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術生態建設科技期刊積極作用發揮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多起與我國相關的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案例被曝光,嚴重影響了我國科研與科技期刊的國際形象,學術生態建設成為各方共同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討論科技期刊在出版工作中,應加強對編輯隊伍的價值體系建設,恪守出版倫理道德與規范;積極主動地履行傳播科技的責任與使命,對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相關問題能高度敏感,實施多層次、多角度地有效防范、監督與排查;同時積極建言獻策,在學術生態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學術生態;科技期刊;科研誠信;出版倫理
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者獲取最新學術成果的主要平臺,是我國科研成果面向國際的主要窗口,同時也是科研誠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數量與質量快速發展,出版內容的可見度大幅提升;同時,相關的倫理道德問題不斷出現。因此,重視科技期刊出版倫理制度建設和學術失信懲戒制度建設,加強期刊隊伍的價值體系建設,對提升科研誠信水平、凈化學術生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科技期刊編輯而言,一方面應做好學術不端行為的守門員和防火線,主動探測、防范科研誠信相關問題;另一方面也應自身過硬,恪守出版倫理與職業規范,認真履行科技出版的責任與使命。同時,科技期刊編輯也應積極參與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體系建設,建言獻策,共同打造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
1科技期刊應對科研誠信問題進行有效規范與監督
一篇科技論文的發表包括投稿、評審、編輯、出版等環節,其中每一步都涉及對科研誠信問題的核查與監督。科技期刊在處理稿件的過程中,應對常見問題高度敏感,盡量主動發現,提前排除。
1.1對常見的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問題進行規范說明
在實踐中,絕大多數科研人員都做不到熟知誠信倫理相關的所有知識,而且不同研究領域往往還存在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科習慣。因此,科技期刊可在投稿指南、稿件處理流程等公開信息中提煉出本刊常見的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問題與規范,供作者比對、參考。這是科技期刊參與誠信體系建設的最基本途徑,也是我國部分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較為薄弱的環節[1]。以生命科學領域經典期刊《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中文名為《生物化學學報》,創刊于1905年)為例,在投稿指南中,除了期刊特有的出版政策,還包括編審流程、科研成果共享原則、醫學倫理政策、數據可獲取性要求、版權要求、撤稿要求、圖片處理要求、利益沖突說明、署名標準等等[2]。可以看出,這些往往是科研工作者最困惑、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如果作者能夠理解并遵守,期刊能夠有效監督,通常可以滿足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具體而言,期刊可要求作者必須按照要求提供相關的原始數據;科研圖片必須反映原始的結果,不得過度處理;圖文版權轉移、再使用需要遵守相關規定;作者必須申明論文所涉及的學術工作沒有利益沖突,著作權人需要從書面上對科研誠信做出保證;論文中涉及的實驗方法與材料、軟件數據等要與所有科研人員共享;科研工作必須符合相關的學術倫理規定;涉及人體的研究需要提供相關的審查文件;作者署名和排序要符合相關標準,通信作者要承擔相應責任與享受應有權利;等等。
1.2對科研誠信相關問題高度警惕并主動核查
在論文編輯過程中,科技期刊編輯應關注出版全流程,主動探測、挖掘潛在的科研誠信與倫理規范問題,并充分利用各種工具、信息進行排查。同時,學術不端行為也呈現出越來越隱蔽的趨勢[3],期刊編輯應積極學習交流,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對新老問題都能保持熟知與警惕。在出版過程中,需要集中核查的問題包括重復發表、抄襲與剽竊、不合理引用、非正當署名、違反出版法律相關法規、未完成實驗倫理審查、政治問題等。對于每篇投稿,重點問題都應至少排查1次,且力爭早發現、早處理,避免后期的無效投入。目前,已有多種軟件和支撐數據庫來幫助期刊完成這一過程,如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AMLC以及國外檢測系統CrossCheck、eTBLAST、PaperFree等。國內外大多數主流期刊已將軟件核查作為文章處理的必需流程,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投審稿系統EditorialManager的標準流程中,甚至包含了對每篇投稿進行科研誠信方面的人工核查,只有核查通過的稿件才能送達編輯部手中。對于存疑的稿件,期刊編輯部應及時通過多種方法確認,如對于稿件,可參考業內專家總結的方法進行識別和防范[4-5]。確認存在疑似學術不端行為以后,期刊編輯部應盡量進行退稿而非退修,退修往往會使初次發現的學術不端行為變得更加隱蔽,為編輯部帶來更多隱患[6]。
1.3嚴格遵循同行評議的原則與規范
同行評議是學術期刊出版過程中沿用數百年的核心規則。同行評議既是對科研誠信相關問題的監督,同時也是一個本身容易出問題的環節。例如,2017年4月,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對旗下雜志《腫瘤生物學》所發表的107篇來自中國的文章進行一次性撤稿,其原因就是作者推薦了虛假的審稿人,得到了虛假的評審意見。然而,在此過程中,《腫瘤生物學》編輯部并沒有對審稿人資質進行嚴格審查,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7]。研究指出,對于高質量科技期刊來說,編輯部審稿制度結合同行評議制度可大幅提升期刊的運行效率[8]。期刊編輯部在組織同行評議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從制度上維護審稿的獨立性,合理確定評審模式(單盲、雙盲、單雙盲結合、開放評審等),合理制定審稿的流程和審稿人規范,保證其他各方(包括主編、編委會等)不進行非正常的干涉。其次,期刊編輯應仔細評估審稿人資質與質量,慎重對待作者推薦和回避的審稿人。再者,期刊編輯對審稿過程中所出現的異?,F象應高度敏感,比如過快過慢的速度,過好過差的質量,可能存在的偏見,等等[9]。最后,期刊應該尊重同行評議的結果,不隨意刪改評審意見,并幫助評審人與作者進行適度溝通,同時合理地處理申訴。當前,同行評議的公正與規范已經成為期刊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
2科技期刊從業人員本身應恪守職業道德與倫理規范
在已公布的科研誠信案例中,涉事主體除了科研人員以外,有時還包含了期刊編輯,其中有些是期刊編輯有意為之,有些是工作中的粗心與失誤??梢?,科技期刊編輯不僅要對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有效監督,也應潔身自好,恪守職業道德與倫理規范。
2.1加強對編輯隊伍的價值體系建設
期刊編輯的工作往往難以被讀者、作者所直接了解,工作量和質量也難以進行量化和考核。對來稿的核查標準更多地依賴于編輯本身的精益求精,這也是期刊編輯職業素養和敬業態度的最直接反映。因此,應重視編輯隊伍的價值體系建設,使其真正成為科研誠信的捍衛者和防火線。加強編輯隊伍的價值體系建設,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牢記自身崗位在科研誠信共同體中的責任使命,充分利用自身專業知識,以科學公正的態度對投稿論文嚴格把關。第二,嚴格遵守期刊制度,崇尚道德自律,按照期刊標準處理稿件,拒絕利益稿、人情稿、關系稿等[10]。第三,嚴格遵守科技期刊出版在過程中的“第三方服務邊界”[11],不與中介公司、等不合理、不合規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合作。第四,編輯稿件嚴謹耐心,一絲不茍,嚴格遵循我國現有的編輯出版相關標準與規范,實現內容的標準化、精品化,切實為科學家提供優質服務。
2.2對涉及的失范行為謹慎而積極地處理
之后,將由廣大讀者監督并反饋科研誠信相關問題。對于此時暴露出來的潛在失范行為,期刊不應消極回避,而應該謹慎核實其真實性,積極面對,按正當程序及時嚴肅地處理,必要時可與作者所在機構溝通商討解決方案。對于可能出現學術不端問題的稿件,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是撤稿。撤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明確證據顯示文章內容不可靠(不論有意還是無意);內容在之前發表過;構成抄襲;研究過程不符合倫理道德規范;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作者一致主動要求撤稿。撤稿的最終決定權在于編輯部而非作者,對于符合撤稿標準的稿件,期刊應按撤稿規范妥善處理,在所有版本上撤稿聲明。撤稿聲明應單獨成文,免費開放,并在網絡版本上與原文互為鏈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某些不符合撤稿標準的稿件,不應簡單粗暴地進行撤稿,而應采用關注聲明或更正聲明[12]。其中,關注聲明主要針對以下情況:存在疑似但無法確定的學術不端行為;作者的解釋相互矛盾,短期內無法達成一致;對于疑似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需要時間較長,等。更正聲明主要針對論文中存在的少量非主觀性錯誤。對于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相關的多種倫理問題,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mmitteeonPublicationEthics,簡稱COPE)提供了解決方案和建議,尤其是COPE流程圖[13-14],是實際工作中期刊編輯的有益參考。
2.3積極主動地履行傳播科技的責任與使命
除了保證內容真實和符合法規,科技期刊還應關注自身在科技傳播方面所承擔的責任與使命,在實踐中促進研究內容在學術共同體內的分享。這不僅是出版倫理的延伸,也是科技期刊在學術生態建設方面的重要價值體現。首先,論文內容應按照既定模式保證文章內容的可獲取性。獲取模式主要包括訂閱、開放獲取和延遲開放獲取。這由期刊所有者、出版機構等共同商討決定,一旦確定就應遵守,無論是作者、期刊還是第三方,不得對訂閱論文擅自進行免費傳播,也不能對免費的論文進行收費售賣。其次,論文的獲取模式也應尊重相關規定,促進科技論文的開放與共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要求,所資助的研究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6~12個月后應在國家平臺上免費開放獲取。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也規定,所資助的研究論文在出版1年后,應進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研究知識庫并免費開放獲取。期刊應支持并監督這一投放過程。第三,期刊應監督文章支撐數據的妥善存儲。國際上科研共同體建立了多個公益性開放數據庫,專門存放期刊無法直接發表但對后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的數據,如蛋白質數據銀行、核苷酸序列數據庫等,期刊出版者應監督作者按照已有規定提供相關內容妥善存儲。
3完善學術生態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對于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的重要意義,我國各界已經形成了一致的共識,相關研究成果增長明顯[15]。但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困難與挑戰,如科研數據真實性檢測難度較大、學術不端相關問題反饋渠道尚不清晰、聯防聯控機制尚不完善等。這里針對科技期刊編輯人員面對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3.1利用大數據系統助力科研誠信問題的探測與審查
在科研誠信方面,除了較為熟知的比對系統之外,國內外還開發了多種大數據系統保障科研誠信的監督與管理,可成為科技期刊工作者的有益參考工具[16]。例如,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ORCID)、全球科研人員交流的網絡社交平臺ResearchGate等。在這些數據庫中包含的學者任職、論文、基金、審稿等信息,不僅全面、公開、透明,而且多為第三方導入,保證了學術名片內容的真實性。針對作者定義貢獻不清的問題,國外科技期刊服務商開發了作者貢獻度角色分類法(ContributorRolesTaxonomy,簡稱CRediT),將作者貢獻分為較為清晰的14類。目前,ORCID、CRediT等已經得到了很多投審稿系統、出版系統的支持,并已加入Crossref元數據中??萍计诳瘡臉I人員應與時俱進,充分了解、利用這些大數據信息,協助探測和排查科研誠信問題。
3.2有效整合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相關法規信息
在實踐中,無論是科研工作者還是出版工作者,往往都難以系統、詳盡地了解所有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相關法規,而這些內容又有很強的學科特點;因此,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效整合,言簡意賅、定向高效地傳播給科研工作者,可對學術生態系統建設帶來較大幫助。此外,對于目前已經出現的案例,尤其是常見的抄襲剽竊、一稿多投、撤稿信息等,可以建立相應的數據體系。美國已于2010年建立了國際撤稿監測網站(RetractionWatch),監測跟蹤撤銷學術不端的論文。我國期刊也進行了相應嘗試[17-18],目前還應進一步推廣,建立更為系統、全面、具有較強可見度和實用價值的撤稿數據庫、學術不端案例數據庫等[19],從而達成有效的信息共享,供科技期刊工作人員在實踐中借鑒參考。
3.3加強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相關法制建設
當前,我國在科研誠信方面的法制體系尚不夠健全,使科技期刊在反饋、核查、處理相關問題時低效且被動。如,根據對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知網與萬方數據庫的207篇撤銷論文進行的統計,明確提出對作者進行處罰的僅16篇,其中僅有2篇提供了所有作者的姓名。責任認定、處罰依據等方面缺乏統一的標準[20]。這一數據與之前類似研究的結果相比,并未有所改善[21]。對于一稿多投、抄襲等其他常見的學術不端現象,同樣也存在類似的問題[22]。此外,科研誠信相關法律尚存在較多真空地帶,如對等行為如何定罪,對相關機構如何取締等。在缺乏有力法律保障的情況下,期刊編輯部、科研院所相關機構等的職能和權限非常有限,實際承擔主體職責時遇到大量困難。因此,加強法制建設,建立明確的反應機制和健全的問責制度,將是科技期刊工作者提升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相關問題處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
4結束語
學術生態建設是目前我國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本文分析了科技期刊工作者應在恪守職業規 范準則的同時,對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相關問題進行有效監督,并且討論了相關的對策與建議。希望在科研人員、出版人員、管理人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學術生態體系能夠早日達到國際主流標準,使我國科研工作得到國際認可與信賴。
作者:張曉雪 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