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汽車行業低迷運行原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2019年,受國際汽車行業低迷、國內補貼退坡、國六標準提前實施、前期政策刺激后繼乏力、汽車服務消費升級緩慢購車體驗不佳等因素影響,我國汽車行業產銷持續低迷,雖然下半年以來降幅繼續收窄,但仍創二十八年來新低。本文闡述了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并進一步分析了汽車行業需求減弱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汽車行業;消費市場;國六標準
一、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
1.車市銷量降幅繼續收窄,行業壓力依然存在。一是2019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產銷量出現持續負增長,下半年降幅逐漸收窄。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國六標準提升,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我國汽車市場行業回暖有限,行業壓力依然較大,車企分化也將更加明顯。2019年,全國汽車產量完成2572.1萬輛,同比下降7.5%;銷量完成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乘用車產量完成2136萬輛,銷量完成2144.4萬輛,均呈現負增長態勢;商用車產量完成436萬輛,呈微增長態勢,銷量完成432.4萬輛,小幅下滑。二是汽車行業經濟效益不佳,營收和利潤降幅收窄。受汽車產銷持續大幅下降的影響,2019年以來汽車行業經濟效益不斷惡化,企業經營壓力驟然增加。2019年汽車行業完成營業收入80846.7億元,同比下降1.8%;營業成本68219.4億元,同比下降1.4%;利潤總額5086.8億元,同比下降15.9%,在營業收入與成本均未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車企利潤大幅下滑,這說明為了應對汽車市場產銷下滑,廠商下調利潤,讓利消費者,為自身銷量回暖提供助力。三是行業增加值大幅低于工業平均水平。2019年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低于規上工業平均增速3.9個百分點。2019年1—10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7個主要制造業行業中,汽車工業是唯一負增長的行業,增速下降0.2%,排名末位。由此可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汽車作為支柱產業支撐和拉動工業較快增長的局面不復存在,汽車工業增加值增速大幅低于工業平均水平和其他行業增速。
2.乘用車市場降幅繼續收窄。2019年乘用車產銷量繼續下滑,但降幅逐漸收窄,占汽車產銷比重比上年分別降低3.4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達到83%和83.2%。轎車、SUV、MPV以及交叉型乘用車產銷量均出現下滑,其中MPV產銷量下滑最大,分別下降18.1%和20.2%。另外,中國品牌市場份額也有下降。2019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40.7萬輛,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9.2%,比上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中國品牌的轎車、SUV、MPV銷量均出現下滑,分別下降15.2%、15%和21.6%。
3.商用車市場依然向好。2019年商用車產量完成436萬輛,增長1.9%;銷量完成432.4萬輛,下降1.1%。從細分車型看,客車產銷量均下滑,分別下降3.5%和2.2%;貨車產銷量一升一降,分別增長2.6%以及下降0.9%。其中,重型貨車產銷量均實現正增長,分別增長7.3%和2.3%。皮卡車產銷量同比下降,汽油皮卡車高速增長。2019年皮卡車產銷量分別下降4%和4.7%。其中,汽油皮卡車產銷實現雙增長,分別增長21.6%和18.4%。
4.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下降。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均突破120萬,繼續負增長。從細分車型看,純電動汽車產量小幅增加,銷量小幅下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大幅增長,分別增長85.5%和79.2%。自2019年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下降,10月、11月均達到全年最大降幅,產銷分別下降35.4%、45.6%和36.9%、43.7%。新能源龍頭汽車比亞迪11月銷量快報顯示,當月銷量同比下滑約62.7%,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62.9%。
5.汽車進口降幅繼續收窄。2019年汽車進口量為108.6萬輛,同比下降2.0%。進口汽車品牌分化明顯。2019年1—10月前十大品牌占比達84.9%,其中德系占比45.2%,位居第一,但份額下滑4.5個百分點;日系份額位居第二,占比34.5%,比上年提高6.8個百分點;美系份額占比10.4%;韓系品牌車體退出中國進口車市場。新能源汽車進口量快速增長,增速達191.7%,其中以純電動汽車為主,占新能源汽車進口量的76.4%。平行進口汽車逆勢增長,市場波動巨大。2019年1—11月平行進口汽車累計進口15.2萬輛,同比增長13.8%,占進口總量的15.4%,比去年同期提升2.8個百分點;受環保政策及2018年基數影響,平行進口量季度波動較大,二季度同比增長2倍以上,三季度下滑36.2%,形成大起大落態勢。
二、汽車行業需求減弱的主要原因
汽車消費一直是我國拉動消費需求增長的主導力量,但是自2018年7月份以來汽車產銷持續下降,2019年更是連續出現兩位數的下跌,降幅創二十八年來新低。雖然汽車產銷下滑有些出人意料,但仍存在政策性、周期性的客觀原因,同時也存在消費選擇發生變化的主觀原因。
1.國六標準提前實施,致使國五國六切換不暢導致銷售斷檔。根據《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要求,輕型車于2020年7月1日強制執行國六a排放標準,并在2023年7月1日強制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同時,根據生態環境部印發的《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的要求,2019年有20多個省市決定從7月份開始提前開啟“國六時代”。國六標準的提前實施在6月底掀起國五汽車的清庫存活動,并且提前透支了部分7月份的銷量。國六標準的提前實施,加劇了消費者購車的觀望態度,導致國五車無人問津、國六車斷檔供貨不足,成為2019年汽車銷售大幅下滑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2.政策紅利透支部分購車需求,后續增長乏力。2015—2017年國家連續三年出臺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的優惠政策,使得2016年和2017年小排量汽車銷量急速增長,市場需求被提前透支,2018年政策紅利消失,市場銷量必然出現下滑。
3.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大幅退坡,產銷首現下降。2009年國家推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隨之出現車企“騙補”和“補貼依賴癥”等不規范行為。為規范行業發展,2015年和2019年國家相繼出臺《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從2017年開始,純電動汽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逐漸退坡,至2020年完全退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也于2020年退出。2019年6月25日后,汽車購置“地補”也將退出。2019年補貼新政實施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幅度總計達70%左右,同時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的改變,新能源汽車保值難、二手車流通不暢等問題都成為影響其產銷的因素。
4.汽車服務消費升級緩慢,購車體驗不佳抑制消費增長。當前,先線上選車、再線下進店成為新的購車模式,但由于線上線下流程尚未徹底打通,導致部分消費者無法實現最優體驗,而放棄購車計劃。因此,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優勢進一步升級汽車銷售服務模式,及時洞察新興消費觀與商業思潮成為新時代擴大汽車產業的必經之路。同時,隨著地鐵、公交車等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網約車、共享車等新型出行方式的普及,購買私家車不再是家庭的首選。隨著車輛限行限購、交通擁堵、環保減排、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的出現形成了購買私家車的消極因素,對汽車消費市場的增長產生沖擊,且這一趨勢在未來只會加劇不會減弱。
作者:李洋 張天放 單位:遼寧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