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漢語語音教學中的拼音教學差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過程中,部分執教者會將此部分教學混同于我國小學階段以漢語為母語的拼音教學。本文旨在從學生的學情、教學要求、教學方法三個方面指出二者之間的差異,以期更高效地指導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形成漢語語音能力,能夠準確感知聽辨漢語普通話,能夠熟練運用普通話表情達意。
【關鍵詞】語音;拼音;教學
一、學生的學情不同
1.以漢語為母語的拼音教學。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的語音教學主要集中于我國小學初級教育階段,主要以漢語拼音教學為主。學生在系統學習漢語拼音之初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漢語表達能力,漢語聲韻調的大部分內容對學習者來說不陌生,他們經過長達數年的聽辨與發音訓練,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感知經驗,能夠熟練運用語調語氣,具備基本的發音能力。對于他們來說,教學重點在于識記聲韻母字形,學會拼讀來幫助識字。由于人在早期具有形狀認知和形象思維的特點,兒童認識漢字比拼音容易得多。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號,漢語拼音的教學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是比較枯燥的,特別要講究教學方法。2.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在學習漢語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套第一語言的發音知識和能力,而對于漢語語音的了解和感知基本從零開始。尤其對于成人學習者來說,自己第一語言的語音系統已經得到固化,從生理特點上來說,發音器官的彈性和可塑性會減弱,語音的模仿能力也會差一點。同時容易受到自己母語的負遷移的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難度成倍增加。對他們的語音教學關鍵是要讓他們獲得漢語語音的感知體驗,在此基礎上發展漢語語音的發音能力。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成人具備相對成熟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因此語音的學和練首先要以模仿為主,必要時可加入理論講解。兒童因為認知能力有限,漢語語言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只能以大量模仿為主,必要時可加入適當生動形象的引導,如借助圖畫、手勢、輔助物等讓學生進行感知。并在學生可以理解規則的基礎上設計簡單易操作的拼音小游戲來進行聽辨說的練習活動。
二、學生學習要求之差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漢語語音教學的規定中,認為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語音教學主要以拼音教學為基礎,把漢語拼音作為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從和語音相關的朗讀和口語交際兩個方面提出了要求,提出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注意語氣節奏等。《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對各級別的語音目標做了具體的界定。這些目標分級主要是從語音項目出發的。如一級了解聲調和輕聲,二級掌握常見的變調規則,三級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正確,四級掌握漢語拼音系統,五級了解節奏和韻律。語音教學的目標可以分層次、分階段地設置,這樣不同學習特點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習者都可以找到相應的目標層級,對具體教學的指導作用也就更大。
三、教學的方法之不同
1.以漢語為母語的拼音教學,讓漢語拼音學習與快樂情感同行。(1)創設生動逼真的情境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漢語拼音。1)在故事情境中學習拼音。小學生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動具體又有趣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講一些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故事趣談,創造一個愉快而緊張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2)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拼音。在拼音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努力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小朋友學拼音的興趣。3)在競賽情境中學習拼音。競賽能夠激起學生們的斗志和熱情,特別是有些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漢語拼音,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教學,學生必定感到無趣。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競賽,形成組際相互幫助相互督促糾正的狀態。(2)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漢語拼音。拼音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著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通過趣味性強的游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松,練得扎實。2.對外漢語語音教學。(1)展示語言的方法。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可以通過圖表法(聲母表、韻母表)、發音示范法(展示開口度、圓唇與否)、發音部位圖、手勢模仿法來讓學生進行漢語語音的感知。(2)指導發音的方法。可以用學生已學過的因素或學習者母語中存在的音素帶出另一個發音部位和方法相關的音素,如用帶音法i教ü;也可以借助體態和實物幫助矯正和調整發音部位和方法,如可用咬指法教卷舌音、用咬舌法教帶前鼻音的韻母等;也可以通過描述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使學生了解正確的發音方法;用對比法幫助學生發音,對比法可以是漢外對比和漢語內部對比。(3)練習發音的方法。練習是語音教學的中心環節,學生要掌握正確熟練的漢語發音,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學生才能掌握正確的漢語發音。在練習時,可以進行模仿和認讀的發音練習,進行指辨、判別的聽音練習。為了更好的使學生有漢語語音的感受能力,要側重聽辨與模仿并重。
參考文獻:
[1]宋海燕.國際漢語語語音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鄭軼丹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