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技發展問題探討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對國家級科技園區的重視程度不夠,農業園區的地位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確認,國家在對農業科技園區的人員投入、技術資金投入等方面也做得不夠,直接導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同時,國家和各級政府在同農業科技部門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扶持關系,對農業科技園缺乏明確、穩定和持續的政策支持等。
1.2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經營管理不夠靈活
對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來說,政府是園區的投資主體。但是,這往往會造成農業科技園區的生產經營以及管理工作缺乏靈活機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管理過程中缺乏活力,一些生產經營活動死板,沒有對園區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導致園區資源閑置和浪費的同時,也不能實現很好的經濟效益“,形象工程”現象在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中表現尤為突出。
1.3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
農業科技園的建立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更需要做好模范帶頭作用,積極通過農業科技創新來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區域性產品優勢,進而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和模范帶頭作用,促進整體農業科技園經濟效益的實現。
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對策
2.1轉變發展模式
國家農業科技園想要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就需要對發展模式進行轉變。具體說來,國家農業科技園需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發展,多方參與,農民受益”的發展模式,讓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更加科學化、規范化。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投入,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園區工作,將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作為促進該地區農業以及農村發展的重要事情來抓。此外,政府還應該發揮投資帶動作用,積極引導社會投資,為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創造一個多元化的融資環境。最后,在農業科技園區的管理模式上,需要建立起園區地方領導小組等各種形式多樣、權責分明的管理機制。
2.2體制創新
目前,我們進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進行園區發展體制創新,并通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和創新,為各地區各級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提供經驗。此外,國家農業科技園還可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立一些科研基金,用來鼓勵園區內的科研工作,促進科技研發轉化為農業生產力,進而提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水平,保持科技園區的技術實力,進而對各地區農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發展農業科技園區,需要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從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找準農業科技發展方向,同時結合國家政策,國內外市場動態等各方面因素,兼顧經濟效益,不斷推進體制創新,促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新品種、新技術以及新設備等,協調和整合農業生產資源,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方向發展,推進農村改革的深化,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作者:黃敏 單位:貴州省織金縣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二)
一、農業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
1.1農業科研、推廣人員匱乏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科研人員還難以承擔以技術創新來帶動農業發展的重任。一是從事農業科技的人員少,文憑低。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每2000名農村人口中僅有1名農業科技人員,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則有8名。在我國農業科研隊伍中,具有學士學位的科研人員所占比重只有不到30%,具有碩士學位的科研人員所占比重不到3%,而博士學位獲得者僅占0.5%。在國際上,從事農業科研研究工作的標準是要具備碩土學位,甚至在很多發達國家中,只有先獲得博士學位才能從事農業科研。二是基層農技部門待遇過低。由于我國當前的基層農技部門待遇很低,工作環境差,導致高學歷人才不愿意深入到農技一線,再加上一些地方的農村,直接由當地的一些農民擔任農技工作,直接導致了農技隊伍整體知識水平低,且80%集中在種養等產中階段,而其他領域專業人員極少。推廣隊伍的結構也不太合理,難以適應農業科技發展的需要。
1.2田地分散制約著農業新技術的采用
我國農村人多地少,戶均經營規模小,且每家每戶的耕種土地田塊分散。這種田地分散存在著幾點弊端:一是不利于田間管理;二是不利于機械化經營;三是不利于農戶采用新技術,嚴重制約了規模化的效益。此外,某些科教單位不顧大局,過分重視個人利益,對自己研發的先進科研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愿轉讓給農業推廣企業,要么持觀望態度,要么有償轉讓給企業。但企業在得到了科研成果會將其轉化為企業私有技術,這一行為使農業科技推廣單位的力量沒有得到發揮,并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嚴重影響到農業科技成果為民服務的目的。
1.3對農業科研推廣投入相對不足
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達到13799億元,增長11.4%”。從結構上來分析,支農支出主要集中在支持農業生產、對農民的糧食直補等4項補貼、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其中糧食直補等4項補貼就達1700.55億元,而對農業科技投入相對較少。從地方財政來看,由于現在大多數縣(市)財政都是靠上級財政撥款,地方財政在自我運行都存在問題的情況下,支持農業科研、推廣不太可能;同時,我國的農業科研大多集中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各個縣市的農業科技部門一般都不具備科研的能力和條件,只能引進,然后示范、推廣。地方政府就算在資金方面比較充裕,其財政資金也大都投入項目配套、民生工程建設、引進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在農業科研上投入的較少。
二、對策
“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本。”要想達到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既定目標,根本出路在科技。政府的宏觀調控部門,必須要制定好積極的財政制度,通過政策來扶持農業科技的發展,達到以科技促進農業發展的目的。
2.1廣辟資金來源,增加農業科技創新投入
要想促進農業的發展,需要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來發展農業科技。一是加大農業科技的財政預算。政府對于農業科技一直非常重視,各級政府在安排落實支農支出和農業科技支出時,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重視、支持“三農”工作的有關精神,首先在預算資金安排上加大向農業科技的傾斜力度,并保持好與時增長;二是要進一步開辟新的資金來源渠道。改善和制定關于農業科技的投入機制,在資金方面為科技投入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三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在政策上給予補貼,引導和吸引民間資金、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科研。
2.2建立科學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一是發展農村中介服務機構。依托高等學校、研究開發機構的人才、技術,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或產業技術聯盟。大力支持科技專家大院、科技超市、農技服務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二是支持發展農村專合組織。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鼓勵農民組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專合組織,組織協作推廣農業新品種和技術,最終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目的[6]。
2.3完善土地流轉機制
在我國當前的國情下,農村的很多青壯年勞動力長期離開家鄉進城務工,但由于這些農民工在城市得不到認同,不能享有和城市戶口一樣的待遇,導致他們很大一部分人依舊不愿意離開農村,不愿意放棄農村的土地??刹扇∫韵麓胧阂皇侵笇Ш椭С炙麄儏⒓由鐣蜆I、醫療、養老保險,享有城市的優勢資源,以吸引這部分農民離鄉進入城市定居,引導他們出讓土地。二是讓農戶以租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將分散的土地集中在一起進行農業科研,或者每年給予農民分紅,讓農民將土地作價入股農業科技示范園地、農業科技企業。
作者:陳宇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