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推廣模式優化路徑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針對沿海及大、中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相對來說,這些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也已經到達一定高度,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走的是基于“三高”農業的基礎,讓農業的發展更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向更高層次提升。像這些地區要發展多元化的組織模式,比如“企業結合農戶”、“群眾組織結合農戶”等,其服務內容主要是針對有關農業發展的綜合性咨詢,且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增加有償的服務方式[2]。
2針對于欠發達的西部地區:這類地區農業發展水平較低,農戶素質也不高,因此,針對于這些地區不僅要加大對農業技術的推廣,而且對于農戶的素質也要不斷提高,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其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其自然條件。在農業推廣模式上,主要以無償的服務方式為主,加強示范基礎的帶動效應,在信息的傳播及技術的指導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其推廣組織形式可選擇“政府結合農戶”或“群眾性組織結合農戶”。等到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逐漸嘗試開展有嘗的服務方式。
3中部地區:這類地區農業發展水平居中,農民的素質也會更好些,存大很大的發展潛力。像這類地區可采取多元化的服務方式,主要進行信息的推廣及技術的指導等綜合性服務。
目標模式的實施對策
1改變農業推廣中的體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農民的生產都是按市場需求來提供,現在的農業生產已不僅需要科技的支持,而且對于市場信息的了解尤為重要。因此,農業推廣部門應根據具體情況改變服務體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強綜合性服務。基于這種情況,我國農業推廣部門可采取企業式或半企業式的組織方式。
2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農業推廣要順利進行,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不僅要加大對科技及農資的投入,而且要將協調政府部門、推廣組織及農戶的關系,同時還要協調農業推廣、農業教育及科研的關系。
3根據具體的類型采取不同的推廣機制。在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政府和市場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這就決定了促進農業技術發展的動力類型,一種是市場需求,一種是供給的推動,農業技術也有兩種,一種是免費使用的農業技術,另一種是商品化的農業技術。對于免費使用的農業技術,其管理方面比較困難,所以,這方面主要發揮政府的支持作用,對于免費使用的農業技術由政府來負責進行推廣。部分商品化的農業技術,可根據市場情況將其放入市場經營。
4多渠道融資。雖然農業的發展逐步趨向市場化,但過分的市場化可能導致農業技術的推廣難以得到進步。所以,政府不僅要鼓勵開展農業推廣的經營服務,而且在財政上,要加大對農業推廣部門的支持,避免其過分市場化。建議其建議相關的監督機制,檢查每年撥給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是否到位,同時,也可建立相關法律法規,保證財務支出用于農業推廣的比例,還可與當地商業銀行溝通,鼓勵其貸款給推廣部門。
5農業技術成果轉化多樣化。從農業的發展來看,把科研、教學及推廣相結合起來的寫農業發展模式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具體的合作當中,可采用集團承包技術的形式,在將農業技術成果進行轉化時,可聯合有關科研及教學等相關單位,開展多模式的推廣形式。
6加強對推廣隊伍的建設,提高隊伍人員的素質。對于這方面首先要加大對推廣人員的投入,制定有關的農業推廣激勵政策及有關工作條例。同時,要鼓勵有關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投入到農業推廣的咨詢服務工作當中。
7加強農業技術的培訓,提高農戶的素質。農戶是農業技術的最終接受者,因此,對于農戶的農業技術培訓要加強,根據農戶的具體情況及農業知識及信息的水平,采取合理的培訓方式,提高農戶的接受率。針對這方面,可建立農業技術學校,組織農民定期培訓。
8加強群眾組織的發展。近些年來,群眾性的推廣組織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失去了農戶對市場的了解。況且,農業的發展已走到了市場化的地步,農戶對于市場信息的了解及技術方面的咨詢有著迫切的需求,因此,多元化的組織形式必須大力發展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農業的發展也不斷得到進步,但是,要發展現代化農業,只依靠農民是很難實現的,還需要政府及社會的支持與參與。對于我國農業推廣模式的優化是幫助我國發展農業經濟的一種方式,為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要著力于農業推廣模式的優化。這樣,我們才能將有關的農業成果化成經濟成果,以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作者:馮營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