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構建學術期刊編輯與作者的和諧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學術期刊;編輯;作者;和諧關系;編輯實務
1“審”則高效專業
對學術期刊而言,良好的投稿和發表體驗有利于吸引優秀作者、塑造良好形象,其中,審稿環節的處理情況最受作者關注,也最能影響到與作者和諧關系的構建。作者在投稿之初最為擔心又深感無奈的是:期刊審稿周期長,審稿效率低,投稿后常常得不到任何反饋;期刊通常建議3個月內未接到錄用通知可自行處理稿件,這樣的“告示”實際上為期刊不給作者反饋意見提供了借口;許多反饋給作者的意見僅寥寥幾句,大而化之,基本沒有建設性可言。期刊要想構建與作者的和諧關系,顯然需要針對作者擔心的問題進行換位思考,想方設法打消作者的顧慮。一是高效。針對作者最為擔心的審稿周期長、效率低、無反饋問題,西安交通大學期刊中心(以下簡稱“期刊中心”)在長期的辦刊實踐中不斷創新編輯理念,優化稿件處理流程,全面推行“限期服務”承諾,要求期刊編輯在作者投稿后7個工作日內完成初審,并對審稿周期和刊出周期給出期限。實際執行過程中,本著對作者及其科研成果負責的態度,編輯的處理往往比承諾的時限要求更為高效。“限期服務”承諾既是期刊對自身的底線要求,也是期刊給作者的定心丸,旨在通過高效的服務建立起作者的信任,為雙方構建和諧關系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專業。此處的專業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內容審查方面,編輯將稿件送與學科方向對路的審稿人以給作者反饋具有建設性的專業意見;二是形式審查方面,編輯對稿件科研倫理、意識形態及形式要件的嚴格把關,幫助作者樹立起基本的學術規范和科研倫理意識。前者需要編輯盡可能精準地把握稿件所涉及的學科方向與審稿人的擅長領域是否匹配,必要時可就相關問題以適合的方式與審稿人或作者進行溝通交流。后者一方面要求編輯熟悉和掌握國家及有關管理部門對期刊出版的相關政策規定以及學界對學術倫理和科研誠信問題的規范與共識,精通科研論文在形式要件上的具體要求;另一方面要求編輯將這些規定、規范、要求落實到審稿環節之中,并以適當的方式傳達給作者。實踐表明,編輯在審稿環節越“專業”,與作者的溝通交流越充分,越有助于期刊品牌的樹立以及與作者和諧關系的構建。
2“退”則以理服人
退稿是編輯出版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每個編輯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在退稿過程中做到“退稿不退人”,維持與作者的和諧關系,一直是學術期刊編輯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問題。西安交通大學主辦期刊基于同行評議機制的“三審制”,最終會退掉大部分稿件,個別刊的退稿率高達95%以上,但無論是哪一審級的退稿,都堅持做到有理有據、以理服人。“退”則以理服人有兩層含義。其一是以理服人的過程表現,即大多數情況下的正常退稿。比如初審退稿的原因多是選題非期刊關注方向,風格不符合期刊偏好,科研倫理或意識形態存在問題等;復審/外審退稿的原因多是創新性、思想性、科學性、規范性、深入度等方面評議后不適合錄用;終審退稿的原因多是各方面因素綜合考量和權衡的結果。這類退稿的關鍵在于將相關意見反饋給作者,讓作者在接受退稿的同時,感受到期刊嚴謹負責的態度,了解到稿件的不足之處和改進的方向。從部分作者的反饋來看,讓作者信服的退稿一般不僅不會引起作者的埋怨,反而可能會贏得作者的認可和感謝。其二是以理服人的環境創設,即通過“答辯”流程設置為那些不接受期刊退稿意見的作者營造寬松的學術思辨空間。編輯工作實踐中,偶爾會遇到作者不接受退稿意見的情況,究其原因,多是作者認為審稿人沒有看懂自己的文章,所提意見不對,但實際上這不僅僅是一個專業方向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科研表達的問題,起碼說明文章從表達角度來說存在不足,導致“讀者”無法理解,如果再從中舉出若干實例加以說明,必會增強作者對審稿意見的接受度。當然也不排除其他情形,比如審稿人盡管大多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但由于其和作者的研究實踐及占有的相關資料存在差異,對同一問題的認識和判斷也不盡相同,此時便需要以“答辯”“重審”等方式為學術思辨創設空間,而不能一味片面地強行退稿。可以預見,無論作者最終是堅持己見并說服了審稿人和編輯,還是認識到了問題所在轉而認同審稿人的意見,都需要經歷一番努力的求證和探索,“理不辯不明”這個過程本身既有助于期刊編輯更深入地了解稿件內容,也有助于作者訓練學術思維、提升科研能力。如此以理服人,必將大大助益于編輯與作者和諧關系的構建。
3“修”則提升表達
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職業特點要求編輯必須以“工匠精神”來雕琢文字、鉆研表達[7]。受學術積淀、教育背景、寫作功底等影響,論文的成稿往往呈現出不同的情形,單從表達角度看,有的有理有據、字斟句酌;有的簡單平實、中規中矩;有的意思明白、文字艱澀;還有的文字粗糙、疏漏百出。面對作者良莠不齊的表達能力,編輯在稿件編修的過程中也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妨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指導作者從讀者角度審視和完善稿件,既提升論文成稿的表達效果,也幫助作者提升基本的學術表達能力。期刊中心在長期的稿件編修實踐中,堅持對不同層次文字表達的稿件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一般而言,對于有理有據、字斟句酌的優秀稿件,編輯可以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編修,如有疑問可以和作者進行充分溝通,共同協商是否需要或如何加以完善。對于簡單平實、中規中矩的稿件,編輯可以指導作者進行重點提升,尤其是指導作者將讀者最為關注的篇名、摘要、引言、結論部分進行字斟句酌地修改完善,以突出稿件的獨到之處和創新之處。對于意思明白、文字艱澀的稿件,編輯可以采用“修訂+批注”的方式作出一些編修示范,并將需要完善之處標注出來,請作者一一進行修改,指導作者從編者和讀者的角度理解表達的適用性和重要性。對于文字粗糙、疏漏百出的稿件,編輯則需要對作者“面授機宜”,詳細講解如何對稿件修改完善,然后一遍遍對照檢查作者的修改狀況,直到滿意為止。
4“錄”則及時傳播
錄用是學術期刊稿件處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錄用后的稿件不管由于何種原因遲遲得不到刊發,都會影響期刊編輯與作者和諧關系的構建。這一問題在傳統出版模式下并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但進入數字出版時代后,隨著一些新型出版模式的推出,“錄”則及時傳播成為可能,這對期刊編輯與作者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大有裨益。數字出版時代的新型出版模式,早期以中國知網的“優先出版”為代表,可以實現學術期刊稿件的即時數字出版。對作者而言,發表快慢意味著作者的研究成果首發權能否及時得到確認;對學術期刊而言,發表快慢影響著期刊對稿件的吸引力,傳播快慢關乎著期刊在學術圈中的先發影響力。因此,“優先出版”模式一經推出,西安交通大學部分主辦期刊便先行先試,使得錄用稿件在網絡上的發表比在紙刊上的發表篇均提前3個月以上,不僅文章的下載量和被引頻次得到明顯提升,也成為期刊吸引作者的有力舉措之一。2017年,中國知網升級推出“網絡首發”出版模式,在“優先出版”模式的基礎上,錄用定稿的網絡首發效果等同于論文的紙質出版,這對于廣大科研人員來說是一次革命性的變化,可以為科研成果的發表與傳播搶得先機。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多個期刊已隨著出版模式的升級對錄用定稿的論文在中國知網上進行“網絡首發”。此舉取得了熱烈的反響,許多作者的稿件一經錄用便表達了“網絡首發”的希望。除“網絡首發”外,期刊中心還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為論文的廣泛傳播提供延伸服務。例如與超星合作推送流媒體版式以滿足移動端閱讀傳播的需要;《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連年通過“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平臺(F5000)”推送相關入選論文;《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定期向各大文摘推送精選的優秀論文;《藥物分析學報(英文)》與加拿大TrendMD公司合作,按照論文內容相關度進行精準推送,等等。
5“用”則互動互助
稿件錄用之后,前文的“錄”環節主要是針對稿件的及時傳播,此處的“用”環節主要是針對與作者的互動互助而言。優質的作者資源是保證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源泉,期刊要形成特色、辦出水平,離不開穩定、專業、可持續的作者群。因此,在“用”環節,編輯一方面要主動作為,想方設法維護好這部分作者資源;另一方面要拓展思維,合理適度利用好這部分作者資源,將期刊編輯與作者和諧關系的構建提升到共贏層面。在維護好作者資源方面,期刊中心特別重視為作者搭建一個溫暖、活躍、實用的交流平臺,提供編者力所能及的其他相關服務。2017年以來,各刊陸續組建了作者群,一是由編輯引導相關科研話題進行討論;二是交流前沿學術信息與動態;三是通過編委帶動和新人入群,不斷壯大期刊學術力量;四是為青年作者答疑解惑,促進青年作者的成長;五是收集整理相關實例,分享作者的經驗心得。2018年初,期刊中心“格致堂”公眾號正式推出,為讀者、作者、審者和編者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平臺,提供論文寫作的策略與方法、科研選題的經驗與體會、科學研究的思考與成就、學術期刊的投稿經歷、學術動態與政策解讀等方面的原創內容,為廣大科研人員發表學術論文服務。在利用好作者資源方面,期刊中心十分重視對優秀作者的關注和追蹤,尤其注重與能力強潛質好的優秀青年作者建立長期的互幫互助互用關系,使期刊、編輯、作者三者之間實現共贏。以審稿專家隊伍建設為例,西安交通大學主辦期刊非常注重從作者隊伍中遴選、發現那些科研功底扎實、治學態度嚴謹、熱心學術公益、支持期刊發展的優秀作者,通過將這些優秀作者發展為優秀審稿人,甚至將個別高影響力作者進一步發展為欄目主持人,來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結合、既有學術沉淀又活力涌動的作者審稿隊伍,從而對作者資源實現從“用稿”到“用人”的拓展,此舉不僅能夠使作者收獲高質量高水平的審稿意見,更會收獲學術研究道路上寶貴的學術素養教育。
6結語
編輯與作者是學術期刊出版最重要的參與主體,兩者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值得深入探討。在實踐層面,不同期刊往往會有不同的做法和取向,但對編輯來說,始終需要有育人有責、服務有道的意識和擔當。本文結合期刊中心的編輯實務,從審、退、修、錄、用五個環節闡釋了學術期刊編輯如何通過換位思考與服務育人構建起與作者之間的和諧關系。當然,學術期刊的辦刊實踐要比這五個環節所闡述的更為豐富和復雜,本文希望這些思維理念和經驗心得能更多融入到編輯工作的日常,以助益于期刊的發展和作者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咸大慶.淺談作者隊伍的建設[J].科技與出版,2004(4):38-41.
[2]劉杲.我們是中國編輯[J].中國編輯,2002(1):1-3.
[3]柳萍.關于編輯做好作者工作的思考[J].科技與出版,2005(5):40-41.
作者:張叢 趙歌 張園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期刊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