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技金融支撐啟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國際經驗
綜觀各國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各項金融政策,共同的特點就是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財政資金分工配合;農業科技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有所側重;同時財政實行補貼、利率優惠;建立保險制度補貼風險;通過立法來保障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資金投入;國家提供相應的教育推廣等配套措施,是一個完整、完善的金融支持體系。
(一)政策性金融
鑒于農業科技研發的公共產品性質,農業科技研發的風險性高,收益不確定性強,政策性金融是基礎性農業科技發展的有力支撐,發達國家的政策性金融主要體現國家的政策導向,為農業機械化、科技化、土地改良、育種等特定經濟目標服務。發達國家帶有公共產品性質的,有較大外溢性的基礎農業科技開發的傳遞過程一般為科研機構———推廣機構或政府部門———農戶。科研機構進行基礎科技研發,形成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推廣機構、中介服務機構或政府部門以各種農業技術推廣、轉化計劃或項目為運作平臺。政策性金融支持集中在為基礎科研機構提供資金。如德國通過州立銀行提供優惠貸款。州立銀行為州政府公共性質銀行,主要任務是管理各會員儲蓄銀行的流動性,協助州政府管理財政專項資金,對基礎農業科技項目提供貸款、貼息及無償撥款;或由土地改良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安排長期低息貸款。
(二)商業金融
和基礎性農業科技相比,商業金融主要對“實用性”的農業技術或產品進行投入。過程為企業科研部門(或產學研結合的研究模式)———企業試驗基地———企業生產銷售部門。從農業科技開發、試驗到產品生產銷售一般在企業內部進行,其目的在于提升企業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技術升級,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這種模式和政策性金融并不是完全分離的,例如在資金投入方面,企業承擔國家或地方科技項目研發時,政策性金融給予撥款作為項目啟動資金,不過數額有限,主要仍然依靠私人部門投入;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兩種創新模式可能產生交叉。
(三)資本市場
從外國的經驗來看,支持農業的金融機構的籌資渠道多樣化:除了財政和信貸之外,還通過發行債券和票據融資,如美國聯邦土地銀行可向金融市場發行債券和票據籌集資金;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之一就是發行債券。發行股票方面以美國為例:第一層架構主要是以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場監管最為嚴格,對于農業科技型企業來講,只有當企業發展到成長階段的后期或者處于成熟階段的時候,才能進入這些交易所籌集資金。第二層架構主要是納斯達克市場(NASDAQ)。1992年NASDAQ又開辟小型資本市場服務專區。NASDAQ目前有52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許多以生物研發技術為基礎的農業科技型企業通過NASDAQ上市融資的比例逐步加大。第三層是私募股票交易市場。它主要通過portal的電子系統為各個機構投資者對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證券直接進行交易提供一個運行平臺。它不涉及經紀人的介入。美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農業科技型企業籌資需求,各個層次的資本市場又相互補充。低層次的資本市場將初期農業科技型企業逐漸發展成熟,為進入較高層次的資本市場提供基礎。
(四)保險
各國為了支持農業發展。大都有健全的農業保險制度,大多都制定農業保險法,確定其基本法律依據。由于農業科技研發風險大、成本高,在農業科技的發展過程中,都有保險的支持和推動。通過農業科技保險能有效地分散和化解企業的風險,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業投資環境,讓更多的企業、更多的資金、更多的人才在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中充分發揮作用。如墨西哥曾分別于1961年、1981年頒布了《農業保險總法》和《農業保險和農民生命保險法》,墨西哥農業保險公司的最初資本金由墨西哥財政部提供,國家財政還提供該公司費用的25%以示支持,并對整個農業科技保險給予政策免稅。有力分散了農業科研投入資金的風險。
(五)財政支持
各國財政對于支持農業科技的金融機構一般都提供優惠政策和資本金。如提供利差補貼、稅收優惠等,有的還直接出資支持農業金融機構的建設和發展。從而保證其正常運行。法國政府將國家農業研究院的研究經費納入政府機關經費預算,其經費90%左右來源于政府撥款。為支持農業基礎研究,法國政府優先滿足實驗室的經費需要,增加基礎研究的經費,而且鼓勵研究人員創新,如支持組建研究小組、營造充滿活力和富有創造精神的研究環境以及給年輕研究人員提供便利的科研條件。在日本,國立科研機構是農業科研的骨干力量,其科研經費以政府撥款為主,如國立農林水產科研機構經費的99%來自農林水產省,都道府縣農林水產研究機構經費的93%來自當地政府。
(六)其他投資主體
歐盟農業科研機構將研究項目推向市場,根據企業委托開展科研,可以吸納私人企業、農場主等資助;美國私人企業和以基金會名義的農業研究機構通過家族基金、企業自身及私人捐助等方式籌集科研經費;高等農業院校研究機構經費除得到聯邦政府和國家科學基金撥款以外,還可得到各種基金組織、個人或企業的資助。而美國政府則對投資于農業科研的企業、農場主與高等院校等各種民間力量進行適當的補貼。各種公司的大量介入與政府提供的補貼,保證了農業科技經費來源,并使農業科技經費呈不斷增長態勢。
(七)配套措施
在金融支持過程中,政府注重配套措施的開展。既重視科研和教育,又重視將農業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三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美國政府把農業科技人才的教育培養、農業科技的基礎研究和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等職能集中于農學院,建立起了以各州農學院為紐帶,由各州農學院、農業試驗站和推廣站3個系統組成的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的農業科技體制。提高科技推廣人員社會地位,推廣人員的年收入平均可達4.5萬美元以上。注重開展多學科、多單位和多地區之間的橫向合作并積極開展政府科研機構與私人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過廣泛開展農業教育,提高農民科技素質。這種農業科技體制對農業科技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乃至美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荷蘭、丹麥等歐盟成員國也構建了政府和民間組織合作,但以民間力量為主的推廣體系。荷蘭的推廣體系中既包括居于主導地位負責協調其他方面力量的國家推廣組織,又包括農協組織私人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民間推廣力量。
二、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增加對農業科技的信貸供給
金融機構要以資金安全性和服務社會發展目標并重,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同時,研究制定符合現代農業科技特點的信貸評價模式。一是金融機構應積極開展農業科技貸款客戶資源調查工作,全面掌握當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基本狀況和資金需求情況,以及農業科技單位的經營和發展情況,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和控制貸款風險的同時,為農業科技貸款業務提供便捷的貸款程序。二是制定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用評價體系。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特點,設計客觀有效的信用指標體系,將帶動農戶數、社員狀況等指標納入信用指標體系中。對于獲得縣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或受到地方政府獎勵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可適當提高其相應的信用資質評級檔次。對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應在同等條件下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手續簡化、額度放寬的激勵機制。
(二)加大直接融資比重
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業高科技企業上市的培育和儲備工作,組建農業集團,通過精品集團發行股票上市籌資。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企業在創業板、中小板上市。二是積極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對于那些處在創業階段的中小型農業科技企業來說,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尚未完全成熟,項目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經濟效益短時間很難體現,因此這些企業既難以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也不具備公開上市的條件,只有通過獲得風險資本才能發展壯大。三是促進農業科技企業以資本為紐帶的利益機制的形成。強化農業科技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聯機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持續發展壯大的關鍵。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讓農民以股東的身份參與到農業科技產業化經營中去,在科技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之間建立起參股、控股關系,形成以資本為紐帶的利益關聯機制。
(三)發揮保險的重要作用
保險要充分發揮風險分散作用,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一是在農業科技推廣中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戶保險的財政補貼力度;二是加大中央、省級財政對保險公司的補貼力度和補貼比例,充分調動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三是出臺針對農業大災之年保險公司虧損的有效補償機制,有效化解承保農業科技項目的內在自然風險;四是開拓農業保險業務,進行保險產品創新,重點調整農業科技保險的承保范圍,鼓勵發展以新農業技術革新、產品訂單為依據的跟單農業等保險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