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旅游產業協調發展與影響因素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業與旅游等產業協調發展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本文基于熵值法構建了山西省農業旅游產業(以下簡稱:農旅產業)協調發展評價模型,研究發現:2006-2020年,山西省農業和旅游業綜合發展水平總體呈逐年上升發展趨勢,但農業發展子系統整體滯后于旅游產業的發展。農旅產業協調發展等級從2006年開始經歷了中度失調、瀕臨失調、勉強達到協調水平幾個階段,未來產業間協調水平提升空間較大。由此從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強人才體系建設,加強相關政策支持、加大資源整合力等方面提出促進農旅深度協調發展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農業經濟;旅游產業;鄉村振興;山西省
一、引言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旅產業的協調發展是推進農業現代化、落實精準扶貧、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農旅產業協調發展即農業與旅游業在發展中相互借助各自優勢資源、技術等彌補對方缺陷,從而促進兩大產業協同成長、共同發展。農旅產業協調發展有助于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傳承弘揚農耕文化、改善農村自然風貌、實現鄉村“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的雙重發展成效。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深入梳理農旅產業間的資源互補、探索農旅產業協調發展路徑對促進鄉村文明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山西省鄉村地域廣闊,農業資源特色鮮明,農產品物種繁多、分布廣泛,素有“小雜糧王國”之稱。此外,廣闊的鄉村還有黃土梯田、窯洞院落、手工技藝、節日廟會、民間建筑等文化旅游資源,這為山西省農業與旅游業的協調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本研究即以山西省為研究案例,對其農業與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進行評價體系構建、協調水平測度和影響因素探究,通過提出促進山西省農旅深度協調發展的建議措施,以為地方產業協調發展實踐提供借鑒指導。
二、文獻回顧
國內外關于農業與旅游產業的關系研究主要集中于鄉村旅游、農業旅游等概念內涵、產業協同路徑、機制策略以及協調度測度等方面。Clarke和Nilsson提出,農業旅游只是鄉村旅游概念的特殊子系統。William(2004)通過回顧北美農村旅游發展的歷史,進一步提出農村旅游發展模式不能依賴舊的范式,需要將當地的文化遺產與旅游結合起來以適應市場需求。曹莉麗(2019)也提出農文旅三大產業的融合,認為文化是農文旅融合的精髓,有了文化的依托,農文旅項目就“活靈活現”。關于農旅融合的作用,國外學者主要從企業、農戶和地方發展等方面對其進行探討,國內學者主要是從“三農”問題、扶貧角度出發進行研究。歐陽莉(2018)從旅游觀念更新、鄉村旅游地建設、文化氛圍營造等方面提出農旅融合發展路徑。朱建芬(2018)則從豐富農業體驗活動、民俗活動,建設農家樂、民宿設施,加強合作發展休閑農業等方面提出農旅深度融合的對策措施。由此可見,國外學者對農旅融合的研究多集中于融合產生的新業態、農旅融合作用以及結合具體的案例地提出相應發展對策等方面,國內學者對農旅融合的研究多集中于農旅融合的作用、機制路徑、模式、策略及旅游業與農業關系的研究等方面。
三、山西省農旅產業協調發展的水平測度
(一)協調發展的體系構建
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在參考趙佳、高楠等學者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按照科學性、針對性、全面性、數據可獲得性原則來確定農業與旅游業的指標體系。本文將農業和旅游業作為2個子系統,每個系統分為產業績效水平、產業要素水平2個一級指標,共選出22個二級指標,并運用熵值法,將數據分別代入計算,求出指標權重,結果見表1。從指標權重的結果來看,基本符合各自經濟系統發展的實際狀況,在農業績效水平指標中,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的權重最大,該指標大體可以刻畫出農業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水平;在農業的要素水平中,耕地面積、農林牧漁固定資產投資、農用化肥施用量、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等四個指標權重較大,這些指標涵蓋了農業的人力、物力、財力、科技等狀況。在旅游業績效水平指標中,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兩項指標權重較大,且國內旅游比國際旅游所占的比重大。旅游業要素水平指標中,星級飯店數量及床位數所占比重較大,這些指標最終所得的權重基本和實際狀況相符。
(二)農業與旅游業各自發展水平
根據農業和旅游業的綜合得分,結合耦合協調模型公式計算出2009-2018年山西省農業和旅游業綜合評價指數、耦合協調度D。通過分析表2可知,2009-2018年山西省農業和旅游業大體上呈上升的趨勢,旅游業的發展總體上高于農業的發展,并且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其后一年回到原始水平后兩大產業綜合發展水平增長緩慢,兩大產業融合協調度的上漲幅度也不明顯。2016年旅游業綜合發展水平低于農業的發展水平,從原始數據上分析,主要是由于當年的旅行社及星級飯店的個數及營業收入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7年間,山西省酒店業績下滑,大幅裁員,造成優秀員工流失,直接影響星級酒店的服務品質,造成部分客源流失。另一方面,從旅游業綜合發展水平的數值來看,山西省旅游業的發展呈現波動式上升,在2011年和2012年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后逐漸平穩。2011年山西省旅游投資達185億元,項目涉及11各市、49個縣,一批大型和特大型的旅游項目紛紛啟動,同時在旅游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文化旅游節慶活動舉辦了80多場次,這些促進了山西省旅游業的快速發展。2016年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晉中市成為山西唯一一家創建全域旅游地級市;盈科旅游進駐山西;旅游景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當年全省實現旅游總收入4247.12億元,同比增長23.19%,超額完成年度各項旅游經濟指標。
(三)農旅產業的協調發展度分析
山西省農業和旅游業融合協調度從2009年的0.249上升到2018年的0.593,融合協調度等級從2009年的中度失調到2012年的瀕臨失調再到2018年的勉強協調,融合協調水平總體上只達到了勉強協調水平,說明山西省農旅融合水平還比較低,主要是由于山西省是發展鄉村旅游較晚,兩大產業融合還處于初級階段,產品類型不多,產出較少。2011年、2015年農旅融合協調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積極鼓勵農民利用自有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和農產品開展鄉村旅游,山西省旅游局還多次開展鄉村旅游培訓活動,同時起草了《鄉村旅游景區標準》和《鄉村旅游客棧標準》,并且進行“山西最美旅游村”的評選等措施,這些促進了山西省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
四、山西省農旅產業協調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旅融合水平影響因素的前提是要理清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研究發現,大多數學者將產業融合的動力歸為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兩大類,內在動力包括產業優化的需求、價值鏈的互補、企業對范圍經濟的追求、供需推動等,外在動力包括經濟環境、技術創新環境、政府管制放松等。根據這些已有的理論成果,并考慮到數據可比性及可獲得性,現在選取以下指標來反映農旅融合水平的影響因素。1.經濟發展水平。產業融合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會出現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更容易發生產業融合。經濟較發達地區人民的可支配收入較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較早的追求精神方面的消費,注重休閑娛樂,同時發達地區生活競爭壓力較大,思想觀念超前,這就使得農業和旅游業有了融合的契機,而經濟落后地區人們追求高層次消費的時間較晚,兩大產業融合起步也就較晚。2.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提升、人居環境的改善,是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的基礎性保障,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地區農業旅游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基礎設施不完善會引起安全、衛生、通信等多方面的問題,導致游客重游率低、入住率下降,旅游收入減少。基礎設施較好的地區可以為游客提供便利的條件,鄉村旅游的出行方式主要以自駕游為主,交通條件較好的地區擁有很大的優勢,吸引更多的游客。3.市場需求。市場消費需求的轉變促進了產業的不斷融合,當人們有了新的消費需求,市場會敏銳地察覺到并隨之產生新的產品來滿足人們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越來越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旅游作為一種消遣方式受到許多人的追捧,同時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生活壓力巨大,急需放慢節奏、放松心情,因此鄉村成為許多城里人的向往,他們希望回歸大自然、體驗鄉村傳統生活方式、民俗風情,期待得到心靈的慰藉。正是在這種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農業和旅游業打破邊界、相互滲透、尋求融合。
五、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首先,2008-2017年,山西省農業發展水平呈快速增長趨勢,旅游業的發展呈現波動式上升,在2011年和2012年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后逐漸平穩,旅游業的發展總體上高于農業的發展。其次,山西省農業和旅游業耦合協調度從2008年的0.249上升到2017年的0.593,耦合協調等級從2008年的中度失調到2011年的瀕臨失調再到2017年的勉強協調,總體上只達到了勉強協調狀態,說明山西省農旅融合水平還比較低。另外,山西省農旅融合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排序是經濟發展水平、市場需求、政府支持、基礎設施、人才、科技創新,說明目前山西省鄉村旅游主要依靠市場需求及政府支持的帶動。
(二)討論
農旅融合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因此山西省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應做到:一要提高科技水平,鼓勵企業創新,提升鄉村旅游的科技含量,發展AR景觀、智慧農業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網絡紅人的影響力,對鄉村旅游進行大力宣傳,不僅可以促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還可以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二要加強人才體系的建設,一方面通過引進、招聘等形式招納和旅游規劃、市場營銷、景區管理等相關人才,和相關旅游院校及農業科學院校進行合作,引進旅游旅游管理型和農業生產技術性人才,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及農業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對村干部、農村旅游經營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對想加入農村旅游服務行業的人進行授課學習,講解鄉村旅游的內涵,提高農民參與的積極性,提升農民的服務意識。三要保證政策支持、資金的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化程度等,為后續開發和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四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利用自身的文化優勢,將文化資源融入鄉村旅游中,形成農業+文化+旅游的產品模式,創新融合產品,刺激市場的消費需求。積極申辦有影響力的農旅融合項目研討會、推介會,舉辦突出農旅融合特色的大型活動,還可以和各類綜藝節目進行合作,拍攝取景,提高知名度。
作者:劉華琳 周成 王婷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