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年教師培訓體系的建立與考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青年臨床教師是臨床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教學的承擔者。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青年臨床教師的教學水平亟待重新審視和評估,以適應當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該院加強青年臨床教師的臨床基本功訓練,培養其人文關懷素養,建立以人文教育和現代醫學科學素養為內涵的青年臨床教師臨床教學培訓體系,實現青年臨床醫生臨床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關鍵詞]導師;在職培訓;教育考核;教育,醫學
1青年醫生臨床教學培訓體系建立
1.1加強臨床基本功訓練,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臨床技能
本院對青年臨床教師實施嚴格規范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通過各科系的輪轉培訓使青年臨床教師全面掌握各科系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完成“三基三嚴”要求的各種基本操作的訓練,熟練操作三穿(胸穿、骨穿、腰穿)、心肺復蘇等臨床基本技能。同時通過每周1次的專題講座和疑難重癥大會診,培養青年臨床教師良好的臨床思維習慣,逐漸提升其獨立診治疾病的能力。
1.2強化臨床教學素養培訓,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本院聘請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美國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授為青年臨床教師進行關于教學方法的輔導講座,使其從教師形象、心理、表達、教學方法和形式等方面深刻認識、掌握教學技巧,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同時實行集體備課及試講制度,邀請教研室主任和有經驗的資深教師參加,對青年教師試講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看法和建議。一方面讓青年教師在正式上講臺之前進行一次實戰演練;另一方面鍛煉青年教師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及對教學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及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上述方法提高青年臨床教師的教學技巧,學習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1.3培養青年教師的人文關懷素養,重視臨床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和惡劣的醫療環境,要求臨床醫生不僅要有豐厚的臨床知識和高超的技能,還要有廣博的人文素質。因此,提高青年臨床教師的人文教育已經成為當代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3-4]。首先,轉變認識觀念,強化青年臨床教師的人文關懷意識。中國醫師協會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醫療糾紛是由于醫患溝通不當或不夠而導致。因此,青年臨床教師應該主動改變態度,懷有仁愛之心,真正體會患者的痛苦,重建醫患之間的信任,避免醫療糾紛和沖突的發生。其次,開設人文課程,提高人文教育的水平。本院聘請大連醫科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開設人文教育課程,讓青年臨床教師系統學習人文教育,比如了解人文關懷的起源、意義及其在臨床中的重要作用等;邀請國內外有較高人文經驗的臨床醫生教授青年臨床教師如何在臨床工作中應用人文關懷。再次,實施崗前培訓,包括人文教育培訓。最后,將人文關懷應用于臨床實踐中,提高青年臨床教師的醫患溝通能力。最終,青年臨床教師將人文關懷的理念傳授給醫學生,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并通過以下“三轉”去實現:(1)心理轉換。醫學生無論面對模擬人還是患者時,始終以醫生的姿態去面對,盡早實現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換。(2)角色定位。培養醫學生“視患者如親人,與患者做到心與心的交流”的態度。(3)行為轉變。例如在問診、體格檢查時,從言語和肢體動作上體現對患者的關愛之情。
1.4深化培養現代醫學科學素養,引導醫學教育改革實踐
傳統醫學是根據所學醫學知識,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或參考教科書、醫學雜志等資料來診治疾病,其理論依據是零散的、片面的。現代醫學模式已經實現了從傳統醫學到循證醫學、再到精準醫學的跨越式發展,因此現代醫學教育理念的轉變對青年臨床教師的臨床教學具有重要價值。
1.4.1循證醫學是青年醫生臨床工作和學習的一把“利劍”
循證醫學強調將臨床證據按質量進行分級,優先參照最新的、最高級別的證據,按照證據級別依次去制訂診治決策。循證醫學的思維方法是以問題為先導,其“循證-評價-決策”的思維模式更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種高效的、終身學習的臨床教育模式。運用循證思維解決臨床問題是快速提高臨床醫生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其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更準確、更有效、更安全的診斷治療方法,可作為制訂臨床診斷原則的理論依據,同時可督促臨床醫生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有助于其自我繼續教育能力的提高[5-7]。基于循證醫學的這種理念,青年臨床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臨床思維模式,建立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現代臨床思維模式。首先,本院聘請國內循證醫學專業人才講授循證醫學的課程,讓青年臨床教師全面了解循證醫學的概念、方法學及其在臨床如何應用。其次,應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學去解決臨床問題:以患者為中心提出臨床問題,圍繞該問題全面搜集國內外的最佳證據,對證據進行可靠評價,最后根據證據進行臨床應用后給予后效評價。例如從循證病案查房開始,再到對某一種疾病的治療方案做出系統評價、meta分析,幫助青年臨床教師逐漸建立起循證的思維方式,并反復訓練讓這種思維不斷強化,使其成為青年教師思維習慣。再次,循證醫學的最佳證據依賴于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RCT),通過循證醫學的學習來尋找RCT的研究方向,從而促進青年臨床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進步。最后,青年臨床教師將循證醫學的思維模式傳授給學生,例如從典型病例的治療方案開始,以患者為中心,灌輸循證醫學的方法學,從而為患者尋找最佳治療,在此過程中逐步建立起醫學生的循證醫學思維習慣。
1.4.2精準醫學理念是培養青年醫生個體化治療的全新思維方法
精準醫學是以個體化治療為理念,應用蛋白質組學、基因組技術結合臨床數據,從而精確地篩選出疾病潛在的治療靶點,并根據疾病不同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將患者分類,最終針對特定患者制訂個體化疾病預防與治療方案,為實現基因導向下的個體化健康管理提供依據[6]。精準醫學不但引領臨床醫生從分子生物學本質思考疾病并實現精準診斷,同時也要求臨床醫生運用患者的遺傳信息去尋求最佳的治療靶點,從而實現精準治療[8-12]。精準醫學的目標則是追求科學進步,更好地理解疾病發生機制,評估疾病風險,制訂最佳治療方案,其是醫學科學的最高境界[8]。因此,臨床青年教師在臨床教學中應將精準醫學的理念灌輸給學生,逐漸培養學生精準醫學的思維模式,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2青年臨床教師臨床教學培訓體系評估
青年臨床教師臨床教學培訓體系的評估包括四維考核系統、自我評價、同行評議及教學督導制度和學生滿意度評價。(1)四維考核系統。建立以基本理論和臨床技能、教學素養、人文關懷及現代醫學思維為核心的“四維考核模式”,建立標準化題庫,對臨床青年教師進行上崗前培訓考核,合格者方可走上講臺。(2)自我評價。通過集體備課、現場錄制授課錄像,發現臨床青年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問題并予以及時糾正。(3)同行評議及教學督導制度。通過臨床理論和實踐授課的同行評議制度,以及以校/院領導、教研室主任和各系主任為主要成員的教學督導團評議制度,對青年臨床教師的結構及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并對其教學水平實行全程質量監控。(4)學生滿意度評價。實施學生滿意度調查,在每位臨床青年教師授課結束時完成滿意度調查表的填寫與登記。綜上所述,結合當下醫療形勢和發展趨勢,圍繞以患者為中心,將人文教育與現代醫學科學素養作為青年臨床教師培養體系的亮點并糅合到傳統培養模式中。這樣即補充傳統醫學教育的不足,亦體現了現代醫學教育的變革,符合現代臨床醫學發展的趨勢,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青年臨床教師臨床教學培訓體系,并建立了一種新型“四維考核模式”,是培養青年臨床教師的重要革新和突破。
參考文獻
[1]楊謙梓.青年臨床教師指導本科生課外科研活動的實踐和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1):13-15.
[2]董小超.研究性學習在醫學院校青年教師培訓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19):161.
[3]孫舒雯,朱易萍,栗亞麗.人文教育在新時代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8,7(27):85-86.
[4]周婷,張迪,呂嘉春.中美醫學人文教育現狀比較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12):1544-1547.
作者:楊寧 方春曉 楊冬 王貞 孫博 段志軍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