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際化下的科技期刊影響力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收錄在科學引文索引(SCI)中的中國科技期刊為例從語種、學科分布、期刊分區、國內學者刊文比例四方面進行分析,為推進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提高期刊國際影響力提供思路及建議。
關鍵詞:科技期刊;期刊國際化;期刊評價
引言
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1]。而科技期刊作為科研論文的載體,若缺乏高質量高影響力期刊,又怎能吸引我國科研工作者將學術成果發表在國內期刊上呢?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期刊,推動科技期刊國際化,對提升我國科技競爭力及學術領域話語權都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被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已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期刊入手,多維度分析我國期刊國際影響力現狀,對于如何促進科技期刊國際化,提出了看法與建議。
1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現狀總述
JCR數據庫統計顯示,2019年共有9393本期刊被SCI收錄,其中收錄美國期刊3036本,占期刊總數的32.32%;僅有215本中國期刊被SCI收錄,占比2.3%。基于2018年期刊影響因子數據,影響因子排名前1000名的期刊中,有23本中國期刊,占本國期刊總數的10.7%;美國期刊有467本,占本國期刊總數的15.38%。Incites數據庫統計顯示,自2008年以來,我國科研論文數量便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2010-2019年間,我國共發表高被引論文33431篇,占全球高被引論文總數的21.95%,位居世界第二。以上數據表明,我國科研能力早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擁有數量龐大的優質科研論文。而與此相反,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舞臺上份額過低,影響力不足,缺乏國際話語權,導致優質稿源外流,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水平刻不容緩[2]。
2被SCI收錄我國科技期刊現狀分析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簡稱SCI)作為世界最為權威的科學技術文獻索引數據庫,有著嚴格的期刊篩選機制,能夠提供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被全球各領域科研工作者廣泛使用。期刊被SCI數據庫收錄有助于提升其國際影響力,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本章節以被SCI收錄的215本中國期刊為例,從語種、學科分布、期刊分區以及國內學者刊文比四個角度統計分析,以揭示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方法。
2.1期刊語種分布情況
在被SCI收錄的215本期刊中,有197本英文期刊,18本中文期刊,英文期刊的比重達到了91.63%。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期刊語種的通用化有利于期刊的國際交流以及科研工作者的閱讀[3],而中文期刊對于國際科研工作者存在閱讀困難,難以受到關注,不利于科研成果的國際傳播和學術交流[4]。
2.2期刊學科分布情況
依據ESI學科分類體系將215本SCI收錄的中國科技期刊進行學科分類,共分布在19個學科中,有3個學科無期刊收錄,分別為經濟與商學(economics&business)、一般社會科學(socialsciences,general)以及心理學/精神病學(psychiatry/psychology)。去除上述未涉及的三個學科領域,SCI收錄期刊學科占比及215本中國科技期刊學科占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科技期刊分布最多的學科分別是臨床醫學、工程學,占比分別達到了15.35%以及14.88%,期刊分布最少的學科是微生物學以及空間科學,分布比例均為0.47%。與SCI全部期刊的學科分布情況相比,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地球科學、物理學4個學科的收錄比例要遠高于全部期刊的學科占比,而計算機科學、生物與生化、微生物學、空間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臨床醫學、免疫學以及神經科學與行為共計8個學科的學科占比與整體學科占比差距較大。由此可見,我國科技期刊中工學和理學門類下的期刊質量較高,有較多期刊達到了數據庫收錄水準,整體科研水平處于全球前列;而醫學及生物科學領域的期刊較少,期刊發展緩慢。
2.3期刊分區情況分布
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期刊分區為美國科睿唯安公司推出的用來評價科學引文索引(SCI)以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期刊在其所屬學科的表現指標之一。JCR期刊分區依據為:根據上一年的期刊影響因子分學科進行降序排列并等分為Q1、Q2、Q3、Q4四個區間。根據2019年JCR期刊分區表,SCI收錄所有期刊及SCI收錄中國科技期刊的分區占比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國內期刊更集中于Q2區,Q1區的占比低于總體比例,說明我國頂尖科技期刊的數量較少,期刊在SCI數據庫中多處于中等層次,仍需不斷提升期刊整體質量,發展頂級期刊。
2.4期刊國內學者刊文比例
國內學者刊文比例指的是一本期刊中有中國作者參與創作的論文占期刊整體刊文量的比例,可以反映期刊的國際化程度。一本期刊若國內學者刊文比例過高,則說明其國際影響力較弱,吸引國際優質稿源的能力不足。表3統計了2016-2019年間,215本中國科技期刊的國內學者刊文比例,并按照占比高低進行分類展示,同時還統計了不同區間段Q4期刊占比情況。從表3中可以看出,我國科技期刊的主要稿源仍來自于國內學者,有50.23%的期刊國內學者刊文比例超過了75%,其中有27本期刊國內學者刊文比例超過90%,2本期刊的刊文比例達到了100%。國內刊文比例超過75%的期刊中,有超過三成的期刊為Q4期刊,遠高于其他比例區間。可見,如果僅依靠國內學者投稿,不積極尋求國際優質稿源,形成競爭機制,則無法提高期刊整體質量,雖被國際索引數據庫收錄,但受眾仍以國內學者為主,對促進其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助力有限。
3思考與建議
3.1創辦英文科技期刊
研究顯示,國際研究人員閱讀中文文獻有障礙,中文期刊的國際引文率較低,缺乏國際關注度[3]。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種,英文科技期刊能夠更好地將科研成果在國際上傳播,英文期刊也更容易被國際數據庫收錄,進一步提升我國期刊的國際顯示度與話語權。優質的英文科技期刊,也可使我國科研工作者打消了投稿中文期刊會造成國際學術交流不便的顧慮,優質稿源回流形成良性循環。3.2提高國際化稿源比例稿源地域多樣化體現了期刊在國際上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提高國際化稿源比例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國際化程度[2]。吸納國際化稿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與學科相關的國際會議合作,邀請參會者發表會議論文在期刊上;像領域優秀國際學者約稿,提升國際知名度;組建國際學術編委會等。
3.3多學科均衡發展
從SCI收錄的中國科技期刊來看,期刊大多集中于工學和理學,而醫學與生物學的期刊布局則相對薄弱。應依托國家政策,從人員、資金等方面支持薄弱學科的期刊創辦,培育有潛力和發展潛力的期刊,為我國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建立學術成果傳播和交流的平臺。除此之外,當下很多科學研究都來自于交叉學科,而由于學科較新,缺乏相關領域的專業期刊,若能借此機會瞄準新興學科,及時填補學科空白,有助于掌握該領域科研成果的首發權,增強我國科研話語權。
3.4政策助推期刊發展
2019年,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并隨后由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七部啟動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說明了我國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除入選卓越行動的計劃的期刊外,其余科技期刊也應抓住機遇,乘著我國推進科技期刊發展的東風,提升期刊質量、加強國際間合作,助力我國科研強國建設。
4結語
中國科技期刊目前已有215本被SCI數據庫收錄,說明我國部分期刊已具有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通過對收錄期刊進行多維度分析為其他中國科技期刊總結了期刊國際化的經驗。相信我國科技期刊定能不斷發展,向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邁進,讓中國科研工作者學術成果發表在祖國的大地上。
參考文獻:
[1]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2015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01):58-67.
[2]楊惠,吳婷.深化改革,創一流科技期刊———淺談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化之路[J].出版廣角,2019(02):6-9.
[3]李健.出版語言對SCI收錄中國(大陸)科技期刊的國際引文率影響[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95-1201.
[4]胡青.從國際期刊走勢看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4,15(04):371-373.
作者:高夢瀟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