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體系下農業科技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不健全
擁有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是江蘇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必要條件。然而,江蘇目前的情況是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高,這些已成為制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現在,農業科研機構和隊伍大而不強,農業科研方向、任務的調整還不能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的需要,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一方面,農業科技項目中涉及常規技術研究得多,對高新技術和實用技術研究少,技術引進多,吸收消化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少的問題;另一方面,一般農業科技人才相對剩余,外向型、復合型、高科技等急需的人才比較匱乏,而且,高中級農業科技人員主要分布在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在縣、鄉(鎮)工作的很少。同時,由于農民所受教育程度有限,科技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差距較大,直接影響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
1.2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不健全
健全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是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江蘇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譬如,原有的基層推廣體系隊伍不穩、機制不活、條件不佳、待遇不高、推廣效果不好;社會化服務組織由于定位不明確、管理不規范,在農業科技推廣方面難以盡如人意;在一些地區,由于農村信息化、網絡化程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新技術推廣的效果和速度。
2江蘇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對策建議
江蘇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緊緊依靠農業科技創新來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然而,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江蘇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尚不能完全適應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以市場為導向、高校院所與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金相結合,融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技術培訓、示范推廣、政策引導與金融支持為一體,以大幅度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進程,為實現江蘇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2.1在農業科技運行機制和體制上進行改革和創新
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有效整合全省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改善農科教條塊分割現狀,加強農業科研院所與農業高校的合作,發揮農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按照科技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優化科技布局及機構設置,努力營造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政策環境。完善農業科研立項機制,實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選題相結合、穩定支持和適度競爭相結合。完善農業科研評價機制,堅持分類評價,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改變重論文輕發明、重數量輕質量、重成果輕應用的狀況。尤其要加強農業前瞻性高新技術的原始創新,加大生物技術和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研發力度,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加快建設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群,搶占農業高新技術制高點,同時還要圍繞引領支撐農業優勢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工程,著力加強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術集成創新,突出品種、技術、裝備創新重點環節,在制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2.2研究制定、出臺扶持農業科技創新的相關政策
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與科技產業政策關系密切,要從實際出發,一方面,充分發揮已制定的人才優惠政策、科技創新創業政策,另一方面,圍繞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和人才引進培養,加快制定能滿足江蘇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推廣應用需求的新政策,構建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人員的分類評價體系,健全農科教結合的推廣機制。同時,還要以產品創新和產品市場創新為中心,對那些技術含量多、市場潛力大、產品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予以重點產業扶持,加速其產業化;對涉農企業,則要注重落實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優惠等政策,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升級,鼓勵企業承擔國家各類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2.3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
應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為補充的多元化的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在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農業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鼓勵商業銀行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穩定的銀企關系,加大對農業科技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與此同時,綜合利用各方力量和財政金融政策支持企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風險投資等社會資金參與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以貼息、投資或無償資助等方式,支持涉農企業開展科技創新。
2.4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
首先應加大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力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就要求持續進行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開發,不斷完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體系。”高層次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是發展現代農業最重要的資源和主要推動力,是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內容,應著手建立農業科技創新人才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在創新平臺、科技項目、科研經費等科技資源的配置,以及科研成果評價、個人業績考核、生活待遇提高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為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氛圍,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和積極性。其次應促進農業科技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針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出臺相關措施,鼓勵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在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間雙向兼職和流動,尤其是要通過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股權激勵等制度創新,鼓勵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再次應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教育。農民是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應把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作為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的重點,作為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農民科技教育,應以農民實際需求為主要培訓內容,通過農業廣播學校、電視大學、技術講座、信息網絡、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分層次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農民創業培訓、農民致富技能培訓和農民上網培訓,等等,著力提高農民對產業技術的承接、應用和轉化能力。
2.5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
首先應打造農業科技信息共享平臺?!翱萍挤掌脚_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區域科技創新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眹@加快農業科技知識傳播、農業技術轉移和科技人才交流以及企業和農產品生產消費需求等內容,構建以科技情報信息機構、成果管理機構、技術交易機構為基礎的公共農業科技信息平臺,政府出資支持建設的國家級、省部級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檢測(檢驗)中心、科研試驗(示范)基地、種質資源庫(圃)、農業數據庫等科研設施與科技資源,要建立面向企業的開放共享制度。其次應提升農業技術推廣協作組織化程度。以農業重大推廣計劃為龍頭,以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為實施主體,統籌全省農業科技力量,分專業技術領域設立農業重大技術推廣協作組,構建全省農業科技大聯合、大協作、大推廣的新機制,提高技術推廣的組織化程度和技術集成創新能力。第三應逐步建立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通過建立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創業中心等,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重要的支撐性服務,同時,也可打造科技服務超市,將品種、技術、成果、信息等全省農業科技服務資源整合優化到一起,為基層提供最直接、最便利的科技成果信息、科技咨詢、技術培訓、示范應用、農產品信息等農業科技服務.
作者:劉繼紅 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