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士崗位技能培訓內訓師聯合SP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討內訓師聯合SP(標準化病人)操作示教在護士分層級培訓中的應用效果,以期提高護士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成績及護士的實踐能力、核心能力、學習的滿意度。
近年來,國內護士數量增長較快,一大批青年護士加入臨床護士隊伍。如何加強護士的在職培訓,提升崗位實踐能力,保障護理安全是護理領域面臨的新挑戰[1]。為了提升臨床護士的綜合能力,我院于2019年2月采用內訓師SP的方法對護士進行操作技能培訓。標準化病人[2-3](StandardizedPatients,簡稱SP)又稱模擬病人(SimulatePatients),在新入職N0級護士進行系統和標準培訓后,通過護士來模擬病人,并在模擬病人的過程中表現病人的臨床問題。內訓師最早是用于企業員工的內部培訓,是指內部培訓的授課教師。本院選用新入職N0級護士扮演標準化病人、N2級護士作為操作內訓師,把內訓師和SP應用于護士分層次培訓中來,主要在于探討內訓師聯合sp操作示教在護士分層級培訓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將我院工作1~10年的臨床一線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將采用內訓師聯合SP技能培訓模式前的2018年2月—12月的218名N0~N2級護士作為對照組,將采用內訓師聯合SP技能培訓模式后2019年2月—12月的223名N0~N2級護士作為實驗組。對照組男性3名,女性215名,N0級35名,N1級125名,N2級58名,大專35名,本科179名,碩士4名;實驗組男性5名,女性218名,N0級32名,N1級128名,N2級63名,大專26名,本科192名,碩士5名。對照組和實驗組在性別、層級、學歷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2019年2月開始對實驗組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護士崗位技能培訓,具體方法如下。崗位技能訓練第一輪為:(1)護理部根據《湖南省常用護理操作技術規范》(2017年版)組織護理操作組教師精選出30項護理常用技術操作并于2019年2月28日前上傳操作評分細則。為更好地進行操作督導及隨時檢查學習效果,首先各科室有計劃地進行理論學習。(2)各科室選出1名綜合素質較強的N2級護士擔任操作內訓師,選取1名N0級護士作為操作標準化病人。各科室首先派標準化病人和內訓師兩人參加醫院的規范化培訓兩個下午(2019年3月7—8日下午),熟悉科室的培訓流程,知道科室N0~N2級護士崗位技能培訓中所負責的內容。本院護理部培訓標準化病人和內訓師的理論知識,護理部預先準備好一個操作案例,對案例進行講解后護理部教師示教1例標準化病人聯合科室內訓師的操作。(3)2019年3月10日至3月底各科室準備相關案例2個,每個案例含科室護士崗位技能操作30項中至少3項。(4)2019年4月各科室按內訓師培訓的要求由N0級護士擔任標準化病人進行集中培訓,科室所有護士操作完畢后再由N0級護士所扮演的標準化病人進行案例操作1次,此次由內訓師擔任標準化病人,要求科室留取現場相關資料進行總結。(5)2019年5月護理操作組分片區(內科片區、外科片區、手外片區、急危重癥片區)進行案例征集,并安排各科室護士根據科室相關案例進行考核。(6)2019年6月8—15日護理部操作組組織各科護士長對各片區所提供案例進行篩選和熟悉;19—21日為所有內訓師培訓階段;22—30日由各科護士長及本科內訓師進行科內培訓。(7)2019年7月為護理部、科護士長、操作組對全院護士進行考核:1—15日前護士長、內訓師根據本科室所涉及的所有操作對本科室全體護士進行跟班考核;16—31日,內科+綜合科與外科片區進行第一輪交叉考核。(8)2019年8月1—20日護理部針對第一輪交叉考核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復考,以加強全體護理人員對操作的熟練度;21—31日,各科護士長針對前兩輪考核存在的薄弱環節重點進行督查和整改。崗位技能訓練第二輪:根據湖南省護士崗位技能培訓工作所提供相關設備、設施及耗材主要參數,8月14日護理部將新增操作技術項目29項按一般護理技術、急危重癥護理技術、專科護理技術進行整理分類,并分片區、分重點組織各科護士長對本科人員進行培訓。8月底進行所有參培護士崗位技能理論知識考核一次。2019年2月之前的對照組,我院選取以前的操作技能優秀選手5名,每人示教6項操作,然后開放示教室,各科自行安排時間進行操作訓練后,護理部安排操作小組的成員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
1.3評價指標
(1)將兩組參培護士理論知識考核與操作成績進行比較,滿分100分。實驗組的操作成績為科內跟班考核、交叉考核成績的平均成績,將其與對照組的操作成績進行比較。(2)兩組培訓結束后進行臨床實踐能力考核,內容以案例護理的形式,抽取臨床常見病的1份病例,根據案例,護士對模擬病人進行整體護理,關鍵考核護士的病情觀察、溝通能力等,然后考核案例中穿插的2項操作項目,用30項操作標準評分。(3)兩組培訓結束后進行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測量,該量表為2009年Liu[4]修訂的版本,CIRN共含護士核心能力的7個維度58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分評分法,從0分沒有能力到4分很有能力。量表總體和各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7和0.79~0.86,重測信度r=0.83(P<0.05)。兩組培訓結束后進行護士學習滿意度測評,采用王鵬舉修訂的成人學習滿意度量表[5]。該量表包括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學習成果、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5個維度23個條目,各條目采用1~5分評分法,1分=非常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不確定,4分=符合,5分=非常符合,每個條目得分的均值就是5個維度的得分,得分越高即護士的學習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軟件輸入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參培護士理論知識、操作、實踐能力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實驗組的理論知識考核、操作成績以及實踐能力(病情觀察、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應變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參培護士核心能力比較(見表2)
2.3兩組參培護士學習滿意度的比較(見表3)
實驗組護士學習滿意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3.1新培訓模式對護士理論和操作考核得分的影響
應用新模式的實驗組護士能扎實掌握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知識與技術,及時學習掌握臨床護理新知識、新技術,并且能夠在臨床工作中嫻熟運用。傳統的培訓模式(對照組)采用優秀示教員示教,護士的技能更加注重于死板的操作,考核出來更多的是生搬硬套式的操作結果,護士對操作的注意事項及內涵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實驗組護士的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加之新模式的操作考核我們采取的是在護理案例中穿插考核,護士操作更加貼近臨床實際,自我體驗感更強,使得護士的崗位技能得到提高。
3.2新培訓模式對護士臨床實踐能力的影響
通過內訓師和標準化病人的扮演對護士的病情觀察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有了顯著提高。N0級護士通過標準化病人的扮演,使其積極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6]。首先護士自己編寫案例,案例來源于臨床工作中,護士在培訓中的興趣就會非常大,從而主動去思考和學習。扮演標準化病人的護士通過扮演病人,體驗了病人在操作中的感受,從而了解到自己以后在操作中應該關注的重點以及如何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能夠了解病人所需,使N0級護士病情觀察能力和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通過案例方式的操作培訓,內訓師以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雙重身份參與到操作中來,使護士對操作病案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從而使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新培訓模式改變傳統的表演式操作技能培訓模式,突出臨床思維的培養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對病人的人文關懷融入護理操作技術訓練和臨床護理工作中,在提高護士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時,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交流、病情觀察等。
3.3新培訓模式對護士核心能力的影響
護士作為標準化病人,能對醫療過程有真實的體驗,加強N0級護士對疾病的認識,內訓師也能指導和幫助新入職護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7]。護士通過新培訓模式來評估病人各方面的健康狀態,按照護理計劃實施精確、安全、全面和有效的護理,隨時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使得護士的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就能勝任日常護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護士的職業倦怠,減少護士的流失[8]。同時在案例教學的模式中,各層級護士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護士的學習興趣,使得護士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護士在模擬標準化病人的操作過程中,不僅能夠領悟臨床知識,而且對操作標準和理論背景的掌握得到增強,還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9]。所以內訓師聯合標準化病人使得護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得到提高。
3.4新培訓模式對參培護士學習滿意度的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內訓師聯合標準化病人的模式能夠提高護士的學習滿意度。目前大部分醫院采取實驗前的培訓模式,護士的參與感不強[10],而新的模式可以激發護士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主觀能動性。尤其是N0級護士在扮演標準化病人的過程中,學習的環境更加輕松,使護士在操作中有一種日常工作的感覺。對于一年內的護士,也增加了他們與科室護士團隊溝通、學習的機會,使各層級護士對操作技能培訓的內容、過程和結果的滿意度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開展青年護士崗位技能訓練和競賽活動的通知[A].湘衛函47號.
[2]凌陶,金瑞華,王金玄.標準化病人情景模擬教學對護理本科生臨床思維能力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8(9):1442-1444.
[5]趙紅,劉玉環,姚平波,等.基于微信的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10):759-761.
[6]劉金金,鳳美蓉,史萍萍,等.微課直播聯合視頻教學法在急診護士核心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15):93-95.
[7]陳晶,鄔艷瑛,王水飛,等.標準化病人臨床情景模擬教學在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藥教育,2019(11):94,96.
[8]張鑫,皮紅英.初級職稱護士核心能力對職業倦怠的影響[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3(4):413-414.
[9]龐亞娟,周蘭姝.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的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5(6):2064-2066.
[10]葉玉芳.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方法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9(3):469-473.
作者:馬迪 韓志芳 趙碧霞 單位: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