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出版??萍计诳焚|提升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學術期刊;???;出版;《環境監控與預警》
科技期刊專刊是指期刊在調查研究當前科學研究領域的技術難點、熱點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行業發展需要,對所在學科的前沿性技術、難題或熱點進行策劃篩選,制訂出版計劃,突出辦刊特色,增強期刊影響力,提高刊物學術水平所出的特輯。??ǔR哉诳菍n}的形式出版,對學術期刊而言,??某霭嬉饬x深遠[1][2]?!董h境監控與預警》是由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主辦的環境監測類科技期刊,2009年創刊以來,定位于圍繞生態環境管理需求,及時發表環境監測、監控領域前沿技術和最新技術成果,為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揮技術交流平臺作用[3]。期刊在主辦單位、編委、專家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創新,向優秀同行學習,進行專刊出版,提升期刊影響力和學術水平。
一、環境監測領域期刊??霭娆F狀
近年來,學術期刊通過??问匠霭鎸W術專題,不僅吸引了眾多優秀稿源,還成為提升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內大部分學術期刊較少,有些甚至沒有組織過專題出版,相比較之下,國外的學術期刊則非常重視專題出版,并形成了成熟的體系[2][4]。環境類期刊在全國有100多種,但環境監測領域的期刊較少,目前有《中國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黑龍江環境通報》《干旱環境監測》《三峽生態環境監測》《環境科技》等不到10家。通過調研、檢索和瀏覽期刊官方網站,《中國環境監測》出版了兩期???,2017年編輯出版了首期專刊“臭氧監測與預報??盵5],2018年出版了第二期“水生生物監測和生物完整性評價???,兩期??诃h境領域都取得了較好的反響;《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在2011年出版“污染場地土壤修復”??黄渌O測類期刊沒有搜索到??畔?。總體來看,環境監測類期刊出版??^少,2019年《環境監控與預警》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彩鞘状纬霭妗?/p>
二、??慕M織出版
成功出版專刊可以提升期刊影響力和競爭力,但出版專刊是一個繁雜的工作,這需要編輯部精心組織,從邀請專家共同策劃選題、擬選作者、組稿約稿、審稿、嚴謹校稿等出版全過程都需制訂詳細計劃并嚴格執行。
(一)策劃主題?!董h境監控與預警》是以環境監測監控、環境預警、環境信息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為主的綜合性期刊,刊登內容涉及大氣、水、土壤、輻射等生態環境和生態狀況的環境監測技術、評價,以及環境預警預測和管理等,刊出的范圍基本涵蓋了環境監測所有方面。策劃專題時,應遵循前沿性、創新性、引領性等原則,選擇可以突出刊物特色,并滿足讀者需要的專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等文件中對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有明確要求。環境遙感技術為生態監管、水環境監測、大氣環境監測、土壤與固廢監測、督察與應急技術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6][7]。為展示近年來我國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能力顯著提升,編輯部充分征求編委和專家意見,選取“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作為此次??闹黝},該主題??谌珖袑偈状危Mㄟ^該專刊的出版不僅可以系統性、階段性地總結我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成果,而且提出未來工作的重點領域和研究方向,從而達到匯集優質稿源,提升期刊品質的目標。
(二)明確內容。在進行專題出版策劃前期,編輯部通常會邀請該專題領域內的資深專家作為特邀編委?!董h境監控與預警》期刊當初在組建編委會時充分考慮了環境監測的各領域,編委中有資深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專家。這些資深編委身處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第一線,把握該專題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學術動態,并在本次??霭孢^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編輯部與主辦單位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生態遙感監測業務部門進行聯合,充分發揮主辦單位的專業優勢,同時有業務骨干的支撐也加強了與該領域專家們在組稿過程中的溝通交流。對“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主題??膱蟮纼热荩幬?、專家提出指導意見,編輯部與生態遙感監測業務部門積極溝通,進行明確和細化。結合專業領域發展,??譃樵菏繉8?、專論綜述、研究進展、模型與反演、解析評價和遙感應用6個專題欄目。技術方法上涉及大氣高靈敏光譜探測技術、臭氧及其前體物遙感監測技術、水生植被及藻類遙感監測技術、熱紅外遙感監測技術等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前沿技術;應用領域上涉及區域大氣污染風險管控、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水生態環境管理、流域面源污染評估、污染源排放監管等。刊登的內容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國近年來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發展現狀、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未來該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實踐應用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瘍热菝鞔_的同時,也基本確定了約稿方向和撰稿專家,并制訂了詳細的約稿計劃。
(三)組約稿件。明確??膬热莺螅哔|量且充足的稿源是專刊順利出版的關鍵。編輯部采取網站和期刊征稿、編委組稿、專家約稿、自由投稿等方式多渠道組約專刊稿件。在確定??霭嫒粘毯?,編輯部通過網絡、期刊和會議及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預警”??鞲鍐⑹?,征稿內容簡潔明了,包括期刊的介紹、專刊的主題、投稿方式、收稿日期等。通過此種方式,可以讓讀者第一時間了解??膭钤擃I域廣大相關科研人員踴躍投稿,一來增加了自由來稿的數量,不僅打通了另一條組稿渠道,還可避免“專家約稿”來稿不足帶來的不能按期出版的隱患。主動約請稿件是爭取優質稿源的主要途徑,這部分稿件先由編委或業務部門骨干通過當面或電話聯系等方式邀請撰稿專家,得到專家的正面響應或明確意向,編輯部會通過電子郵件向撰稿作者發出正式的邀請,進一步函告??倪M度安排、稿件提交的方式等。專刊出版的進程非常緊湊,邀請的撰稿專家有院士以及國內生態遙感監測領域知名專家,在專業領域上工作都很繁忙,編輯部制定了較為詳細的約稿方案,對每個撰稿專家均安排專人負責聯系,及時溝通稿件進度,以保證專刊后續出版工作有序進行。
(四)嚴格審核?!董h境監控與預警》出版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專刊是正刊,在??寮徍藭r嚴格執行三級審核制度,對文章學術質量上要求更為嚴格。專刊的稿件由編輯部進行初審,復審和終審均請資深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專家和編委進行把關,即便是通過嚴格審稿的稿件,也是擇優出版。由于??霭鏁r間已經定好,大多約稿專家來稿時間較為集中,時間上又非常緊迫。因此需要編輯部及時做好初審和送審的工作,做好與審稿專家和作者的溝通協調工作,如通知約稿作者按時提交文章,對于提前完成的稿件進行優先審稿和編輯加工,提醒審稿專家及時反饋審稿意見,催促作者及時修回文章等,確保編輯出版工作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8]。
(五)編輯出版。編校質量是出版物質量的基礎,是內容建設的重要環節,更是影響科技期刊質量的重要因素,關系著刊物的品質和定位。專刊的編輯加工質量更要慎之又慎,避免產生不良影響。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谔幚砹鞒躺?,首次建立綠色通道,保證優質高效處理來稿。選配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編輯進行編校,各篇文章由各個責任編輯負責到底,按照正刊的編校標準進行,嚴格執行“三校一讀”制度,此舉對刊物的編校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專刊文章中配有很多專業性較強的遙感影像圖、地理信息圖、空間分布圖等,其標度、像素、清晰度需要引起特別重視,高質量的專業印刷插圖是這期環境遙感??奶厣土咙c。
三、體會與思考
(一)發揮編委和主辦單位的行業優勢是關鍵。編委會是科技期刊學術出版質量的保障和重要支撐,編委們的學術水平及其對期刊的關注程度深刻地影響著期刊的發展[9]。本次期刊的成功出版,得益于資深編委的組稿和生態遙感監測業務部門的支持,專刊發表的文章100%有國家級科技項目支撐,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7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金資助項目10項,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基金資助項目7項。作為非核心期刊第一次邀約到院士專稿,這是《環境監控與預警》創刊以來,文章層次最高、科研基金項目最全的一期刊物。編輯部擴展工作思路,得到編委和主辦單位的大力支持,借助他們的力量,作者以及論文的資源得到充分挖掘,組稿約稿順暢,增強了編輯部辦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自身積累,關注行業發展??萍计诳粌H要強調專業性,還應聚焦學術前沿科技,力求給讀者呈現全新的視角、權威的觀點和前沿的技術,這樣緊跟時代需求做出的先進刊物才能吸引更多的專家讀者和作者[3]。專題策劃應立足刊物定位、學術前沿、讀者需求,這就要求期刊的編輯應努力提升自身素養,編輯人員既要熟練掌握編輯業務,也要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及時了解學術動態,善于捕捉專業領域的熱點難點開展專題出版。編輯通過與專業領域編委、專家學者溝通交流,經常參加學科領域的學術會議,并注重職業培訓,參與科研實踐,了解當前的熱點及行業發展動態,把握時機,及時開展期刊選題策劃。
(三)專刊策劃途徑可以進一步擴展。??邉澥莿撔罗k刊的一種重要方式,意味著組稿理念的改變。目前編輯部的稿件大多是自由來稿,稿件的內容無法主動掌控,如果計劃出版???,主題和稿源是??樌霭娴幕A[10][11]。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捎玫氖窃诰幬蜆I務部門的指導下進行專題策劃,專業性強、效率高,是常用的??邉澐绞?。要長期吸引讀者,提高期刊品質,專刊策劃是一個系統工程,策劃途徑還需要多種方式。一是可以利用科研平臺開展專題策劃,如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擁有“國家環境保護地表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分析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等,期刊結合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出版??6峭ㄟ^承辦、協辦專題學術交流研討會等方式,開展專題征文,進行專題學術交流,邀請本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做大會主旨報告。三是結合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積極主動地向有關研究專家學者組稿和約稿。四是聯合高校專業團隊進行策劃,《環境監控與預警》期刊由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協辦,可以充分發揮協辦單位的優勢。
(四)做好??麄骱屯茝V。科技期刊的宣傳與推廣不僅能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能將科技成果進行普及和大眾化。??彩侨绱?,一是讓老讀者了解期刊的品牌升級,二是吸引新讀者的眼球。在實踐中,《環境監控與預警》編輯部主要采用“分段宣傳”的模式宣傳???霭媲埃庉嫴客ㄟ^期刊網站公布征稿啟事,進行推廣。專刊正式出版后,編輯部利用新媒體手段,通過期刊網站、電子郵件、微信群等向期刊的作者、讀者、審稿專家、編委等推送,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章顯示度與關注度。同時,編輯部密切關注領域內相關會議,如遇大型學術研討會,編輯部則提前籌劃,增加印數,制作宣傳彩頁等,進行積極宣傳。例如,編輯部將已出版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專刊”帶到“2019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上進行展示,將其作為會議資料贈送給參會人員,使??艿絽藛T的格外關注。同時,當期的很多作者也表示后續將持續支持期刊發展,此舉也為期刊獲取了更多的潛在讀者和作者群。這種良性循環對期刊發展大有裨益。與此同時,在??男麄鞣绞缴线€可應用互聯網絡媒介,發揮E-mailAlert以及RSS訂閱等功能,讓更多的作者讀者關注??痆12];在??霭娴母鱾€階段,利用網站、微信、微博、QQ等進行全方位推廣,包括提前目次進行預告等,從而達到專刊宣傳推廣的目的。另外,還應持續跟進??恼卤灰闆r,尤其是在專刊出版4—6個月后,包括統計當期下載頻次、被引頻次、讀者反饋等,及時將反映文章影響力的指標形成記錄。此工作既可以讓專業編委和專家了解所組織??馁|量及影響力情況,使之持續主動關注并推廣???,也為建立長久的合作打下基礎。
四、結語
??强萍计诳奶厥庑问?,通過組約稿件保證了期刊稿件的質量,提升了期刊品質。出版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預警”???,稿件全部為國家級科研基金支持項目,體現了期刊對國家科研成果的承載和傳播功能,得到了行業專家和讀者的認可。編輯部積極主動組織精品??蛔群酶寮祥T,拓展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強了工作信心。今后《環境監控與預警》將在環境監測其它學術領域繼續進行??膰L試,整合優質稿源,擴大期刊的影響力,推動學術交流與期刊發展。
作者:張濤 譚艷 王湜 李文峻 單位: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