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問題初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對于促進農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富裕農民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分析遼寧農業物流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主要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遼寧促進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遼寧;農業物流;發展;對策
農業物流(Agriculturelogistics)是指以農業生產為核心,利用現代化的物流手段,對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從輸出地向接受地進行實物流動及與其相關的技術、組織與管理等活動,也是將農業生產中的采購、運輸、倉儲、裝卸、加工、包裝、配送、分銷與信息處理各環節有序連接、形成完整供應鏈的過程。當前,遼寧省現代農業發展迅速,主要農產品產量逐年提高,對農業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雖然近年遼寧省農業物流取得較快發展,但與“三農”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以按照供應鏈管理模式運行的現代農業物流還未得到長足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為此,必須深化改革,加快物流業體制、機制和管理創新,積極探索農業物流的新形式和新業態,著力降低農業生產從生產資料的流通到農產品流通,全過程物流成本,著力提升農業物流的整體運行水平,為保障糧食和食品安全,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支撐。
一、遼寧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有利條件
(一)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日益形成
目前,我省已經構建了較為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公路、鐵路、港口建設成績斐然。一是完善的公路網絡已經形成。至2014年,我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14504公里(不含城管路段)。其中,國道6692公里,省道9095公里,縣道12538公里,鄉道31286公里,村道53986公里,專用公路908公里,其中農村公路所占的比重達到86.2%,公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設施的作用進一步顯現。二是構建多通道、大運力的鐵路運輸網絡。2014年我省鐵路部門開行了“東北貨物快運列車”,全年鐵路貨物發送量達到34806萬噸,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經濟建設。至2014年末,我省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已經達到1022公里。三是以大連、營口港為主,錦州港和丹東港為輔,葫蘆島港和盤錦港為補充的沿海港口發展格局已經形成。交通設施的日益完善,為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農業物流園區建設扎實推進
按照國土資源總體規劃和布局,我省確立了建設東北區域物流中心、環渤海地區物流資源樞紐、東北亞區域物流發展和供應鏈中的重要節點和中國現代物流產業大省的物流建設目標。根據省內各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產業基礎、物流基礎等條件,已在沈陽、大連等省內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靠近交通干線的特定區域,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了一批綜合性或專業性的物流中心。其中包括沈陽的渾河物流基地、沈北新區物流園區、張士物流園區,大連的大孤山半島國際物流園區、陸港綜合物流園區等一批主要物流貨種包括農業生產資料和農副產品的綜合物流園區,以及大連國際糧油食品物流產業園、鐵嶺東北物流城的糧食物流中心等專業物流園區建設扎實推進。目前,我省輻射東北、華北、華東及長江以南地區的現代化物流網絡已基本形成。
(三)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通過“數字遼寧”建設,我省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一是農村地區的電話、寬帶用戶持續增長。2014年,我省農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電話機246.23部,其中固定電話71.54部,比上年增長10.69%;移動電話174.69部,比上年增長7.95%。二是光纖入村入戶和無限寬帶接入技術得到較快發展。通過發展光纖入村入戶和推廣無限寬帶接入技術,實現了建制村村村能上網,為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前提。三是全省各市農村信息網絡平臺陸續建成并開通,覆蓋全省農村的信息服務網絡已經形成。四是通過開展“12316”服務項目的延伸和“千萬農民共享信息化”工程,我省涉農信息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2014年,遼寧金農網全年信息5萬余條,日均訪問量6100余人次;金農熱線全年共接受農民群眾的話務咨詢81.4萬例。,
(四)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我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不斷深化完善,交易和管理進一步規范。2014年,我省出臺了《全省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現建設方案》,并持續組織開展了“農超對接”、“網上對接”等多鐘形式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目前,各類農業專業市場遍布省內各地,農產品專賣、倉儲式超市、農貿市場等流通形式風靡。數據顯示,至2014年,我省僅供銷社系統就有規模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95個,建成輻射省內縣鄉的物流配送中心224個(其中,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19個),發展農產品終端銷售網點4000個,實現農資供應額109.5億元,銷售各類農產品108.6億元。通過采取直采直銷的經營模式,實現了農產品“四進”(進社區,進超市,進批發市場,進機關團體),有效破解了農民“賣賤”和市民“買貴”的難題。
二、我省現代農業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約因素
當前,我省現代農業物流發展存在的主要制約因素,主要是:
(一)對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有些人片面地認為,抓農村經濟工作主要就是抓農業生產,忽視抓流通;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的意義認識不到位。大部分從業者對現代物流、對供應鏈管理沒有相應的知識積累,把農業物流只理解為簡單的農產品倉儲、運輸和裝卸等,對于發展現代農業物流體系認識不足。對發揮現代農業物流在優化農業生產布局,調整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中的作用把握不準。對強化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生產和農產品銷售等環節的裝卸、儲運、加工增值以及與之相關的服務和信息等供應鏈問題沒有全面的認識。一部分人對現代農業物流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費用,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企業效益,進而增強我省農業競爭力的作用認識不清,導致農業物流各環節相互脫節,未能形成綜合的供應鏈體系,現代化水平還遠遠不夠。
(二)農業物流基礎設施與技術裝備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
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一是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行車條件較差,公路通達深度不夠,公路鐵路聯運能力差。二是部分航運企業船只噸位小,運途短,物資零散、批量小,運力增長緩慢。三是省內機場空港的運輸能力有限,省內高速公路運輸、公路鐵路聯運能力亟待進一步提高。在物流設施和裝備方面:一方面現代物流的設施裝備不足,農業運輸設備缺乏,儲藏保鮮技術滯后。主要表現為,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特種倉庫(如低溫庫、冷藏庫、立體庫等)短缺,農民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的現象突出。另一方面傳統的倉儲、運輸設備大量閑置,眾多的倉儲、運輸企業生產不景氣。目前,我省仍有近1/3的生鮮食品采用常溫保存、流通和初加工,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水平較低,農產品的增值率低下,損耗率也較高。有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的增值率僅為1∶1.8左右,與美國農產品1∶3.8的增值率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現代農業物流水平不高,農業物流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和社會化服務亟待加強
我省農業物流企業發展不快,其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水平不高。一是我省現有農業物流企業較少,競爭能力不強。農業物流多采用傳統方式,即由農資生產企業或農產品加工企業來承運,而這類企業,往往熱衷于發展自營物流。現有從事農業物流的企業很少,且大多規模小、實力弱;獨立的第三方農業物流企業也不多見。二是農業物流產業鏈條短,與上下游的聯系不緊密,難以形成規模。大多數企業一般僅能提供簡單地運輸、倉儲和初級加工服務,根本無法提供需求預測、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成本控制和物流設施網絡設計以及物流方案、全程物流服務等高層次、增值大的物流服務。我省農業物流的發展明顯落后于沿海發達地區。三是適應農業物流發展的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體系不健全,我省農業物流非標準化裝備、設施和行為十分普遍。如,各種運輸方式、裝備之間標準不統一,包裝標準與運輸實施標準不規范;許多農產品的分類、分級、分等憑借人工感覺,極易產生誤差,給農產品的儲存、運輸和加工增加了難度,降低了農業物流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制約了企業效益的獲得和國際農業物流活動的有序開展。
(四)農村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仍需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支持農村的信息化建設,涉農部門也建立起了大量的農業、農村信息網絡。但農村信息化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農村信息網絡平臺等公共設施建設仍顯滯后。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及時且可靠性差,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不夠。二是沒有綜合可靠的農村物流信息平臺,各地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發展不平衡,在部分偏遠鄉、村甚至還沒能覆蓋信息化基礎設施,造成農業物流信息傳播不暢通、共享程度低,信息不對稱。三是農業物流缺乏經過統一規劃設計的信息系統,企業與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水平差距較大,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
(五)建設面向全國的區域化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到位
目前,我省有近150個農產品批發市場,但交易量大,知名度高、輻射范圍廣的寥寥無幾。相比較黑龍江省的大米物流體系、山東省的蔬菜物流體系,面向全國的物流能力和水平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此外,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存在市場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市場管理混亂、綜合服務能力差,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綜合利用率較低的問題。由于多數市場不能提供保險及低溫貯存等服務,農產品的周轉期一旦拉長及易腐爛變質,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有數據顯示,我省在果蔬等農副產品的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的損耗最高可達28%左右,遠高于發達國家5%及以下的水平。
三、加快遼寧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加快我省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一定要以走“高效生態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指示精神和“加快現代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任務為指導,按照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健全統一開放、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在搞活流通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產品市場升級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網絡,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開展冷鏈標準化示范,實施特色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加強農產品營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后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系。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大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力度。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標準,著力降低農產品的物流成本,提升流轉效率。
(一)提高對發展現代農業物流重要性的認識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是提高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與運行質量,促進農業的現代化、保障農民的利益的客觀要求。為此,必須跳出農業、加工業、流通業相互分離的傳統思維模式,從戰略的高度,認識“供應鏈”管理模式,對于協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各環節以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意義。從而注重并高起點地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物流在提高市場反應速度、降低成本、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強農業全產業鏈整體效益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持續提升農業物流的技術裝備水平
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公路規劃和建設,尤其是加強鄉村道路建設。要認真做好公路規劃編制工作,既注重可行性又要兼顧地域特點,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能源的節約。要積極拓寬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來源,鼓勵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農村的公路建設。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養護運行機制,強化和規范對養護資金的管理。要加強對農村公路的養護,不斷提高養護管理水平,降低養護成本。對于農村公路建設水平較高的地區,如沈陽、大連等地區可采取適度超前的發展戰略。而對于公路建設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近期可采取水平型發展戰略,確保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二是突出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快鐵路建設。圍繞“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各重點區域集疏運配套體系,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提升路網整體功能,加快構建多通道、大運力的鐵路運輸網。三是著力加快港口建設。建議根據遼寧沿海糧食加工業的布局和發展需要,在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和丹東港布局好糧食接卸相關設備。四是積極發展“空鐵聯運”,著力構建支撐我省乃至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空鐵聯運綜合交通體系,促進農產品的流通。要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設施建設。一是要廣開資金籌措渠道,進一步加大對糧食倉儲、加工、運輸等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發和推廣,著力完善糧食倉儲設施功能。二是整合和優化糧食庫存,積極發展散糧儲運和集裝箱儲運,提高糧食流通效率。此外,要進一步加強對農產品物流和儲運裝備的研發,著力加強以冷藏、低溫倉儲和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一是要面向全國,建設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并研究制定冷鏈標準化。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和儲運工具的開發和生產,滿足農產品流通安全的需要。同時,要著力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保證農產品的增值、增效。
(三)整合、優化資源,合理規劃和建設農業物流園區
依據我省區域糧食、果蔬及水產品產量,科學、合理布局物流中心,加快構建區域農產品物流中心。一是要結合遼寧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產業基礎、物流條件,合理規劃農業物流基地。應把沈陽、大連確定為要一類重點物流基地。丹東、營口、錦州物流發展潛力較大,可作為二類物流基地,集中實施建設,其他幾個城市的物流重點應放在為本地經濟建設服務上來。二是加強農業物流園區的建設。農業物流園區在選址時,要因地制宜,綜合考量市場需求、交通便利、土地價格、環境和勞動力成本等多種因素,借鑒國外較為成熟的物流園區建設經驗,按照適度規模,適當超前的思路,加大基礎性投入。重點加強和完善物流園區的軟件、硬件配套設施。三是按照市場化要求,重新整合農產品流通資源,著力搭建集農產品倉儲、加工、運輸、批發、信息于一體的規模化、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網絡。杜絕重復建設。要積極探索和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強化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對農戶的培訓和指導。
(四)推進農業物流的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社會化發展
著力培育和發展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提供物流服務的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社會化的農業物流企業。一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元化方式,打破地域、行業界限,加快發展第三方,積極培育第四方農業物流。二是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商業及運輸、倉儲企業聯合,發展、壯大一批優勢農業物流企業;推進傳統儲運、糧食、供銷社系統、農業、農資經銷單位向第三方農業物流企業轉變;著力扶持農村經合組織、專業協會、營銷大戶從事農業物流;引進國外優秀物流企業投資,加快農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三是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業物流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水平。要加緊對農業物流技術標準、計量標準、數據傳輸標準、作業和服務標準等的研究,盡快形成統一的農業物流行業標準,并使之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要鼓勵我省農業物流經營者創造條件,積極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用國際標準來規范自身的物流行為,塑造綠色物流形象,增強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五)加強農村的信息化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要持續深化“村村通”建設成果,進一步完善建制村通信基礎設施網絡布局,組織引導企業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一是進一步發展農村寬帶接入市場,發展光纖入村入戶,不斷完善農村寬帶市場商業運營模式和服務內容,采用多種技術和營銷手段,開展差異化服務。制定適合農村寬帶市場的資費政策,促進農村寬帶業務發展。要進一步提高建制村互聯網用戶的上網率,推進電話村向信息村的轉變。二是進一步普及信息服務,用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利用各種資源建立和完善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技術服務體系。要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設備廠商開發適應農村特點、方便農民使用的通信系統和眾多產品,激發農民使用通信信息工具的熱情。三是進一步整合信息資源,積極探索和創新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的新模式、新技術。要著力構建政府——運營商——協會——信息員——用戶的農村信息服務綜合體,進一步健全統一的市場供求、交易、價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切實為農戶和龍頭企業提供具有前瞻性、引導性的市場信息。四是要著力加強物流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強對農業物流各環節的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以增強農業物流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控制力。
(六)加快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一是按照我省優勢農產品產業帶與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的要求,在省內特色農產品產地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地區性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做好大中城市農產品銷售批發市場的規劃和建設;升級改造一批傳統農產品市場,完善流通骨干網絡。二是要著力提高農產品物流流通效率。要大力發展農資和農產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提高新型商業零售業態的農產品營銷規模。三是要嚴格市場監督和管理。健全農資經營的信用等級制度;積極引導農民和運銷商誠信、合法經營。四是要持續加大農產品“綠色通道”建設,爭取多式聯運,提高運輸效率。建議應逐步擴大鮮活農產品范圍,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同時,要加強對綠色通道的監管,確保其暢通無阻。
(七)著力加強對現代農業物流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一是要持續加大對現代農業物流的科研投入。鼓勵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物流企業的技術人員,開展對農業物流技術、物流系統的研究,積極探索和創新農業物流的新模式、新技術和新方法。二是密切關注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加強人才培養。相關高校應適當加大物流專業招生規模,著力培養物流技術、物流企業管理、物流策劃和信息系統開發等專業人才。同時,要加強物流業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農業物流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總之,在加快遼寧農業物流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強化政府對農業物流的調控和服務,不斷健全和完善促進農業物流發展的法律、法規,推動我省現代農業物流的綠色、健康和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遼寧省統計局:《201年遼寧統計年鑒》、《2015遼寧年鑒》
[2]劉洋:農業物流發展思路探究.農業經濟與科技.2016(1).
[3]劉輝李亦亮:我國農業物流發展問題與解決對策.中國市場.2016(23).
[4]林英:城鄉統籌環境下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綱要.農業經濟.2010(6).
作者:王慧娟 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