量,高水平的編輯隊伍是期刊辦刊水平的重要保障,從本質上看,高校期刊編輯的職業素養要求就是培養復合型編輯人才。一名優秀的編輯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素養、基本的文化素養、專業的編輯技能、組稿策劃能力、社交能力、精準的判斷力和信息捕捉能力、基礎的科研能力、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以及持續的創新能力等素養。
2.1堅定的政治素養
曾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出版作為保障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陣地,編輯人員要自覺筑牢意識形態防線,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首先,在思想上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貫徹黨的方針和政策,堅定正確的出版方針和價值導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盡量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其次,把意識形態融入日常編輯工作中,注意文章的選題和內容的政治審查,嚴把政治內容審讀關,從源頭上維護好出版物的意識形態安全[4]4。再次,學習和掌握國家關于編輯出版的政策法律法規,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規定,做到有法必依。最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的發展方向,堅定期刊辦刊宗旨,秉持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增強保密意識、版權意識和規范意識,立足崗位,捍衛科技期刊論文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
2.2完善的知識結構
高校科技期刊編輯人才歸根到底屬于復合型人才,需要多種知識體系的儲備。一是編輯業務的必備知識,包括編輯出版的相關法律法規、期刊行業標準、編輯出版流程等基礎業務能力。二是專業的編輯技能知識。編輯工作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專業的編輯技能是實現高質量出版的基礎。尤其對于科技期刊來說,文章中存在大量的符號、公式、圖表以及參考文獻,編校難度大,耗時長,因此,高校科技期刊編輯更應該具備過硬的編輯技能,嚴格按照出版規范進行編輯加工。三是具備基礎的科研知識。高校科技期刊作為反映高校科研成果的科技類學術刊物,面向的作者群體來自于各個學科領域,作為一名編輯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知識,才能大致判斷出稿件的學術價值,初步篩選出優秀稿件,才能與作者進行基本的科研交流,確保文章順利發表。四是具備新時代下的新技術和新知識。新時代下,互聯網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編輯工作要不斷融入新技術以提高辦刊質量和辦刊效率。例如,利用互聯網傳播技術實現各個環節的及時溝通;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電子圖書館等途徑實現期刊的廣泛傳播,并實現數字化出版;利用編輯校對軟件實現智能校對,降低編校差錯率,提高期刊出版質量。五是扎實的文化知識。期刊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本質上屬于文化產品,因此,編輯實質上是文化知識的加工者和傳播者,需要扎實的文化知識。近年來,高校期刊引進編輯人員一般都要求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這說明高校期刊編輯隊伍更傾向于高學歷化,這使得編輯隊伍的文化素養得到了保障。
2.3組稿策劃能力
組稿策劃是期刊編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引領著期刊內容的選擇,專題策劃是增強期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5]。高校科技期刊在欄目設置、選題等方面往往缺乏創新,沒有自身的特色,編輯常常缺乏品牌意識和問題研究意識,編輯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自身在高校辦刊的優勢,在充分了解“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過程中涉及的熱點學科內容的基礎上,實時動態追蹤高校科研創新平臺,與高校優秀作者溝通約稿,及時約到具有學科特色的優質稿件,培育特色欄目,提高辦刊層次,避免欄目設置趨同,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前沿化期刊。
2.4良好的社交素養
編輯在工作中要與不同的群體進行溝通,包括作者、讀者、審稿專家以及同行編輯,與作者溝通進行約稿和后續稿件修改,協同提高稿件出版質量;與讀者溝通,及時了解讀者需求,了解市場動態,采納意見,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與審稿人溝通,及時了解審稿進度和審稿意見,提高審稿效率;與同行編輯溝通,拓寬眼界,提高認識,及時了解自身不足。因此,在編輯工作中擁有良好的社交素養非常重要,它既是一門技能也是一門說話藝術,不僅能實現對各個群體進行無障礙溝通,還能讓對方產生好感,進而在潛移默化中維護期刊的良好形象,達到積累人脈、宣傳期刊的目的,為后期的稿件來源、業務拓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2.5精準的判斷力和信息捕捉能力
“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必然離不開學科建設,而學術論文是評價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標準,因此,編輯需要對優秀稿件擁有精準的判斷力和信息捕捉能力。編輯在嚴把質量關的同時,能準確把握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學科建設的熱點論題,對各重點學科發展的現狀和動態有一定的了解[6],能在眾多稿件中精準地發現能夠體現“一流學科”價值的優秀文章,這需要更多的學科知識儲備、寬泛的眼界、高度的學術敏感度和精準的洞察力。
2.6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科技期刊編輯工作需要不斷的知識積累,尤其網絡化出版、人工智能、區域鏈、新媒體傳播等新技術、新思想的出現,更加要求期刊編輯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修煉。編輯的學習內容更加多元化,不僅包括編輯校對的專業知識等相關業務知識,還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理論學習、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新媒體知識,使得自身不僅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新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方面也不斷得到提高。
2.7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作為文化產品的加工者和把關人,以打造精品內容、創辦精品期刊為工作宗旨,編輯要具備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編輯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稿件,而且很多稿件之間具有相似處,長此以往,很容易感覺枯燥乏味,對編輯校對缺乏耐心,降低了校對質量,在日常工作中,編輯更要守住“匠心”,以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職業素養投入到工作中,能夠耐心的對待每一份稿件,盡最大努力實現期刊的高質量出版。
2.8持續的創新能力
文化產品的靈魂來源于其自身具有的創新性。編輯工作不是簡單的重復性工作,需要不斷持續的創造才能為期刊出版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編輯只有在選題策劃、欄目設計、稿件修改潤色等工作中融入創新意識,才能創造出高質量、有影響力的優質期刊,提高期刊的核心競爭力。
2.9無私的奉獻精神
各行各業實質上都需要奉獻精神,而編輯的奉獻精神主要體現在智慧的奉獻[7]。編輯在對文章進行編輯加工時往往傾注大量的智慧和心血,在這個過程中,編輯需要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博大的胸襟,才能主動地、積極地將自己的知識和智慧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期刊。正是這種“為他人做嫁衣”也要追求文章精益求精的精神,促進了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在日常工作中,老編輯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青年編輯,不斷為期刊編輯隊伍輸送新鮮的血液,維持期刊編輯隊伍的高質量。
2.10熟練的英文能力
無論是“雙一流”“雙高計劃”方案的建設目標———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是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方向———培育世界一流期刊,都是要求與國際接軌、擴大國際傳播范圍、提高國際影響力,這就要求高校科技期刊能具備英文版的辦刊能力,至少具有英文版的目次、標題和摘要。因此,高校科技期刊的編輯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英文水平和英文排版知識[8]。另外,具備一定的英文能力,編輯才能查看英文參考文獻,與外國作者交流,參加國際性會議,接觸更多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從而拓寬國際視野,提升稿源質量和數量,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基礎。
3高校科技期刊編輯素養提升策略
新時代背景下,尤其在“雙一流”“雙高計劃”“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目標下,高校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面臨著更多、更高的要求,而編輯工作的學科性和專業性,以及編輯隊伍對復合型編輯人才的需求決定了編輯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人才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應從國家政策層面、高校制度層面、編輯部建設層面以及編輯自身發展層面群策群力、協同合作,提供各種平臺,建立相應制度,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提高編輯的素養。
3.1以“導師制”培養編輯素養
“導師制”是指由從事編輯工作多年的、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編輯對新入職編輯進行編輯技能指導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青年編輯通過“導師制”在編輯專業知識、行業規范、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傳承。實行“導師制”的關鍵是要選好導師,導師不僅要具有專業的編輯技能、較高的職業素養、循循善誘的教學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傳幫帶”的熱心[4]6。實施“導師制”不是簡單的“師傅帶徒弟”,要倡導教學相長,學與教是互相的,青年編輯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與導師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與學習,導師可以學習到徒弟懂得的互聯網新技術,感受到青年編輯的活力和創新力,在教的過程中也能鞏固自身知識,發現知識體系的不足,良性的互動有利于持續完善“導師制”培養體制。
3.2加強繼續教育培訓體制建設
繼續教育是編輯在進入工作后提升編輯素養的重要路徑。編輯出版人才繼續教育培訓體制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加以強化,以提高繼續教育的實效性。宏觀上,政府部門應做好頂層設計,從政策制度上完善繼續教育制度,包括繼續教育的考核制度、評價機制、選拔制度、教育機構管理條例,以及定期舉辦編輯技能大賽等[9]21。微觀層面上,編輯人員不能局限于政府組織的專門培訓,而是要將培訓學習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高校期刊編輯部可以通過定期舉行內部編輯技能比賽和團隊技能學習交流會,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隨著時代的發展,繼續教育培訓在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上也要與時俱進。在培訓方式上可以采用面授、線上授課、慕課教學等多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形式,尤其在疫情期間,線上授課的形式更加能凸顯出它的優勢。在培訓內容上要因材施教,應根據培訓人員的從業時間和技能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層次的培訓內容。對于新編輯的培訓內容應以編輯校對基礎性知識為主,對資深編輯要以研究型培訓內容為主,輔以基礎性知識[9]21。
3.3提倡編輯“走出去”
高質量的期刊不是編輯工作者簡單的在工作崗位上閉門造車,它需要編輯人員“走出去”拓寬視野、打開思路、拓寬眼界。這里的“走出去”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指走進市場,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了解市場最新動態,尤其在“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更應以此為契機,跟蹤最新科研熱點,提升編輯的市場調研能力、判斷力、洞察力,進而提升期刊質量。第二階段是走進編輯行業。走進編輯行業就是通過參加與編輯相關的各類學術研討會、出版行業交流會,或到其他院校或企業期刊進行調研,加強與編輯同行之間的交流,一方面積累更多的人脈,鍛煉自身的溝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聆聽資深編輯大家、一流期刊負責人傳授工作經驗和出版心得,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編輯素養。第三階段是走出國門,參加國際性編輯會議,去國外高校期刊調研,以提高編輯自身的國際視野。2019年8月,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指出未來五年,躋身世界一流陣營的科技期刊數量明顯增加,科技期刊的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創新引領力、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的建設目標[10]。國家在政策上鼓勵期刊進行國際化發展,因此,高校科技期刊編輯不能固步自封、妄自菲薄,要有決心和信心創辦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3.4建立和完善高校科技期刊編輯考核和激勵機制
編輯素養的提升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編輯發揮自身的主觀意識去完成。高校科技期刊編輯一般不受學校重視,編輯的職稱評定和職業晉升與其他崗位相比缺乏優勢和機會,再加上編輯工作的重復性和枯燥性,很難激發編輯的辦刊熱情和自主提高編輯素養的積極性,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科技期刊編輯考核和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高校科技期刊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逐步建立完善編輯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將技能提升考評獎勵體現在收入待遇上[11]。例如,對在各級編輯技能競賽中獲獎的、獲得編輯職業資格考試證書的人員給予獎勵,以此鞭策和鼓舞編輯的學習干勁,敦促他們努力提升自身的編輯素養。同時,制定期刊質量考核獎懲機制,若期刊質量考核合格則予以團隊獎勵,否則給予問責,以此增強團隊責任感和榮譽感。另外,高校科技期刊應嚴格遵循按勞分配的宗旨,通過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增強編輯的獲得感、責任感,激發編輯人員提高自身能力的積極性。高校科技期刊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編輯隊伍,而高水平編輯素養是編輯隊伍建設的核心。高校科技期刊編輯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的編輯素養,不斷學習,拓寬視野,逐步適應新時代下“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對高校科技期刊提出的新要求,并逐步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新媒體等新技術條件下的數字化出版。同時,高校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帶來的豐富的政策資源、人才資源、成果資源和經費資源,努力提升高校期刊編輯隊伍的編輯素養,通過建立和完善編輯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度、職稱晉升制度和激勵政策,努力實現編輯人員學習有途徑、晉升有政策、獲獎有獎勵,激發編輯的學習主動性,打造一批綜合素養高的專業型編輯隊伍,努力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核心競爭力,積極融入各高校的學科建設中,不斷提升自身作為高校學術孵化器的作用,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和科研水平,為“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國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鑠.高校社科學報發展與“雙一流”建設關系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7(4):146-151.
[2]高慧芳.高校科技期刊在促進“雙一流”建設中的作用[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2):91-95.
[3]周密.“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學報轉型路徑探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41(3):86-91.
[4]蘇雨恒.實行導師制培養模式加強青年編輯隊伍建設[J].中國編輯,2019(1):4-7.
[5]王璐.“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學報發展策略探討[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1):65-67.
[6]晏小敏,等.高校“雙一流”建設與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9,36(5):112-118.
[7]周江川.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亟需職業化編輯[J].科技與出版,2019(6):150-152.
[8]朱海玲,張品純.做一流編輯創一流期刊[J].編輯學報,2019,31(3):339-342.
[9]曹建,董蕓蕓.新時代編輯出版人才繼續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方略[J].現代出版,2019(1):20-21.
[10]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EB/OL].(2019-08-16)[2020-01-08].
[11]成燕玲,等.新時代科技期刊人才隊伍素養建設與發展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6):89-92.
作者:魏子凡 胡小勇 張曉雁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