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對我國農業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并對其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提出了優化建議,以期為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重要性;現狀;問題;建議
1重要意義
1.1能為我國糧食自給自足和糧食安全性提供精確的數據
為了使獲得的農業數據真實可靠并且具有全面性,需要對我國農業科技開展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工作,從而促進我國農業更快地發展,為國家的相關重要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所有要素和數據都進行采集,并進行科學保存和系統分析,以保證國家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并能以這些數據為依托制定出更符合農業發展特點的宏觀決策。此外,做好農業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工作也能夠同時解決農業環境、消耗資源、糧食產量、農業發展等重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學的、能夠準確跟蹤并掌握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機制[1-2]。這不僅方便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以及深入研究工作,還能對未來農業的發展起到預警和預測的作用。
1.2有效促進農業發展、科學技術進步以及科學理論創新
從目前農業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發展受到了一定阻礙。究其原因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隨之而來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也對農業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目前,農業發展過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環境污染嚴重、土地質量下降以及地下水存量不足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應用綜合集成技術,該技術整體性較強的特點有助于農業技術的整體提升。同時還應該了解到,農業科學的試驗性很強,因而就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系統動態監測來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要素進行全面掌握。這樣不僅對農業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還對探索自然規律、人們的日常生活對自然界的影響以及在多種觀測數據的基礎上構建模型有著較大的幫助。
1.3全面促進農業科技的資源集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科技基礎性工作的重要作用,其對于科學技術的革命和突破有著關鍵作用。在此前提下,農業科技研究和創新也在朝著社會化、網絡化和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從而使相關的服務和數據資源建設全面邁入數字化時代。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應用單項技術對生物、信息和工程技術進行了科技創新,并使其呈現集成化的發展態勢。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離不開大量基礎數據的收集以及分析整理,這就需要依靠系統的長期性監測數據的支持,從而為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打下良好基礎。
2現狀
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工作無論是對于發達國家還是對于發展中國家都有著重要意義,科學技術創新離不開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工作,這對于農業科技創新來說也同樣適用。我國的專家學者們也基于此工作為農業科技發展以及創新而努力,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農業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工作的要求下,我國先后在20世紀60要70年代建成了包括湖南祁陽、山西壽陽以及山東德州在內的多個環境科學實驗站,并在“七五”期間投資近700萬元建成數據標本庫,從而組建了土壤肥力監測網絡,對全國進行農業數據的監測和整理分析。編制了國家農業科學數據中心觀測監測指標清單及標準規范,這些規范在作為后續觀測工作的依據的同時也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體系,不僅在多個方面(如生態環境數據研究、土地質量數據分析等)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也使我國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的科技工作進入了系統化、全面化以及深入化的新階段。
3存在的問題
3.1規劃不充分
傳統的農業數據監測通常是將其并到某一個科技項目中執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數據監測工作不是作為獨立工作存在,因而對農學數據監測工作的規劃就不夠充分,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缺乏長遠規劃。再加上我國農業科研機構眾多,各部門之間缺少相互協調機制,這就使當前的農業數據監測工作缺乏系統設計,繼而在某些重要的學科領域有空白現象產生。
3.2各監測部門缺乏共用共享機制,監測網絡尚未形成
由于各農業科研機構各自為戰,嚴重缺乏合作和互動,這就使各機構不能進行數據互通并實現數據共享。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各監測機構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在工作過程中沒有工作依據,共享方式落后,嚴重阻礙了學科之間的交叉和滲透,從而影響研究成果的產出。
3.3對數據缺乏系統分析及正確的處理應用
雖然目前我國通過長期對各區域進行監測取得了大量的農業科研數據,但還缺少一個能將科學數據進行二次開發的平臺,這也是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關鍵。
3.4經費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對于數據監測工作的投資機制還不完善,這就使監測研究工作的系統性和長期性受到嚴重影響。同時,由于經費不足,相關設備比較落后,限制了各機構的科技創新能力,影響了農業科技的發展速度。
4建議
4.1農業大數據前沿基礎研究
各科研機構應對農業大數據的特點進行分析,對數據密集型的知識理論進行深入探究,并在結合當前對于農業科技技術的需求前提下,開展對于農業大數據的復雜性研究,從而更快地構建出復雜性模型,以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發展[3]。
4.2完善農業大數據的標準規范
應根據農業大數據的特點,基于協同方法對網絡化農業大數據采集和監測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完善。針對農業大數據的采集和監測過程的各個環節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規范和標準化體系,使工作人員在進行相關工作時有據可依。
4.3農業生物資源的數據構建
工作人員在進行監測工作時,要注意對農作物的品種、畜禽養殖資源以及產品效應進行數據監測并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分析,全面掌握其變化規律,以全面提升農業生物育種效率。
4.4農業生產要素的數據構建
進行生產要素的數據構建,主要是對農田土壤質量以及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長期的數據監測。這其中包括使用的肥料和農藥種類、田間的水分含量、養殖過程中喂養禽畜的飼料類型以及用過的獸藥,在對這些要素的長期觀測中應掌握變化規律,為農業生產要素的科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4.5農業災害數據構建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遭受不同的農業災害,這也是影響農業生產的最主要的外界因素。因此,要對可能會發生的農業災害進行數據整理,包括蟲害、動物疾病、農作物病原等進行監測分析,以便為農業災害預判和災害預警提供數據支持[4]。
5結語
農業科技基礎性長期性數據監測工作對于農業科技的創新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相關數據進行定時定點監測分析,能夠準確掌握數據變化規律,從而為農業宏觀決策和整體的農業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作者:陳瓊 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研究中心