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科技期刊專刊策劃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出版專刊是創新辦刊模式、提高期刊影響力的有效途徑。醫學科技期刊《放射學××》通過報道重大科研成果、舉辦放射科主任沙龍、總結影像診斷思路、對過刊中的精彩內容進行再加工等多種方式在近10年成功策劃、出版了《超低劑量CT血管成像研究》、《醫學影像科室管理》、《影像診斷思路》、《精選病例報道50例》等11本專刊。本文對本刊策劃專刊的過程和方法進行總結、分析,旨在為醫學科技期刊的專刊策劃提供參考。本文通過比較發現專刊論文的篇均下載量和篇均被引頻次均明顯高于正刊論文,專刊對期刊整體學術質量、影響力及經濟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影響正刊出版的情況下,科技期刊可嘗試以多種形式策劃專刊。
關鍵詞醫學科技期刊;專刊;策劃;出版
科技期刊尤其是醫學類科技期刊面臨諸多挑戰,要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積極嘗試創新辦刊模式[2],提高期刊在業內的影響力,出版專刊即是其有效途徑之一。筆者對《放射學××》近年來策劃專刊的過程和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為醫學類科技期刊的專刊策劃提供可借鑒的方法與經驗。
1科技期刊出版專刊的目的
專刊是科技期刊的特殊形式,也是提高期刊品牌影響力的有效手段[3-4],出版專刊可以提高期刊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的觀點已被普遍認同[5-6]。與正刊相比,專刊的編排更加系統,各篇文章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大部分或全部以約稿稿件組織編排的專刊可以看作是一部學術專著,使得專刊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都遠高于正刊,專刊的出版使刊物在業內受到更多的關注[5],對提高期刊影響力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出版專刊還可以拓展稿源、培育核心編委、創造經濟效益等。其中,拓展稿源、培育核心編委是專刊學術價值的體現,創造經濟效益是專刊傳播價值的體現[1]。因此,科技期刊出版專刊的目的主要提高期刊影響力,同時提高期刊的整體學術質量,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放射學××》雜志
10年專刊策劃實踐2008年至今,《放射學××》雜志共編輯、出版11本專刊,內容涉及RSNA專稿、創刊以來精選的病例報道50例、各系統腫瘤的最新分類和解讀、醫學影像科室管理、影像科室人才培養及質量控制、超低劑量CT血管成像研究、甲型H1N1流感影像學、兒童腫瘤影像學、影像診斷思路、患者關愛、如何書寫醫學論文的英文摘要等,專刊在每年的全國放射年會上免費發送給參會代表,獲得代表的歡迎,為擴大雜志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不乏精品力作。專刊的出版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策劃和組稿。不同于正刊,專刊一般都有主題,主題的選取對專刊至關重要。選取主題以后,如何獲取高質量的稿件,則是決定專刊質量高低最重要的環節。近年來,本刊對專刊策劃及組稿進行了多次嘗試和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1以報道重大科研成果的方式策劃專刊
學術期刊作為科研成果發表的重要載體和學術交流的重要橋梁,必須積極反映創新性科研成果,重大科研成果可以引領行業發展,以專刊的形式進行報道可以體現時效性,傳播效果更好。2014年1月,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中華放射學會磁共振學組組長盧光明教授主持的項目“雙能量CT的臨床應用與技術創新”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這是我國放射學界獲得的首個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7]。本刊獲知后積極進行策劃,決定在最短時間內出版與盧光明教授團隊獲獎內容緊密相關的專刊,印刷數量不少于5000冊,在當年全國放射年會上贈送給參會代表(人手一份),同時對南京總醫院醫學影像科及盧光明教授所領導的科研團隊進行介紹,附加對盧光明教授的專訪,盧光明教授詳細了解本刊的計劃后,欣然接受邀請,其團隊在短時間內撰寫了7篇論著,盧光明教授親自撰寫專家述評“積極推進超低劑量CT血管成像研究”。此專刊提出采用70kV超低管電壓、低對比劑流率和低對比劑用量的的掃描方案,在保證圖像質量、滿足診斷需求的前提下,患者所受的輻射劑量較常規CT掃描明顯降低(下降30%~93.7%),此方案的提出對超低輻射劑量CT掃描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9月,《超低劑量CTA研究》專刊編輯、出版完成,在全國放射年會上受到參會者的熱烈贊揚。
2.2舉辦放射科主任沙龍,策劃科室管理及建設等非影像診斷類專刊
《放射學××》雜志為特種醫學(主要為影像診斷)類核心期刊,專業性很強,刊登的大多是關于CT、MRI等影像診斷類論文,隨著社會及影像學科的發展,本刊所涉及和關注的內容進行調整,以專刊的形式報道非影像診斷類內容非常合適,本刊策劃的非影像診斷類專刊內容包括影像科室管理及建設、影像科室人才培養及質量控制、如何書寫醫學論文的英文摘要等。近年來,醫學尤其是影像醫學發展迅速,接受影像檢查的患者較以前大幅增長,由此引發影像科室人員、設備的快速擴容,影像科室的管理和發展成為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觀察到這一發展趨勢后,本刊積極策劃《醫學影像科室管理》專刊。2014年7月,本刊舉辦主題為“21世紀影像學科的管理藝術—流程、成本、人才”的放射科主任沙龍,邀請到國內14家頂級醫院的影像科主任,其中包括中華放射學會侯任主任委員金征宇、副主任委員梁長虹及多個學組的組長和委員,14位專家就影像科室的管理、人才培養、成本及質量控制等進行了精彩的演講,本刊對會議進行全程攝像,會后編輯通過反復觀看會議視頻,將專家講課的內容整理、加工成文,形成初稿后發送給專家進行校對和修改,修改回的稿件再經過編輯加工,如此反復,最后取得專家的認可后定稿,經過2個月的工作,成功出版《醫學影像科室管理》專刊,包括金征宇主任委員的《學不可以已———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的體會》等12篇論文,內容涉及影像科室文化建設、信息化管理、人才培養、質量控制、工作流程優化等方面,從多個方面對影像科室管理、建設進行了詳細闡述,對影像科室的管理、質量控制、人才建設等提出了相應對策。此專刊在當年的全國放射年會上受到極大關注,被國內多個醫藥公司購買,送給放射科主任和醫生學習和參考。
2.3策劃影像診斷思路專刊,引領影像學科的發展方向
影像醫學是一門專業性和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影像思維能力和實踐診斷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只有遵循影像診斷的基本原則,即熟悉正常、辨認異常、分析歸納、綜合診斷,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診斷順序、診斷步驟、診斷思維等在疾病診斷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如何準確認識影像征象和進行合理的邏輯分析是實現正確診斷的關鍵。因此,歸納總結影像診斷思路很有必要,對年輕醫師診斷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本刊于2016年開始策劃主題為《影像診斷思路》的專刊,邀請中華放射學會腹部組組長宋彬等6位全國知名專家為專刊撰稿,專刊包括《肝臟常見病變的影像診斷思路》等6篇論文,涉及中樞神經系統、胸部、腹部、肌肉骨骼等,宋彬教授《肝臟常見病變的影像診斷思路》一文對肝臟實性病變、囊性病變、彌漫性病變、局灶性病變的影像表現進行仔細論述,從病灶形態、血供特點、增強掃描表現等幾個方面對各類肝臟疾病進行了詳細解釋,完整闡述了肝臟病變的診斷思路,對肝臟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專刊印刷5000冊,在2016年蘇州全國放射年會上發放給參會者,受到參會者的歡迎。由于影像診斷思路專刊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本刊已決定策劃影像診斷思路的系列專刊,涉及各個系統和更多的病種,為提高年輕醫師的診斷水平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資料。
2.4對過刊中的精彩內容進行再加工
對過刊文獻實施二次或三次開發,發揮文獻的學術價值,制作成不同的學術產品,可滿足不同專家、學者對文獻的需求[8],同時創造經濟效益,對提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本刊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和策劃,并收到不錯的效果。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是影像學的重要任務,影像學研究及其相關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診斷。醫學影像學期刊應緊密圍繞診斷這一核心并為其服務。在診斷過程中,對疑難及少見病例的診斷是重點,也是難點,少見或罕見疾病在影像科醫師的日常工作中很少碰到,一旦遇到這類疾病的患者,很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而這些疾病由于病例數很少,無法以論著的形式刊登在雜志上,大部分是以病例報道的形式,本刊一期只刊登少量的病例報道,容易被讀者忽視,無法充分體現其價值。如果能將少見或罕見疾病的影像表現進行精選、匯總,集結成冊,必定會受到影像診斷醫師的歡迎,對醫師擴展診斷視野、提高診斷及鑒別診斷能力大有幫助。按照此思路,2009年由主編、副主編精選了本刊創刊以來的50例罕見病例,并對原來刊登在正刊中的這些病例報道進行了再加工,影像圖片力求清晰,對比度好,同時組織專家撰寫點評。專刊出版后受到基層和年輕醫生的歡迎,被讀者評價為“具有和教科書一樣的收藏價值”。
3專刊對期刊學術價值、效益的影響
本文就專刊對期刊學術價值、效益(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由于只有部分專刊中的論文(大多為影像診斷類論文)刊登在正刊中(專刊內容在同方、萬方等數據庫中沒有記錄,因此無法獲取下載量、被引頻次等數據),所以對專刊中的論文應該進行分別研究。未刊登在正刊中的論文由于沒有下載量和被引頻次等數據,只能從提升影響力和創造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分析。本刊出版的每本專刊的發行量都超過正刊一期的發行量,且其中的幾本專刊(部分內容未刊登在正刊上),如醫學影像科室管理專刊,由于受到放射科主任的重視和歡迎,銷售量較高,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這些未發表在正刊中的論文可以發表在網站上,也可以在雜志的微信公眾平臺上進行推送,由于這些非影像診斷類論文實用性更強或更新穎,點擊率較其他內容更高,對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也是有益的補充。本刊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中,2017年的期刊影響力指數在24本特種醫學類期刊中排名第2,其中專刊在提升雜志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筆者也對刊登在正刊中的專刊論文進行分析,發現此類論文的下載量和被引頻次都遠高于正刊中的論文,其中專刊論文“磁敏感成像在腦微出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的下載量高居本刊所有論文的第2位(高達748次,本刊論文的平均下載量約為150次/篇),另有多篇專刊論文的下載量超過300次。專刊論文“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對于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分類”的被引頻次在本刊所有論文中也高居第2位(高達74次,本刊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約為2.2次/篇),還有多篇專刊論文的被引頻次超過20次。專刊論文對雜志整體影響因子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專刊對雜志整體學術質量、影響力及經濟效益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專刊策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筆者總結本刊策劃專刊的實踐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認為專刊策劃中存在以下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①專刊主題選題出現偏差。專刊的主題選題對專刊質量有決定性影響,也是專刊策劃首要工作,在策劃專刊選題時應進行調研,選題應該由主編、相關副主編及編委、編輯部成員緊密合作、共同完成,選題應關注近年來相關學術方向的重大研究成果、熱點和趨勢,同時結合本刊特色,確定選題題目,構建專刊內容[9];②無法組織到優質的專刊稿源。如何組織到高質量的稿件是影響專刊質量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其中組稿對象及方式的選擇是關鍵。在選定專刊主題之后,應盡快選定組稿對象,組稿對象應選擇有重要社會任職及號召力的全國知名專家,確定組稿對象后編輯部應積極、主動與專家進行溝通,了解稿件完成情況;③出版頻率過低或過高。專刊的出版頻率應以不影響正刊的出版為宜,過少達不到持續宣傳期刊的目的,過多則會影響正刊的正常出版及普通作者的投稿積極性。筆者認為醫學科技期刊一年策劃、出版1-3本專刊為宜。綜上所述,策劃、出版專刊可在提升期刊學術質量、影響力、經濟效益及拓寬稿源的同時,不影響期刊正刊的出版,同時,由于專刊出版時間自定、靈活,可以提前較多時間進行策劃、組稿,為專刊質量打下時間基礎。選取好主題是保證專刊質量的基礎,如何組織高質量論文是最關鍵的環節。在不影響正刊出版的情況下,科技期刊可嘗試以多種形式策劃專刊。
參考文獻
[1]徐書令.科技期刊加大專刊出版力度的可行性與現實意義[J].編輯學報,2014,26(6):593-595
[2]彭利平.行業科技期刊專刊策劃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47-52.
[3]秦妍.高校科研考評體系現狀與改進探[J].科教導刊,2013,4(3):28-29.
[4]劉玉邦,眭海霞.彷徨與突圍:高校學報改革之方略———兼評學報同仁高校學報改革之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50-552.
[5]何玉娟.科技期刊如何做好學術專刊的出版[J].科技與出版,2012,31(11):32-34
[6]白婭娜,武英剛,宮在芹,等.數據挖掘在專刊組稿策劃中的應用[J].編輯學報,2016,28(6):550-553
[7]石鶴,汪曉,楊岷,等.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專題提升科技期刊質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273-1277
[8]袁桂清.我國科技期刊商業模式與運營模式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38-943
[9]黃鋒,彭凱,黃雅意,等.科技期刊出版學術專刊的程序及實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3):44-46
作者:石鶴 夏黎明 汪曉 楊 岷 艾文霞 明橋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放射學實踐》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