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期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農業旅游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的旅游方式,在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我國實現全面小康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生態農業旅游面對新的特點,應不斷的創新,探索更好的發展策略,以求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從而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產增收。
【關鍵詞】生態;農業旅游;全面小康;移動互聯網
生態農業旅游是把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結合起來,利用農業生產、田園風景、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業生態經營模式,吸引旅游者前來參加觀賞、品嘗、體驗、考察、教育、度假和購物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活動。生態農業旅游作為一種復合型的生產經營形式,從產生開始就兼具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生態農業旅游在保護生態環境[1]的基礎上,促進了資源地的可持續發展,帶動了農村和農業經濟開發。在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的新背景下,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生態農業旅游應該順應新時期的發展形勢,走出一條更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1新時期生態農業旅游面臨的新特點
1.1更高的建設標準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我們有能力建設更高標準的農業生態旅游基礎設施條件。與處在繁華城市及知名景區的旅游基礎設施相比較,生態農業旅游設施以往給人的感覺是建設標準不高,甚至給人廉價感,這與新時期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不符。新時期生態農業旅游應以更高的建設標準進行規劃,從而帶動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1.2更好的體驗環境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要求更好的出行感受和更高的軟硬件服務內容,對于生態農業旅游體驗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人們不但要求有綠色環保的出行環境,也需要更加干凈、整潔、舒適和富有內涵的生態農業旅游體驗環境[2]。
1.3更優的出游效率
旅游業本身就具有季節波動性的特點,生態農業旅游作為旅游的一種形式,當然也有這一規律。特別是在旅游旺季,人們的出行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生態農業旅游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平臺,合理的調節人們的出行安排,從而讓游客擁有更優質的出行效率。
2傳統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遇到的挑戰
2.1同質化問題
受到生態農業旅游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約,傳統的生態農業旅游同質化問題在某些地方存在。主要的表現為各地的生態農業旅游資源互相模仿,缺乏自身的特色,導致旅游資源對游客的新引力不足,制約了自身的發展。例如各地廣泛開展的農業采摘活動,季節性明顯,采取的策略往往是收取門票隨意吃,帶走的果實按照重量計費的模式。此外還有各種類型的旅游農產品銷售,商品類似的問題更為突出,一些商品甚至不是本地特產,而是通過網絡采購,導致很難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
2.2粗放型發展
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引導,傳統的生 態農業旅游的呈粗放型發展的態勢。很多項目的建設一哄而上,但建設的標準不高,缺乏長期發展的規劃。一些生態農業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高,一些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缺乏必要的藝術性、文化性和觀賞性[3]。生態農業旅游的粗放型發展,不利于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從長期來看導致投資回報率偏低。
2.3復游率偏低
一個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的發展,最終是要靠口碑效應,游客的重復旅游情況尤為重要。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往往吸引的是周邊的游客,很難吸引到全國甚至是全省的游客。由于以上所述的同質化及粗放型發展等問題的存在,導致游客再次旅游的意愿偏低,實際上會影響到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的長期發展。傳統營銷理論認為,吸引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保持一個老客戶成本的5倍,所以保持老客戶才是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很多的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的思考如何保持游客的復游率。
2.4波動性明顯
旅游業的發展本身就具有季節波動性的問題,而生態農業旅游在這一問題上尤為突出。生態農業旅游受到農作物周期性的影響,一年之中冷熱不均的現象非常明顯。例如果實采摘活動,只有在果實收獲的季節才可以進行,雖然一些大棚的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但畢竟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如何最大限度的解決波動性明顯問題,是傳統生態農業旅游亟需解決的問題。
3新時期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的具體舉措
3.1切實滿足游客的更高的出行要求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背景之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對各種商品和服務有著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傳統的生態農業旅游必須走升級發展的道路,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在相關部門的規劃和協調之下,立足長遠,對生態農業旅游建設進行系統管理,擺脫傳統的粗放型、同質化的發展方式。只有生態農業旅游建設的水平提高了,產品和服務質量上去了,才能夠吸引更多游客,整體的發展才能上一個新臺階。
3.2走創新型發展的道路
創新是推動生態農業旅游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只有創新才能保證可持續的發展。創新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其背后需要人才的支撐,所以必須著重培養高素質的生態農業旅游人才[4]。可以在一些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中開設農業生態旅游方向,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通過人才的智慧優勢,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道路。通過大數據分析,重點研究當地游客合理訴求,按照游客的意愿去打造有特色的旅游項目,并根據數據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通過大數據加持的創新,真正走上一條科學合理的生態農業旅游創新發展道路。
3.3充分利用各種移動互聯網工具
隨著我國5G通信網絡建設的高速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各種軟件平臺的用戶數量日益龐大,這些都為很多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生態農業旅游。首先,各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可以充分依靠快手、抖音和頭條等各種平臺宣傳推廣自己。其次,各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與游客進行互動,增強游客對項目的關注和認可,提高游客的忠誠度。再次,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可以利用各平臺的打賞等功能,獲取一定數量的經濟收益。最后,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合理引導游客的數量,做到旺季有序疏導,淡季招徠更多客人。
3.4與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
新能源汽車與生態農業旅游,本來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產業,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引導,促進二者的協同發展。傳統的燃油汽車,會對一些生態旅游目的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別是節假日等旅游旺季會更為嚴重。而我國正在著力打造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綠色環保的象征,能夠做到一定程度的零污染。如果通過政策引導,以及生態農業旅游目的地充電設施的建設,可以吸引更多的乘坐新能源汽車的游客前來旅游。具體的做法就是,在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相對比較集中的地區,通過政策扶植的方式,建設集約高效的停車與充電設施。對于前來旅游的駕駛新能源汽車的客人,給與一定程度的停車與充電優惠。對于新能源汽車車主來說,一直以來都有里程焦慮。而通過在生態農業旅游目的地建設充電設施的方式,可以緩解這一焦慮。這可以讓很多游客在充分放松休閑娛樂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可以得到很好的充電服務。這樣的措施,一是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二是可以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好的發展,可以說是促進了兩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4結束語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新時期生態農業旅游發展具有了新的特點。雖然傳統的生態旅游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但通過一些科學有效的發展舉措,一定會破除各種障礙,迎來生態農業旅游持續健康和穩定的發展。而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必將有利的推動農業和農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龍,吳玲,湯博.基于游客感知的生態農業觀光園發展研究——以宿州鳳凰堤生態農業觀光園為例[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8,32(04):90-94.
[2]楊柳.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和發展策略分析[J].現代商業,2015,(27).
[3]易勤芳.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7).
[4]王唯.基于SWOT理論的我國生態農業旅游階段性發展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05).
作者:馮小偉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