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拼音教學方法研究(10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拼音教學進行思路
漢語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拼音是識字的基礎,是閱讀、習作的前提,也是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部分,且貫穿一年級學習的始終。拼音教學部分內容多且枯燥,給廣大教師帶來許多教學上的困惑,盡管教師們花了不少功夫,但教學效果甚微。經過不斷研究和反復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教學方法,旨在與各位語文教師共勉。
一、善用課文情境圖
漢語拼音由很多抽象的符號組成,其形狀令學生難寫難記,學好拼音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為把這些抽象的聲母、韻母變得有趣、直觀,變成學生易學易記的形象符號,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情境圖與聲母、韻母外形相似的特點,幫助學生發現、認識、感知聲母、韻母在音形上與情境圖之間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記憶聲母、韻母的讀音和字形。如教學聲母e時,引導學生看圖:大白鵝在河里干什么?它的影子美不美?學生觀察后,有的說:“大白鵝在河里洗澡,它的影子很美麗”;有的學生說:“大白鵝在河里照鏡子,倒影很漂亮”。這時教師可追問學生,想把它的影子畫出來嗎?引導學生用手畫圖上大白鵝的影子,由此引出e的寫法。學生懂得e的寫法后,再學白鵝的叫聲,在一聲聲eee的叫聲中,學生學會了枯燥無味的韻母e的讀音和字形。這種借教材中的情境圖來引導學生感知事物的教學方法既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避免了死記硬背的傳統教法。
二、編兒歌,讀順口溜
兒歌、順口溜是兒童喜歡的一種文學體裁,具有節奏明快、淺顯易記等特點,能幫助學生克服拼音學習中的枯燥和單調。為了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采用編兒歌、口訣、順口溜等方法來幫助學生辨識鞏固字母的字音、字形,使枯燥乏味的字母趣味化,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把聲母、韻母的音和形記清、記準。如在一次拼音教學大賽中,學生編了這樣的兒歌: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右上半圓ppp,左上半圓qqq,媽媽洗衣iii,嘴巴翹起uuu,u加兩點üüü……這種把形狀相近的字母放在一起,讓學生辨別字形的異同,之后用編兒歌、順口溜的形式引導學生識記字母的學習方式,不但使學生辨清了不同字母的寫法,又使學生掌握了不同字母的不同讀音,在今后的拼音運用中,學生就不易寫錯和讀錯。由此可見,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象、去創造,學生的潛力就會得到充分地挖掘,個性就會得到充分地張揚,這也是新課程理念的一種具體體觀。
三、編故事,講故事
根據兒童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漢語拼音教學可運用編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拼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學jqx與ü相拼時,我利用編故事加強學生識記:一天,jqx一起出去春游,路上遇到了戴著小紅帽的ü同學,ü同學上前對jqx說:“我和你們一起去春游好嗎?”jqx都非常高興,異口同聲地說:“歡迎ü同學加入我們的隊伍”。ü同學看到jqx都沒戴帽子,連忙把自己頭上的小紅帽摘了下來。聽了這個具有兒童情趣的故事后,學生很快記住了jqx與ü相拼時頭上兩點要去掉的知識點。
四、創設趣味情景
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對單一的拼音讀寫會感到乏味,沒有學習興趣,會產生厭學心理。《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要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根據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利用創設情景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拼音。如教學聲母t和韻母u組成一個音節的知識點時,我是這樣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的:把t、u分別做成t和u形狀的頭飾,把t、u組成的音節tu做成小白兔形狀的頭飾,先讓兩個小朋友戴著頭飾t和頭飾u上臺表演:頭飾t:同學們,你們好,我是聲母t。頭飾u:同學們,你們好,我是韻母u。頭飾t:你好(握手)。頭飾u:你好(握手)。頭飾t和頭飾u握手后緊挨在一起,教師問學生,看看他們挨在一起是什么音節?學生齊回答:tu,然后請出戴著小白兔形狀頭飾的tu同學領著全班齊讀:t—u(兔),小白兔、小白兔。通過表演和游戲,學生很快就明白了t與u組成音節tu,不但學會了tu的讀音,而且對tu的寫法也熟記在心。游戲、表演的形式不僅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五、發揮家長作用
教師要學會利用現成的資源,把家長充分調動起來,一起督促子女復習鞏固當天功課。教師可以布置兩個作業:一是讓學生把每天學過的拼音讀給家長聽;二是讓家長念拼音,學生寫,家長對照檢查是否寫正確。這樣的作業,既加強了家長的責任心,又使學生每天所學知識得到了練習和鞏固。
六、運用激勵手段
根據一年級的教學課程進度,一年級的所有班級大概需要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拼音教學,一年級的教師可以建議教導處根據課標對拼音的要求擬出一套拼音試題,對這一階段拼音學習比較好的班級給予相應的獎勵,對學得不好的班級,要求任課教師進行查缺補漏,把拼音基礎抓牢、抓實。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要想讓學生愛學、樂學枯燥的拼音知識,要讓學生覺得有趣,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學資源,讓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對拼音感興趣,對讀書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學得更快,記得更牢,才能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楊壽瓊 單位:馬關縣教育局教研室
第二篇:有效拼音教學策略
小學生剛學漢語拼音時都覺得枯燥難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采用形象、有趣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拼音。這里,談談有效拼音教學三策略。
一、讓有趣的兒歌融入拼音教學
兒童的健康成長,往往離不開優秀兒歌的熏陶與感染。教學中,教師把有趣的兒歌融入拼音教學,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拼音“j、q、x”時,教師先借助插圖中的“雞”“七”“西”讀準“j、q、x”的發音。接著,學習“j、q、x”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以及學習“ü”上兩點省寫規則時,教師可引入這樣一首兒歌:“小ü寶寶,真有禮貌,見到j、q、x,就把帽子脫;小ü寶寶,真有意思,離開j、q、x,帽子要戴好;小ü寶寶,準時脫帽戴帽,小心著涼不感冒。”最后,再讓學生讀一讀兒歌《淘氣的小雞》,對“j、q、x”的認知進行鞏固:“一二三四五六七,媽媽買來七只雞。一只東來一只西,跑來跑去真淘氣。我在院里撒把米,樂得小雞嘰嘰嘰。”又如,第8課“zh、ch、sh、r”的學習,是一個較難的拼音學習內容,引入新課時,我與學生一起讀了一首兒歌:“一輪紅日(rì)上(shàng)山頭,獅(shī)子想吃(chī)小猴子。樹(shù)上同伴有辦法,伸(shēn)下樹枝(zhī)來搭救。請你也來幫幫忙,一起學習聲母zh、ch、sh、r。”這樣的拼音教學,用兒歌引入新課,自然、生動、形象、有趣,學生們無不喜歡。當然,在具體的拼音教學過程中,對兒歌的讀法可以適當變化,如跟讀、對讀、拍手讀、表演讀等,以增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讓學生讀出節奏感,讀出童趣,讀出快樂的情感。
二、讓生動的情境助力拼音教學
生動的情境可以助力學生的學習,拼音學習也不例外。例如,教學拼音“d、t、n、l”,教材中為每個聲母都配有一幅插圖,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視頻圖像創設這樣的情境:一個小男孩在用力打鼓,把一條小魚嚇得從一個“n”字形的門洞下游過(門下是小河)。門洞上是一座小橋,橋上,一個小男孩正追趕著一頭豬。教材里還配有一幅情境圖,從我們成人的視角觀察,大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天,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一匹小馬馱著一袋米在路上邊哼著歌邊走著。路邊,有大片大片種著玉米的土地。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小馬的米袋漏了。這時,一只小兔子飛快地追了上來,告訴小馬:“你的米袋漏了,要把它補好,不然,還沒到家,米都漏完了!”小馬開心地說:“小兔子,謝謝你,你是我的好朋友!”面對這樣的一幅情境圖,教師可先激勵學生,夸他們都是故事大王,讓他們先想想,這幅圖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接著,讓學生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然后在小組里互相講講這個故事;最后,每組選一個代表,在全班進行講故事比賽,把本課的學習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不論學生講得如何,這樣的教學,都會讓他們印象深刻。
三、讓多樣化的練習夯實拼音教學
有效的拼音教學,需要多樣化的練習來夯實。通常,教師采用的拼音練習方式有:看分解示意圖拼讀,看音節卡片拼讀,拼讀音節詞語,找朋友讀,游戲讀,比賽讀,等等。例如,在學習第10課“ao、ou、iu”時,可引導學生展開這樣的練習活動:
(1)做游戲,看誰聽得清、找得快。隨機抽讀復韻母ao、ou、iu時,讓學生注意觀察,然后比賽看誰能又準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并大聲地讀出來。
(2)找朋友,讓一位同學拿出寫有復韻母ao、ou、iu或聲母的卡片,大聲問其他同學:“我的朋友在哪里?”臺下學生的手中若有與提問的同學手中的卡片能拼成音節的卡片,就大聲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然后組成音節,讓其他同學大聲地讀出來。
(3)找一找,比一比,讀一讀(a—ao,o—ou,i—iu)。這樣多樣化的練習,會讓學生更好地學好拼音,用好拼音。
作者:包思榕 單位:福建寧德市蕉城區實驗小學
第三篇:一年級拼音教學方法研究
關鍵詞:拼音教學創設情境兒歌
拼音教學本身就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學對象是一群剛上小學的孩子,對各種事情都充滿了好奇,而且還不能夠在課堂上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就使得拼音教學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關。為了很好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幫助孩子們夯實學習語文的基礎,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借助實物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聲母“q”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拿來幾個五顏六色的氣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氣球的形狀和“氣”的發音,學生很快就記住了“q”的音和形。
二、講故事設置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第一課“a、o、e”時,我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有青青的小草,綠綠的大樹,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彎彎曲曲地繞村而過。清早,太陽公公還沒有起床,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邊唱起了a字歌,聽她在唱:“aaa,aaa。”大公雞聽到了歌聲也跟著唱起來了:“ooo,ooo。”在大公雞的歌聲中太陽公公起床了,大白鵝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在水中起舞。它跳著跳著發現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非常美,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來:“eee,eee。”
三、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
在教學單韻母時,我把一些簡單的歌訣教給學生說一說,記一記: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張大嘴巴aaa,大公雞起得早,清晨唱歌ooo,大白鵝水中游,清清倒影eee。孩子們在學習這些單韻母的同時都對編兒歌學拼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于后來學習u、ü、f、t、b、d、q、p、g等字母的時候,孩子們自己編了“烏鴉做窩uuu,小魚吹泡泡üüü,傘柄朝上fff,傘柄朝下ttt。像個6字bbb,6字反寫ddd,像個9字qqq,9字反寫ppp。9字加勾ggg一把椅子hhh”等等兒歌。
四、新奇的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ao、ou、iu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分別叫小iu和小ui,他們是一對雙胞胎,長相幾乎一樣,又經常穿一樣的衣服,戴一樣的帽子。他們的媽媽有時也很難分辨清哪個是老大,哪個是老二,可聰明的喜羊羊卻一眼就能分清。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喜羊羊是用什么辦法把他們分清的嗎?喜羊羊是孩子們熟悉并喜歡的卡通形象,這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此時的孩子們興趣高昂,這堂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漢語拼音教學雖然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們老師肯動腦筋,使拼音教學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于一體,就能使我們的漢語拼音教學活起來。學好漢語拼音為孩子們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孩子們早日踏入知識的殿堂鋪平道路。
作者:李翠霞 單位:河北省黃驊市李官莊中心校
第四篇:小班化環境下的拼音教學思考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學生拼音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今后的學習。雖然新課標從識記、拼讀和書寫三個方面大大降低了對拼音教學的要求,并且從教學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上分散了教學的難點。但由于漢語拼音本身太抽象、單調,學生學習起來仍然感到困難、枯燥。如何突破拼音教學的難點,變抽象為形象?如何利用小班的優勢,讓學生在和諧親切的語言環境中,學會拼音,認識詞語,訓練說話,做到一舉三得?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
新入學的兒童,對學校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于是我帶著30個孩子參觀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看警示牌、宣傳窗、班級招牌等,認識的字請他們大聲念出聲,能讀的小朋友別提有多得意,不會讀的只能跟著念,求助的目光企盼地望著老師。之后,我把他們帶進教室,教室的后黑板上也寫滿了字,讓他們試著念念,他們一個個都搖頭以示不會。老師順勢誘導:“小朋友,你們想認識很多字,讀很多精彩的故事嗎?”學生歡呼雀躍:“想。”“那么,從今天起老師就帶你們走進拼音王國,去認識一個個拼音娃娃吧!”邊說邊在黑板上畫了三座城堡:聲母城、韻母城、整體認讀音節城。學生看著黑板上充滿童趣的圖畫,個個躍躍欲試,恨不得一下子就進入這個美妙的城堡世界之中。
二、編寫兒歌,趣味學習
孩子們喜歡朗朗上口的語言,不知不覺中留下記憶。于是,我對每個單韻母和聲母都編寫順口溜,使枯燥的符號充滿詩情畫意。兒歌的編唱在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下,漸漸地,孩子們也摸清了規律,學會模仿自編一些淺顯易懂的順口溜,邊拍手邊念唱,老師相繼鼓勵。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變枯燥乏味的學習為趣味學習,而且培養了學習能力。
三、動手操作,形象學習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容易在視覺的刺激下引起注意,用實物來幫助學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其效果將出人意料。例如,教學聲母“t”“f”時,可選用一把長柄傘作教具,傘柄朝上是f,傘柄朝下是t。又如b、p、d、q幾個聲母的區別是個難點。于是就讓學生用手勢幫助記憶。左手四指緊握,拇指翹起,手心向上是b,手心向下是p,右手四指緊握,拇指翹起,手心向上是d,手心向下是q。另外還利用小學生好動的特點,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用一條線,幾根小棒,或橡皮泥擺一擺,邊擺邊念順口溜:“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右上半圓ppp,左上半圓qqq。”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形象直觀地區分它們的不同之處,牢固地記住了這些易混淆的字母。
四、創編故事,激情學習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個童話的世界,在他們的眼中,每個拼音都有著神奇的經歷,有限的圖片有著無限的內涵。而聽故事又是他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新教材中,每個字母都配有表音、表形的小圖片,很多練習拼讀的音節也配有圖片,這些圖片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形象生動,小巧有趣。在起初的幾節拼音課上,我將新授的拼音編進童話故事中,作為有生命的朋友帶給大家,孩子們可感興趣了。漸漸地對拼音故事躍躍欲試。于是我鼓勵孩子們用這些圖片編故事。教學時,我先讓他們看圖說一兩句話,用上旁邊的字母或音節,然后用一組圖片編故事,結果一個個精彩的拼音故事就這樣產生了。如,在教學ie、üe、er一課時,有一學生是這樣編的:夏天的夜晚,一輪彎彎地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我的爺爺坐在椰子樹下乘涼,樣子可悠閑啦!躺椅搖啊搖,竟然戴著耳機聽越劇,嘴里還不時地哼啊哼,連蝴蝶喜鵲也來湊熱鬧啦,圍著爺爺跳起了圓舞曲。幾幅毫不相干的圖片,經過孩子們充滿智慧的想象,組成了一個個閃爍著童真、童趣的小世界。這是孩子們對字母音形深刻感受內化后的外在表現。在這快樂的小世界中,孩子們快樂地想象,快樂地講述,快樂地欣賞,一遍又一遍,能不掌握嗎?
五、及時反饋,鞏固學習
“反饋”指的是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反饋。信息反饋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教師必須了解目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同時設法把全面評價情況反饋給學生,第二是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學生能夠及時地調整學習過程,也實現了師生的交互。理想的信息反饋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及時性,是指信息的反饋要迅速;二是準確性,是指老師能不能取得正確的學生學習情況,并把準確的、正確的東西反饋給學生;三是相關性,是指老師目前提供的東西與學生的知識是否相關。通過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進程,從而提高教學針對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從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來看,無論是行為主義、建構主義,還是社會互動學習理論,都非常強調信息反饋。拼音教學更注重及時反饋,而且要縮短反饋的周期。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小班的優勢,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發言正音的機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學會指正。學習字母和拼讀齊頭并進。例如。在教學聲母bpmf這一課后,把能和它們相拼的音節標上聲調組成詞,刻印在一張練習紙上,讓孩子們拼讀。先讓學生自己練拼,再在小組里讀,晚上回家在家長面前讀,第二天在老師面前過關。一課一張鞏固練習紙,紙上全是相關的音節。一次次的反饋讓學生加深了記憶,既訓練了拼讀,又積累了詞語,豐富了語言。同時還實行分層教學,鼓勵一部分學生先運用直呼的方法,當孩子們第一次從口中直呼音節時,他們興奮地大喊:“我會直呼了!”每當孩子們熟練地讀完一張寫滿音節的練習紙時,我都會獎給他們一朵小紅花,看著競賽欄上越來越多的小紅花,孩子們對學習拼音更來勁了,你追我趕生怕落后。在拼音教得差不多時,我鼓勵學生看注音讀物,發動家長捐款買書成立圖書角。每當中午,孩子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饒有興致地讀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那時,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拼音字母多神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參差不齊的。這并不是某些學生沒有學習能力,而是學習的傾向不同。“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有能力掌握一項學習任務。”由于反饋及時,對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了及時的補救,終于使這些學困生也不曾掉隊,比較熟練地掌握了漢語拼音這個基本工具,在學習生涯中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作者:柯佩君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北侖三山學校
第五篇:拼音教學的隨想思考
時光荏苒,我與新課程攜手走過了十幾個春秋,其中的酸甜苦辣至今讓人回味。課程改革帶給我的不僅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更是一次嶄新的蛻變,今天的我已不會停留于教材要教什么,更多的是思考學生要學什么,在共同學習的氛圍中,成長的我很充實。我愛唱歌,而新課程就是我心中的那首歌。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以拼音為依托,要想將語文學好,就得打好拼音基礎關。從一年級開始,應教會學生“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對于拼音內容的教學,我有自己的創新教學,以快樂、簡單為主,這是一種省時高效的教學理念,我高聲唱響我心中的歌。
一、故事小插曲
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ye的時候,我采用了講故事的情境法:有一天晚上,大y媽媽正打算到朋友家坐坐,剛走出家門口不久,就聽到有人在哭,會是誰呢?沿著哭聲走近一看,發現原來是小üe在哭。大y媽媽問小üe:“孩子,你為什么哭呀?”小üe邊哭邊回答:“我貪玩,一早出的門,可現在天已經黑了,我忘了回家的路了,怎么辦呢?”大y媽媽聽了之后笑了笑,對小üe說:“我帶你回家,但你要把眼淚擦掉哦。”小üe一聽連忙擦去眼淚。(出示yue)大y媽媽帶上小üe還讀üe,他成了整體認讀音節家族的成員了。設計情境的目的就是要讓其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服務,短短的故事小插曲,卻讓學生很快和yue交上了朋友,清晰地認識üe單獨的時候要加兩點,和大y媽媽在一起變成整體認讀音節時卻不能加兩點的規則,故事的描述讓學生的感情和思維都直接切入課文內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游戲進行曲
游戲在語文教學中,以它豐富多彩的內容、生動活潑、有趣的組織形式,深受學生歡迎。在拼音的教學當中,我們的課堂時時游戲,歡聲笑語,樂趣橫生。
1.變魔術。用手型或肢體語言變出字母,看誰的小眼睛最亮,一眼可以看出老師變的是什么拼音朋友。
2.找朋友。一部分學生舉聲母卡片,一部分學生舉韻母卡片,大家在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跳完一曲,看看兩個人拿的聲母和韻母組成什么音節,一起拼一拼,讀一讀,如若兩個人拿的聲母和韻母不能合拼,說明朋友找錯了,音樂響起,重找!
3.送信。請一名學生將四張后鼻韻母卡片分給四個學生,再請這四個學生上臺來帶讀。(邊上配上兒歌: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來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揚信。之后生開始帶讀。)
4.闖關。課件設計一些拼讀關卡,讓學生分小組來闖關,每闖一關有不同的獎勵,闖不過的有處罰,例如罰唱歌、跳舞之類的,全部闖過的評為“優勝小組”。
三、兒歌協奏曲
兒歌的教學不能單純地停留在朗讀上,應該有創新。兒歌教學到底應該如何突出心意,又能讓孩子們樂在其中,我覺得主要還是抓住孩子們的喜好。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喜歡深入學生中間去,同他們一起歌唱,一起游戲,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從而積累一定的素材,精心設計兒歌教學的另一片天地,讓兒歌配上兒童喜聞樂聽的歌曲,邊唱邊把兒歌記住,一舉兩得。如教學ɑo、ou、iu之后,課文配套的兒歌是《有禮貌》這首兒歌,我先教讀兒歌,等學生能熟讀了,再試著讓學生給兒歌加動作表演讀,在學生邊讀邊比劃的同時,我的嘴里哼起了《大風車》這首歌曲,學生愣住了:老師怎么唱起歌來了呢?我沒有任何解釋,而是把《大風車》這首曲子的調配上《有禮貌》兒歌的歌詞,給學生表演唱了一番,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欣賞完我的演唱兒歌,學生就直嚷嚷著要我教他們唱兒歌了。從此,唱兒歌風氣迅速形成,在教室里、在課余時間,甚至是在放學的路上,孩子們嘴里哼著的是兒歌,唱著的是兒歌,更絕的是,在學生的發明創造之下,一首兒歌竟然能配上多首曲子哼唱出來。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唱自個兒喜歡的“兒歌”,身為老師的我,每次一想到自己的教學杰作,心里也是樂陶陶的。
作者:童婷婷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銅陵第四小學
第六篇:拼音教學小妙招
今年,我教一年級。在“aoe”王國中和孩子們一起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針對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我摸索出了一系列小妙招,效果不錯。
妙招一:拼音教學生活化。
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比如,學單韻母時,我編了兒歌和孩子們一齊讀:“爸爸媽媽愛唱歌,張大嘴巴aaa”“清晨公雞學打鳴,圓圓嘴巴ooo”……在歡快的兒歌聲中,孩子們記住了這些字母。我不光自己想辦法聯系生活給孩子們編兒歌,還發動孩子們自己聯系實際編兒歌。教學“b”時,我編了兒歌“小姐姐聽廣播,右下半圓bbb”。學到聲母“p”時,我就問學生:“你準備怎么記住p的樣子呀?”一名學生在我的啟發下學著編了句兒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圓ppp”。我聽后大加表揚。后來的漢語拼音學習,基本上是學生自己編兒歌記字母,我只需稍加指點。如“姐姐弟弟捉迷藏,兩個門洞mmm”“椰子樹上椰子多,左i右e,ieieie”“我愛北京天安門,左a右n,ananan”等,都是孩子們自己想辦法編出來的。這些兒歌不僅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使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妙招二:拼音教學故事化。
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i、wu、yu時,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小i的媽媽是大y,它們生活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做游戲,整體認讀音節yiyiyi;小u的爸爸是大w,他們住在一間屋子里,整體認讀音節wuwuwu;小ü想和大y媽媽一起去釣魚,可是他戴了兩頂小帽子老碰到大y媽媽的頭發,他就摘掉這兩頂帽子和大y媽媽釣魚,整體認讀音節yuyuyu……”學生對這類故事特別感興趣,新知識掌握得既快又牢。
妙招三:拼音教學娛樂化。
對于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那么他們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我經常結合游戲進行拼音教學。復習的時候,我讓孩子們給拼音字母“找朋友”。比如,給復韻母找朋友(如出示an,一個學生拿a,另一個學生拿n),給整體認讀音節、兩拼、三拼音節找朋友,還可以圖文找朋友(如:“轉筆刀”,一人拿圖片,另一人拿相對的拼音詞語名稱),形式多樣,靈活實用。除了“找朋友”,孩子們還喜歡進行“摘蘋果”比賽——在“蘋果”后面寫上音節,進行拼讀比賽。我還利用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在上課時既可以讓孩子們放松休息,又可以鞏固拼音知識。配合著點頭、伸腰、扭動、直臂、拍手等動作,我們的“漢語拼音休息操”是這樣的:“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韻母表:a、o……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整體認讀音節表:zhi、chi、shi、r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基礎牢!”有了“漢語拼音休息操”,孩子們對拼音掌握得更牢固了!通過我的努力,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拼音,有的孩子還會用拼音給我寫紙條了:“lǎoshī,wǒhuìxiěpīnyīnle.”在收獲著耕耘的喜悅時,我也真正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含義。
作者:侯亞麗 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環山小學
第七篇:漢語拼音教學效果方法提升策略
一、寓樂于教,玩轉趣味濃
晉朝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這個“趣”則為“趣味”。一年級的孩子,對小學生活感到既新鮮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任性,并且有直觀、具體、形象性思維特點。所以,教師的觀點應是培養學生,以適應為主,告訴孩子什么是學習。在前兩個月,教授知識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培養學生興趣。1.寓趣于兒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圖畫,并精心設計兒歌,千方百計地給孩子們提供“情境圖”與“語境歌”。如教學單韻母“iuü”時,可用這樣的兒歌:“衣服紐扣排中間,牙齒對齊iii;烏鴉站在巢一邊,嘴巴突出uuu;清清池塘一條魚,小魚吐泡ü。”這樣能夠實現與所學內容結合,直觀形象,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中快快樂樂地學習。在“圖與歌”的情境中學習,打破了字母的神秘感,能縮短學生與漢語拼音的距離。另外,借助形象的圖畫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學生認識、熟悉字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審美教育。2.寓趣于體驗。如第3課的“爸爸、媽媽、我”,滲透了親情教育的意識;第4課“大米,土地,馬、兔”,體現了愛護糧食的精神;第5課的“美麗的山水畫”,則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幅清麗的大自然風景圖。拼音教學讓孩子們玩中有學,學中有玩,讓剛入學的學生親身體驗學習本身所蘊藏的快樂因素。如,學u的四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模仿“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二、豐富識字,玩轉生活化
1.聯系生活說詞語。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拼音音素的符號,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單靠死記硬背早晚會讓學生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用聲母、韻母說詞造句,賦予字母以意義,是幫助學生記住發音的好辦法。如bpm一課,播、潑、摸等動作;dtnl一課,打、踢、拿。
2.聯系生活勤操作。在學生已經初步學會拼讀以后,要與學生的口語實際聯系起來,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盡量避免大量無意義音節的反復操練。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得著,還可引導鼓勵學生給自己的學具貼上拼音標簽,給家中的生活用品貼上音節卡片。在拼音教學時,可把教室布置成拼音樂園,開辟漢語拼音園地、黑板報每期一首注音兒歌、光榮一角等欄目。同時,也可鼓勵學生從課本、課外注音讀物中尋找已學聲韻組合的音節,達到一定量后給予獎勵,使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提供舞臺,玩轉展示空間
舞臺有多大,成長就有多大。想起上世紀70年代時候,教師多是灌輸式教育,學生站在舞臺的機會幾乎很少,總有很多學生長大成人后,還很靦腆。其實很大程度上,教師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多舞臺展示的機會。為鼓勵學生主動學拼音,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自己編兒歌,書寫字母,到講臺前帶其他孩子讀字母,并適時表揚。以“拼音擂臺”“拼音加油站”等形式,或競賽、或激勵,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所學所得,品味努力之后的成功感,真正落實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喜歡學習,有主動學習的愿望”。教師對學生的優良行為的積極評價要做到連續性和系統性,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優良行為在反復的強化作用下鞏固下來。例如,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學習的參與活動中,由于情緒色彩很濃,在對感興趣的問題作出回答時,許多孩子常常由于興奮,爭先恐后地大聲作答,由此嚴重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判斷,這時教師如果馬上對積極舉手但并未大聲作答的孩子給予表揚,其他孩子會馬上受到啟發閉上嘴巴,舉手發言。長期強化訓練,學生舉手發言的好習慣則會穩定形成。
四、區別比較,玩轉縱橫貫通
在比較中才有區別,在比較中才會加深印象。新課程背景下的拼音測試,在內容方面要淡化以記憶性內容為主的考試,加強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查,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漢語拼音測評意見》要求學生認讀的不只是一個個孤立的音節,而是賦予漢語意義的音節,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拼音可以幫助識字,拼音可以幫助閱讀,它使學生了解學習漢語拼音的意義所在,更加激發學好漢語拼音的興趣。大家都知道只有學會了拼音,才能去認識漢字。怎么可能利用漢字來學習拼音呢?這也得融會貫通,互相信賴,互相學習。在學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觸的多是漢字。人們的說話,動物的聲音,各種車子的聲音及各種實物等等。比如,區分“b、d,m、n,f、t”時,可啟發學生思考:用什么辦法區別這6個字母的樣子?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擺一擺、猜一猜等,用以鞏固拼音字母知識。如,學習b和d及p與q的比較課時,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小拳頭,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來比畫它們,讓他們找出b、d、p、q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也可以讓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上臺來表演身體游戲:"做望遠鏡游戲",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彎著靠攏,其余三根手指伸直,然后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頂著,放在眼睛邊上向外望,嘴里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會記心中。在比較p與q時,讓兩學生頭碰頭,向對方鞠躬,配一定的樂曲,同時嘴里唱啊:右上半圓ppp,像個9字qqq。除了這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如:mnu等等。
作者:李钚 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金安小學
第八篇: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對策
摘要:本論文探討了小學語文低年級拼音教學的重要性,探索把漢語拼音這些抽象符號變得生動形象,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愿學、愛學、樂學,并輕松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從而讓拼音教學變得快樂無比,把學生帶進拼音王國的樂園里。
關鍵詞: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對策方法
漢語拼音是認識漢字、閱讀書籍、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學習漢語的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為學生一生學習打基礎的前提。因此,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一、引情入境
一年級新生處在從幼兒向兒童的過渡時期,從兒童的心理上看,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極差,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全靠死記硬背,所以活動情境對學生學習的幫助特別大。在教單韻母時,我對他們說:“孩子們,想做廣播體操嗎?我們平常做操都是用身體做,今天老師教你們用嘴巴來做廣播體操,想學嗎?”學生就開始興趣盎然地學習口腔廣播體操:嘴巴張大ɑɑɑ,嘴巴圓圓ooo,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嘴巴攏圓üüü。我接著說:“廣播體操做完了,再讓這些拼音娃娃回“單韻母”小屋,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體操學完、做完,在這樣愉快的情境中,學生已經把單韻母學會了。
二、故事新編
學生對于稀奇古怪的故事充滿了好奇,所以喜歡聽故事是學生最大的天性,我們就要抓住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編出各種各樣的故事把學生帶進有趣的拼音王國里。如在教jqx時,我跟學生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是雞爸爸的生日,雞媽媽就對孩子們說,你們給爸爸的生日禮物準備好了嗎?孩子們說:“沒有。”“那怎么辦呢?”孩子們齊聲說:“到超市去買。”“先買了一個手機,手機通話jjj,又買了一個氣球,氣球上天qqq,最后買了一個西瓜,一個西瓜xxx”。雞寶寶們給雞爸爸買好生日禮物后,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趕,雞媽媽隨時都照看著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們走丟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雞媽媽找到東,找到西,數來又數去,少了一只真著急”。這時,我班上的一個學生急忙舉起小手說:“雞媽媽,別著急,你少的雞寶寶藏在草叢里呢。”可見學生早已進入拼音故事的王國里,對于要求學習的聲母jqx和兒歌,他已經快樂地熟記于心。
三、順口溜帶路
低年級學生語言還不豐富,但他們比較喜歡押韻順口的文字。我們就要抓住學生喜愛誦讀的特點,設計編出一些順口溜讓他們背誦。如:我在教讀翹舌音時編的順口溜:“椅子一靠,舌頭就翹”;教其它聲母時編的順口溜,“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馬兒跑ddd”;教標調規則時編的順口溜:“看見a母別放過,沒有a母找oe,iu并列標在后,單個韻母不用說。i上帶調去掉點,小ü碰到jqx和y,去掉兩點還念ü。”豐富有趣的、瑯瑯上口的順口溜把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了,他們也愛學拼音了。
四、實物展示
一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很少,所以就抓住學生的特點,利用身邊的實物,用實物展示即直觀教學法來幫助學生學習拼音,記住字形。如在教聲母t和f時,恰好那一天下雨,學生帶了雨傘,我順手拿起一把雨傘做教具進行直觀演示。“傘把朝下ttt,傘把朝上fff。”只要合理利用身邊的實物道具,拼音教學就會輕松而愉快了。
五、媒體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就能充分激發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習拼音時,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優美的圖像、有趣的動畫,播出悅耳動聽的音樂,合理創設情境,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提供廣闊的天地。
六、游戲相隨
學生是游戲的天使,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們應抓住時機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切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把歡樂和游戲引進課堂。一系列的游戲既使課堂教學動靜結合、活潑有趣,又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拼音教學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樂中學。
七、比較相伴
漢語拼音是由一些符號、筆畫組成的,包括左半圓、右半圓、長豎、短豎、彎豎、左斜、右斜……在教非常形近的字母和復韻母時,讓學生采用比較辨別的方法配以肢體語言進行學習:“左手握拳頭放在左腰下,左下半圓ddd,放在左頭上,左上半圓qqq,右手握拳頭放在右腰下,右下半圓bbb,放在右頭上,右上半圓ppp”;學習ei、ie、ui、iu,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異同點:組成的字母相同,放的位置不同。學生在邊看、邊說、邊比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形近字母的記憶,對于兩個形近的字母或復韻母一目了然,學生模糊的形象更加清晰了。漢語拼音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只有發展多元智慧,才能使拼音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快樂性融于一體,讓拼音教學成為學習的樂園,學好漢語拼音,為認識漢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鄧秀濤 單位:重慶市江津區實驗小學
第九篇:拼音教學生活化實踐分析
漢語拼音是學生進行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它對學生學習語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剛入學的兒童在學習上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拼音。在7~8周的時間內,這些剛入學的兒童需要掌握這么多相對單調、枯燥、抽象的符號,確實有困難,所以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產生畏難情緒就在所難免。那么,如何讓剛入學的兒童在學習漢語拼音中,既學得快,又記得牢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將拼音教學生活化。
一、鏈接生活,激發興趣
鏈接生活,就是讓學生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或者讓學生聯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找音,賦予音節意義。例如,在教學復韻母“ai”的四聲后,教師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日常生活中在哪里聽到過這些音?能找一找嗎?”學生們紛紛舉手:“我和弟弟比高矮,我高,弟弟矮的‘矮’。”“一顆愛心的‘愛’。”“我心情不好時就會唉聲嘆氣的‘唉’。”“挨打的‘挨’。”……可見,將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并且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智慧,還能使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語文、學習語文,這不正是我們語文教師所期待的結果嗎?漢語拼音的學習是為閱讀服務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地將拼音教學和識字結合起來。例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n”時,教師可出示注音漢字“云”,請學生認認是什么字,說說自己是怎么認識的(借助拼音認識的),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拼音對認識漢字的作用。這時,教師趁熱打鐵,再引導學生用“云”字組詞。這樣“yun”這個音節一定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留下的不再只是孤零零的一個音節,還有它所賦予的意義。
二、巧用插圖,活學活用
課本中的插圖是根據字母的音、形特征配置的,不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而且具有形象、直觀、富有情趣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挖掘插圖的價值,并創造性地運用插圖,這樣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聲母“y、w”時,教師可以這樣做:首先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什么;然后出示情境歌———“老烏鴉,叫嘎嘎,捉條蟲子喂娃娃。秋風起,天氣涼,媽媽為我做衣裳”,請學生從中找出聲母“y、w”,由此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這是教師在拼音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情境圖還可以這樣使用:如教學復韻母“üe、er”時,在學生學習了“üe、er”后,教師出示情境圖,請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什么,然后告訴他們:“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的兩個復韻母就藏在這幅圖中,請你用火眼金睛找找它們藏在哪些事物中。”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說道:“‘üe’就藏在圓月的‘月’里。”“‘er’藏在兒子的‘兒’身上。”“‘er’藏在耳朵的‘耳’里呢!”再如,學習“ang、eng、ing、ong”后,學生在情境圖中又找到了“ang”藏在“fang”里,“eng”藏在“feng”里,“ong”藏在“long”里。這樣課文插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也認識到了拼音學習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三、融入生活,運用所學
漢語拼音的學習是為識字、閱讀、說標準的普通話打基礎的,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教師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得著,還可引導鼓勵學生給自己的學習用品貼上拼音標簽,給自己的名字、家庭成員、身邊熟悉的事物注上拼音。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拼音,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讀拼音讀物,用拼音學寫一句話日記。此外,教師還可以用拼音寫寫夸獎孩子的話,可以把教室布置成拼音樂園,開辟漢語拼音園地,黑板報上每期呈現一首注音兒歌,等等。這樣在生活中學生時時處處可見拼音,可學拼音,可用拼音,拼音就成了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賀紅瑜 單位:江蘇丹陽市新區實驗小學
第十篇:拼音教學淺談
拼音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再加上教學對象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如何把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之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圓滿地解決好這個難題呢?我結合新教材的特點以及自己的教學反思,談一些體會。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享受拼音
在新教材中拼音教學的第一課“a、o、e”時,呈現在孩子們面前的便是一幅色彩鮮艷,具有農家氣息的一個美麗的清晨。如何利用課本資源,營造活潑快樂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一開始我讓學生看著這幅美麗的圖畫,給他們講了個故事: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有青青的小草,綠綠的大樹,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清澈見底。清早,太陽公公還沒有起床,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邊唱起了a字歌,聽她在唱:“aaaa,aaaa”。大公雞聽到了歌聲也跟著唱起來了“oooo,oooo”。他們的歌聲引來了大白鵝,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大白鵝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著跳著發現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多美呀,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來,“eeee,eeee”(學生也興趣盎然地跟著我唱起來了),這時我便開心地對孩子們說道:“這么多小鵝都跟來了呀!你們也來參加這場清晨音樂會呀!”學生開開心心地聽故事,快快樂樂地學拼音。
二、自編歌訣,增加學生求知樂趣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特點,學生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把兒歌放到拼音教學中,使孩子們的口齒得到鍛煉,既糾正了錯誤的讀音,又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簡單的歌訣教給學生說一說,記一記: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張大嘴巴aaa,大公雞起得早,清晨唱歌ooo,大白鵝水中游,清清倒影eee等等,慢慢地讓學生試著自己看圖創編簡單的兒歌,經過啟發、觀察,孩子們的思維一經打開,往往有許多精彩的歌訣不經意就產生了:“烏鴉做窩uuu,傘柄朝上fff,傘柄朝下ttt。像個6字bbb,6字反寫ddd,像個9字qqq,9字反寫ppp,9字加勾ggg,一把椅子hhh等。
三、采用多種教法,讓學生喜愛拼音
剛入學的孩子,是十分活潑好動的,單靠圖片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上課時讓他們動動手,動動腦,做做知識性游戲,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也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我說你猜。看口型猜猜老師要讀什么音,如aoe;還可以是老師說字母的形狀,學生說字母。如師說:兩個門洞,生說:mmm一個門洞——nnn。
2.擺字母。擺字母練習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先練習找拼音,即:老師讀出一個聲母或韻母,讓學生觀察老師的口形,而后快速地從卡片中找出對應的聲、韻母,然后再練習找復韻母、再練習擺二拼音節,最后練習較難的三拼音節和帶調音節。在進行擺放拼音練習時,可以同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賽,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進行擺放表演或比賽。
3.幫拼音找家。當學生學完所有的拼音字母時,我讓他們給拼音字母找個家,可以住在小屋里,可以住在云寶寶的肚子里,可以在大樹里安家,還可以在小鳥的身上……,分別給聲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整體認讀音節造個家,同時提醒孩子們可不要讓拼音寶寶住錯了地方。這時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畫起來,一邊還在動腦想想這個拼音是屬于哪個家里的,這樣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就掌握了拼音字母的分類了。
四、聯系生活,拓展學習渠道
在設計拼音練習時,我經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在學完所有的字母時,我讓學生拼出自己的名字,并寫下來。如果不會寫就去翻查字母表。每個學生都十分認真地去完成這個作業,做對的學生個個都很高興,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每天我都要求學生制作一張拼音卡片,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求助父母,可以是你周圍經常看到的事物,如:dindēngyshuā等,第二天早上領著全班學生讀。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拼讀能力,又擴大了學生認識事物,識記事物的范圍。
五、用表揚、鼓勵激勵孩子的學習熱情
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興趣持續時間不長,對于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但要使他們的注意力長時間保持下來卻相當困難,除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老師所給他們的肯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拼音教學中,讀準音是重點,也是難點,有的學生掌握起來比較慢,這就更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肯定,用表揚激勵孩子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樹立學好拼音的信心。各種不經意的表揚:“你的聲音真好聽,讓老師和同學們再聽一次吧。”“你可真行,進步真大呀。”“你就是一個小老師了!”“你的眼睛真亮,看著老師的嘴巴再讀一次吧。”面對天真的孩子,這樣適當的表揚必然會勝于嚴厲的批評,讓他有信心去學、樂學!伸出你的大拇指送給學生,用手輕輕地摸摸他的頭,和他親切地握握手……,用目光去鼓勵他,微微地傾斜身子聽一聽,用微笑原諒他的小小的錯誤,這些細微的動作,學生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一點一滴的進步在行動中。“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只有優化漢語拼音教學,發展多元智慧,才能使拼音教學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于一體,才能使我們的拼音教學活起來。學好漢語拼音,為識漢字打下基礎,同時為兒童提早踏上知識的寶殿創造了條件。
作者:李煥先 單位: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漁澤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