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物流發展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農產品物流中以農民個體經營為主。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后,國有和集體商業在農產品物流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種養大戶、個體運輸戶以及多種形式的經濟聯合組織,農民個體是其中主要成分,農業產品也是以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這是我省農產品銷售的重要力量。
2、商流物流合一。農產品流通在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以及其它銷售方式中,基本是現貨交易,即時銀貨兩訖。而在一些產業化組織中農戶與企業間存在產品購銷契約,農產品購銷關系比較固定,商品交換與貨款結算之間存在時間差。據統計,截止到河南省2007年11月份,河南省的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有237個,這類批發市場在進貨時向固定農戶或組織訂購,銷售產品時基本都是現金付賬。
3、集市貿易作用大。在批發市場的下游,是城鄉各類集貿市場,這是我國城鄉居民取得農產品的最主要途徑。近年迅速發展的超市、連鎖店農產品營銷是農產品今后流通的發展方向,但目前在中等以下城市中,仍是以集貿市場銷售為主。
二、農業物流發展問題
河南省農業分散經營的特點造成了我省農業物流發展中出現了些許問題:
1、農產品銷售時以原始收獲狀態為主,一般不經過加工制造。我省的農產品產量很大,但大部分直接運往外地,只有少部分經過加工制成食品再進行銷售。運輸和銷售一般是保持其收獲時的原有狀態,清洗、分級、包裝和預加工等處理措施較少采用,即使有也只是為了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進行的簡易包裝,很少進行精加工。這也就形成了我省農產品物流鏈中增值環節少,銷售價格偏低的現狀。
2、農業批發市場發展迅速,但組織化程度低。批發市場是農產品物流最重要的環節。農產品批發市場把多種物流渠道連接在一起形成網絡,貫通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關系,便利了農商結合、內外貿銜接。批發市場作為大范圍、大批量農產品的集散中心,競價成交產品,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農產品的供求關系,為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購銷提供信息和基準價格。但目前這些批發市場仍處于一種初級市場階段,農產品交易以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模式為主,物流系統建設還很落后,農產品物流參與主體規模實力參差不齊,缺乏物流龍頭企業,仍未組織起較為完整的流通體系,也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競爭力不高。
3、農業物流技術落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物流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保鮮和冷卻環節,但這一點是有地域限制的,河南省的農村物流技術在投入方面明顯還不夠,常溫物流或自然形態物流仍然是我國農產品物流的主要形式,缺乏冷凍冷藏設備和技術,使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失很大。據統計,我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達25-30%,每年約有1/4的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中被消耗掉了。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美國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
4、農產品市場信息化程度不高,可靠性差。農產品市場信息化是信息化農業發展的基礎和突破口,新世紀農產品營銷的成效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營者的信息意識與信息運用的能力。我國農業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特點,使得對農產品生產信息的獲得主要還依靠傳統的方式,政府部門、科研場所給予的指導有限。此外,有關媒體宣傳的信息廣告偏多,實用性可靠性不高。
三、河南農業物流發展對策
我省農業批發市場組織化程度低、物流技術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已成為制約我省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已成了我省農業物流發展的關鍵所在。
1、調整我省農產品結構,同時完善物流配送系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消費結構的變化,市場對農產品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則不僅會強制性地改變我國農業的產品結構,而且會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使農業及農業的相關產業適應國民經濟整體協調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要積極培育高產量農產品品種,引導農民多種適合規模化播種和收獲的經濟作物;另一方面,從農產品物流的特性出發,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多開拓配送渠道、開展連鎖配送,通過物流專業化運作降低農產品物流配送成本。比如2006年商務部推廣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河南省中郵物流開展了“中國郵政農資連鎖配送”,保證配送產品的質量,并按時配送到地頭。
2、整合農產品加工資源,創造農產品物流附加值。開展農產品農業專業化和區域化生產,完善物流體系,解決農產品季節性和地域性的消費時差和空間差,及時調整配送方案,創造加工附加值,擴展農民增收空間。進行農產品物流體系戰略調整,引進更多的人參與到農產品加工、包裝、運輸、儲存等環節上來,同時也能改善農村就業。比如中郵物流開展農資配送之前,要首先對投遞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要求投遞人員既要有專業物流人員的素質,又要了解配送農資的使用方法。
3、有效地促進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建設。政府部門要給予支持或牽頭建設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使得物流各個環節中產生的各種信息,能夠通過物流信息系統快速準確地傳遞;提供物流系統共用的信息支撐環境,提高物流信息運用的效率;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建設,可以為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實現資源共享。這樣既有利于保證生產過程的計劃性,降低風險,又可以通過網上訂單等方式,節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農資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建成有助于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產品市場供求、交易及價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有助于為農戶和農戶組織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市場信息,減少農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盲目性。
4、開展農業綠色物流。所謂綠色農業物流是指在圍繞農業產品生產過程及其相關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過程中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活動和與之有關的技術組織、管理活動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這需對有關主體實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導:第一,政府強化宣傳,帶動農民一起積極行動。在目前綠色物流事業發展的起步階段,政府有關工作的重點可放在激勵機制的建立上。通過行政、經濟政策、輿論導向等手段的綜合運用,促進綠色物流盡快啟動和發展起來。第二,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法規體系建設。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管理規范化程度都比較低,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批發市場法規建設嚴重滯后。由于缺乏市場法規,許多實際問題難以解決。從批發市場究竟應該由誰來開辦的爭論到批發市場上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強買強賣、治安秩序混亂等大量違法現象的發生,都需要通過制定《批發市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加以解決。第三,發展綠色農業運輸。在制定交通運輸規劃時,盡量避開自然環境保護地帶,應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來控制和減少交通公害,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道路系統、設置隔音設施、增強綠化等.為了解決汽車運輸對社會所產生的外部不經濟,實現交通緩和以及防治環境污染的目的,可以開展農資共同配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