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四川省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的設置,為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方法在參照國家《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并結合文獻分析后,擬定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設置專家咨詢問卷,運用德爾菲法向32名專家對課程模塊、課程內容和學時進行2輪專家咨詢。結果兩輪專家咨詢積極系數均為100%,權威系數為0.905、0.925,變異系數小于0.25,肯德爾協調系數為0.308、0.382(P均<0.001)。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共186學時數,包括3個課程模塊(一級指標)、19個培訓課程(二級指標)、122個培訓內容(三級指標)。結論研究咨詢專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權威程度及意見集中程度,最終形成的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代表性和權威性均較好,可保證培訓實施過程更加規范與科學。
關鍵詞: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設置;德爾菲法
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是加快新入職護士勝任臨床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舉措。2016年5月,四川省印發關于《開展護士規范化培訓試點的通知》,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在四川省范圍內開始推行,并認定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90余所,四川省范圍內各醫院重視并積極開展了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然而,國家大綱制定內容較宏觀,四川省內乃至全國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課程體系,各級醫療機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計課程安排和內容,出現授課內容不統一、針對性較差、培訓方式較單一、學時數設置不合理等情況[1-3],導致培訓效果參差不齊。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德爾菲法形成的課程模塊、課程內容和學時設置更加合理,以指導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提升新入職護士的培訓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選擇四川省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及護理院校的專家32名。32名咨詢專家平均工作年限為(27.53±6.82)年;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22名(68.75%),副高級職稱10名(31.25%);最高學歷博士1名(3.13%),碩士9名(28.13%),本科22名(68.74%);護理教育專家8名(25.00%),臨床護理專家18名(56.25%),醫療專家6名(18.75%);來自于護理院校2名(6.25%),來自于培訓基地30名(93.75%)。
1.2方法
1.2.1成立課題小組本研究課題小組包括主任護師2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和碩士研究生2名,主要負責分析文獻資料、擬定咨詢問卷、進行問卷調查、確定咨詢專家、研究結果的整理和統計分析等。
1.2.2制訂咨詢問卷回顧、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并結合我國的培訓現狀和《大綱》要求,根據護士崗位勝任力(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3個維度為基本框架[5],設置培訓課程和具體培訓內容的條目,并選擇5名規范化培訓基地護士長進行預調查,通過課題小組分析、反復討論及修改預調查中所存在的問題,最終形成本次專家咨詢問卷。專家咨詢問卷主要包括3部分,①問卷說明: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②專家的一般資料: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等;③問卷主體:包括專家對具體的課程、學時分配的建議和權威程度自評表,每項指標的重要性評價運用Likert5級評分法,將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依次賦值為5、4、3、2、1分,分值越高表明該課程越重要,設置的必要性越高。
1.2.3實施專家咨詢本研究共實施兩輪專家咨詢,通過電子郵件或研究者親自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專家咨詢,并于發放14d后回收。課題組對第1輪咨詢結果進行整理分析、討論,與咨詢專家交流反饋后,形成第2輪專家咨詢問卷。參考相關文獻,將重要性賦值均數≥3.50、滿分比>20%、變異系數<0.25設為條目篩選的指標[6],同時滿足以上3項指標予以保留,不滿足者刪除,對于僅滿足其中1項或2項的條目,經課題組成員討論決定保留與否。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問卷有效回收率、意見提出率表示專家積極程度,采用判斷依據系數(Ca)、熟悉程度系數(Cs)表示專家權威程度(Cr),用均數±標準差與條目滿分比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用變異系數(CV)、協調系數(Kendall’sW)表示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專家的積極程度、權威程度及協調程度
2.1.1專家積極程度本研究2輪專家咨詢分別發放咨詢問卷32份,有效回收率均為100%,2輪咨詢專家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占比分別為78.13%、15.63%,表明專家對本研究感興趣、積極程度高。
2.1.2專家權威程度一般Cr≥0.7表明咨詢專家在此研究中的權威程度比較高[7]。本研究2輪專家權威程度分別為0.905、0.925,說明專家對本研究咨詢內容的權威性高,結果可信程度高。
2.1.3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專家意見協調程度用以評價各位專家對各級指標意見的一致性。當CV值越小、協調系數值越大,說明專家意見越統一。本研究第1輪咨詢CV為0.09~0.28;第2輪咨詢CV均<0.25,表明專家意見較統一,具有較高的協調性。第1輪咨詢協調系數為0.308,P<0.001;第2輪咨詢協調系數為0.382,P<0.001,與第1輪結果比較協調系數有所增加,說明經過第1輪咨詢建議和意見的整理修改后,各專家對本研究咨詢內容的評價一致性更好。
2.2專家咨詢結果
2.2.1第1輪專家咨詢結果一級指標(課程模塊)均數均≥3.50,CV均<0.25,滿分比均>20%,符合上述指標納入標準,同時專家未提出意見,因而不再進行第2輪咨詢。根據專家意見和統計分析結果,二級指標(培訓課程)的調整如下:按照大綱的設定及實際授課安排,將“專科技能操作”按照內科、外科、婦產科等專科進行拆分,專家認為能更系統地指導培訓實施;專家對部分培訓課程名稱的描述進行規范統一。三級指標(培訓內容)中“科研設計”和“論文寫作及投稿”均數均≥3.50,CV均<0.25,滿分比均<20%,但專家提出科研能力是執業護士應具備的能力,對于臨床知識薄弱的新入職護士而言科研有一定難度,故將指標修改為“文獻閱讀方法”;增加課程“多重耐藥菌的防護措施”;此外設置了“多元文化交流”課程,以適應四川省境內藏、羌等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
2.2.2第2輪專家咨詢結果在第2輪專家咨詢中,二級、三級指標均數均≥3.50,CV均<0.25,滿分比均>20%,專家只針對部分指標內容進行調整,研究者按照專家建議和研究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修改。通過2輪Delphi專家咨詢以及和部分專家交流后,認為研究得出的培訓課程較為合理,培訓內容設置的結構恰當。新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共設置186學時,包含3個培訓模塊、19個培訓課程、122個具體培訓內容,見表1。
3討論
3.1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設置的意義
本研究結合護士崗位勝任力和專家討論達成的共識,運用模塊化的思想,從“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3個維度進行培訓內容的設置,涵蓋了護士崗位所需的勝任力[9]。有報道指出,新護士崗前培訓應與后續臨床培訓相結合,確保培訓銜接緊密、培訓內容不重復且全面,以提高培訓效果[10]。本研究與該建議相符,以護士崗位勝任力為框架,搭建了新護士從崗前培訓到臨床專科培訓各階段的課程內容,不僅包括內/外/婦產/兒科等專科知識和技能,還關注新入職護士人文修養、職業價值觀和角色轉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使本研究課程內容設置更加全面,為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奠定了基礎。陳殷鈺等[11]指出,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新護士培訓能提高新護士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有助于新護士能盡快勝任崗位工作。本研究的課程設置可靠,能有效地指導新護士培訓工作的開展。
3.2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結果科學
本研究課程設置參照《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同時大量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以崗位勝任力為框架,并運用Delphi法對32名專家進行2輪專家咨詢。專家的遴選是Delphi法結果可靠的關鍵[4]。參與研究的32名專家均為臨床護理、護理教育等領域資深專家,高級職稱者占75.12%,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占35.25%,從事護理工作30年以上者占40.56%,表明專家具有較高的專業學術水平。在2輪咨詢中,專家給予多條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統計結果表明專家積極性、權威系數、意見協調程度均較好,也反映出專家對本研究的關注與支持,因而保障研究結果的科學性。
3.3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內容的側重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一級指標“技能”模塊的權重最大(0.630),其次是“知識”模塊(0.193),提示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識是培訓的關鍵內容。從理論課程和技能課程學時比(73學時比113學時)可以看出,課程設置授課的重點是新護士熟練掌握專科操作技能,符合專家期望。二級指標(培訓課程)權重最大的是“基礎護理操作技術”(0.076),表明新入職護士在規范化培訓階段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術,為以后獨立進行臨床工作做準備,與相關文獻觀點一致[12]。三級指標(培訓內容)中“態度與價值觀”模塊部分權重最大的是“護理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0.217),表明培訓應關注新入職護士職業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以激勵其養成積極的工作行為和態度,與吳星等[7]觀點一致。
4小結
研究從課程模塊、課程內容和學時數上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課程設置進行初步探索,為醫院開展相關培訓提供參考。進一步細化培訓內容和完善相關培訓考核等,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王海燕,何梅,李希西,等.規范化培訓護士崗位管理實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9,26(1):61-65.
[2]羅慧,溫賢秀,肖靜蓉,等.國內外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現狀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4):22-24.
[3]余軍玲,姚宏燕,李曉虹,等.新入職護士護理理論知識及技能培訓需求的調查[J].上海護理,2014,14(4):8-10.
[4]伍琳,孫艷杰.德爾菲法簡介及在護理學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5,29(10B):3599-3601.
[5]牟旭紅.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新護士培訓需求的調查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11.
[6]林清然,陳偉菊,鄒海花,等.應用德爾菲法對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護士培訓課程設置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3):195-198.
[7]吳星,李莉.新入職護士崗前規范化培訓課程的需求調查[J].新疆醫學,2018,48(7):790-791,805.
[8]國衛辦醫發[2016]2號.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報,2016,(1):25.
[9]陳新華,劉峰,田敏,等.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模型體系構建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8,32(15):2353-2355.
[10]賀燕,白秀麗,李靜文,等.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政策的實施與思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4):183.
[11]陳殷鈺,盧慧琴,李娜.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成效[J].浙江醫學教育,2017,16(06):13-15+48.
[12]陸琦,邵阿末,蔡英華,等.新護士規范化培訓體系的構建及臨床實踐[J].護理研究,2016,30(2B):615-617.
作者:羅慧 陳小菊 溫賢秀 孫云 單位:成都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