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型城鎮化農業旅游新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型城鎮化視域下,從產業融合的視角來系統分析農業旅游,著重總結出一套具有指導意義的農業旅游發展新模式,以使產業相關者能更深入、透徹地認識農業旅游,促進農業旅游更好發展。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業旅游;新形態
一、引言
十八大后,國務院領導層明確提出:中國未來最大發展潛力在城鎮化[1]。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在廣西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說,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2]。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3]。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是一個概念或一件事,也不僅是城鎮化率這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一個包括了產業開發與社會發展的系統工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綱,綱舉目張,行行業業都在這個網絡之中。旅游強大的動力價值及區域綜合發展協調能力,決定了其將在這一進程中,尤其是農業旅游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進入后工業時代的今天,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而言,農業旅游發展是農村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業旅游發展新模式的邏輯構架:中心———后向———旁側———前向
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業旅游發展新模式的邏輯構架,就是要根據產業融合的特點,將農業旅游與農業、旅游業、農村、農民甚至更多的相關要素納入一個系統,多方位、系統地、關聯性地考慮農業旅游的發展,即:中心問題考慮如何將農業與旅游業兩大不同產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順利完成農業提供資源、旅游延伸服務的對接過程;后向考慮農業旅游如何反哺農業、旅游業,促原先兩大產業的優化發展;旁側考慮新型城鎮化建設背后的區域一體化問題,農業旅游的發展如何促進農村的現代化與農民的市民化;前向考慮如何與更多相關要素融合,推動農業旅游的創新可持續發展。
三、中心: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產業整合———農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
1.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融合過程中涉及人群的轉變:農民=農民+市民。農業在與旅游業融合的過程中,勞動中所涉及的人群發生了轉變,隨著旅游活動的展開,市民從城市向農業所在地流動,使得勞動涉及人群擴展到了農民與市民兩大群體。融合過程中勞動內容的轉變:農事活動=農事活動+服務活動。農業在與旅游的融合過程中,從業人員的勞動內容發生了轉變,從原來的只從事農事活動,轉變為既從事農事活動又從事服務活動,有些農民完全從原來的農事活動中擺脫出來,專門從事農業旅游的接待服務工作。融合過程中勞動所在地的轉變:鄉村=鄉村+旅游目的地。農業在與旅游業融合的過程中,勞動所在地的性質也在發生變化,從原來的只是農民生活的鄉村擴展到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2.融合過程中要消除排斥力,完成三大提升硬件的提升:農業旅游的游客基本上來自城市,他們參加農業旅游活動,希望體驗農事勞動、鄉村生活,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愿意吃苦,生活條件決不能過分偏離他們的習慣生活,尤其是一定要保證干凈、衛生。因此,民俗特色固然要保留,硬件設施更要提升。軟件的提升:在硬件完善的同時,促進當地從業人員服務水平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從業人員提供服務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人們對農業旅游體驗經歷的評價。內容的提升: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較高,品位較高,所以在旅游產品內容的發掘上,必須以目標市場的喜好為導向,以自身資源條件為基礎,注重產品內容的體驗性,實現在內容方面的提升。
四、后向: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產業優化———農業旅游反哺農業、旅游業
1.農業旅游———促旅游產業優化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業旅游促旅游產業優化的新形態(1)要素資源化:旅游產品的差異取決于要素結構的差異,要實現旅游產品結構的優化就要促進食、住、行等傳統觀光輔助要素的資源化,使之成為主導的吸引物。農業資源在除“游”之外的其他幾個要素上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理應將這些優勢充分發揮,也就是要將食、住、行、購、娛要素進一步做深、做透、做精、做出特色。(2)時空豐富化:農業資源使傳統旅游資源的外延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擴大,豐富了傳統旅游活動內容。基于融合的視角,可以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深層次挖掘旅游產品,豐富、拓展旅游活動內容,彌補傳統旅游產品的一些缺陷。應該運用善于發現的眼睛、創新的思維,針對旅游產品季節性、異地性特點深層次發掘、開發農業旅游產品。
2.農業旅游———促農業產業優化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業旅游促農業產業優化的新形態(1)休閑化形態:農業旅游對于農業的提升促進作用,重要的一點在于它使農業成為能夠提供休閑娛樂產品的產業,從主要滿足生存需要擴展到滿足發展、享受的需要,這種新型的休閑化形態,能夠讓農業更快、更好發展,獲得更好的效益。實現方式:農業勞作→休閑活動。目前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將農業勞作開發成休閑活動,如讓游客體驗耕種、采摘、垂釣等樂趣;農業產品→休閑產品:農業產品向休閑產品的轉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方式如改變農產品的用途,如將特色蔬菜制作成蔬菜盆栽,作為特殊的裝飾品讓游人買回家裝飾家居等;農業用具→休閑用具:農業用具經過改造也可開發成為獨特的休閑用具,如河南信陽南灣湖漁民就將自家打魚的漁船改造成了旅館,設立了水上餐廳、水上旅館等。(2)專業化形態:農業旅游能幫助農業產品產前調研、產后營銷,促進農業企業產品的專業化形態,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對于這類專業化形態應當積極推廣,并不斷深化升級。產前調研:產前調研關系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是否適銷對路,是否被市場認可。農業旅游使大量的市民來到農村,十分有利于農產品的市場調研。一些地方已有意識地賦予農業旅游活動以市場調研的內涵,如一些地方就將各種各樣的南瓜混種在一起供游客采摘、品嘗、購買。通過游客的反映來考察哪種類型的瓜果更加吸引人,更加適合擴大生產與推廣。產后營銷:產后營銷對于農業產業至關重要。能否接觸到相應的消費人群,讓他們知曉、進而接受;能否樹立起農產品的品牌,讓產品銷售順暢;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要靠宣傳營銷來完成。近年來,一些地方節慶活動的成功舉辦使不少農產品聲名大振,如何把這些活動搞得更好、更有效是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五、旁側: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城鄉一體———農村現代化與農民市民化
1.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現代化新形態:旅游式的田園城市特征:城市吸引力十鄉村吸引力+旅游特質旅游式的田園城市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村現代化的一種新形態,它的構建對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意義非凡,是解決城鄉統籌問題的重要手段。它保留了農村生活的元素,自然、生態、清閑、恬靜、健康、和諧,同時又具備了城市的內在生活質量,有較多的社會機會。它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驅動,并用旅游帶來的收益來實現農村硬件設施的改造和服務系統的完善。實現方式:前臺+后臺。北大吳必虎提出了鄉村旅游舞臺化發展理念,就是要按照游客實際的需求,將鄉村生活劃分為“前臺”和“后臺”,將游客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前臺,滿足游客體驗鄉村生活及風土人情;同時,將農民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后臺,順應農民對農村現代化的要求。可在鄉村中劃出幾塊核心區域進行建設,讓農民有機會享受現代化生活,而在核心區域四周則保留大片農田、傳統民居,供游客體驗。
2.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的農民市民化新形態:導游式的田園市民特征:農民的身份+市民的觀念、素養、收入水平+旅游知識。導游式的田園市民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民市民化的一種新形態,他們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依附于田園的別樣市民。他們仍保留著農民的身份,卻具有市民的觀念、素養及收入水平。實現形式:深層次的參與。應讓農民深層次地參與到農業旅游的開發、發展,讓他們與市民深層次交流,了解市民需求,參與產品的開發設計、旅游的經營管理,而不只是提供簡單的服務。這樣農民才會從農業旅游發展中獲得較多的收益,主動性才會不斷增強,鄉村許多有價值的資源才能被進一步發掘、開發,農民也才能真正向田園市民發展。
六、前向: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的產業發展———多要素融合的產業創新發展
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的融合產業是創新的產物,它的可持續發展更需要不斷創新驅動。可考慮引入的要素以及相應的農業旅游發展新形態大致有如下幾種:
1.藝術:吸引熱愛攝影、繪畫、音樂、民俗等藝術活動的愛好者、藝術家來田間地頭采風,提高鄉村旅游地知名度、美譽度;積極對各種農產品進行藝術加工,提升農業旅游商品檔次。
2.網絡:建立農業旅游網站,在網上虛擬田地、魚塘、農作過程,展示各種新奇的農產品,吸引游客,同時也可通過點擊率的統計以及網友的相關評論了解游客喜好,與游客互動,改進、完善自己的產品。
3.拓展訓練:可以設計一些艱苦的拉練、農業勞作項目等,讓團隊成員在互幫互助中增進感情,協助企業提升員工核心價值;設計需要團隊成員合作完成的農事活動,使團隊內部互相磨合、協作,增強團隊戰斗力,有效地拓展企業員工的潛能。
4.素質教育:可開辟農業科普夏令營,讓孩子遠離城市,走進鄉間田頭,了解農業知識,體驗當農民的滋味。與其他伙伴共同完成某些農業勞動,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艱苦樸素的美德、自理能力、團隊精神等。
5.婚慶:設計與農業旅游相關的主題特色婚典,將婚典與郊游結合起來,讓來賓在參加婚典的同時,也有機會到郊外走走看看,體驗農村風土人情。
七、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旅游作為既能滿足人們休閑需要又能有助于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業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及良好的發展前景,本文站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從產業融合的視角來系統分析農業旅游,著重總結出一套具有指導意義的農業旅游發展新模式,以使產業相關者能更深入、透徹地認識農業旅游,拓展農業旅游開發新思路,克服發展中的問題,促進農業旅游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課題組.把握黃金機遇期,以旅游助推新型城鎮化[N].中國旅游報,2013-01-04(03).
[2].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EB/OL].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10/c_116470367.htm,2013-07-10.
[3]張戰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和改革難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1):11-12.
作者:陳婷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